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32篇“ 新疆北部“的相关文章
- 新疆北部不同区域暖区暴雪过程水汽特征分析
- 2024年
-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主要运用HYSPLIT(拉格朗日后向轨迹)方法模拟追踪了1980-2020年冬季新疆北部27次暖区暴雪天气水汽特征,分析不同源地水汽源-汇关系及其对暴雪的贡献。结果表明,500 hPa主要水汽源地为格陵兰岛和大西洋及其沿岸、地中海和黑海及其附近,对阿勒泰地区暴雪贡献最大的水汽源头是大西洋及其沿岸附近,塔额盆地为地中海和黑海及其附近,沿途损失均较大;700 hPa主要为北欧、大西洋及其沿岸附近、地中海和黑海及其附近,对阿勒泰地区暴雪贡献最大的是地中海和黑海及其附近,塔额盆地是北欧,沿途损失最大前者是地中海和黑海及其附近,后者为大西洋及其沿岸;850 hPa上主要为中亚、地中海和黑海及其附近,前者对暴雪的贡献最大,到达暴雪区后增加较多。各源地水汽随西风气流达到关键区后,主要从偏西(西南)和西北两条路径输入暴雪区,前者占主导地位;对流层低层阿勒泰地区较塔额盆地水汽源地和路径更复杂。基于上述分析,构建了暖区暴雪水汽来源及路径的贡献模型,对阿勒泰地区、塔额盆地各层水汽贡献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 庄晓翠陈丽娟李博渊苗运玲
- 关键词:新疆北部水汽特征
- 新疆北部和什托洛盖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抬升事件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来自低温热年代学的证据
- 2024年
- 新疆北部西准噶尔造山带的构造属性长期以来存在争议,确定该地区中、新生代的构造事件及隆升过程是研究该地区陆内变形的关键所在。本文对造山带内山间盆地——和什托洛盖盆地的构造抬升事件进行系统分析,基于研究区野外地质调查及断裂解析,识别出C/J、J/AnJ、J/E和K/E以及E/N等5期区域不整合面,这些不整合是构造活动的直接证据。盆地中、新生代受南北两条控盆断裂近N-S向挤压应力持续挤压。砂岩样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在晚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早期(149~125 Ma)、早白垩世中期(121~109 Ma)和晚白垩世早期(80.0~77.7 Ma)3个区间,反映出该地区在这3个时期发生了明显的冷却抬升事件,3期冷却抬升事件与野外地质特征有很好的地质响应。热史模拟表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60~110 Ma)、晚白垩世(85~65 Ma)和渐新世—上新世(30~5 Ma)发生了快速隆升事件。盆地构造抬升的主要应力为周缘山系抬升及断裂活动挤压。综合研究表明,盆地中、新生代经历了3期明显的构造抬升事件,与中、新生代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远程效应有很好的耦合性。
- 杨智马静辉张琬金李鸿蕊
- 关键词:裂变径迹热史模拟
- 新疆北部城市碳排放时空分异与碳平衡分区
- 2024年
- 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格局与碳平衡分区,对实现碳减排和“双碳”目标至关重要。以新疆北部46个县市为研究区,利用土地利用与能源数据,通过碳排放系数法计算2000—2020年土地利用碳排放,分析碳排放量时空演变情况,对各县市进行碳平衡分区。结果表明:(1)碳排放量呈总体上升趋势,2016—2020年呈现指数型上升的趋势,碳吸收量缓慢下降,碳排放强度先下降后上升,碳排放量远大于碳吸收量。(2)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建设用地,天山北坡城市为主要碳排放城市,碳吸收主要来源于草地与林地,伊犁河谷地区、阿尔泰山南部等地城市为主要碳吸收城市。(3)碳排放空间相关性逐渐减弱,热点区集中分布在克拉玛依市附近,冷点区集中分布在伊犁州与阿勒泰地区。(4)依据经济承载力系数、生态承载力系数以及碳排放量划分为碳汇功能区、碳汇优化区、低碳经济区、碳源优化区和高碳控制区五个碳平衡分区。
- 冶建明翟梦瑶陈志新李禹慷
- 关键词:新疆北部
- 新疆北部盐渍土地区混凝土抗冻性能研究
- 2024年
- 新疆北部地区普遍气候寒冷,混凝土在冬季容易受到冻融损伤。通过实验室试验,评价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抗冻性能,并分析影响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因素,如混凝土配合比、水胶比等。结果表明,在北疆盐渍土地区要选择适当的混合料及配合比,合理控制水胶比,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 院龙
- 关键词:盐渍土混凝土抗冻性能水胶比
- 新疆北部暖区暴雪的中尺度模拟及云微物理特征研究
- 2024年
- 暖区暴雪罕见且易致灾,对其准确预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本文采用WRF中尺度模式中Lin、Thompson、 WDM6和WSM6四种云微物理方案对2016年11月中旬一次典型新疆北部暖区暴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评估模式对暖区暴雪过程的模拟能力,遴选最优参数化方案,分析暴雪过程中水凝物粒子垂直分布及演变特征,探讨导致暴雪过程的相关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规律。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模拟中,Lin方案效果最佳,较为成功地模拟出降雪量级、落区和趋势。(2)云中各种水凝物粒子活跃于对流层中下层,其中以霰和雪最多,自高层向低层分别分布着冰晶、雪、云水、霰粒子,阿尔泰山迎风坡附近为各水凝物粒子浓度大值中心,强降雪区四种云中水凝物粒子高值中心垂直对齐有利于各粒子间的转化。(3)上游高湿系统沿西路移动,低空偏南急流增强时水汽汇合强烈,阿尔泰山脉西麓迎风坡阻挡利于水汽辐合;低空偏南急流使暴雪区低层增温,不稳定条件增强,垂直次级环流发展,次级反环流的增强促进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加剧垂直运动增长,为大暴雪的发展和维持提供较强的动力抬升条件,对暴雪起增幅作用。
- 李桉孛琚陈相周雅蔓李曼李如琦
- 关键词:数值模拟云微物理
- 乾嘉道时期新疆北部官营牧羊业研究——以伊犁、塔尔巴哈台牧羊厂为中心
- 2024年
- 乾隆年间,清政府统一新疆后,为保证驻防官兵的羊只供给,开始在新疆特别是北疆的伊犁、塔尔巴哈台等地设立官方牧羊厂。同时,为保证官营牧羊业的发展,清政府采取包括积极采买、调拨孳生母羊、选用专业牧放人员、建立和完善官营牧羊厂经营管理制度、明确孳生条例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伊犁及塔尔巴哈台官营牧羊厂的设立,基本奠定了新疆后续官营牧羊业的发展格局,同时对西北边防后勤保障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疆官营牧羊业的迅速发展,新疆驻防官兵羊只供应体系逐步由依赖采买、内地调拨向自给自足的方向转变。新疆官营牧羊业的兴起既推动新疆畜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新疆政局的稳定提供了助力。
- 刘锦增袁润龙
- 关键词:塔尔巴哈台
- 1979~2017年冬季新疆北部各区域型暴雪日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 2024年
- 北疆地处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的多少对其影响十分巨大。尤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疆地区的降水异常增多。本研究利用1979~2017年北疆40个站点冬季降水资料、ECMWF ERA-Interim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基于HYSPLIT v4.9模式讨论北疆4个区域型暴雪日的水汽输送特征及可能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各区域型水汽以西边界输入为主,但西天山型有少量水汽从北边界输入,天山型有部分水汽从南边界高层输入;(2)北部型、西部型和西天山型的水汽通道均位于中纬西风带,但具体位置有所差异。北部型以地中海和黑海水汽输送为主,贡献率为58.8%;西部型以里海西南侧水汽输送为主,贡献率为70.8%;西天山型以黑海和里海东南侧水汽输送为主,总贡献率为72.9%;天山型的水汽源地主要位于印度、伊朗附近,贡献率为64.2%;(3)各区域型位势高度的距平南北均呈现“正—负”分布,西东均呈现“负—正—负”分布,但中心强度、位置及范围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导致影响区域的不同。
- 李亚云杨莲梅成巍邓志武
- 关键词:水汽输送北疆环流特征
- 新疆北部地区太阳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研究
- 2024年
- 新疆北部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太阳能资源开发。根据该地区气象站点2002~2021年太阳总辐射、日照百分率、环境温度、日照时长等资料,分析得到太阳辐射的年、月分布特征。以资源年总量、直射比、日照时长和气温为依据,采用3级区划指标评价资源丰富度。根据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原理,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月总辐射计算公式;通过偏差分析确定适用于不同地区太阳总辐射月总量的气候学推算式。结果显示:气候学经验公式太阳总辐射值与观测站实测值的偏差较小,证明了气候学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 葛苏鞍李阳杨仕轩马雅楠李尧孟现阳
- 关键词:总辐射
- 新疆北部早、中侏罗世富油煤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被引量:2
- 2024年
- 新疆北部富油煤资源丰富,约占全国富油煤资源的一半左右,富油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我国煤制油气用煤资源的重要补充。以往对本区煤炭资源的研究忽视了其油气资源属性,对其富油煤质特征和成因规律认识不清。在系统整理新疆北部6个赋煤带富油煤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补充采样测试数据137组,分析早、中侏罗世富油煤的煤岩煤质特征和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了富油煤形成的控制因素。通过对焦油产率的研究发现,新疆北部地区东北部、西部、中部部分地区焦油产率相对较高,东北部地区八道湾组高油煤呈不连续带状分布。按照煤的焦油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巴里坤–三塘湖赋煤带、准南赋煤带、伊犁赋煤带、准北赋煤带、吐哈赋煤带和准东赋煤带。新疆北部地区早、中侏罗世富油煤的形成主要受到成煤沉积环境、煤化程度和煤的显微组分等主要控制因素的影响。覆水还原环境为富油煤的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富油煤主要形成于相对覆水还原的泥炭沼泽环境,还原性越强,越利于富油煤生成和富集。煤的焦油产率随着镜惰比(V/I)的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并且与挥发分和镜质组呈现正相关关系。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在生油高峰之前与焦油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随着煤化程度的升高,煤的焦油产率逐渐增加。煤的显微组分中含量相对较高的镜质组对焦油产率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富氢镜质组为富油煤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物质基础。
- 宁树正张莉徐小涛张建强邹卓
- 关键词:焦油产率煤化程度
- 黄喉蜂虎在新疆北部的洞穴结构及其巢寄居物种
- 2023年
- 2022年5—8月,环绕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寻找黄喉蜂虎Merops apiaster繁殖地,对34个蜂虎巢区173个洞穴进行了测量,包括洞道口径、洞穴深度等指标。结果显示:黄喉蜂虎大多选择在垂直的沙土壁上凿洞(占98%),洞道长度120~270 cm(160.7 cm±25.1 cm,n=83)。解剖了16个巢穴发现,通道基本上是平直的,洞室宽大,孵卵内室平均直径31.2 cm±5.87 cm。一些巢洞被其他物种占用,如蜥蜴、沙蟒或沙蚺Eryx spp.、游蛇Coluber spp.、鼠类、沙燕Riparia spp.、紫翅椋鸟Sturnus vulgaris、麻雀Passer spp.、鹡鸰Motacilla spp.、野蜂、甲虫等,仅鸟类就超过22种,出现了旧巢被占用或巢寄居现象。新疆是黄喉蜂虎自然分布的最东端,本研究对未来黄喉蜂虎保护小区的选址与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持。
- 马鸣张鑫张鑫包红刚袁俊萍李永政TIGGES Ulrich李边江
- 关键词:栖息地选择新疆北部
相关作者
- 王京彬

- 作品数:373被引量:2,703H指数:31
-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东天山 成矿作用 新疆北部 成矿流体 地球化学特征
- 王玉往

- 作品数:316被引量:1,732H指数:26
- 供职机构: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 研究主题:东天山 新疆北部 成矿作用 地质特征 成矿流体
- 王莉娟

- 作品数:145被引量:1,106H指数:23
- 供职机构: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 研究主题: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 新疆北部 成矿作用 锡矿床
- 牛贺才

- 作品数:99被引量:1,096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新疆北部 晚古生代 埃达克岩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特征
- 龙灵利

- 作品数:128被引量:1,200H指数:20
- 供职机构: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 研究主题:东天山 地球化学 新疆北部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