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8篇“ 新鲜冰冻血浆“的相关文章
- 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与冷沉淀凝血因子部分检测指标的对比
- 2024年
- 探讨普通冰冻血浆(frozenplasma,FP)、新鲜冰冻血浆(freshfrozenplasma,FFP)与冷沉淀凝血因子(coldprecipitatedcoagulationfactor)中部分检测指标的差异。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眉山市中心血站提供的FP、FFP和冷沉淀各50份样本为本次研究对象,检测浆类的相关指标。结果 FP血浆蛋白含量的指标是达到并高于50g/L质量标准的(P<0.05);FFP血浆蛋白含量的指标是达到并高于50g/L质量标准的(P<0.05);FFPⅧ因子含量的指标是达到并高于0.7IU/mL质量标准的(P<0.05)。说明本单位这三类产品处于较高的质量水平,能够达到临床用血的相关要求。结论 两组血浆蛋白含量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能认为FP血浆蛋白含量与FFP血浆蛋白含量不同(P>0.05)。对于做血浆置换,补充丢失血浆的这类适应症的病人,可以使用普通冰冻血浆(FP)来取代新鲜冰冻血浆(FFP),也会对疾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很多的血站来说,其采集的血液在制备时,基本上都已经超过了8小时,这就会使得新鲜冰冻血浆(FFP)的供应量很难得到保证,在新鲜冰冻血浆(FFP)急缺时,使用普通冰冻血浆(FP)来取代新鲜冰冻血浆(FFP)可以缓解新鲜冰冻血浆的供应压力。可认为FFPⅧ因子含量的样本均数1.28IU/mL代表的总体均数低于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因子含量样本均数2.53IU/mL代表的总体均数(P<0.05)。对于用于凝血功能异常,补充新鲜凝血因子的这类适应症的病人,使用冷沉淀凝血因子这类产品的效果好于新鲜冰冻血浆。
- 张洁
- 关键词: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血浆蛋白
- 改良超低温保存箱制备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分析
- 2024年
- 目的 观察分析使用改良后的超低温保存箱,对制备新鲜冰冻血浆(FFP)的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7—11月采集的400 mL的合格全血标本80例(去除O型),实验分为4组,每组标本20例。A组:使用传统低温冰箱速冻1 h后,放入-30℃冷库储存;B组:使用平板速冻机速冻1 h后,放入-30℃冷库储存;C组:使用改良超低温保存箱速冻1 h后,放入-30℃冷库储存;D组:使用新改良超低温保存箱速冻1 h并储存12 h后,放入-30℃冷库储存。检测4组标本凝血因子FⅧ和纤维蛋白原(Fg)的含量。结果 B、C、D 3组的FⅧ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C、D 3组之间FⅧ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之间的Fg含量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改良的超低温保存箱在制备FFP的质量上优于低温冰箱的传统制备工艺,与平板速冻机制备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改良式的超低温保存箱兼顾储存功能,可以使FFP的制备流程更加灵活,可以提高成分制备工作的效率。
- 周竞阎兵戴书明傅强达倩倩艾俊
- 关键词:新鲜冰冻血浆
- 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6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均予以注射缩宫素、宫腔填塞纱布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输注普通冰冻血浆10~15 mL/k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10 U。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输血后2、6 h阴道出血量,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31/33),高于对照组的75.76%(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输血后2、6 h阴道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AP、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心率、PT、T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效果显著,可缩短止血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促进患者血压、心率及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效果优于单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 岳珂李姗姗
- 关键词: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新鲜冰冻血浆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
- 新鲜冰冻血浆联合冷沉淀输注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 2024年
- 探究新鲜冰冻血浆联合冷沉淀输注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干预价值。方法 抽选梧州市人民医院在2021年1月到2023年6月诊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20例,根据随机分配原则等量分两组,对照组做新鲜冰冻血浆输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搭配冷沉淀输注,评价两组对象的具体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还有治疗前后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新鲜冰冻血浆联合冷沉淀输注,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结果,促进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快速恢复,全面促进患者的机体状况改善,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赵秀花
- 关键词:新鲜冰冻血浆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 悬浮红细胞与新鲜冰冻血浆不同比例输注联合氨甲环酸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对比
- 2024年
- 目的分析悬浮红细胞与新鲜冰冻血浆不同比例输注联合氨甲环酸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天津坤如玛丽妇产医院和天津市第一医院收诊的108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4例,B组34例,C组40例。A组输注悬浮红细胞与新鲜冰冻血浆的配比为1∶8+氨甲环酸,B组输注悬浮红细胞与新鲜冰冻血浆的配比为1∶4+氨甲环酸,C组输注悬浮红细胞与新鲜冰冻血浆的配比为1∶1+氨甲环酸。检测3组患者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冷沉淀、血小板、红细胞、血浆、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对比3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组患者中APTT、PT、TT水平上升,FIB、PLT、Hb、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APTT(50.31±14.62)、PT(18.79±3.54)、TT(20.46±3.36)、FIB(1.92±0.56)、PLT(144.35±20.11)、Hb(98.79±6.37)、收缩压(134.65±7.48)、舒张压(89.41±6.39)、心率(86.41±6.74),B组APTT(40.17±11.52)、PT(15.67±3.71)、TT(18.31±2.27)、FIB(2.87±0.65)、PLT(178.87±23.79)、Hb(113.74±7.89)、收缩压(132.85±7.23)、舒张压(88.67±6.40)、心率(85.86±6.41),C组APTT(32.63±6.24)、PT(13.38±4.59)、TT(17.10±1.84)、FIB(3.25±0.73)、PLT(242.41±29.68)、Hb(122.23±9.71)、收缩压(120.41±6.42)、舒张压(81.12±5.89)、心率(80.01±5.78),C组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A组的73.53%、B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C组17.50%高于A组的8.82%、B组的11.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浮红细胞与新鲜冰冻血浆1∶1比例输注联合氨甲环酸针对产后出血可降血压和心率、提高患者凝血功能,与其他两组输注比例相比,该
- 刘伟曹玉枝田润芝曹晨李桂青
- 关键词:产后出血氨甲环酸临床治疗效果
- 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血清Hb、HCT、TT及PT水平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血清Hb、HCT、TT及PT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7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予以缩宫素注射及纱布宫腔填塞等基础性治疗,常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普通冰冻血浆输注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止血效果、贫血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94.29%较之常规组的77.14%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的止血时间短于常规组,输血后各时间点的出血量均少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Hb及HCT水平较常规组高,TT和PT水平较常规组短(P<0.05)。结论: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能够提高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止血时间,改善止血效果,降低贫血风险,同时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
- 段瑞燕
- 关键词:新鲜冰冻血浆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止血效果血清指标
- 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高比例输注在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 2024年
- 目的分析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高比例输注对严重创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14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70例。对照组行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低比例输注(1∶3),观察组行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高比例输注(1∶1)。对比2组免疫功能、凝血功能、不良反应。结果输血前、输血1 d后,2组CD3^(+)、CD4^(+)、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2组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1 d后,观察组FIB为(2.18±0.14)g/L,高于对照组的(1.26±0.27)g/L,APTT为(38.8±3.6)s、PT为(14.5±1.9)s、TT为(20.5±2.2)s,短于对照组的(46.8±4.3)s、(19.9±2.6)s、(23.5±2.6)s(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联合红细胞高比例输注有助于恢复严重创伤患者的免疫、凝血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存在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 黄波泰曾一芹劳善静林语梁燕燕
- 关键词:红细胞
- 不同条件储存制备对新鲜冰冻血浆的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影响
- 2023年
- 分析在不同条件存储制备对新鲜冰冻血浆的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前来我血站无偿献血的80名献血者作为对象,将从他们采集到的全血分成甲、乙、丙、丁四组,分别在8h、12h、18h三个存储时间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同时对不同条件下的凝血因子Ⅷ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当存储时间相同时,甲组的新鲜冰冻血浆的凝血因子Ⅷ水平>乙组>丙组>丁组,4组新鲜冰冻血浆含有的凝血因子Ⅷ活性水平均跟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其中甲组储存条件下新鲜冰冻血浆含有的凝血因子Ⅷ含量在三个不同存储时间下的合格率均为100%,乙组只有当存储时间8h、18h时新鲜冰冻血浆的凝血因子Ⅷ含量合格率均为100%,在储存时间为18h时合格率为75%;丙组在储存时间为8h、12h时的其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凝血因子Ⅷ含量合格率均为100%,但是在储存时间为18h时合格率为80%;丁组当储存时间为8h、12h时新鲜冰冻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Ⅷ含量合格率均为100%,当储存时间为18h时新鲜冰冻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Ⅷ含量合格率为65%;结论 新鲜冰冻血浆的凝血因子Ⅷ活性会伴随着存储时间的不断延长而不断降低,其中当存储的时间为18h时,新鲜冰冻血浆中含有的凝血因子Ⅷ合格率室温条件(即温度为20~24℃)优于2~6℃这一低温条件。
- 严晓芸唐静
- 关键词:新鲜冰冻血浆
- 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在大出血患者中的联合应用临床效果
- 2023年
- 分析大出血患者治疗中接受新鲜冰冻血浆联合冷沉淀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01~2022.12时间节点救治大出血患者46例临床资料,资料数据信息齐全、完整。采取统计学分组法将46例患者分为新鲜冰冻血浆(FFP)组(23)例与联合冷沉淀(CRYO)组(23例),对比观察两组救治方案应用下救治效果、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救治方案应用下,联合冷沉淀组治疗总救治有效率显著高于FFP组,且在止血时间观察上发现,联合组止血用时短(P<0.05);分析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指标包括PLT、FIB、TT、PT、APTT数值变化发现,联合冷沉淀组治疗后各组指标有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 大出血救治过程中需要接受输血治疗,而采取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联合输注方式进行救治,能快速起效缩短止血时间,提高整体止血效率,也有助于调节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莫祖芬
- 关键词:大出血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
- 悬浮红细胞与新鲜冰冻血浆在创伤大输血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悬浮红细胞(SRBC)与新鲜冰冻血浆(FFP)在创伤大输血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创伤大输血患者1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悬浮红细胞与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根据输注比例不同分为3组。A组(n=51)选择FFP∶SRBC=1∶1.5比例输注,B组(n=49)选择FFP∶SRBC=1∶2.5比例输注,C组(n=46)选择FFP∶SRBC=1∶4比例输注,比较3组输注前及输注24 h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钙离子(Ca^(2+))、钾离子(K^(+))、不良反应。结果输注24 h A组FIB、TT、APTT、PT与输注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FIB水平低于输注前,TT、APTT、PT高于输注前(P<0.05);输注24 h后3组FIB、TT、APTT、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FIB水平最高,TT、APTT、PT最短(P<0.05);输注24 h后3组Ca^(2+)、K^(+)水平均低于输注前(P<0.05);输注24 h后3组Ca^(2+)、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RBC与FFP输注应用于创伤大输血患者有较好效果,选择FFP∶SRBC=1∶1.5比例输注对凝血功能改善最好,安全性高,但注意应及时补充Ca^(2+)、K^(+)水平,预防相关并发症。
- 曹艳云
- 关键词:新鲜冰冻血浆悬浮红细胞凝血功能
相关作者
- 杨江存

- 作品数:105被引量:428H指数:10
-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输血 血小板 大量输血 凝血因子 库血
- 张进

- 作品数:9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十堰市中心血站
- 研究主题:新鲜冰冻血浆 质量抽检 冰冻血浆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白血
- 米瑞华

- 作品数:82被引量:250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文献复习 沙利度胺 急性髓系白血病 联合干扰素 难治
- 尹青松

- 作品数:119被引量:331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TCR 文献复习 沙利度胺 急性髓系白血病 联合干扰素
- 艾昊

- 作品数:56被引量:173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文献复习 沙利度胺 联合干扰素 急性髓系白血病 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