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917篇“ 新中国电影“的相关文章
中国电影的英语学术起点考察——兼论“远距离电影民族志”的谱系与症候
2025年
考察英语学界研究中国电影的起点与范式,对研究中国电影历史及其跨文化传播有着重要意义。基于近年来在海外陆续解密的一批英语文献档案,本文爬梳了在1949年至1972年间研究中国电影的英语文本,发现魏克兰基于“远距离电影民族志”研究中国的文本序列有着独特的历史坐标、学术谱系和思辨价值。本文力图弥补国内学界对海外中国电影学研究的不足,也给国内电影史学界提供一个值得思考的“他者学术”的超文本空间。
黄薛兵刘海波
关键词:新中国电影民族志
中国电影摇篮精神”溯源及其对当代文艺创作的重要意义
2025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历了百年磨难的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进世界,开始了对于国家及个体命运的期待。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应运而生,长春电影制片厂承担了开拓中国电影事业的历史使命,做出了辉煌成就,成为“中国电影的摇篮”。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以长影为主体生发、积淀了中国电影的“摇篮精神”。从历史、作品、个体三个维度出发,挖掘“摇篮精神”的源头及其内涵,对当下文艺创作仍有意义。
周武军李昕阳
关键词:历史维度主旋律电影
中国电影事业重要奠基人一一王滨
2024年
1951年3月,影片《白毛女》首映后,不仅在全国引起轰动,还荣获了捷克斯洛伐克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茅盾曾称:“歌剧《白毛女》和电影《白毛女》为‘双璧’,二者皆为划时代的作品。”歌剧和电影《白毛女》的导演就是王滨。
张葆海刘丽丽徐爱娣
关键词:《白毛女》新中国电影国际电影节奠基人
中国电影对外交流网络与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1950-1962)被引量:1
2024年
在“十七年”时期中国电影对外交流工作中,选送影片并派遣代表团参加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是一项重要工作。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是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对外交流最重要的渠道,其议程设置影响到了中国举办的电影国际交流活动,其选片也成了“十七年”时期中国译制片的重要来源。使用“电影交流史”和“电影节研究”的方法对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与中国电影关系进行考察,可以打开一系列中国电影史的研究空间,并将中国电影放置在“同盟阶段”的世界电影背景下进行讨论,从而揭示这一时期中国电影与和全球社会主义文化实践的密切关系。
王垚杨斌
中国电影中“陕北根据地”文化符号的生成机制及其价值变迁
2024年
中国电影的革命历史叙述话语中,延安和“陕北根据地”不仅仅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更是一个超越了地理意义和历史意义的文化符号。其符号化内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即反抗苦难的革命叙事、情感归处的精神家园,以及战争场域下的信仰圣地。深入探讨“陕北根据地”文化符号的生成机制及其内涵变化,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电影作为国家意识形态载体的重要作用,也可以为当下中国电影如何建构和表达时代的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一些启发。
李静
关键词:新中国电影陕北根据地符号化
中国电影版图的“认知测绘”被引量:2
2024年
中国七十余年的电影版图一直在频繁地演变。从三个都市的空间布点,到“大跃进”的“省有制片厂”,再到“文革”十年版图空间的大幅塌缩,时期以来“省有”的架构再次实锤落地,继而被整体划归广电部门,变成闻媒体尴尬的附庸。进入世纪,民营电影风起云涌,国营电影的转企改制仍处于漫长而艰巨的探索阶段,电影版图又显出一副凌乱、模糊和动荡的模样。而产业化改革的市场环境,给电影版图的重绘提供了的机遇。
颜纯钧
关键词:新中国认知测绘
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研究的演进与展望
2024年
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电影海报与中国电影相伴相生,电影海报设计始终是中国电影营销推广的重要环节。为了厘清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研究的学术发展状况,探究其设计研究发展脉络、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启迪未来设计与研究。采用了基于NoteExpress文献计量分析,以及文献探讨、归纳与比较分析等方法,从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和国外三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与横纵向的比较研究,最终分析出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热点、方法和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研究不断发展,目前处于研究上升期;研究主题与内容主要体现为设计学范畴;国内外相关研究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研究方向多体现为设计实践与理论、历史与文化等相关研究,未来有关电影海报设计跨学科、多模态的研究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刘金福
关键词:NOTEEXPRESS
中国电影放映员的摇篮
2023年
1950年,中国百废待兴。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电影局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电影这个无可替代的宣传工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经费极其紧张的条件下,采纳了前苏联专家的建议,准备开办一个电影放映教练员培训班。
曹贵民
关键词:新中国电影电影放映放映员
被遗忘的中国电影人才摇篮——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办学历史考述
2023年
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是中国初期三所电影专业院校之一,为中国培养了多位杰出的电影工作者。以往电影史著作对该校的书写存在明显缺失,参照近期发现的档案资料,本文力求完整地对该校办学历史进行考察。在上海市电影局的鼎力支持下,该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设施与有序的组织系统。从学员招收、课程设置到就业模式,都呈现出鲜明的中国本土特色。尽管该校最终与北京电影学院完成合并,但该校培养电影人才的经验依然值得当代电影教育工作者借鉴和学习。
阎方正
关键词:新中国电影史
延安 中国电影的摇篮
2023年
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从1935年-1948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也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指出:“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的摇篮。”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旗帜,倡导并促成抗日民族统--战线。大批爱国文艺家和知识青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主张和抗日民族统-战线的感召下,纷纷奔赴延安。据不完全统计,抗战爆发后,奔赴延安的知识青年有4万余人,出现了“天下人心归延安”的滚滚潮流,许多电影工作者也来到了延安,他们与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共同为抗战胜利和人民解放奉献出青春热血和艺术才华。延安成了中国电影的摇篮。
高峰
关键词:西北革命根据地革命纪念地新中国电影电影工作者抗日救亡艺术才华

相关作者

周星
作品数:579被引量:1,828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电影 电影 艺术 电影艺术 学派
陈晓云
作品数:174被引量:73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美术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电影 电影 当代中国电影 电影创作 电影明星
王敏
作品数:89被引量:127H指数:6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
研究主题:农民形象 身体 中国电影 新中国电影 文化想象
李道新
作品数:202被引量:1,322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电影 电影 中国电影史 电影史 中国早期电影
尹鸿
作品数:393被引量:3,618H指数:29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电影 备忘 电影 电影产业 中国电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