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5229 篇“ 无淋巴结转移 “的相关文章
基于磁共振成像机器学习算法和影像组学构建预测模型预测无 淋巴结 转移 直肠癌淋巴 血管侵犯状态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基于磁共振成像(MRI)机器学习算法和影像组学构建预测模型,探讨模型预测无 淋巴结 转移 直肠癌患者淋巴 血管侵犯(LVI)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24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204例无 淋巴结 转移 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23例,女81例;年龄为(61±7)岁.204例患者采用电子计算器随机法按8∶2随机分为训练集163例和测试集41例.训练集用于构建预测模型,测试集用于验证预测模型效能.根据筛选的临床和(或)影像学特征分别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影像组学模型、联合预测模型.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采用组间相关系数评估2位医师影像组学特征的一致性,相关系数>0.80认为一致性较好.单因素分析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及Delong检验、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及临床效用.结果(1)影响患者LVI状态的因素分析.204例无 淋巴结 转移 直肠癌患者中,LVI阳性71例,LVI阴性133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血小板(PLT)计数和癌胚抗原(CEA)是影响训练集无 淋巴结 转移 直肠癌患者LVI状态的独立因素[优势比=2.405,25.062,2.528,95%可信区间(CI)为1.093~5.291,2.748~228.604,1.181~5.410,P<0.05].(2)临床预测模型建立.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性别、PLT计数和CEA构建临床预测模型.ROC曲线显示:临床预测模型训练集的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21(95%CI为0.637~0.805)、0.675、0.632、0.698;测试集上述指标分别为0.795(95%CI为0.644~0.946)、0.805、1.000、0.429.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训练集和测试集AUC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Z=-0.836,P>0.05).(3)影像组学模型建立.提取204例患者851� 彭乐平 张秀玲 朱袁慧 王玲 马文婷 马娅琼 黄刚 王莉莉关键词: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HR+/HER2-无 淋巴结 转移 乳腺癌患者存在远处转移 及其预后的预测模型建立 目的: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ormonereceptor+/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R+/HER2-)淋巴结 阴性(N0)但存在远处转移 (dist... 张玮芳关键词:远处转移 预后分析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无 淋巴结 转移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TOETVA)治疗无 淋巴结 转移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0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cN0 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甲状腺开放手术,观察组实施TOETVA,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两组喉返神经信号消失比例、中央区淋巴结 清扫数目、淋巴结 转移 阳性率、阳性淋巴结 数目、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两组均未见种植、复发、转移 。结论:TOETVA治疗cN0 PT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开放性手术相似,且可减少患者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黄林 劳景茂 刘广 邓伟 韦小波 简文红关键词:无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乳头状癌 多模态MRI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危险因素术前预测无 淋巴结 转移 的直肠癌脉管浸润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轴位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fat suppression-T2 weighted imaging,FS-T2WI)及T1加权对比增强(T1-weighted contrast-enhanced,T1CE)序列联合临床预测因子创建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无 淋巴结 转移 的直肠癌患者术前淋巴 血管浸润(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MRI扫描且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221例患者的病例及影像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VI阳性组和LVI阴性组的临床数据,以确定LVI的独立预测因子;通过ITK-SNAP软件手动勾画肿瘤全层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利用开源软件PyRadiomics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SPSS随机数字表法按8∶2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177例)和测试集(44例),并经过特征降维构建影像组学标签;基于临床预测因子是否加入影像组学模型构建了四个预测模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估不同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肿瘤最大直径是直肠癌患者LVI的独立临床预测因子(P<0.05)。单独的FS-T2WI、T1CE序列以及两者联合(FS-T2WI+T1CE)的测试集AUC分别为0.757、0.802及0.869,FS-T2WI+T1CE联合临床预测因子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诊断效能最好,测试集AUC为0.898(95%CI:0.769、0.96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以辅助临床对无 淋巴结 转移 的直肠癌患者术前个体化LVI预测,改善治疗方案。 杨燕 魏焕焕 付芳芳 付芳芳 吴亚平 魏巍 王梅云关键词:直肠癌 无 淋巴结 转移 的直肠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 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直肠癌的转移 方式多种多样,其治疗决定主要基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国际癌症控制联盟(AJCC/UICC)的肿瘤-淋巴结 -转移 (TNM)分期,这种分期方式通常低估了其他转移 途径[1]。淋巴 转移 作为直肠癌转移 的主要途径,临床工作者通常对有淋巴结 转移 的患者会更认真排查有无 远处转移 ,但约有20%的结直肠癌患者未发生淋巴结 转移 却已经存在远处转移 [2]。 李杰 李晓燕 常远 单悦展 马冲关键词:直肠癌转移 远处转移 无淋巴结转移 结直肠癌患者 淋巴转移 临床无 淋巴结 转移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 清扫19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临床无 淋巴结 转移 (clinical lymph node negative,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 转移 (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 清扫(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在其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行预防性CLND的cN0期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预后随访情况,分析CLNM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93例患者中有65例(33.7%)存在CLNM,淋巴结 转移 与性别、年龄无 明显相关(P<0.05),肿瘤直径≥5 mm、肿瘤侵犯腺体被膜、多发原发灶(单侧,≥2个)、双侧腺叶发病、喉前淋巴结 阳性的患者CLNM转移 风险显著增加(P<0.05)。193例患者中1例发生甲状旁腺永久性损伤,2例发生喉返神经永久损伤。结论cN0期PTMC存在较高的CLNM率,且与多个因素相关,建议在有手术技术保障的条件下行预防性CLND。 辛运超 尚小领 刘亚超 胡瑞丽 丁永清 徐国刚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临床与病理评估无 淋巴结 转移 的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后预后对比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比较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中临床评估无 淋巴结 转移 且未行淋巴结 切除(clinically node-negative without lymphadenectomy,cN0/LND-)和病理评估无 淋巴结 转移 (pathologically node-negative,pN0)患者的术后生存差异。从预后的角度探讨在ICC中cN0能否作为pN0的替代指标。方法:检索SEER数据库2004~2017年行部分肝切除术且无 远处转移 的ICC患者。经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score matching,PSM)后分为下述3个部分进行生存比较:cN0/LND-vs.pN0[淋巴结 切除数(harvested lymph nodes,HLN)>0枚];cN0/LND-vs.pN0(HLN≥6枚);pN0(HLN≥6枚)vs.pN0(HLN<6枚)。结果:PSM后,pN0组(HLN>0枚)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显著长于cN0/LND-组[中位OS(median OS,mOS):54个月vs.44个月,P=0.038],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pN0(HLN>0枚)为预后良好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并且HLN≥6枚淋巴结 的pN0患者mOS比cN0/LND-患者更长(72个月vs.44个月,P=0.037)。对T分期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无 论是T1/2期或T3/4期的pN0(HLN≥6枚)患者的mOS均长于相应的cN0/LND-患者。此外,pN0(HLN≥6枚)患者的mOS趋向于比pN0(HLN<6枚)患者更长(72个月vs.50个月,P=0.064)。结论:ICC术后pN0患者的OS优于cN0/LND-患者,且HLN≥6枚淋巴结 的pN0患者比cN0/LND-患者预后更好。因此,从预后的角度看,在ICC中cN0并非pN0的理想替代指标。对于临床评估无 淋巴结 转移 的ICC患者仍建议常规行淋巴结 切除/清扫。 林谦益 简志威 彭竞源 林义乐 劳向明关键词:肝内胆管癌 手术治疗 预后 中央区淋巴结 清扫术在临床无 淋巴结 转移 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 清扫术在临床无 淋巴结 转移 (cN0)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cN0期PT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甲状腺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央淋巴结 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持续随访3年,记录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和淋巴结 转移 情况。结果:两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观察组的乳头状癌复发率和颈侧淋巴结 转移 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0期PTC患者行中央区淋巴结 清扫术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乳头状癌复发率和颈侧淋巴结 转移 率,但暂时性并发症较多,且复发率和转移 率与甲状腺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术无 差异,建议cN0期PTC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谨慎选择是否行中央区淋巴结 清扫术。 刘世强 叶钿均关键词:乳头状甲状腺癌 复发 并发症 超声造影对无 淋巴结 转移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侵袭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索超声造影(CEUS)与常规超声(US)对单发无 淋巴结 转移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侵袭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术后病理证实无 颈部淋巴结 转移 的PTMC 9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侵袭性组(13例)和非侵袭性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结节的US及CEUS征象的差异,分析US、CEUS诊断单发无 淋巴结 转移 PTMC侵袭性的准确性,并探索两种检查方式联合使用的诊断效能。结果:US征象中,侵袭性组边界不清比例、甲状腺被膜回声中断比例高于非侵袭性组(P<0.05)。CEUS征象中,侵袭性组增强后边界不清比例、边缘高增强比例以及增强范围形态改变比例高于非侵袭性组(P<0.05)。US诊断单发无 淋巴结 转移 PTMC侵袭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为46.15%、79.75%和75.00%,低于CEUS的84.62%、83.54%和83.70%。US联合CEUS诊断单发无 淋巴结 转移 PTMC侵袭性的准确性最佳(AUC=0.929),其最佳诊断点为0.87,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7.74%,拟合方程为Logit(P)=-2.146+0.585×US边界不清+2.796×甲状腺被膜回声中断+0.659×增强后边界不清+3.521×增强后边缘高增强+5.541×增强范围形态改变。结论:US联合CEUS可更好地反映单发无 淋巴结 转移 PTMC浸润生长及被膜侵犯的生物学特征,对判断其侵袭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江鑫辉 陈捷 王媚瑜 周大为 忻俊 郑丽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DWI联合超声评估无 淋巴结 转移 单发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侵袭性的研究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超声对单发无 淋巴结 转移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侵袭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确诊的单发无 淋巴结 转移 的PTMC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甲状腺外侵犯(ECE)组(12例)和无 ECE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及DWI征象差异,分析超声及DWI诊断单发无 淋巴结 转移 PTMC侵袭性的准确性,计算两种检查方式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征象中,ECE组边界不清比例、甲状腺被膜回声中断比例高于无 E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E组的ADC值显著低于无 E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单发无 淋巴结 转移 PTMC侵袭性的敏感度(46.15%)低于DWI(100.00%),但特异度(77.55%)高于DWI(70.00%)。超声联合DWI诊断单发无 淋巴结 转移 PTMC侵袭性的准确性最佳(AUC=0.922),其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8.00%,拟合方程为Logit(P)=5.628-4.818×ADC值+2.025×甲状腺被膜回声中断。结论:超声和DWI分别从形态学和功能成像的角度来综合判断PTMC的侵袭性,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单发无 淋巴结 转移 PTMC侵袭性的诊断准确率。 黄元发 邓峰 许辉 刘峰 杜红 王爱华 胡兆鹏 刘凯关键词:超声
相关作者
彭开勤 作品数:140 被引量:739 H指数:13 供职机构:江汉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淋巴结转移 评分 预后 结直肠癌 李卫东 作品数:49 被引量:198 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结直肠癌 预后 胃肿瘤 大肠癌 结肠癌 詹文华 作品数:489 被引量:3,406 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胃肿瘤 胃癌 预后 外科手术 结直肠肿瘤 李非 作品数:602 被引量:4,482 H指数:2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胰腺炎 胰腺炎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癌 感染性胰腺坏死 刘殿刚 作品数:110 被引量:453 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胃食管反流病 腹腔镜 胃食管反流 肝硬化 尾加压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