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6篇“ 新核素“的相关文章
基于双核模型研究元素Z=119、Z=120以及核素298Fl的合成
近年来,合成元素及核素是核物理领域的前沿焦点问题,大量理论和实验工作者都竞相投入其中。目前合成超重核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来完成,本文基于双核模型研究了熔合蒸发反应的机制,并在双核模型的理论框架下系统计算...
李佳星
关键词:双核模型超重核
基于大科学装置的放射性核素产生进展被引量:5
2022年
放射性核素的产生是核物理研究的热点,它对于扩展核素版图、研究奇异核结构和性质、理解核天体物理中的快中子俘获过程都非常重要。目前,人们有关原子核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稳定线附近长寿命的核素,并建立了多套模型用以解释其基本性质,但对于远离稳定线的核素,特别是重区丰中子核的研究还很缺乏。本文结合国内外产生放射性同位素大科学装置的主要特点和科学目标,总结近年来国际上核素的发现及其主要产生方法,为将来放射性同位素,尤其是超重核的研究提供参考。
张钰海张根李静静程伟张丰收
关键词:放射性同位素大科学装置核素图超重核
超重核素合成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随着重离子加速器和放射性核束装置的发展,人们对于核物理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稳定核,更是将研究对象扩展到一些极限条件,比如探索原子核高温高密极限、自旋极限、同位旋极限,以及电荷和质量极限等.对于探索电荷和质量极限而言,如何合成长寿命超重核、是否存在“超重稳定岛”以及如何研究超重原子核的性质,成为当前核物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回顾了超重核的产生机制、定义和衰变模式,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超重核合成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理论上和实验上合成超重核素研究进展,重点针对重离子熔合反应和多核子转移反应研究情况展开讨论,并简介了国际上核科学大装置未来开展超重核研究的计划.同时,对北京师范大学参与93号超铀核素^(223,224)Np的合成情况进行了评述,并针对近年来合成Z=119和120超重核素的最研究进行了总结展望.
张丰收张钰海张明昊唐娜程诗慧李静静程伟
关键词:重离子核物理重离子碰撞衰变模式
利用双核模型研究超重核素和对称系统多核子转移反应
探索超重核素的合成、结构和衰变是当前核物理研究的前沿课题。实验研究表明超重核素可以通过熔合蒸发反应合成。但是,更重的超重元素和丰中子超重核的合成还面临着挑战,需要寻找更合理的反应机制。多核转移反应被认为是合成的丰中...
牛菲
关键词:双核模型熔合蒸发反应多核子转移反应
α Decay of the New Isotope ^(204)Ac
2022年
Proton-andα-decay spectroscopy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the nuclear structure and masses of neutron-de cient isotopes.In 1994,the proton drip line of Ac was reached by the detection of^(207)Ac which was identified via the-decay spectroscopy.Four years later,the neighboring proton-unbound nucleus ^(206)Ac was discov-ered.
Li ZongchiHuang MinghuiGan ZaiguoZhang ZhiyuanMa LongWang JianguoZhang MingmingYang HuabinYang ChunliHuang XinyuanZhao ZhenXu SuyangChen LixinWen XiaojiangNiu YifeiYuan CenxiTian YulinWang YongshengWang JunyingLiu MinliangQiang YunhuaYang WeiqingZhang HongbinLu ZiweiGuo SongHuang WenxueHe YuanRen ZhongzhouZhou ShanguiZhou XiaohongXu HushanV.K.UtyonkovA.A.VoinovYu.S.TsyganovA.N.Polyakov
关键词:SPECTROSCOPYDECAY
核素合成机制中熔合几率和存活几率的系统性研究
近年来,基于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合成核素已成为核物理重要的研究领域,而且理论上根据合成机制的物理特征将其分解为三个过程:俘获过程、熔合过程、存活过程。对于俘获过程,采用经验的耦合道模型基本上可以较好地再现俘获截面的实验值...
李娜娜
关键词:新核素
缺中子Np核素的α衰变研究
2020年
合成远离稳定线的核素、探索原子核存在的极限是目前核物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中子壳N=126的最丰质子一侧,极端缺中子的超铀核素处于质子滴线和中子壳的交叉位置,合成和研究该核区核素对研究N=126壳结构的演化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的充气反冲核谱仪装置(SHANS),利用^(36,40)Ar+^(185,187)Re熔合蒸发反应,合成了极缺中子的^(219,220,223,224)Np核素,在中子壳N=126附近首次建立了Np同位素链的α衰变系统性,获得了N=126壳效应在Np同位素链中依然存在的实验证据。依据单质子分离能的系统性分析,确定了Np同位素链中质子滴线的位置,^(219)Np也成为目前已知的最重的质子滴线外核素。此外,基于实验测量的反应截面,并与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讨论了进一步合成该核区其它核素^(218,221,222)Np的可行性。
张志远甘再国甘再国马龙杨华彬马龙黄明辉
关键词:新核素反应截面
缺中子Np核素的α衰变研究
合成远离稳定线的核素、探索原子核存在的极限是目前核物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中子壳N=126的最丰质子一侧,极端缺中子的超铀核素处于质子滴线和中子壳的交叉位置,合成和研究该核区核素对研究N=126 壳结构的演化性质具有重要...
张志远甘再国杨华彬马龙黄明辉杨春莉张明明
关键词:新核素反应截面
核素合成机制的理论研究
包小军
核素^(263)Hs,^(260)Bh及其α衰变链上核素的半衰期
2009年
运用推广的液滴模型(GLDM)并结合量子力学中的WKB方法计算了核素^(263)Hs和^(260)Bh及其α衰变链上各核素的势垒贯穿概率,对该链上各原子核的α衰变半衰期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推广的液滴模型结合WKB方法计算出的α衰变半衰期可以很好地符合在超重核区的实验值,验证了推广的液滴模型在超重核区的适用性,能够很好地描述超重核的α衰变。同时,计算表明核素^(260)Bh和^(263)Hs的合成及其半衰期的测量是可靠的。
苏昕宁张鸿飞左维李君清
关键词:Α衰变超重核半衰期

相关作者

袁双贵
作品数:163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衰变 半衰期 同位素 TH 新核素
谢元祥
作品数:73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新核素 质子滴线 衰变 衰变纲图 Β缓发质子衰变
杨维凡
作品数:151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半衰期 同位素 化学分离 衰变 TH
徐树威
作品数:79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衰变 质子滴线 Β缓发质子衰变 新核素 衰变纲图
靳根明
作品数:299被引量:22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U 探测器 AR 核温度 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