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31篇“ 文学表现“的相关文章
先秦文学中的儒家散文文学表现及历史性发展研究
2024年
儒家散文是先秦文学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文学表现力为先秦文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儒家散文以《论语》《孟子》《荀子》为代表,文学题材广泛,以反映现实面貌与社会问题为主,笔调酣畅,语言表现技巧巧妙,层次清晰,为中国文学发展指明方向。本文研究先秦文学儒家散文,根据儒家散文文学表现探讨《论语》《孟子》《荀子》的历史性发展。
李露菲
关键词:先秦文学文学表现历史性发展
李白“苦雨”诗的文学表现与写实精神
2024年
唐诗中的灾害书写颇为丰富,李白也不乏涉灾之作,《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为其灾害诗的代表作,能充分体现李白灾害文学的书写特色。在对自然灾害的文学表现中,李白往往采取虚实结合的手法,融灾害写实于政治寄托之中。在强烈的个人情感背后,凝聚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丰富了灾害书写的文学内涵。这既是对先秦以来现实主义传统的直接继承,也是对魏晋六朝以来灾害诗歌创作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对自然灾害的诗化表现及其寄寓的文人批评,是灾害文学的最重要特征,李白有关“苦雨”的文学书写,是写实性与抒情性的有机融合,也是李白灾害诗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手段。
龙珍华
关键词:写实精神
“江山之助”在漱玉词中的文学表现——以《双调忆王孙·赏荷》《清平乐·年年雪里》为例
2024年
“江山之助”一词首创于刘勰,最初是指自然景物对于文人进行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其内涵在后世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地域特色被淡化,人生阅历则被突出。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词作阶段性特征明显,其创作阶段可分为前、中、后期,“江山之助”对创作的影响在她的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以《双调忆王孙·赏荷》《清平乐·年年雪里》为例,深入分析“江山之助”在李清照词中的文学表现
夏梦婷
关键词:文学表现
唐前游侠精神的英雄转向及其文学表现研究
罗月娟
唐诗宋词中自然意象的文学表现与情感寄托
2024年
周思彤
文学表现的限度与张力——《马桥词典》版本校勘及修改异文分析
2023年
韩少功的小说《马桥词典》共三个版本,在版本演进过程中有两次重要修改,从1996年8月作家出版社的“初版本”到1997年3月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第二版,幅度不大的文字增补映射出韩少功怀疑主义精神深处鲜为人知的灵魂自我救赎的一面;从第二版到2008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第三版,即最终版,韩少功大量删减限定性形容词,修改人物称呼,调整人物内部关系并改变人物结局走向,透露出韩少功对“革命”叙述话语的高度“理性”关注和对不同向度异类人物的不断挖掘。而这些修改策略极不平衡地分布在《马桥词典》的思辨性叙述和故事性叙述两种文字当中,引人重新认识和思索“文学表现思想和具象世界的边界与张力,以及“文学”产生与发展的根源性动力等问题。
徐冰月孟文博
关键词:《马桥词典》版本校勘自我救赎文学表现
夏目漱石的伦理意识:人生实践与文学表现
2023年
日本近代大文豪夏目漱石是一位伦理意识强烈的作家,他对文学与道德的内在关系、文学的伦理使命有着深刻的理论自觉,这种自觉贯穿他的人生和创作始终。在其精神世界始终存在着善恶是非的伦理选择和思考。结合夏目漱石生存时代的伦理环境,考察夏目漱石人生实践和文学创作的伦理选择,其具体表现为忧时伤世的伦理情怀、自然真诚的伦理品格和独立自由的伦理目标,这三个方面构成夏目漱石伦理意识的基本构架。但夏目漱石的伦理思考充满困惑,主要表现为社会伦理与个人伦理的冲突悖反,这在夏目漱石小说中的“三角婚恋模式”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夏目漱石的伦理困惑既是人生选择的艰难,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冲突的结果。
黎跃进
关键词:夏目漱石伦理意识伦理困惑
地域中心理念的早期文学表现
2023年
空间是构成事件意义的核心要素,地域中心因为在普遍意识中天然地与政治统治的核心相关联,所以在空间概念中受到的重视程度最高。如何确立中心、如何使用具体的话语建构方式使得本民族拥有处于中心的资格,成为一个焦点问题。不仅商、周部族进行这种建构,齐国和更加偏远的楚国也完成了同样的工作。地域中心理念在早期文学作品中有较为清楚的表现。中心理念如此重要,以至于统治者以非正常方式离开中心就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遮掩即特殊方式的表达。《春秋》及相关史书的记载出现明显断裂,表明以地域中心理念为代表的空间概念已经成为政治话语表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刻的政治文化内涵。
史常力
关键词:空间叙事政治话语文学表现
中西方美学视域下的文学表现
2023年
本论文旨在比较分析中西方美学和文学中的审美特征、表现方式、主题、思想以及文化背景,探讨其相同点和差异,以及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首先介绍了中西方美学的发展历程和经典著作,以及中西方文学的区别和共同点。接着对中西方文学的典型作品《哈姆雷特》和《红楼梦》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作品中的人性探讨和价值观表达。在文化背景方面,比较了中西方文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最后,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和反思,希望能够对中西方文学的比较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廖绮幸
关键词:中西方美学文学
比喻与象征的隽永意境——部编版课文中的文学表现手法研究
2023年
在小学生繁忙的学习生活中,阅读是他们提升语文能力的重要渠道。比喻和象征作为文章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巧妙运用可以让小学生领悟文章中蕴含的隽永意境,丰富其阅读体验,帮助其进行思维的延伸。部编版课文秉承“守正创新”的理念,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让小学生掌握课文中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能有效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通过研究部编版课文中的文学表现手法,以期为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提供新的思考。
羊怀政
关键词:比喻表现手法意境

相关作者

李炳海
作品数:200被引量:505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汉代文学 《诗经》 楚辞 先秦 中国古代文学
王立
作品数:490被引量:761H指数:10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母题 主题学 佛经故事 《聊斋志异》 复仇主题
王运涛
作品数:32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广播电视大学
研究主题:乡愁诗 三学 文学表现 远程教育 教学模式
许志刚
作品数:31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诗经》 汉代 雅乐 年代考辨 汉初
王志鹏
作品数:50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敦煌研究院
研究主题:佛教 诗歌 敦煌写卷 唐代 王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