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2篇“ 新月体形成“的相关文章
- 原发性IgA肾病伴弥漫性新月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弥漫性新月体IgA肾病(C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2007年7月至2022年7月经肾活检确诊为弥漫性新月体IgAN患者33例,分析临床及病理资料。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患者22例纳入随访队列。结果33例患者中男18例(55%),女15例(45%),肾活检时年龄为36(21.5,51)岁,血清肌酐(Scr)153(92,271)μmol/L,新月体百分比为62.5%(54.2%,66.7%),其中细胞纤维性新月体为(26.1%±16.5%)。13例患者有前驱呼吸道感染。2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5(8,72)个月。10例(46%)患者进展至复合肾脏结局,其中8例(36%)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肾活检时Scr是复合肾脏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新月体的百分比与复合肾脏结局无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表明,即使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肾活检时Scr浓度大于149μmol/L的弥漫性新月体IgAN患者预后不良风险仍然较高。结论弥漫性新月体IgAN病情进展快,预后差,尤其是肾活检时Scr浓度大于149μmol/L的患者。新月体类型以细胞纤维性新月体为主。肾活检时血清Scr浓度是弥漫性新月体IgAN患者eGFR下降≥50%或ESK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新月体的百分比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 文珊张萍林英英王蔚王蔚
-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IGA肾病
- 霉酚酸酯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的临床疗效
- 2023年
- 目的 研究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伴新月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活检确诊为IgAN伴新月体形成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21)和联合组(n=37)。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联合组予以MM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相关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肌酐、尿素氮、尿酸、血清白蛋白)水平、不良反应(痤疮、满月脸、皮肤紫纹瘀斑、胃肠道反应、感染、肝损害)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6%)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0.72±0.55)g比(1.22±0.66)g]、尿红细胞计数[(37.09±28.71)个/μL比(70.95±52.36)个/μL]、血肌酐[(75.41±20.71)μmol/L比(90.51±18.64)μmol/L]、尿素氮[(5.43±1.41)mmol/L比(6.70±1.71)mmol/L]、尿酸[(330.05±84.86)mmol/L比(388.12±62.96)mmol/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43.94±2.12)g/L比(41.69±3.93)g/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8%,对照组为33.3%,其中联合组的感染率以及肝损害的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N伴新月体形成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肾功能和减少蛋白尿,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 刘春花杨定平
- 关键词:霉酚酸酯糖皮质激素类新月体形成临床疗效
- 特发性膜性肾病合并新月体形成的临床特点
- 2023年
-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合并新月体形成的患者临床及病理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排除继发因素,肾活检病理提示为膜性肾病合并新月体形成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资料、生化指标、肾脏病理、短期预后的特点。结果:10例患者中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44.50±13.39)岁,表现为不同程度蛋白尿、血清白蛋白下降,其中4例基线肌酐水平升高。病理提示10例均为膜性肾病Ⅰ~Ⅱ期,可见新月体形成,以纤维性新月体多见。随访7例患者,其中1例于诊断后3个月进行血液透析,1例患者尿蛋白定性间断转阴,其余患者无缓解及肾功能明显恶化。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合并新月体形成是一种罕见病理现象,一般近期预后可,但基线肌酐明显上升者进展较快,预后差。
- 李筝绮杨桢华
-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新月体
- 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亚群组成及新月体形成的机制与治疗
- 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parietal epithelial cells,PECs)是一种位于肾小囊基底膜上、以鳞状上皮样细胞为主的单层上皮细胞。PECs之间通过紧密连接形成了肾小球滤过结构的第二道屏障,衔接了肾小球和肾小...
- 刘文斌
- 关键词:咖啡酸
- 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紫癜性肾炎及其新月体形成的诊断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预测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及新月体形成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过敏性紫癜(HSP)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血常规、血生化及肾脏病理检查结果,根据有无肾脏损害分为HSPN组和非HSPN组,HSPN组依据肾脏病理检查有无新月体形成分为有新月体组和无新月体组;对各分组临床资料进行非参数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RDW、NLR是否HSPN及新月体形成的影响因素,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RDW、NLR对HSPN新月体形成的诊断价值,Spearman分析RDW、NLR与C-反应蛋白(CRP)、24 h尿蛋白定量(24-UP)相关性。结果HSPN组患儿的年龄、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尿素氮(BUN)、肌酐(SCR)、胱抑素-C(Csy-C)、免疫球蛋白-A(IgA)、24-UP、RDW及NLR的水平高于非HSPN组,CRP、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低于非HSPN组(P<0.05),有新月体组患儿的白细胞(WBC)、PLT、IgA、RDW、NLR高于无新月体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NLR是HSP患儿发生HSPN的影响因素,RDW是HSPN新月体形成的影响因素;RDW、NLR诊断HSPN发生的AUC值分别为0.652,0.546,两者联合诊断HSPN发生的AUC值为0.665;RDW、NLR诊断新月体形成的AUC值分别为0.653,0.648,两者联合诊断新月体形成的AUC值为0.654;RDW、NLR与24-UP呈正相关;CRP与RDW呈负相关,与NLR无相关性。结论RDW、NLR是发生HSPN的影响因素,RDW是HSPN新月体形成的影响因素;RDW、NLR联合诊断HSPN的发生及其新月体形成的价值较单一指标意义更大。
- 贾丽丹张涛饶静周燕杨彬张力
-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紫癜性肾炎新月体影响因素
- 膜性肾病合并新月体形成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研究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膜性肾病合并新月体形成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间的肾活检病例4 396例,对17例特发性膜性肾病合并新月体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该队列包括9例男性和8例女性,平均年龄为54.0(24~74)岁。临床表现包括大量蛋白尿(平均24 h尿蛋白5.9 g/d)、镜下血尿和肾功能不全(平均血清肌酐397.8μmol/L)。病理特征表现为新月体平均累及69%的肾小球,大多数病例出现Ⅰ期或Ⅱ期膜性改变。对16例患者进行了随访,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类固醇或环磷酰胺治疗,在平均15.3个月的随访中,9例患者的肾功能稳定或改善,而7例患者的肾功能恶化并进展为终末期肾病,随访期间有2例患者死亡。结论 伴有新月体的膜性肾病相对罕见,同时伴有重度蛋白尿、镜下血尿和肾功能不全,预后多变,本研究7例患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或死亡,这表明或许应按照快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加以治疗。
- 张宇刘东伟潘少康刘章锁
- 关键词:膜性肾病新月体自身抗体临床病理特征
- 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紫癜性肾炎及其新月体形成的诊断意义
-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儿童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及其新月体形成的诊断意义,为无法及时取得肾脏病理结果时对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提供建议。方法:以2015年1月-2021年11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
- 贾丽丹
-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新月体红细胞分布宽度影响因素
- 利妥昔单抗治疗磷脂酶A2受体相关膜性肾病合并系膜增生及新月体形成1例报告
- 2022年
- 1病例资料患者男,47岁,因“反复水肿伴蛋白尿2年余”于2021年12月21日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年、痛风病史2年。患者于2019年2月24日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及晨起后眼睑水肿,自觉尿泡沫增多,未重视。
- 柯嘉伟任伟夫边琪孙婧梅小斌董睿
- 关键词:膜性肾病新月体利妥昔单抗
- 二至汤合大补阴汤联合激素冲击治疗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对患者尿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究二至汤合大补阴汤联合激素冲击治疗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尿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8月—2020年08月本院诊治的IgA肾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行泼尼松治疗,观察组采用二至汤合大补阴汤联合激素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差异。结果: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显示:观察组治疗1、3、6个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组别=5.162,Waldχ^(2)时点=93.409,P组别=0.023,P时点<0.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BUN、Scr、GF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BUN、Scr均小于对照组(P<0.05),GF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均伴有水肿、胸腔积液、发热、头晕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50%vs 2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至汤合大补阴汤联合激素冲击治疗对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具有一定疗效显著。
- 李娟施素华蔡辉梁萌
- 关键词:IGA肾病肾功能
- 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意义及新月体形成的机制
- 目的:分别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高尿酸血症(HUA)和新月体形成的相关因素。 方法:1.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肾脏内科行肾活检诊断为IgAN的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
- 易凤
- 关键词:IGA肾病高尿酸血症新月体形成致病因素
相关作者
- 苏震

- 作品数:68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IGA肾病 临床病理分析 预后 肾间质纤维化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
- 许菲菲

- 作品数:196被引量:521H指数:13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IGA肾病 临床病理分析 马兜铃酸 甘露消毒丸 肾活检
- 刘毅

- 作品数:213被引量:606H指数:12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血液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血管钙化 血液透析患者 IGA肾病
- 王牡丹

- 作品数:15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IGA肾病 临床病理分析 部分性 新月体形成 IL-10
- 吕吟秋

- 作品数:137被引量:344H指数:10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IGA肾病 临床病理分析 肾活检 病理类型 构成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