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76篇“ 文明形态“的相关文章
-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文明形态研究
-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历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创造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原创性概念的提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上升至“文明”话语高度,蕴含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比较逻辑...
- 张梦楠
- 关键词:文明形态文明唯物史观社会形态
- 中国式现代化:一种新型现代文明形态
- 2024年
-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不是在世界现代化运动中构建一种特殊化的中国模式,而是意在超越现代化的诸多形态(包括西方现代化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诸形态重构现代化的普遍本质和理想形态),创造现代文明新形态。这种现代文明新形态将克服传统现代文明的弊端,将人类带人一个新的境界,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对现代化的普遍本质及其理想形态的重构、对现代文明新形态的构建,既破解了世界现代化运动中的“历史”与“地理”之争的还原论,破解了这一矛盾所导致的现代化危机,对整个世界现代化运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丁立群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形态还原论现代文明
- 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被引量:1
- 2024年
-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其思想内涵和理论依据主要体现为: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彰显中华文明发展新的高度,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第二,中国式现代化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在守正创新中将社会主义文明推向全新境界,是社会主义文明的当代形态;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既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规律、开放性规律、和平性规律,又与人类文明发展以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相契合,是人类文明发展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崭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社会主义文明的当代形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崭新形态,实现了世界性与民族性、普遍性与特殊性、连续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 颜晓峰卢建华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文明社会主义文明
- 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对人类文明形态的思考与启示
- 2024年
- 在晚年“人类学笔记”中,马克思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线索,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揭示人类早期社会形态的整体性与趋同性、人类文明阶段更替的规律性和多样性,寻找建设未来文明的线索和基因,并在一个全新的文明框架中重构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深化对人类文明多样化起源、社会主义文明构想、未来文明交往形式和最高理想等时代问题的思考。科学理解和把握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内在规律,深入研究“原生形态文明”中包含的社会主义“文明基因”,对于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依据和最高目的、重构文明交往新格局和推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李包庚李琳
- 从发展理念到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术语演进与知识生产
- 2024年
- 现代化道路总是具体历史条件下闪耀着具体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光辉的现代化。现代化和社会主义都意味着人类文明进步,中国式现代化以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开创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路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新发展理念,推进文明形态的新发展,体现了党团结领导人民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的领导,发展动力是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历史方位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篇章。中国式现代化以其独具特色的术语表达与话语体系为世界文明进步生产全新的现代化知识,是对世界文明史知识体系的原创性贡献。
- 张明之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知识生产世界文明史
-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观及其当代实践——兼论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是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 2024年
- 立足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对文明唯心主义理解的超越与发展,对文明的本质、文明的要素、文明的演进作出了科学阐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这一科学文明观的建构遵循了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思维逻辑。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文明,马克思恩格斯采用了辩证叙事的方法,一方面,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变革、世界历史的形成、自然认识的祛魅四个方面肯定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贡献;另一方面,从见物不见人、文明过度、殖民掠夺、将自然视为单纯的有用物四个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内在张力。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观的当代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追求共同富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内在张力的修正与超越,从而造就了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 刘文祥
- 关键词:恩格斯文明观中国式现代化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明形态
- 2024年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明形态,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新高度。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在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深厚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展现其面貌,在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凸显其要旨,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彰显其价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铸就中华文明新的辉煌。
- 颜晓峰
- 世界历史的“普遍文明形态”图景
- 2024年
- 如果把“文明形态”作为世界历史的书写范式,世界历史进程就表现为各民族的“特殊文明形态”扬弃为“普遍文明形态”的过程。一方面,人类物种的生存方式不同于其他物种的“自然状态”,总是要摆脱自然状态而进入“文明状态”,亦即以“特殊文明形态”的方式存在;另一方面人类也只能借助于“普遍文明形态”才能保证该物种的永久生存。按照唯物史观,自阶级社会以来,人类文明形态是由社会形态加以定义的。但资本主义以往的文明形态都是“特殊文明形态”,而只有共产主义才是“普遍文明形态”。那些能够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的民族,该民族的文明形态便能够扬弃其特殊性,从而为创造人类“普遍文明形态”奠定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性质继承了马克思的文明观,打开了“普遍文明形态”的图景,为创造“普遍文明形态”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吴宏政于宜含
- 关键词:世界历史
- 家—国伦理公正与“国家”文明形态被引量:1
- 2024年
- 中西方文明都建构了以家庭和国家为基本结构的伦理世界,西方“country”文明中伦理世界的命运是“悲怆情愫”,中华“国家”文明的文化条件和伦理精神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不只是家庭精神,也不只是爱国主义,而是身家国天下一体贯通的伦理情怀。“国家”文明创生的家国公正的伦理智慧有日常智慧和“非常”智慧。日常智慧贯穿于人的生活与生命的全程,并通过各种民族节日呈现;“非常”智慧是调节家庭与国家矛盾冲突的伦理智慧,逻辑与历史地展开为两种传统形态,即以“国”为重心的“精忠报国”,以“家”为重心的“亲亲相隐”。家国伦理公正的课题与中华现代文明的百年进程相伴随,从中国革命到改革开放,呈现“伦理建构—伦理革命—伦理解放”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进程。现代中华文明依然是“国家”文明,但已经具有新形态,也面临新挑战,必须以伦理公正实现“国家”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做出新的“中华”贡献。
- 樊浩
- 进步观念与人类文明形态变革再认识
- 2024年
- 属于历史或社会的进步,实质上并非人类文明形态从来就有的观念,其具体含义是由启蒙运动所肇始的现代性孕育出来的。进步观念的诞生,告别了与“命运”“上帝”相关联的“退步”“循环”观念,在现代性的意义上重新定向了人类文明形态。人类文明形态由此运转在了与往昔截然不同的轨道上。但现代性的演绎,让进步观念逐渐从一种期待沦为一种强制,它在某种意义上为资本的文明提供了不可辩驳的“合理性”。作为“在‘恶性循环’中运动”,以及在它不断地重新制造出来而又无法克服的矛盾中运动的进步观念的强制与资本的文明,并不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在把握历史规律并保持历史主动的进程中,打破了西方式现代化的迷思,在制度逻辑、主体逻辑与价值逻辑上重建了进步观念,并再次变革了人类文明形态,再次定向了人类文明形态的现代性新面貌,由此真正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
- 郝志昌
相关作者
- 樊浩

- 作品数:216被引量:1,734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
- 研究主题:伦理 伦理道德 伦理精神 道德 道德发展
- 程言君

- 作品数:80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共徐州市委党校
- 研究主题:人力产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自由主义 人本 基本经济制度
- 徐春

- 作品数:62被引量:38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
- 研究主题: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 唯物史观 环境正义 文明
- 陈卫平

- 作品数:177被引量:50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 研究主题:儒学 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哲学史 儒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叶险明

- 作品数:120被引量:747H指数:16
-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
- 研究主题:世界历史 资本主义 方法论 世界历史理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