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79篇“ 文艺大众化运动“的相关文章
- 文艺大众化运动与其发展和转型
- 2024年
- 文艺大众化的主要问题和基本观点,大致有六个方面:文艺发展的方向、文艺服务的对象、文艺创作的主体、文艺的内容与形式、文艺的语言、对五四新文化的评价。文艺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有其积极的意义,但也有其偏颇和局限之处。毛泽东没有延续文艺大众化运动的思路与方向,而是对文艺大众化的内容与问题进行了分解、总结与转型,对相关问题与争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办法,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讲话》发表之后,文艺大众化进入“泛化”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需要提高型的作品,文艺大众化逐渐失去活力。80年代之后,传统的大众文艺受到新起的大众文化挤压,开始走向式微。2014年,习近平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相关思想,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出“精品战略”。文艺大众化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上,都失去了现实性与合理性,整个文艺发展的方向由“大众化”转型为“精品战略”,便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与历史的必然趋向。
- 赵炎秋
- 关键词:文艺大众化大众文化
- 如何重新激活民权文化革命的“历史使命”:瞿秋白对革命文艺大众化运动的探讨与构想
- 2024年
- 瞿秋白对“革命文艺大众化运动”的探讨与构想,在20世纪中国左翼文艺发展历程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瞿秋白的相关讨论,自觉地把左翼文艺问题与革命领导权关联起来,并通过界定其历史属性,赋予中国革命文艺运动以基本的斗争坐标和未来发展途径。同等重要的是,立于多数平民的政治维度,他观察到了中国文化空间的分裂状态,并且将弥合文化鸿沟看成革命文艺运动的内在动力和历史使命。基于这类观察和认知,瞿秋白从中国近代历史角度阐述了革命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执行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构思。瞿秋白的相关思考,在政治宣传、科学再现和形象思维等各个要素相互渗透、制约和弥补的多重关系中,形成了独有的革命文艺逻辑。
- 关键词:瞿秋白
- 大众与大众文艺——论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发生被引量:1
- 2023年
- 一、“大众文艺”与《大众文艺》文艺大众化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的提出是承接着晚清以至五四时期文化运动的逻辑而来,其提出的问题也是在文学领域内一直被讨论和延续着的艺术民主化问题,不过,它也在对五四文化思想的反驳和重构中突出了自己的时代特色。实际上,当“革命文学”论争在20世纪20年代末发生的时候,“大众文艺”的问题便已经酝酿其中。“普罗列塔利亚革命文学”的提出是用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来界定文学的。
- 齐晓红
- 关键词:文艺大众化运动大众文艺革命文学五四文化马克思主义
- 论全面抗战初期延安文艺大众化运动及其影响
- 2023年
-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基于抗战宣传和民众动员的客观需要,领导和推动延安文艺团体的创办,并且以文艺团体为话语载体,大力推动大众化话语的构建。随着延安文艺运动的广泛开展,抗战剧团、西北战地服务团、陕甘宁边区文协等文艺团体,逐渐掀起以抗战动员为主旨的诗歌大众化、朗诵大众化、戏剧大众化等文艺大众化运动,这不仅为保卫中华构筑起“黄河外的黄河,长城外的长城”,还使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化生死存亡挑战为话语权构建的新契机,彰显出大众化话语与抗战话语融合发展背景下延安文艺演进的内在逻辑。
- 曾荣李卫芬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文艺团体
- 北京文化研究丛书 文学语言与大众政治 19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运动考论
- 讨论中国19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运动需要重新思考几个问题,即文学是什么和大众是谁如果不重新思考这些问题就无法理解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发生以及演变,并且也容易把文艺大众化的特殊内涵泛化为一般的如何使文艺普及于大众以及如何将...
- 齐晓红作
- “大众化”与“化大众”的交织——1930年代文艺大众化运动考察
- 文艺大众化是探索中国现代文学走向大众不可避免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上承“五四”“人”学的发现,下接延安时期成熟的体制化大众文学实践;更承载着严肃的历史使命,即让文学是人学真正落实到底层大众,让人成为文学的真正主体,这是文学发...
- 侯倩倩
- 关键词:现代文学文艺大众化意识形态
- 瞿秋白的侠文化批评与文艺大众化运动被引量:5
- 2021年
- 面对20世纪30年代武侠小说盛行的热潮,作为革命家的瞿秋白着眼于特定时代需要和革命发展实际,对侠文化作出阶级分析,不仅揭示了武侠热的深层动因,指出武侠小说的社会危害,从思想倾向上对其进行无情批判和彻底否定,而且认识到新文学与旧文学争夺读者市场问题的严峻性及其任务的艰巨性,注重思想启蒙,唤醒民众起来抗争。同时,作为新文学作家,瞿秋白从文学本体论角度发现并肯定了武侠小说艺术形式上的长处,积极投身于文艺大众化运动,为反对武侠主义找到了一剂良方。在瞿秋白的批判视野中,反对武侠主义是文艺大众化运动的斗争任务之一,文艺大众化则是他审视和反思武侠小说的重要基点。瞿秋白的侠文化批评话语和文艺大众化思想对后世文学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对其局限性必须保持清醒认识。
- 陈夫龙
- 关键词:瞿秋白抗日救亡文艺大众化运动
- 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运动中连环画的讨论与表现
- 2021年
- 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文艺大众化运动中,连环画是一个独特的存在。由于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受到鲁迅、瞿秋白和茅盾等人的关注,意图将其作为"旧形式"而进行改造,这引起"左联"与"第三种人"之间的一场论争。在论争中形成对连环画较为成熟的认识,但是与之不相称的是30年代的现代连环画创作呈现出一种"割裂"的状态,并没有取得与此相应的成就,这也使得现代连环画创作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才迎来真正的成熟与繁荣。
- 沈明杰
- 关键词:文艺大众化连环画割裂
- 从改革语言到重塑思想——论19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运动被引量:1
- 2019年
- “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为中国现代文学树立了新的典范,白话文学的正统地位自此得以确认。但是自1928年成仿吾、李初犁等人提出“革命文学论”之后,左翼文学理论不断冲击着刚形成不久的新文学范式。在19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运动中,左翼文学理论家试图从语言、文字、文学形式、作家与大众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入手,检讨新文学的得失,进而建立新的无产阶级文学范式。以思考路径而论,瞿秋白等左翼理论家与“五四”乃至晚清一代的知识分子未尝没有相似之处,只是他们的做法更加激烈,倡议更为极端。从建立一种笼统的、阶级性的革命文学,到实现文字的拉丁化,彻底打破文学与大众间的壁垒,左翼文学理论呈现出越来越激进的趋势,这正是左翼知识分子面对新的历史语境,不断调整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结果。
- 王立峰
- 关键词:瞿秋白言文一致文艺大众化运动
- 《北斗》与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运动
- 2018年
- 在1931年"左联"期刊"百花凋零"之际,作为"左联"领导下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北斗》成为第二阶段文艺大众化运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介体,它不断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走向系统化、理论化。《北斗》周围聚集了一批左翼作家、自由主义作家和文坛新人,它生动地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初左翼文艺界个人话语不断融入集体话语的情形。在"左联"的总体设计框架下,《北斗》主要在小说、诗歌、戏剧等领域践行了文艺大众化主张。探讨《北斗》与文艺大众化运动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北斗》对"大众"形象的构建和对文艺大众化方向的指引,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时期左翼文学的存在情状及其价值取向。
- 沈锦丝陈红旗
- 关键词:《北斗》文艺大众化运动
相关作者
- 李新宇

- 作品数:94被引量:231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启蒙 新文化运动 知识分子话语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文艺大众化运动
- 周晓峰

-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药效学研究 聚合物胶束 两亲性聚合物 羧甲基壳聚糖 体内外
- 宋剑华

- 作品数:251被引量:712H指数:14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新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叙事 启蒙 思想启蒙
- 李浩

- 作品数:38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鲁迅纪念馆
- 研究主题:博物馆 翻译 纪念馆 名人故居 文化传播
- 吴双

- 作品数:5被引量:15H指数:1
-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审美意识 初中生 成人文化 感恩 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