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73篇“ 文化逻辑“的相关文章
非遗微短剧的叙事策略、文化逻辑与突围路径
2025年
非遗微短剧是揭示文化深层价值、塑造民族身份认同以及推动非遗活化传承的有力载体,通过“微短剧+”模式,实现了非遗与文旅、教育、电商等多领域融合,显著拓宽了传播渠道,在架接传统与现代、激发国潮新活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非遗微短剧巧妙运用网感化叙事、平民化视角及场景式体验等策略,有效吸引年轻受众,引发文化认同,但同时也面临创作团队专业性不足、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商业化运营与文化传承难平衡等挑战。
王堉程
关键词:叙事策略文化逻辑突围路径
兵团精神的文化逻辑文化特质
2025年
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是中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特殊历史、地理与社会条件下形成的集体意识和价值观,它承载了国家使命、边疆建设和民族团结的重任。本文首先从文化逻辑角度,揭示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紧密联系。其次,从文化特质角度,探讨兵团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和文化特征。兵团精神既是新疆地区和谐发展的文化支柱,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体现。对于兵团精神的文化逻辑文化特质的探究,必将不断以自身的发展推动兵团自身发展乃至推进新时代兵团文化建设工作。
马云飞朱文
关键词:兵团精神文化逻辑文化特质
人文经济学主体构建:创新人力资本生成的文化逻辑与运行机理
2025年
长期以来,传统经济学片面强调生产要素的作用,只见“物”不见“人”,导致其对经济发展的解释力不从心。人文经济学讲求以人为本,将现代经济学研究重心从“物”转向“人”,认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文化人”即创新人力资本的引领作用。基于创新人力资本概念界定需要,以及各类文化对待风险的不同态度和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可以从经济学的视角将文化划分为创新型文化与保守型文化两大类型。其中创新型文化所蕴含的创新精神主要通过对各类经济主体行为的导向、规约与激励等3条渠道,对不同类型创新人力资本的形成产生内源性的影响。作为创新人力资本构成的3大主体即企业家创新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人力资本以及政府官员创新人力资本,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路径推动现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创新人力资本概念引入现代经济学研究范畴,经济发展是一个在创新型文化熏陶而形成的创新人力资本阶层的主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途径而实现的基要生产要素组合方式发生上升性变革的过程。
张佑林
关键词:人文经济学文化人创新型文化
动画电影《伞少女》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符号重构及深层文化逻辑
2025年
近年来,国产动画在创作理念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创新发展。《伞少女》以文化力量为着眼点,实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突破与创新,展现出对传统符号重构及深层文化逻辑的成功实践与有益探索。分析《伞少女》动画电影的传统符号重构,包括再建神话空间、提炼非遗元素等中国传统文化在电影中的实际应用和重构形式。探讨了《伞少女》动画电影的文化逻辑,从道家哲学思想、共通的价值观念以及东方民族美学风格三个维度,深入分析文化的深层结构。在此基础上,立足于《伞少女》中存在的叙事问题和国产动画电影整体,揭示该影片为今后动画电影创作的有益启示。
于博雅
关键词:动画电影文化逻辑
《解密》:“梦境”叙事的文化逻辑解构
2025年
在《解密》中,梦境被巧妙地运用为一种深刻的文化符号,体现出东方文化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入洞察,这一独特的叙事手法,可谓生动地揭示了梦境与现实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影片精妙地展现着梦境在东方哲学思想中所占据的举足轻重的位置,进一步彰显了东方智慧的深邃与广博。梦境叙事在推动剧情层层递进的同时,更在跨文化沟通中引领观众感受其情感共鸣。
高文宇
关键词:《解密》文化逻辑文化语境
“审美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及其批判意义
2025年
“审美资本主义”是当代西方学者提出的概念与理论问题,相比文化工业、后工业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信息社会、消费社会等,“审美资本主义”理论更加重视审美、资本与社会再生产的共谋及其耦合机制,它提出并集中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品味的工业化所产生的社会文化问题,是继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理论之后有代表性的审美文化批判理论观念。审美资本主义打开了文化批判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思想孔径,但这个概念和理论也存在逻辑上的缺陷,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尽管呈现出文化象征价值与指示功能方面的矛盾,但是否真的在根本层面上是由品味、趣味以及审美选择所导致的,倡导并探究审美资本主义的西方文化批判理论家在这方面并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理论交待,关于审美资本主义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当代社会文化与资本的结合及其呈现出的复杂问题。
段吉方
关键词:文化资本审美品味
景观化演讲的文化逻辑与美学反思
2025年
景观化演讲是演讲的现代新形态,也是“人机结合”的实存状态。演讲者、观众、算法系统共同构成了景观化演讲的基本程式和话语体系。在感性经验数字化呈现的“超真实表演”中,景观化演讲将感性经验和生活场景的材料数字化、无界化,以达到情感反应、日常经验和审美趣味方面的“控制论式认同”,最终导向消费主义的逻辑
韩江枫
关键词:审美心理
技术封建主义的文化逻辑——兼论数字技术的意识形态风险
2025年
技术封建主义是近年来西方左翼理论界在研究数字资本主义新样态时形成的新概念。当前围绕技术封建主义的讨论主要集中于政治经济学领域,缺乏对其文化逻辑以及意识形态风险的研究。数字资本主义的“再封建化”趋于导致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再封建化”,其文化逻辑与意识形态风险源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文化资源的垄断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利益寻租。在技术封建主义主导下,数字技术成为权力新工具而对文化施加操控,不可避免地造成文化发展的封地化、泛娱乐化、去主体化等意识形态风险。从本质上讲,技术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属性源于资本与技术的合谋,资本权力的实施无疑是意识形态风险的根源。基于此,我们将立足技术封建主义的垄断逻辑、补偿逻辑与主导逻辑来审视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化样态及其意识形态风险。
薛睿
关键词:文化逻辑
不同的文化逻辑与艺术表达——中国画“影子”与视觉“立体主义”
2025年
中国的散点透视、西方的焦点透视,中国的“博古图”、西方的“立体主义”,均是由各自的历史、时代审美所发展而出的,不能以此来评价孰高孰低。
徐惠林
关键词:中国画立体主义艺术表达时代审美
走进影院与离开影院:数字电影文化逻辑之辩
2025年
随着数字技术正在影响整个社会的基础构成,数字电影愈发成为电影理论无法回避的问题。正如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数字电影的数字性问题是对数字电影产生更为本体与整体性评价的必要环节。面对这一前沿与数字性的问题域,理解更具经典与物理性的“走进电影院”或许是一个辅助手段。作为抛砖引玉的思考,本文旨在理解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数字电影的数字性问题仍然取决于数字性的生产方式问题。
张墨研
关键词:电影院数字电影

相关作者

黄海翔
作品数:43被引量:190H指数:7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孙子兵法》 典籍英译 英译 文化逻辑 文化误读
胡潇
作品数:83被引量:471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认识论 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 意识形态 资本逻辑
张杰
作品数:959被引量:11,859H指数:54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研究主题:激酶 激酶活性 抗肿瘤活性 抑制活性 化合物
陈阿江
作品数:82被引量:669H指数:15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
研究主题:环境社会学 污染 环境治理 太湖流域 水污染
彭民权
作品数:30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文化逻辑 延安时期 高校 诏令 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