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04篇“ 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相关文章
无症状脑梗死被引量:1
1999年
无症状脑梗死也称静止脑梗死,是近10年来提出的崭新概念,是继CT及MRI应用临床以来在活体内认识的一种病理改变。静止脑梗死一般指被CT或MRI发现的梗死灶,但此病灶在临床上并不引起能够提示卒中诊断的症状与体征。静止脑梗死还包括与症状卒...
任艳
关键词:脑梗塞无症状性发病率
无症状脑梗死被引量:1
1996年
无症状脑梗死黄玉莹袁永泰无症状脑梗死(SBI)是指与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关,而影像学(CT或MRI)及尸检发现的脑梗死灶,即非责任病灶。目前尚确切的诊断标准,其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各报道有异。我们从467例病人发现SBI120例,结合文献作临床分析...
黄玉莹袁永泰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塞
中青年无症状脑梗死颈动脉特征及相关分析
2024年
目的无症状脑梗死是一种易被忽视的脑梗死类型,发病率高,误诊率较高。目前缺乏对中青年SBI患者与颈动脉硬化相关研究。本研究分析中青年SBI患者颈动脉超声特征,并进一步探索及其与SBI发生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164例神经缺损症状且完善头部磁共振检查的中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是否存在脑梗死病灶分为SBI组及非SBI组。比较两组年龄、别、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硬化,颈动脉斑块类型)、实验室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以SBI发病为因变量,以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自变量进行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6例(50.5%)SBI患者存在颈动脉硬化,其中低回声斑块15例(32.6%),强回声斑块8例(17.4%),混合回声23例(50.0%)。中青年SBI组患者与非SBI组患者比较,年龄及颈动脉硬化比例高于非SB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对中青年SBI发生有促进作用(OR=1.08,OR95%CI:0.078-0.0.634,P<0.05),颈动脉硬化对中青年SBI发生有促进作用(OR=2.275,OR95%CI:1.122-4.613,P<0.05)。结论年龄、本次研究发现颈动脉硬化对中青年SBI发生有促进作用,是中青年SBI发病的危险因素。
张微罗庆玲尹运佳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中青年影响因素颈动脉硬化
无症状脑梗死与老年抑郁症的相关研究
2023年
研究无症状脑梗死与老年抑郁症的相关。方法 对2020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老年无症状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照,根据检验结果分成对照组(n=50,老年患者非抑郁状态)和观察组(n=50,老年患者抑郁状态)。观察并分析2组存在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两两相比,前者脑梗死发生率趋于更高数据(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两两相比,前者抑郁症发生率趋于更高数据(P<0.05)。本次研究中,脑梗死面积小于20mm2、脑梗死面积位于20~50mm2、脑梗死面积大于50mm2患者比例为247例比17例比36例;提示HAMD评分与患者梗塞面积大小相关。本次研究发现病灶有118处,其中多发灶、单发灶比例为38例比62例;多病灶患者于单发灶患者进行两两相比,前者HAMD评分趋于更高数据(P<0.05)。结论 抑郁症可增加老年患者发生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加以重视。
毕秀娟赵冬梅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老年抑郁症
无症状脑梗死:房颤导管消融不可忽视的问题
2022年
导管消融已成为房颤的主要治疗方式。然而导管消融可能造成卒中、栓塞等并发症,尤其是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embolism,SCE)可影响神经功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因此,预防和减少导管消融围手术期SCE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系统地综述了SCE的定义、发生率、发生部位及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和不同消融方法对SCE的影响等,以提高临床医生对SCE的认识,从而预防和减少房颤导管消融术后SCE的发生。
赵晓溪王如兴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脑卒中房颤导管消融
新发无症状脑梗死患者一年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BI)后2周及1年睡眠障碍的发生和变化情况,并分析SBI急期与慢期发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连续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以头晕、头痛等非特异症状为主诉的SBI住院患者125例。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入组患者分别于发病后2周(急期)、1年(慢期)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并依此评分结果将SBI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PSQI量表评分>7分)和非睡眠障碍组(PSQI量表评分≤7分)。收集两组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别、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已婚或独身)、格特点(内向或外向)、职业(体力劳动或力劳动)、个人月收入(<2000元或≥2000元);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史;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脂、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影像学资料,包括病灶的侧别(单纯左侧大半球或非单纯左侧大半球)、部位(额、顶、颞、枕叶、基底节区、丘干、小)、数量[单发病灶、多发病灶(病灶数≥2个)]、是否合并白质病变;量表评定指标,包括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淡漠评定量表(MAES)及PSQI量表[总分及其参评的7项(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催眠药物使用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SBI后1年门诊随访时调查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发生卒中事件情况。分别于SBI后2周、1年比较睡眠障碍组与非睡眠障碍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量表评分结果,并结合临床上与睡眠障碍密切相关的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对急期和慢期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影响。结果(1)125例SBI患者中,依据标准排除28例,最终纳入97例进行分析。97例患者中,SBI后2周,睡眠障碍组36例,睡眠障碍
曾婷谭华
关键词:脑梗死无症状性脑梗死睡眠障碍发生率
2005-2021年无症状脑梗死危险因素研究趋势可视化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2005-2021年国内外无症状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WOS)及中国知网(CNKI)2005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21日收录的无症状脑梗死危险因素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被引文献和关键词共现及关键词突现进行分析,并绘制相应可视化图谱。结果CNKI中获得文献136篇,WOS中获得文献768篇。主要研究者为马建军、李学等形成的团队及以CHARLES DECARLI为首的团队。无症状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及术后等。近年针对无症状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研究趋势为对心房颤动、颈动脉狭窄、认知功能障碍、白质病变、血管疾病术后等的深入研究。结论可视化分析展示无症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研究现状及热点趋势,希望为无症状脑梗死防治的细化流程提供参考,后续研究提供可合作学者、期刊及选题与研究方向参考。
高佳慧尹莲花刘志臻
关键词:CITESPACE无症状性脑梗死可视化分析
无症状脑梗死与急前循环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恶化的关系分析
目的急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神经功能恶化(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ND)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尽早识别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ND的影响因素非常重要。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brai...
冀建伶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神经功能恶化
无症状脑梗死人群功能状态指标与血压、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血糖的相关研究
目的和意义:通过分析部分无症状脑梗死人群认知功能相关的功能状态定量监测指标与血压(Blood Pressure,BP)、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糖(Blood Glucose,BG)...
龙春秀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脑功能状态
体外循环下心血管手术相关无症状脑梗死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无症状脑梗死是指仅在影像或者神经病理检查方面有阳发现,但临床上并相应急神经功能障碍的颅病变。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术后无症状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可导致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发展为症状脑梗死甚至增加死亡风险。术中多种操作导致的栓子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目前针对栓子的预防措施多数尚有争议,缺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因此,本文将就体外循环下心血管手术相关无症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及诊断和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
刘宇张洪伟杨鹏黄尧卢晨胡佳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体外循环栓子

相关作者

马建军
作品数:152被引量:660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 多发性硬化 无症状性脑梗死 抑郁
石进
作品数:203被引量:688H指数:14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大脑中动脉狭窄 飞行人员 单侧
袁荣峰
作品数:41被引量:136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性痴呆 无症状性脑梗死 脑梗塞 TCD 痴呆
李学
作品数:88被引量:509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 抑郁 影像学分型 无症状性脑梗死
徐军
作品数:95被引量:504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缺血性脑卒中 无症状性 无症状性脑梗死 记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