搜索到6085篇“ 文化机构“的相关文章
- 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理论意蕴、内在逻辑与实现机制
- 2025年
- 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既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有力抓手,也是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规范性研究方法,从宏观视角系统地阐释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意蕴与内在逻辑。公共文化机构转型的理论意蕴主要体现在服务资源数字化、服务管理平台化、服务获取便捷化、服务体验智能化,呈现出优化管理结构的制度逻辑、消除资源鸿沟的实践逻辑、畅通表达渠道的目标逻辑、追求社会责任的价值逻辑。从实践来看,现阶段还面临着管理体制滞后、数字鸿沟加剧、技术支撑不足以及数据安全风险等问题。面对数字化发展浪潮所带来的挑战,未来应从协同联动机制、质量管理机制、技术适配机制、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入手,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机制创新。
- 邢磊
- 关键词:公共文化机构理论意蕴
- 二十五载同心致远——故宫博物院与澳门地区文化机构共谱展览合作璀璨篇章
- 2025年
- 该文旨在回顾故宫博物院与澳门地区文化机构自澳门地区回归以来展览合作历程,剖析合作成效,并展望未来合作方向。该文运用数据统计与案例分析方法,梳理了25年间双方展览合作概况。展览主题跨越古今、联结中外;展品门类诸多、珍品屡现;展陈形式突破传统,借多媒体、互动体验增强观众代入感。该文还通过统计39个展览参观人次,分析展览参观人次波动变化的原因。故宫博物院与澳门地区文化机构25年间不间断的展览合作已成为澳门地区民众深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未来,双方应结合澳门地区特色深挖主题、创新展品呈现、跨界融合打造品牌、优化互动教育、拓展合作网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澳门地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齐玥
-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文化传承
- 论新时代公共文化机构儿童美术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 2024年
- 我国公共文化机构在新时代担负校外艺术技能与素养提升的使命,公共文化机构是文化传承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文化服务场所,公共文化机构儿童美育,以“提升艺术素养”“培养未来能力”为目标。本文以作者工作的公共文化机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儿童美术教育为例,结合作者的儿童美术教学实践和经验,从新时代儿童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重视感知在儿童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儿童创意美术教学等方面,论述新时代公共文化机构儿童美术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 贺荣华
- 关键词:公共文化机构儿童美育创意审美
- 公共文化机构红色数字记忆之场建设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红色数字记忆之场的建设本质是红色数字记忆塑造与红色文化空间交互生产过程。基于记忆之场理论,从数字场域、文化场域、记忆场域构筑阐释红色数字记忆之场发展目标,根据场景体验、符号表达、数字叙事展开效用分析,并通过确立主体协同为基础的建设理念、完善数字驱动为核心的建设机制、形成以宣传教育为重点的建设模式、巩固国家认同为根本的建设内容提出建设路径。
- 丁怡李刚
- 关键词:数字记忆红色文化国家认同
- 社交媒体视域下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数智化现状与发展研究
- 2024年
- [目的/意义]在公共文化服务走向数智化成为必然的环境下,分析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数智化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从而为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数智化的发展提供有效建议。[方法/过程]通过挖掘公共文化机构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的数智化相关内容及其用户行为信息,探究其服务数智化的关注度与实现情况,以及公共文化机构应用场景下以AIGC等为代表的数智技术的受众群体对于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数智化的关注重点与情感倾向。[结果/结论]目前公共文化机构对于数智化的整体关注度和实现情况还有待提升,其中,公共博物馆对于数智化的关注度和实现程度相对更高。用户对于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数智化的主要关注属性围绕智能机器人、虚拟数智人、三维文物、展览观看以及文物AI建模这几个主题展开,其整体情感倾向偏负面。公共文化机构应当顺应用户需求,积极完善和改进自身数智化服务,进而提升自身服务数智化的发展水平。
- 周昊旻叶丁菱邓璐芗
- 关键词:公共文化机构社交媒体主题分析情感分析
- 公共文化机构和文化创客团体融合发展探究
- 2024年
- 全球化、数字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文化的形态与传播方式。对公共文化机构来说,当前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而文化创客团体则是文化创新的生力军,由一群充满激情和创意的个人或小团体组成,他们利用新兴技术和创意理念,开发出新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创客们善于跨界合作,将艺术、科技、商业等不同领域的元素融合,创造出富有想象力和市场吸引力的作品。文化创客的出现,无疑为公共文化机构转型创新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基于此,本文以公共文化机构和文化创客团队融合发展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基层相关的概念,接着概述了公共文化机构和文化创客团队融合的相关内容,最后阐述了公共文化机构与文化创客团体融合发展的方式和方法,以此推动两者之间的共同发展。
- 李慧洋
- 公共文化机构的数据安全新布局
- 2024年
- 如今公共文化机构正面临数据安全新布局的挑战。为应对数字化时代的风险,机构需强化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及备份恢复措施,确保数据在传输、存储及使用中的安全性。同时,构建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数据安全意识成为关键。通过新技术应用与合规性建设,公共文化机构将有效保障数据资产安全,推动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 李丹
- 关键词:数据安全数据加密备份恢复安全管理体系合规性
- 公众文化机构在重大活动中的空间营造探研——以国家大剧院服务“双奥之城”为例
- 2024年
-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众对文化机构的需求逐步发生转变,从而使文化机构的功能愈加多元化。而文化机构功能呈现复合型发展则带动了其建筑空间职能的多维化转变。以国家大剧院服务“双奥之城”为例,探研了公众文化机构在重大活动中的空间营造。
- 常硕
- 强弱关系视角下国内文化机构类APP用户关系研究
- 张耀月
- 文学社团与文化机构合作的范例——重识文学研究会与商务印书馆的关系
- 2024年
- 在经济与文学的关系中,经济基础决定着作为特殊意识的文学已成为常识,但是,文学对经济的能动性往往被研究界所忽略。在许多时候,文学并不是消极的被经济所决定,如文学研究会在与商务印书馆的合作中表现出了强烈的主体性。在商务印书馆从诸多方面影响了文学研究会时,文学研究会也一直主动借用商务印书馆的力量发展、壮大自己,当商务印书馆妨碍文学研究会实现自身的宗旨时,文学研究会则努力突破束缚。双方长期合作,是双方成功平衡各方利益和诉求的结果,在双方冲突、妥协、磨合的过程中成功平衡了经济与文化、政治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冲突。双方形成了既独立自主,又相互借重、制约,形成均势的复杂关系。这是在现代文学市场中形成的现代文学与社会资本之间的新型机制。这种新型机制作为民国文学机制的一部分,是研究者触摸民国文学历史脉络、探究中国文学现代化规律的一个窗口。
- 张志平李直飞
- 关键词:文学研究会
相关作者
- 朱晓兰

- 作品数:18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国家图书馆
- 研究主题:中国印度学 书目 港台 文化机构 学术丛刊
- 淮茗

- 作品数:69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古代小说 研究论著 简目 要目索引 红楼梦
- 范军

- 作品数:263被引量:711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出版 出版史 书刊 出版业 出版史料
- 周海忠

- 作品数:28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出版内容 文化机构 物理实验 物理教学 教育出版
- 沈望舒

- 作品数:176被引量:184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文化产业 文化 首都文化 文化经济 中国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