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75篇“ 文化重建“的相关文章
- 乡土中国的文化审视与命运忧思——评张丽军《乡土中国文化重建与新农民想象》
- 2024年
- 作为“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最发达的一个题材创作类型,乡土文学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从这些研究来看,大致也显现出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研究者多具有不同程度的乡村生活经验--这和乡土文学创作者的情况有些类似;第二,这些研究多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视野出发,采用的也多是比较传统的社会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第三,这些研究一般都渗透着一种深切的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张丽军的《乡土中国文化重建与新农民想象》同样也是如此。
- 李勇席新蕾
-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文化审视悲悯情怀乡土中国
- 劳动:总体性视域下的生命观照与伦理文化重建——以陈彦小说创作为中心的考察
- 2024年
- 陈彦的小说创作具有浓重的现实关怀,他的小说始终将目光对准人民大众,关注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生态,并借此回应时代问题。陈彦小说的现实关怀集中呈现在对劳动的书写之上,其作品正视当下的社会现状及其精神疑难,探索文学在新时代书写劳动的可能。其小说创作借对劳动的书写重新阐释劳动的伦理意义及启蒙价值,发掘劳动在新时代重塑社会总体性和个体价值尊严的意义,并以此种方式赓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及社会主义文学传统,亦为当下文学创作如何回应现实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 徐翔
- 关键词:总体性伦理启蒙
- 台湾地区首部中文莎剧演出与光复初期文化重建研究
- 2024年
- 许多学者认为,台湾地区首部中文莎士比亚戏剧演出在1949年2月28日,由福建漳州赴台的芗剧团编导陈大禹组建的“实验小剧团”在台北第一女中上演,剧目是由莎剧《奥赛罗》改编的《疑云》。然而,《疑云》是否真正演出过,却成为笼罩在台湾地区戏剧界的一团疑云。通过梳理台湾地区戏剧界就《疑云》1949年演出与否所做的论述,可以厘清这部莎剧的演出真相,并以此论证内地莎剧对台湾地区莎剧演出的早期影响和海峡两岸莎剧表演错综复杂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探究光复初期台湾地区文化重建的措施及意义。
- 孙宇
- 关键词:光复初期莎士比亚《奥赛罗》表演研究
- 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学校文化重建中的依存性融合
- 2023年
- 易地扶贫搬迁学校的文化重建面临着缺少底蕴、师生拥有不同民族文化习惯致使其难以融入社会主流文化生活、多元民族文化相互碰撞但缺乏整合等困境。依存性融合是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学校文化重建的价值取向。依存性融合是一种新的文化融合方式,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即原生态文化的依赖性、再生文化的趋向性、融合文化的渗透性、文化融合的先进性。依存性融合在内容选择、呈现形式和方式上需要遵循选择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而基于审美体验的依存性文化融合、基于精神浸润的依存性文化融合、基于制度的建构性认同的依存性融合,是易地扶贫搬迁学校文化重建中的有效路径。
- 杨继富邵泽斌
- 关键词: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学校文化文化重建
- 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关键在教学文化重建
- 2023年
- 课堂教学是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落脚点,而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文化实践。所以,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关键在教学文化的重建。时至今日,“新课程改革”还未完全扭转育分文化的教学局面,而且课堂长期受此种育分文化的浸润,出现了诸如扭曲学生心理发展,异化学生角色塑造,阻滞学生行为养成的教育症结。而扭转此种教学文化现状,重建指向人的整全发展的教学育人文化,需秉持“五育融合”的育人目标,构建“生命教化”的教学内容与践履“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 周海涛
- 关键词:育人文化
- 文化重建:从中国问题到世界问题——《文化纵横》十五年回顾
- 2023年
- 2023年是《文化纵横》创刊十五周年。十五年时间是人生一甲子的四分之一,相当短暂,但在今日快速变迁的时代,十五年时间已可能蕴含着往昔百年跨度的时代沧桑,内含着压缩了的时代信息和时代密码。因此,回顾十五年、总结十五年,不仅对《文化纵横》杂志而言是一个重温初心、接续奋斗的励志过程,而且对读者朋友们理解我们正在勿勿走过的时代(通过回溯《文化纵横》的节点性文章内容),或许具有加深理解的效能。毕竞,与时代同步并能反映时代、引领时代,应该是一本文化思想评论类期刊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 杨平
- 关键词:励志
- 话语溯源与文化重建:以中国古代“圣经”为例
- 2023年
- “圣经”是指中国古代本有的神圣话语与神圣经典,中国古代所有文献典籍与文化现象皆源于“圣经”且解释“圣经”。作为神圣话语与神圣经典,“圣经”是古代话语权争夺的核心,具有官方“圣经”与民间“圣经”的双重性,民间“圣经”诉诸语言、以民为本、为民立法,官方“圣经”诉诸文字、以君为本、为君立法。破解“圣经”的突破口在话语,常言俗语与文献典籍以及文化现象相互解释、相互印证,揭示“圣经”为“一本正经”《山海经》。“圣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解释的起点,以训诂学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经典解释即通过话语重建进行文化重建。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之际,“圣经”又成为中国话语权与西方话语权争夺的核心,西方话语霸权化用“圣经”,使之成为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基督教经典。“圣经”一蔽于官方话语权的转换,从民间“圣经”变为官方“圣经”;再蔽于西方话语权的转换,从中国“圣经”变为基督教《圣经》。前一转换在中国文化内部进行,“圣经”若隐若现而欲盖弥彰,“绝学”因此“无忧”;后一转换是西方文化价值体系对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颠覆,中国“圣经”被西方“圣经”取代,古代“绝学”成为真正的“绝学”,理解“圣经”与以“圣经”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成为重构中国话语体系与重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问题。
- 汪晓云
- 关键词:圣经话语话语权文化重建
- 传统延续与文化重建——基于海南琼中黎族民歌的考察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黎族传统音乐文化与旅游文化的融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音乐形态,延续传统的同时也重新建构了音乐的题材、体裁、形式和内涵。尤其黎族民歌在多元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形成了多种歌曲结构和文化样貌,在许多黎族传统音乐持有者的坚守和创造过程中,传统音乐也形成新的传承和传播模式。作为传承与传播主体的局内人以及作为局外人的研究者,在旅游文化背景和自媒体语境下对黎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和重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 邢晓雯肖志丹
- 关键词:文化重建
- 企业化改革背景下地勘单位组织文化重建策略探讨
- 2023年
- 在企业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地勘单位在组织文化建设上仍面临诸多问题,比如缺乏系统性的组织文化建设规划、文化价值取向模糊、未及时根据环境变化对组织文化进行调整、缺乏对外部导向文化价值的关注等等。对此,本文从员工和组织层面,讨论了重建组织文化对推进企业化改革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重建地勘单位组织文化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建设以外部导向型价值为主导的组织文化、寻求目标导向价值与市场导向价值的平衡状态、创建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营造创新性和竞争性兼具的工作氛围等。
- 李明阳
- 关键词: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企业文化
- 乡土中国文化重建的审美新探索——读张丽军新著《乡土中国文化重建与新农民想象》
- 2023年
- 张丽军是2006年我在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学科做带头人时,被引进到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他为人朴实、诚恳,肯用功、善钻研,在学术之路上扎实稳重前行,成长迅速。近年来,他更是凭借丰硕的学术成果成为了国内乡土文学研究领域极为引人关注的青年学者。张丽军博士论文做的就是中国乡土文学中的农民形象审美想象问题研究。
- 吴义勤
- 关键词:农民形象审美想象
相关作者
- 刘万海

- 作品数:103被引量:806H指数:14
- 供职机构: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有效教学 教学 教师 课程 课程研究
- 谢翌

- 作品数:89被引量:626H指数:14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学校文化 个案研究 课程实施 教师 教师信念
- 崔丽娜

- 作品数:25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学理 文化重建 文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 大众化
- 秦龙

- 作品数:139被引量:47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共同体 意识形态 形而上学 社会治理 从严治党
- 秦玉友

- 作品数:221被引量:1,809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农村教育 农村 义务教育 乡村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