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401篇“ 文学翻译“的相关文章
- 文学翻译
- 本书针对我国高校翻译本科专业高年级开设的文学翻译课程编写。其目的是通过文学翻译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介绍、翻译实例理解、表达与修订过程的分析与讲评以及翻译实践的训练,帮助学习者较为深入地认识文学翻译活动,较为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文...
- 张保红著
- 关键词:翻译英语文学汉语
- 文学翻译
- 促伟合
- 关键词:翻译文学
- 关于文学翻译的标准
- 2024年
- 文学翻译的标准也要遵循翻译的一般标准。在文学翻译实践中,将翻译的一般标准具体化并非易事。文学翻译与其他文体的翻译有不同之处,确定文学翻译的标准,首先要明确文学翻译的特性。作者从事出版工作多年,对汉朝翻译作品的编辑、加工、润色业务有近20年的实践经验。基于此,作者根据前辈们提出的“忠于原文的内容,重视译文的表现方法,保持原文的风格。”这一翻译一般标准,就文学翻译的标准提出自己粗浅的见解。
- 申芬姬
- 关键词:文学翻译文学翻译标准
- 文学翻译中作家风格的再现
- 2024年
- 林语堂在《论翻译》一文中指出:“一作家有一作家之风度文体,此风度文体乃其文之所以为贵…凡译艺术文的人,必先把其所译作者之风度格调预先认明,于译时复极力摹仿,才是尽译艺术文之义务。”(林语堂,1989:340-341)风度文体或风度格调,即风格,是作家融个性、思想、体验于语言的方式,也是翻译中最难以捕捉和复制的独特印记。
- 于泓
- 关键词:文学翻译风度
- 国内网络文学翻译研究:现状及问题
- 2024年
- 为梳理国内网络文学翻译研究的状况,可视化现状与问题,挖掘可深入研究的领域,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使用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两种文献计量方法,运用CiteSpace对近20年425篇网络文学翻译研究论文数据进行分析,绘制有关知识图谱。研究发现,国内网络文学翻译研究与海外传播视角紧密结合,但翻译学理论视角下的网络文学研究数量不足,未深入到网络文学翻译的独特现象。鉴于此,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应回归翻译学本体,关注质量控制与时效性的平衡、翻译要素的变化、数字化翻译模式构建及网络翻译批评等主题,推动中国网络文学及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 肖士钦
- 关键词:网络文学翻译走出去
-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 2024年
- 译者作为不同民族文化的构建者,是文学翻译中最活跃的因素,然而长期以来,译者一直受“忠实”标准的束缚,主体性被扼杀,只能复制原作。自巴斯奈特提出“文化转向”以来,译界学者开始将研究视角从单一的语言层面转向多维的文化层面研究,在肯定译者翻译改写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译者主体性这个话题。本文通过论述译者主体性的内涵,从对文本的选择、解读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方面进行举例分析,旨在揭示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影响,阐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深化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与探索。
- 杨蒙恩
- 关键词:翻译主体性翻译策略文学翻译
- “文学翻译”定义探讨及其翻译过程探究
- 2024年
- 文学翻译是翻译学习和翻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文学翻译的发展愈发繁荣与热闹。学界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对文学翻译这一话题的阐释,不曾中断。基于文学自身的特点,其注重译本的艺术性、准确性、可读性及读者的审美体验。因此,文学翻译难度极大。文章浅析文学翻译的相关概念及要求,并尝试简要归纳和总结文学翻译的过程。
- 宋晓丹
- 关键词:文学翻译文学翻译翻译过程
- 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翻译:挑战与机遇
- 2024年
- 在当前的翻译界和翻译理论界,谈论机器和人工智能翻译者大有人在,不少人对其可能带给人工译者的挑战倍感忧虑,认为传统的人工翻译迟早会被新兴的机器和人工智能翻译所取代。但是本文作者却对之抱有较为乐观的看法。本文作者认为,文学翻译需要极高的天赋,如果说文学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再创造,那么理论的翻译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跨文化、跨学科的再现、阐释和重构。一些独具理论创新特色和独特风格的人文学术大师的著述也是不可复制的,他们的理论在绝对意义上甚至是不可译的。优秀的译者只能在相对准确的层次上翻译其理论的基本意义,但其微妙且有争议的深层意义则无法用另一种语言准确地再现。因此就这一点而言,文学作品的人工翻译在未来仍将占有一席之地,文学翻译家的工作不会全然被机器和人工智能所取代。
- 葛颂王宁
-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翻译文学翻译文学风格
- 文学翻译的主体性及其跨域三维
- 2024年
- 翻译目的、语境因素和译者个体作为文学翻译中的重要三维,关乎翻译策略、方法的选择和译文的质量,也直接影响译文的呈现方式和美学效果。本文基于许渊冲、理雅各译《诗经》,赵彦春、翟理斯译《三字经》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豪杰译”等典型的翻译实践对跨域三维进行立体考察,探讨译者目的、所处时代语境、文学素养和翻译自觉程度对于实现文本目的所产生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译者的翻译选择和译文的翻译效果。
- 陈亚洁王卓
- 关键词:文学翻译翻译目的语境因素
- 论解释意义在文学翻译中的隐身现象
- 2024年
- 相较于意图意义、文本意义和解释意义的不完全对等或符号过程的不完整性,翻译活动解释意义和解释者身份隐身的现象更值得玩味。解释意义和解释者往往会被文本意图和创作者取代,如将翻译融入创作的行为,虽然没有形成具体可感的翻译文本,但解释者可以从创作文本中发现解释文本的影像。在符号强大的表意能力面前,解释者和解释意义隐身,但依然可以部分完成意义的感知和传递,参与意义世界的建构。
- 杨珊珊熊辉
- 关键词:翻译活动翻译文本
相关作者
- 许钧

- 作品数:247被引量:4,763H指数:38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翻译 翻译研究 勒克莱齐奥 文学翻译 访谈录
- 郑海凌

- 作品数:41被引量:58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文学翻译 翻译理论 异化 翻译 原作者
- 许渊冲

- 作品数:54被引量:1,019H指数:1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文学翻译 翻译理论 翻译 译论 中国学派
- 谢天振

- 作品数:115被引量:2,026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 研究主题:翻译研究 比较文学 翻译 译介学 文学翻译
- 徐德荣

- 作品数:51被引量:35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翻译 翻译 儿童本位 翻译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