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2篇“ 无菌性脓疱病“的相关文章
- 皱褶部位无菌性脓疱病1例
- 2024年
- 患者男,27岁,腋下、腹股沟区、耳颞部反复红斑、丘疹、脓疱伴痒2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角质层下海绵状脓疱形成,伴有棘层增厚,真皮浅层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混合浸润。直接免疫荧光:阴性。诊断:皱褶部位无菌性脓疱病(APF)。
- 喻光莲曹灿寸玥婷何盎然宋雯琦施东芳何黎刘彤云
- 关键词:无菌性脓疱病皱褶部位自身免疫性疾病
- 白细胞介素36受体拮抗剂缺陷与皮肤无菌性脓疱病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皮肤无菌性脓疱病系非感染性、非毛囊性脓疱病,发病率低且治疗困难。白细胞介素(IL)36受体拮抗剂缺陷(DITRA)是由IL36RN突变所致的IL-36受体拮抗剂(IL-36Ra)活性下降的自身炎症性疾病,IL-36Ra功能或结构缺陷会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和促炎因子增加,上调的IL-36受体激动剂可诱导17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IL-17,而IL-17是多种无菌性脓疱病的发病基础。研究DITRA与皮肤无菌性脓疱病的关系对于靶向治疗有重要意义。
- 王雅辰张振华徐子刚
- 关键词:皮肤
- 乳酸脱氢酶白介素-8及血栓素B2在无菌性脓疱病中的含量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在无菌性脓疱病中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本院皮肤科收治的112例无菌性脓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健康人98例作为正常组。对比不同人群LDH、IL-8、TXB2含量差异,并分析LDH、IL-8、TXB2与无菌性脓疱病相关性。结果:无菌性脓疱病组患者血液中LDH、IL-8、TXB2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LDH、IL-8、TXB2均为明显下降趋势(P<0.05);112患者治疗后,预后良好者有87例,预后不良为25例,LDH、IL-8、TXB2含量在预后良好中明显低于预后不良者(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同分型、LDH、IL-8、TXB2为影响无菌性脓疱病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LDH、IL-8、TXB2在无菌性脓疱病患者中含量较高,指标含量的变化可为临床诊断、病情监测、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 张慧娟
- 关键词:乳酸脱氢酶白介素-8血栓素B2无菌性脓疱病
- 无菌性脓疱病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8年
- 无菌性脓疱病系非感染性非毛囊性脓疱病,临床表现为脓疱、发热、全身炎症反应。分为泛发型及局限型,泛发型包括全身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GPP)、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角层下脓疱病(SPD)、自身炎症性脓疱病;局限型包括掌跖脓疱病、连续性肢端皮炎(ACH)、SAPHO综合征(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髓炎综合征)、皱褶部位无菌性脓疱病(amicrobial pustulosis ofthe folds,APF)。
- 阮叶平郑捷
- 关键词:无菌性脓疱病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SAPHO综合征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连续性肢端皮炎角层下脓疱病
- 乳酸脱氢酶在无菌性脓疱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18年
- 目的通过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在泛发型脓疱性银屑病(GPP)和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51例GPP和32例AGEP患者治疗前、后和34例正常人的血清LDH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未治疗的GPP和AGEP患者血清LDH水平分别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较于GPP,AGEP患者的LDH值升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例GPP和26例AGEP患者血清LDH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H的升高在AGEP中表现更为显著,LDH可作为GPP和AGEP的疾病活动程度及疗效评估的指标之一。
- 张冉张苑菁刘盛秀
- 关键词:脓疱病无菌性乳酸脱氢酶
- 白细胞介素36受体拮抗剂缺陷与无菌性脓疱病
- 2018年
- 白细胞介素(IL)36受体拮抗剂(IL36Ra)由IL36RN基因编码,属于IL-1家族,可通过竞争性拮抗IL-36受体,抑制IL-36促炎症作用。研究发现,IL36Ra缺陷(deficiencyofIL-36receptorantagonist,DITRA)与多种无菌性脓疱病的发生有关。
- 汪丹何永萍汪盛
- 关键词:受体拮抗剂无菌性脓疱病白细胞介素基因编码
- 无菌性脓疱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研究无菌性脓疱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盲选收治的72例无菌性脓疱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接受治疗后,痊愈35例,显著改善26例,进步7例,无效4例,其中2例死亡,有效率为84.7%。使用昆明山海棠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2例;使用雷公藤多苷及抗生素治疗后,重度肝损伤2例,肾功能损伤1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精神障碍2例,系统真菌感染2例。结论结合无菌性脓疱病诊断情况,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林碧云
- 关键词:无菌脓疱病
- 无菌性脓疱病10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无菌性脓疱病的临床表现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1982年11月—2008年11月收治的102例住院无菌性脓疱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在102例患者中,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67例,掌跖脓疱病6例,连续性肢端皮炎5例,疱疹样脓疱病24例。系统表现中常伴发热和白细胞升高。治疗主要是昆明山海棠、维A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非特异性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临床治愈率为63.73%,有效率为85.29%。死亡3例。结论:无菌性脓疱病主要采用昆明山海棠、阿维A、非特异性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治疗,应尽量避免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
- 谢璟杨智何黎刘彤云万屏
- 关键词:无菌性脓疱病
- 无菌性脓疱病的诊断及治疗
- 无菌性脓疱病是指主要以无菌性脓疱为临床特征的一组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包括:①掌跖脓疱病(Palmoplantar Pustulosis),②脓疱型银屑病(pustular psoriasis),③连续性肢端皮炎(acrod...
- 何威王儒鹏
- 关键词:发疹性嗜酸性毛囊炎肢端皮炎泛发性
- 文献传递
- 无菌性脓疱病的发病机制被引量:3
- 2007年
- 无菌性脓疱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细胞及炎症因子。在外界刺激下,角质形成细胞通过CCL20/CCR6系统、C5a分别趋化T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通过穿孔素/颗粒酶B系统和Fas/FasL系统促进表皮内水疱形成,表达CXCL8趋化中性粒细胞、促进角质形成细胞提呈抗原。同时,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可以表达人白细胞DR抗原,刺激T细胞,放大炎症。另外,局部或全身皮肤抗白细胞蛋白酶水平降低也促进脓疱的形成。
- 李峰晋红中
- 关键词:脓疱病无菌性T淋巴细胞角蛋白细胞
相关作者
- 万屏

- 作品数:130被引量:411H指数:12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昆明山海棠 复方昆明山海棠 无菌性脓疱病 皮肤病 银屑病
- 何黎

- 作品数:673被引量:3,003H指数:25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痤疮 皮肤屏障 黄褐斑 敏感性皮肤 皮肤病
- 王红云

- 作品数:21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昆明山海棠 无菌性脓疱病 扁平疣 治疗扁平疣 IL-8水平
- 王红兵

- 作品数:55被引量:154H指数:8
-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昆明山海棠 系统性红斑狼疮 患者血清 SLE 带状疱疹
- 农祥

- 作品数:119被引量:363H指数:10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复方昆明山海棠 昆明山海棠 慢性光化性皮炎 多形性日光疹 光敏性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