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51篇“ 旅游法“的相关文章
- 旅游法
- 刘海山主编
- 《旅游法》实施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了吗?——基于双重差分的经验评估
- 2025年
- 本文借助《旅游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利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年前最后一次修订的《旅游管理条例》与《旅游法》的相对差异程度构造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估《旅游法》实施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旅游法》的实施通过完善旅游产业配套、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以及推动旅游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显著促进了国内旅游产业发展。异质性检验发现:地区执法环境越好以及非正式制度水平越高,《旅游法》实施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显著。本文研究结论不仅科学评估了《旅游法》与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也为进一步完善旅游法律制度以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参考。
- 张科黄细嘉王红建陈松
- 关键词:《旅游法》旅游产业发展双重差分余弦相似度
- 十四五旅游管理专业系列规划教材 旅游政策与旅游法教程
- 本书以国家出台的关于旅游业发展最新政策意见和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旅游专业教育和旅游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旅游公共管理部门和旅游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旅游政策、公共管理、法律法规知识为出发...
- 吴文智编
- 法律制度完善、跨区域合作与省际边界地区绿色发展——来自《旅游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
- 2024年
- 省际边界地区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洼地”,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是实现省际边界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借助《旅游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研究跨区域旅游资源合作开发制度完善对省际边界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旅游法》实施显著促进了省际边界地区绿色发展,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约0.64%,地表黑碳浓度降低约1.92%。机制检验发现,《旅游法》通过破除跨区域旅游资源合作开发障碍带动了省际边界地区旅游业发展,并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异质性分析发现,上述绿色发展效应在前期市场分割较严重、旅游业发展较差以及法律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法与经济的相关理论研究,也证实了建立跨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在破解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困境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深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 张科张科
- 关键词:《旅游法》跨区域合作
- 旅行社无过错事由与关联制度的冲突及协调--以《旅游法》第67条为中心
- 2024年
- 《旅游法》第67条整合式立法暗藏归责事由与关联制度的冲突:不可归责于旅行社的事由作为组团社的免责事由与其承担严格责任相冲突;另作为旅游者的解除事由与免责事由则有违法秩序的一致性。为化解该体系冲突,应参考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分解式立法,通过重新解释法律,就不可归责于旅行社的事由与关联制度作体系性协调:解构第70条的严格责任,确立旅行社过错责任为主、严格责任为辅的责任体系,从而化解第67条将通常事变作为旅行社免责事由与其承担严格责任的冲突;对“影响旅游行程的”进行目的性限缩,补充第67条适用的目的性要件,限制旅行社法定解除权的滥用;对第66条因旅游者原因的解除与责任做反面解释,可归责于旅游者的事件,旅游者不得免责与享有解除权,以限缩第67条“旅行社、履行辅助人已尽合理注意义务仍不能避免的事件”的范围。
- 陈珊禹路兵
- 关键词:免责事由旅行社
- 《旅游法》实施回顾与展望被引量:3
- 2023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是一部集促进法、监管法与交易法为一体的综合性立法,就保障和促进旅游业规范和高效运行做出了基本制度安排。以《旅游法》实施十周年为契机,从《旅游法》主要内容出发,围绕新形势与新业态、立体监管与专项深化、规划促进与景区规范、旅游者幸福感保障与私法改革路向等进行讨论,进而提出《旅游法》未来修订方向建议。研究认为:(1)旅游综合协调机制亟待优化。建议增加对旅游权利的阐释,推动立法精神向协同提升发展转变,完善相关配套与实施细则,以包容审慎原则关注旅游新业态发展。(2)从全过程、全方位、多主体、多方式、多领域强化和优化旅游立体化监管。深化旅游安全监管,进一步明确旅游行政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高风险旅游项目的治理体制、在线旅游经营者的安全责任,加强旅游生态影响监管。(3)优化旅游专项规划编制体系,确立旅游用地与国家土地分类体系的适配原则。(4)研究制定《旅游景区条例》,解决旅游资源开发许可、景区开放法定程序、景区各主体的责任边界等问题。(5)建立满足旅游者美好生活需要的法律保障。从旅游地、旅游经营者、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者角度出发保障旅游者幸福感。(6)从标准化、软法配置、国际化方向探索解决旅游私法的可操作性弱、发展性差、地方性过强等问题。
- 宋昌耀厉新建王学峰张辉宋瑞曾博伟谢朝武唐承财宁志中粟路军申海恩
- 关键词:《旅游法》旅游规划旅游景区旅游者
- 《旅游法》出台、供给水平与旅游经济发展被引量:3
- 2023年
- 加强法制建设,提升供给水平,是实现旅游经济长足发展的重要方式。文章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08—2019年全国284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法律制度建设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旅游法》出台对人均旅游收入和人均旅游次数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对人均旅游收入的正向促进作用在资源禀赋较高、市场化程度较低、法治环境较好、腐败程度较低的城市更显著,对人均旅游次数的促进作用在资源禀赋较低、市场化程度较高、法治环境较好、腐败程度较低的城市更显著。文章通过进一步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法律制度建设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核心逻辑是调整旅游业整体供给水平。具体表现为:《旅游法》出台通过保障劳动者各项权益,吸纳要素形成劳动力的规模效应;提高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企业的聚集效应;赋予地方政府旅游发展规划权,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正外部性,进而推动旅游经济发展。但总的来看,《旅游法》出台对旅游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重在增加人均旅游次数而非提升人均旅游收入,表明法制建设主要是通过刺激需求端,优化供给端,形成供给端和需求端响应机制进而推动旅游经济的长足发展。文章为更好地运用法律制度实现“依法治旅”和“依法兴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支持。
- 生延超李倩许玲玲
- 关键词:旅游法双重差分旅游经济
- 31年磨一剑,回顾《旅游法》的立法故事
- 2023年
- 十年前的2013年4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以“150票赞成、5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下简称《旅游法》)。可以说,历经“31年磨一剑”而最终出台的《旅游法》,在当年是众望所归的,其意义之一便是重构了旅游市场的新秩序。
- 李云虹(整理)
- 关键词:《旅游法》旅游
- “游”法可依: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记旅游法实施十周年
- 2023年
-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强调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徐航
- 关键词:旅游业
- 我国首部旅游法十年回看
- 2023年
- 10年前,2013年4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旅游法。这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第一部法律,也是我国旅游业史上首部旅游法。“旅游法的诞生,取决于客观环境、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共识。”作为10年前旅游法起草领导小组副组长。
- 朱宁宁
- 关键词:全国人大常委会首部旅游客观环境起草
相关作者
- 杨富斌

- 作品数:56被引量:233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 研究主题:过程哲学 生态文明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建设性后现代 马克思主义
- 王占龙

- 作品数:44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 研究主题: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 河北旅游 旅游 旅游法
- 汪传才

- 作品数:47被引量:35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 研究主题:特许经营 受许人 旅行社 旅游者 旅游合同
- 汤静

- 作品数:33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 研究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基本法 旅游 CITESPACE 《旅游法》
- 张国成

- 作品数:30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 研究主题: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 河北旅游 旅游法 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