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78篇“ 早期脑损伤“的相关文章
血乳酸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脑损伤的预测价值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血乳酸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早期脑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67例NHB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组(总胆红素<342μmol/L,181例)和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总胆红素≥342μmol/L,86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性别、出生孕周、出生体重、黄疸起始日龄、住院前黄疸持续时间、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评分]及实验室指标(血清总胆红素、血乳酸);分析血乳酸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乳酸对新生儿NHB早期脑损伤的预测效能。结果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住院前黄疸持续时间(4.17±2.73)d显著长于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组的(2.87±2.75)d,血乳酸(4.20±1.36)mmol/L及血清总胆红素(373.95±30.33)μmol/L显著高于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组的(2.56±1.04)mmol/L、(278.86±31.13)μmol/L,NBNA评分≤35分的占比22.09%明显高于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组的1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血乳酸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r=0.459,P<0.05)。ROC曲线显示:血乳酸预测NHB早期脑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8,大于血清总胆红素的0.618;血乳酸的灵敏度81.00%高于血清总胆红素的40.50%。结论血乳酸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密切相关,血乳酸预测NHB早期脑损伤的灵敏度高于血清总胆红素。
虞佳萍吕君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血乳酸早期脑损伤
Caspr敲除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黏连蛋白相关蛋白(Caspr)敲除对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及Caspr敲除(Caspr^(+/-))小鼠,共分为4组:SAH模型组、假手术组、Caspr^(+/-)+SAH模型组和Caspr^(+/-)组,采用视交叉前池注血法建立SAH模型。SAH发生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水肿检测。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Caspr、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ax、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的表达;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SAH后神经元的凋亡。结果 Caspr敲除导致Bcl-2表达下降,Bax、Caspase-1、IL-1β和IL-18表达升高,促进神经元凋亡。结论 Caspr敲除通过激活神经细胞凋亡加重SAH后的EBI。
邹炎张冰涛简瑶周晓明吴琪陈姝娟张鑫
关键词:细胞凋亡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时期膜转录反应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具有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卒中亚型。通常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血液快速进入蛛网膜下腔,造成颅内高压和弥漫性全脑损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膜在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膜被认为...
朱炳睿王小雨刘昌明陈家瑞鲁凌霄褚海峰张建民陈盛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脑膜
小檗碱通过下调NLRP3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
2024年
目的:探讨小檗碱(BBR)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68只雄性SD大鼠通过颈动脉穿刺法建立SAH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SAH模型组,SAH+BBR治疗组。SAH+BBR组大鼠术后3 h、6 h口服给予BBR,第2 d给予2次BBR治疗。术后48 h对大鼠出血严重程度、神经功能评分、水肿、血屏障功能进行评价;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ELISA测定组织炎症因子含量;应用Western Blot测定组织NLRP3炎症小体及ASC、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BBR可以促进SAH大鼠神经功能恢复(P<0.05),改善水肿和血屏障功能(P<0.05),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P<0.05),减轻组织损伤;与SAH组相比,BBR抑制NLRP3炎症小体及ASC、caspase-1蛋白表达(P<0.05);此外,BBR降低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P<0.05)。结论:BBR可能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激活,降低组织炎症水平,从而减轻SAH后早期脑损伤
刘凌云曾淑金林森森曾维军
关键词:BBR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
整体护理干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对整体护理干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发挥的临床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开始时间为2022年2月,截止时间为2024年2月所有在本院进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患者选取100例临床资料进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奇偶数的方式分为实施本次研究的整体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50例,及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50例。护理干预结束后对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因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导致其生存状态评分也各不相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以及睡眠质量均有明显上升趋势(P<0.05),另外,术后7天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护理前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水平(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总概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34.00%)(P<0.05)。此外,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 通过整体护理干预的有效落实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患者会发挥较强的临床应用效果,其治疗措施的实施可以让患者的炎症因子与神经功能有所改善,并且该种治疗方案较为安全,同时,护理人员还能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使其身体指标快速恢复,以此来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可以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采用。
何洁常伟
关键词:整体护理干预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
氧化应激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4年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神经科的急危重症,具有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早期脑损伤(EBI)是导致SAH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表现为一系列破坏性级联反应,包括血屏障破坏、水肿、微循环功能障碍、炎症、细胞凋亡和自噬等。有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反应在SAH后EBI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过量自由基的生成在氧化应激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SAH后自由基的来源、其与EBI之间的联系、氧化应激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抗氧化应激治疗四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EBI提供新思路和药物作用新靶点。
褚学红申英杰董晓刘圆圆李明姜缪文周陈吉训明吴川杰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氧化应激
SIRT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调节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早期脑损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严重的出血性卒中,以破裂动脉瘤为主要病因,是最具破坏性的血管疾病之一。临床上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约有一半左右的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
王根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SIRT1早期脑损伤
小胶质细胞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中枢神经急重症,早期脑损伤与其预后密切相关。小胶质细胞是实质中的免疫细胞,其可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介绍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表型及极化,总结了小胶质细胞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最后提出靶向小胶质细胞可能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策略。
黄娟孙新刚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小胶质细胞
肌腱蛋白C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高病死率和致残率的神经系统急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导致病人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肌腱蛋白C(TNC)是一种多向性基质细胞蛋白,参与SAH后EBI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SAH后EBI中TNC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临床价值,为防治SAH后EBI提供新思路。
刘思江唐晓平赵龙李峥肖尧段宗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
右美托咪定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的机制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早期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9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H模型组(建立SAH模型)、DEX组(建立SAH模型后6h给予DEX治疗),每组30只。分别在建模后24、48、72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后每组处死10只大鼠,取组织进行干湿重测定,并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18(IL-18)的表达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B)技术分别检测组织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依赖的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aspase-1)、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SAH模型组和DEX组大鼠在建模后24、48、72h的神经功能评分、组织水含量、海马体组织IL-1β、IL-18以及NLRP3、ASC、Caspase-1 m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海马体组织Claudin-5mRNA和蛋白水平均降低;与SAH模型组比较,DEX组大鼠在建模后48、72h的神经功能评分、组织水含量、海马体组织IL-1β、IL-18以及NLRP3、ASC、Caspase-1 mRNA和蛋白水平均降低,海马体组织Claudin-5m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P<0.01)。HE染色显示,Sham组大鼠组织结构完整,细胞排列正常,无坏死凋亡。SAH模型组则呈现细胞排列紊乱,显著坏死凋亡,组织多病灶坏死。DEX组相较于SAH组,坏死病灶减少,细胞坏死情况改善(P<0.05)。结论:DEX通过抑制NLRP3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反应,进而减轻SAH大鼠早期脑损伤
赵艳军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

相关作者

孙晓川
作品数:472被引量:1,970H指数:2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载脂蛋白E 创伤性脑损伤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
陈罡
作品数:176被引量:546H指数:1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 显微手术 早期脑损伤 脑血管痉挛
王中
作品数:196被引量:433H指数:1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外侧入路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显微外科手术
何朝晖
作品数:121被引量:484H指数:1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脑损伤后
王业忠
作品数:137被引量:348H指数:9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内镜 内镜辅助 显微解剖 早期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