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00篇“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相关文章
- 星状神经节阻滞被引量:86
- 2007年
- 本文详细介绍星状神经节的解剖、治疗机制、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其临床应用,如治疗面神经炎、带状疱疹、雷诺综合征等。
- 蒋文臣郑宝森
-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神经阻滞
- 星状神经节阻滞被引量:1
- 1999年
- 颈部交感神经节有颈上神经节(SCG)、颈中神经节(MCG)、椎动脉神经节(VG)、颈下神经节(ICG)。ICG和第1胸交感神经节融合而成的神经节称作星状神经节(SG)。我们在实体解剖中查得的MCG、VG、SG的位置用模式图显示为图1。SG位于最头侧者(85·F·R,82·M·R),其上边在第7颈椎中部,其下边最尾侧者(69·M·L)达第2胸椎高度。大部分位于第1胸椎水平,第1肋骨颈部(图2)。福田等术中观察星状神经节,用色素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进行星状神经节如何被染色和发自星状神经节的节前纤维、节后纤维如何浸于染液中的研究。
- 十時忠秀原野清小田万友子张勤功丛寿耆
-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MCG交感神经节SG椎动脉颈上神经节
- 星状神经节阻滞
- 本书从解剖学、生理学方面对星状神经节进行了叙述,并详细阐述了阻滞方法、技巧、适应症和临床应用等。
- 刘小立
- 关键词:神经阻滞麻醉星状神经节
- 一种星状神经节阻滞针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星状神经节阻滞针,包括连接柄,连接柄内开设有螺纹槽,穿刺针与连接柄连接,穿刺针外侧对应与连接柄连接处开设有外螺纹,穿刺针前端开设有出药口,出药口对应穿刺针针尖端后方设置,为...
- 赵青魏珊侯晓瑄
- 一文了解星状神经节阻滞
- 2024年
-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主任冯智英收到一个深受失眠困扰的朋友转发的一个短视频,是关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的。朋友半信半疑地询问星状神经节阻滞是否真的能治疗失眠,得到肯定答复后,第二天她就来门诊进行治疗。经过3次治疗后,患者表示,不仅夜间睡眠质量明显好转,早上起来也没有原来那么累了。另一名32岁男性患者,因反复腰痛两年多,于2023年6月来疼痛门诊就诊。在详细询问病史时,患者提到新冠后一直嗅觉不灵,遂建议患者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经三次治疗后,患者嗅觉基本恢复。
- 陆桂芳
-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疼痛科失眠门诊就诊夜间睡眠嗅觉
-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
- 2024年
- 星状神经节是人体最大的交感神经节,在调节机体自主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及免疫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是将麻醉药注入星状神经节内或邻近组织,从而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目前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手术治疗中。此外,临床还发现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阻断交感神经的节前和节后纤维,保护大脑功能与心肌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和应激反应,改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该文总结了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
- 宋吉玲范海萍郑金藜王金英
-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应激反应围术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 2024年
-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老年患者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POCD的特点是手术后注意力、学习能力和记忆力的急性或持续性损害。这种认知障碍不仅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还会增加社会负担并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主要通过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来阻断星状神经节的神经信号,从而实现疼痛控制或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本文总结了SGB改善POCD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围绕调节脑血管、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术后恢复途径,也可能为缓解POCD的负担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 薛茹月李悦娴孙德峰
-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炎症
- 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混合型脑瘫中的疗效观察
- 2024年
-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混合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至2023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的1~3岁的42例混合型脑瘫患儿,按照治疗方式分为阻滞组和康复组。阻滞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康复组仅进行康复治疗。运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和手功能分级系统收集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肌张力评分和手功能分级评分等指标来评估患儿肢体痉挛及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并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6个月后,阻滞组肢体痉挛及上肢精细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 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星状神经节阻滞能更有效改善混合型脑瘫患儿肢体痉挛及上肢精细运动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张佳郑慧军张旗董辉
-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康复治疗
-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6—10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例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心律失常种类包括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8例,快速心房颤动1例,频发室性早搏1例。患者接受单侧或双侧星状神经节阻滞,阻滞药物为1%利多卡因100 mg。记录患者阻滞前后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心律失常发作情况、电复律次数,随访出院及临床转归情况。结果5例(50.0%)患者单次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心律失常发作终止,3例(30.0%)患者2次阻滞后心律失常发作终止,2例(20.0%)患者3次阻滞后心律失常发作终止。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后有7例(70.0%)减少,3例(30.0%)无变化。3例患者阻滞后较好的出现霍纳综合征(例1、例7、例10)。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无并发症出现。电风暴患者中,3例持续48 h未再发作室性心律失常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出院;1例行永久起搏器后出院;3例患者至少24 h无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后出院药物治疗;1例因心脏骤停死亡。频发室性早搏患者1例,病情平稳后出院。快速心房颤动伴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1例,病情平稳后出院,出院后10 d因心力衰竭死亡。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快速心房颤动、频发室性早搏,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周海鹏张颖蒋再新张东红关绍义马超群王祖禄梁明
-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星状神经节阻滞交感神经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急性腹膜炎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和α7nAChR蛋白表达情况,旨在深入探讨SGB对大鼠急性腹膜炎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急性腹膜炎组(AP)、急性腹膜炎+星状神经节阻滞组(AP+SGB)、急性腹膜炎+星状神经节阻滞+α7nAChR抑制剂甲基牛扁亭碱组(AP+SGB+MLA),每组10只。将2%乙酸1 ml/100 g分别注入AP组、AP+SGB组和AP+SGB+MLA组大鼠腹腔内建立急性腹膜炎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8和TNF-α的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腹膜组织中α7nAChR蛋白水平,RT-qPCR法检测腹膜组织中α7nACh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对比,其余3组血清IL-18和TNF-α水平增高(P<0.05);与AP组对比,AP+SGB组血清IL-18和TNF-α水平降低(P<0.05);与AP+SGB组对比,AP+SGB+MLA组血清IL-18和TNF-α水平增高(P<0.05)。腹膜组织α7nAChR蛋白和α7nAChR 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与Control组对比,其余3组α7nAChR蛋白和α7nAChR mRNA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与AP组对比,AP+SGB组α7nAChR蛋白和α7nAChR 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5);与AP+SGB组相比,AP+SGB+MLA组α7nAChR蛋白和α7nAChR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可以减少大鼠炎症因子的产生,抑制急性腹膜炎的炎症反应,其抗炎机制可能与α7nAChR介导的胆碱能抗炎通路(CAP)有关。
- 夏雪杨鹏龙方方覃禹翱李林邹学军
-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急性腹膜炎炎症因子胆碱能抗炎通路
相关作者
- 苏心镜

- 作品数:196被引量:941H指数:17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星状神经节阻滞 穴位注射 氟哌利多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 VAS评分
- 刘菊英

- 作品数:226被引量:1,116H指数:15
-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
- 研究主题:星状神经节阻滞 氯胺酮 异丙酚 脊髓背角 脊髓
- 王清秀

- 作品数:88被引量:41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研究主题:星状神经节阻滞 星状神经节 氯胺酮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传导阻滞
- 蔡海峰

- 作品数:74被引量:250H指数:9
-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乳腺癌 星状神经节阻滞 乳腺癌术后 静脉 乳房切除术
- 傅南安

- 作品数:32被引量:213H指数:8
-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
- 研究主题:星状神经节阻滞 星状神经节 神经传导阻滞 脊髓 福尔马林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