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0篇“ 旋回地层学“的相关文章
- 旋回地层学被引量:4
- 1989年
- 一、引言 1895年G·K·Gilbert提出,一定的韵律层理型式记录了敏感的相对地球轨道韵律的反应。这些信号可能提供地质年代学的基础——Gilbert时代的一个颇为紧迫的课题,现在仍然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它们可能阐明古气候学及气候变化对海洋和沉积的反应。当我们逐渐认识到地球外部环境的脆弱时,所承担的课题日益重要。最后,它们也可能阐明地球轨道习性的演化。尽管有Gilbert的巨大鞭策,本世纪并未产生切实可用的旋回地层学。许多地质学家认为这概念牵强附会,轨道循环对气候和沉积物的影响是模糊不清的。
- 陆元法李文汉
- 关键词:地质年代学旋回性古气候学碳酸盐台地岁差周期
-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萨尔干组旋回地层学研究
- 2025年
- 【目的】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是一套在塔里木盆地广泛分布的海相烃源岩,其沉积模式尚不明确。高分辨率地质年代学的约束有助于精确刻画萨尔干组沉积过程。【方法】对新疆阿克苏市柯坪地区苏巴什沟剖面长度为9.0 m的萨尔干组进行质量磁化率测试,并利用获得的701个数据进行详细的旋回地层学分析。【结果】通过频谱分析识别出0.741~1.283 m、0.204~0.267m、0.057~0.071 m和0.035~0.039 m的显著谱峰,其比例约为21.14∶7.71∶5.71∶1.86∶1.11∶1,与中—晚奥陶世天文轨道旋回周期的比值相近。利用405 ka长偏心率旋回的周期进行天文校准,得到短偏心率、斜率和岁差旋回的周期分别为100 ka、30.6~31.2 ka和20.0~21.8 ka。利用识别出的长偏心率旋回建立了研究剖面持续时间为~3.9 Ma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以Nemagraptus gracilis笔石带底界作为等时界面,实现了苏巴什沟剖面和大湾沟剖面(上奥陶统底界全球辅助层型剖面)在405 ka时间尺度上的旋回地层对比,计算出苏巴什沟剖面萨尔干组开始沉积的时间比大湾沟剖面晚约1.03 Ma。【结论】上述研究支持萨尔干组形成于逐步海侵过程。此外,~1.2 Ma的超长斜率旋回可能控制着萨尔干组沉积期的海平面变化。
- 高源任传真房强吴怀春时美楠张世红杨天水李海燕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 华南四川凉山娃文拉土剖面上奥陶统凯迪阶旋回地层学综合研究
- 2024年
- 晚奥陶世凯迪期和赫南特期,全球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生物和地质事件。由于该时期华南高精度古环境研究工作相对缺乏、地层缺少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等因素,阻碍了人们对这些生物和地质事件的时间进程的认识。旋回地层学研究是实现高精度地层划分与对比和推进年代地层学研究的有效手段。扬子台地西缘四川凉山布拖娃文拉土剖面的上奥陶统出露连续,发育了一套相对较浅水且具有良好沉积旋回性和互层性的碳酸盐岩地层,非常适合进行旋回地层学研究。本研究在该剖面的“大箐组”和铁足菲克组(含观音桥层)中共识别出12类沉积微相,利用岩石地层发育趋势和无机碳同位素记录实现了区域内和跨区域的地层对比,识别出凯迪期至赫南特期的多次碳同位素漂移事件。对基于沉积微相获得的相对古水深波动赋值参数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测试所得的Al相对含量数据组进行旋回地层学分析,识别出可靠的长偏心率、短偏心率、斜率和岁差天文周期和沉积速率演化趋势,证实了基于沉积学特征恢复的古水深波动参数是在旋回性和互层性良好的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开展旋回地层学研究的有力指标。利用405 kyr长偏心率周期进行天文调谐后得出凯迪阶Hamarodus brevirameus带至赫南特阶底界延续时长约为8.28 Myr,其中牙形类Hamarodus brevirameus带延续时长约为3.37 Myr,牙形类Protopanderodus insculptus带延续时长为2.45 Myr,笔石Dicellograptus complexus带和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带延续时长为2.46 Myr。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GICE后期峰值点位及Kope、Fairview、Waynesville、Whitewater等漂移事件的峰值点位距凯迪阶Hamarodus brevirameus带底界分别约0.85 Myr、2.85 Myr、4.72 Myr、5.51 Myr、6.79 Myr,HICE事件的3个峰值间隔时长分别约0.23Myr、0.35Myr。这些新的年代地层学结果为晚奥陶世凯迪期地质-生物事件的
- 王凯李明松郑澳男吴荣昌魏鑫刘建波
- 关键词:旋回地层学沉积微相
-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旋回地层学分析及地层划分被引量:1
- 2024年
- 湖相细粒沉积多具有连续性,能记录和保存显著的天文旋回信号,是进行天文旋回分析的理想地层。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重点井沙三下亚段自然伽马数据进行MTM频谱分析和FFT进化谐波分析,建立了“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并在单井上进行了天文旋回地层划分及连井地层对比,为全区搭建了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沙三下亚段记录了显著的天文旋回信号,匹配出最优沉积速率为9.0×103cm/Ma;由长偏心率、短偏心率、斜率和岁差周期产生的旋回地层厚度分别为42.3 m,9.0 m,2.4~4.7 m和1.3~1.9 m;(2)沙三下亚段比较稳定的记录了6个长偏心率旋回、25个短偏心率旋回,可将短偏心率曲线作为地层划分依据来进行高精度地层对比。(3)运用天文旋回理论进行岩相发育规律、岩相空间配置关系的预测,可为湖盆沉积中心页岩油气地质“甜点”的精细勘探提供依据。
- 方旭庆钟骑张建国李军亮孟涛姜在兴赵海波
- 关键词:古近系沾化凹陷渤海湾盆地
- 鄂西—黔南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旋回地层学研究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鄂西—黔南地区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层系是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查明不同地区富有机质页岩层段的等时地层关系及其成因已成为页岩气勘探的关键问题。【方法】通过对鄂西ND1井及黔南HY1井下寒武统测井自然伽马数据的旋回地层学分析,识别出下寒武统主要的天文周期,以文献报道的锆石年龄作为锚点建立了两口井的天文年代标尺,并基于沉积噪音模型恢复了两口井下寒武统时期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结果】ND1井牛蹄塘组36 m和9 m的沉积旋回及HY1井16.6 m和4.0 m的沉积旋回代表了轨道周期405 kyr和100 kyr偏心率;ND1井牛蹄塘组和HY1井九门冲组持续时间分别为3.30 Myr和2.64 Myr。给出两种方案的天文年代标尺,方案一以ND1井牛蹄塘组顶作为锚点起点,对应的天文年代标尺年龄区间处于535.20±1.70 Ma~538.50±1.70 Ma;方案二以HY1井九门冲组顶作为锚点起点,对应的天文年代标尺年龄区间处于535.20±1.70 Ma~537.84±1.70 Ma。经过对比分析,两口井海平面变化对应于1.20 Myr旋回和两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将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和405 kyr旋回滤波及海平面变化曲线对比,结果显示TOC高值段对应于405 kyr旋回最大值,而ND1井TOC低值段对应于两个405 kyr旋回之间的低值。此外,TOC高值段既对应于海平面较高时期,也对应于海平面较低时期。【结论】由于太阳系的混沌行为,无法准确预测寒武纪早期理论轨道偏心率对富有机质页岩驱动的机制。假设偏心率最大值和总有机碳含量最大值对应,则更长的时间段内强季节性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触发了黑色页岩的富集。此外,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总有机碳含量对比表明海平面变化和有机质富集不具有因果关系。
- 魏小松严德天龚银牛杏梁万乐伏海蛟刘紫璇杨向荣张宝
- 关键词:牛蹄塘组偏心率
- 川西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旋回地层学研究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的泥页岩不仅包含重要的环境生命演化信息,同时也是我国当前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对其开展精细地层年代学研究具有生产及科研的双重价值。[方法]为了更准确地探明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页岩层序沉积特征,对川西南地区金页1井筇竹寺组页岩地层开展了旋回地层学研究。[结果与结论](1)通过分析不同测井曲线测井响应特征,认为钾元素测井序列是最适合古环境、古气候的替代指标。(2)将钾元素深度序列进行频谱分析和滑动窗口频谱分析,识别出偏心率和斜率周期(405 kyr,131 kyr,95 kyr,36.4 kyr,28.2 kyr);并结合相关系数分析,以不同沉积速率为限,将整段曲线划分为四段,分别进行405 kyr长偏心率周期的带通滤波;以周缘地区的年代地层年龄526.86±0.16 Ma为年龄控制点,建立了金页1井筇竹寺组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3)筇竹寺组共记录了29个长偏心率周期,四段地层的最优沉积速率分别为2.5,2.9,3.4和4.8 cm/kyr。(4)以405 kyr的轨道调谐为基础的沉积噪音模型DYNOT及ρ1曲线重建了筇竹寺组沉积时期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以该曲线为理论参照,在筇竹寺组中划分了4个三级层序,识别出4个最大海泛面及与之对应的T-R旋回;4个三级层序的沉积时限从下到上为3.18,2.03,2.97和3.63 Ma,分别包含了8个,5个,7个和9个长偏心率周期。(5)海平面变化曲线的低值对应了全球碳同位素负偏,推测是由于海平面的下降引起的有机质发生氧化,并向海水释放碳同位素偏轻的无机碳,形成碳同位素负偏。
- 周杨周杨刘岩刘岩刘四兵
- 关键词:相对海平面变化
- 广西碰冲剖面石炭系下维宪阶旋回地层学研究
- 晚古生代冰期是显生宙最强烈、最漫长的冰期。石炭纪是晚古生代冰期发育的高峰期,在早石炭世经历了多个冰期-间冰期旋回,全球海平面、冰川沉积、以及碳、氧同位素发生明显变化。维宪期处于杜内期和谢尔普霍夫期冰期之间的间冰期,气候相...
- 李永祥
- 关键词:旋回地层学海平面变化
- 西澳大利亚新元古代Browne组-Hussar组旋回地层学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旋回地层学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显生宙,对于占据地球历史绝大部分时期的前寒武纪,相关研究较为薄弱。西澳大利亚的Officer盆地具有新元古代中期(约800 Ma)良好的地层沉积记录。Lancer 1井位于Officer盆地的西部,岩心底部包含新元古代Browne组—Hussar组约750 m的连续沉积地层,岩性以砂岩和泥岩互层为主,偶见白云岩夹层,是开展前寒武纪旋回地层学研究的理想材料。本文以自然伽马测井数据作为古气候替代性指标,通过频谱分析等方法进行了旋回地层学分析,结果表明Hussar组940~1200 m泥岩段的伽马测井数据记录了完整的米兰科维奇旋回,长偏心率、短偏心率、斜率和岁差控制的地层旋回厚度分别为34、8~10、1.8~2.7和1.2~1.4 m。以构建的长偏心率周期(405 ka)标准曲线对该泥岩段进行天文年代校准,建立了浮动天文年代标尺,估计了约800 Ma的长偏心率、短偏心率、斜率和岁差周期分别为405、127、27~34和15.2~18.1 ka。此外,根据斜率周期(27±0.7)ka计算出当时的地月距离为(362935±1495)km,日长为(20.56±0.2)h。这一研究将填补新元古代早—中期(约800 Ma时期)旋回地层学研究的空白,为前寒武纪地月系统演化提供数据支持。
- 杨昆昆李海燕赵汉卿褚润健刘光泓吴怀春张世红
- 关键词:新元古代旋回地层学米兰科维奇旋回
- 湖南仁村坪剖面中二叠统茅口组旋回地层学研究
- 中二叠世是地质历史中的重要时期,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物、地质与环境事件,如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火山活动、中二叠世末期生物集群灭绝、海平面降至显生宙最低和Kamura变冷事件等。卡匹敦期(中二叠世晚期)发生了两次全球性的碳同位素...
- 白露
- 关键词:中二叠世旋回地层学
-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旋回地层学研究
-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是重要的烃源岩层位,最新研究表明玛湖凹陷以风城组为烃源岩石油储量达到46.66×10~8t。针对准噶尔盆地风城组已经开展了许多的研究。然而,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沉积时限、沉积...
- 成虎
- 关键词:旋回地层学准噶尔盆地沉积速率
相关作者
- 吴怀春

- 作品数:100被引量:482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
- 研究主题:旋回地层学 地层学研究 米兰科维奇旋回 松辽盆地 旋回
- 张世红

- 作品数:126被引量:1,133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古地磁 旋回地层学 白垩纪 松辽盆地 古地磁学
- 李海燕

- 作品数:58被引量:32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旋回地层学 磁化率 环境磁学 古地磁学 环境意义
- 杨天水

- 作品数:69被引量:300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古地磁 古地磁学 旋回地层学 磁性地层 火山岩
- 房强

- 作品数:34被引量:12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
- 研究主题:生物地层 米兰科维奇旋回 旋回地层学 牙形石 二叠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