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5篇“ 映秀-北川断裂“的相关文章
- 映秀-北川断裂带北川段唐家湾滑坡活动历史与形成机制被引量:1
- 2023年
- 以映秀-北川断裂带北川段唐家湾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地形资料、多期遥感与航拍影像,结合14C测年的方法,细分了唐家湾滑坡的活动历史,分析了2016年唐家湾滑坡再次复活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唐家湾斜坡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四期滑动,其中第一期次滑坡发生在全新世以前;第二期次滑坡发生于全新世初期;第三期次滑坡发生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期,系龙门山断裂带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同震滑坡;第四期次滑坡分别发生在2016年和2018年,属于断裂带滑坡堆积体的再次局部复活;(2)2016年唐家湾滑坡的形成与断裂活动、河流侧蚀和水等因素有关,其中,上覆滑坡堆积体、下伏高陡基岩形成的二元斜坡结构,是唐家湾滑坡发生的决定性条件;断裂活动及其导致的浅地表最大主应力偏转是唐家湾滑坡变形的重要内因;(3)以唐家湾滑坡为例,初步讨论了基于地形条件控制的断裂带滑坡堆积体复活的地质模型,其形成演化表现为断裂带活动和河流侵蚀形成滑坡(或陡峭地形)→先期滑坡后壁(或陡峭地形)接受上部老滑坡堆积→二元斜坡结构控制下的老滑坡复活变形。该滑坡为研究地形控制断裂带滑坡复活提供了独特的案例,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和评估该类滑坡,开展综合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田尤黄海谢忠胜佘涛李金洋
- 关键词:地形条件映秀-北川断裂
- 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带泥石流灾害特征——以青林沟泥石流为例
- 2017年
- 5.12汶川地震是近年来破坏性最强,引发地质灾害最多的一次特大型地震,本文简单介绍了国土资源部项目'涪江流域1:5万地质灾害调查'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采用重点调查场镇及灾害点调查的方式,重点调查林清沟泥石流沟,通过调查泥石流沟的爆发历史、沟道特征、物源特征等,完成对林清沟泥石流沟的分析,可知由于断裂等构造地质作用,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提供了丰富的松散物源,增大了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
- 王全智
- 关键词:泥石流地质灾害断层
- 映秀-北川断裂带中垂直断裂带走向的NW-SE向构造和汶川地震被引量:5
- 2016年
- 通过汶川科学钻探钻孔地质实体(岩芯)的构造研究、非弹性应变恢复法(ASR法)地应力测试,结合区域构造和汶川地震NW向余震带的综合分析,提出沿映秀-北川断裂走向的狭窄范围内存在一组NW-SE向构造,其总体产状为:走向N48°W,倾角中等,与映秀-北川断裂带的总体走向和ASR地应力测试获得的一组最大主应力方位(侧伏方向224°)和最大水平应力方位(44°)接近垂直。NW-SE向构造,除少数发育为宏观的断裂构造外,多数表现为密集的裂隙系(或隐断裂)和隐伏断裂,以逆冲性质为主,局部略具左行走滑特征。映秀-北川断裂两侧相向倾斜的NW-SE向裂隙系表明其两侧存在有方向相反的运动,映秀-北川断裂属两侧具有不同形成机制和相向位移的双侧走滑型断裂。映秀-北川断裂的同震垂向位移受NE-SW向构造和NW-SE向构造双重因素制约,在汶川地震的主震带与NW向余震带叠置部位具最大的垂向位移量。从时间尺度分析,在汶川地震的全过程中,仅开始时刻表现为自NW→SE方向的强烈逆冲作用,随后的主要时间段内均表现为沿断裂带方向的运动和自SW→NE方向的逆冲。NW-SE向构造的形成是龙门山深部应力和能量长期积聚的结果,强震发生时,初始时刻的自NW向SE方向的强烈挤压,瞬即转换成自SW向NE方向的运动和强烈挤压。NE-SW向挤压构造应力场,是由NW-SE向挤压作用长期积累和诱导,并叠置在区域NW-SE向主导的挤压构造应力场之上的局部构造应力场,但在发震后,它主导了地震能量自震源区沿断裂走向向NE方向的快速传递和扩展及NW向强余震的发生,地震能量在NE-SW向强烈挤压过程中得到最终释放。因此,映秀-北川断裂在地震的不同阶段,其性质存在差异,在地震宁静期或弱震期(应力积累和闭锁期)以自NW往SE方向的逆冲性质为主,兼有右行走滑特征,但在强震期(应力释放和解锁期),除发震时表现为�
- 崔军文王连捷邹长春孙东生彭诚陈威威李宗凡
- 关键词:汶川地震映秀-北川断裂
- 映秀-北川断裂带北段断裂岩的岩性、结构、构造特征研究——以汶川科学钻探4S孔(WFSd-4S)岩芯为例
-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为中国地震局与科技部及国土资源部联合组织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拟定于产生地表破裂的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灌县—安县断裂)上盘各个不同地方实施数口科学钻探群(600~3000m深度...
- 王波
- 关键词:断裂带构造地质学
- 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平溪黑色断层泥中有机质成分分析及对断层摩擦滑动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通过对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平溪黑色断层泥一系列的分析测试,发现黑色断层泥中含有约9wt%的有机质组分,并且属于干酪根类型。通过对有机质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得到,其中主要的烷烃化合物成分为正构烷烃(C14-C21)、无环异戊二烯烷烃(姥鲛烷和植烷)、甾烷、萜烷和n烷基环已烷(C10-C21)。对有机化合物的初步分析表明,有机质形成于海相或咸水湖泊相的还原环境,并且赋存时间长,有机质成熟度高。通过对比实验发现,黑色断层泥中有机质的出现能够显著地弱化断层的摩擦强度以及提高断层摩擦滑动的稳定性。
- 张雷何昌荣
-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有机质干酪根
- 汶川地震主滑移带(PSZ):映秀—北川断裂带内的斜切逆冲断裂被引量:20
- 2013年
-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发生了毁灭性的汶川地震(Ms 8.0),并沿映秀—北川断裂和灌县—安县断裂分别产生约270 km和80 km长、并具不同运动性质的地表破裂带。大地震后的断裂带科学钻探是研究地震机制的有效方法,为更好地了解汶川地震过程中的断裂机制、岩石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特征,2008年11月4日(汶川地震后的178 d)快速实施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该项目在这两条断裂带的上盘布置深浅不一的五口群钻(500~3000 m深)。笔者以汶川科钻一号孔(WFSD-1)岩心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岩心的岩石学研究和构造分析,识别出映秀—北川断裂带中的不同断裂岩分布和组合,以及确定了汶川地震主滑移带位置,为进一步研究汶川地震断裂机制提供了基础。
- 李海兵许志琴王焕司家亮李天福宋圣荣裴军令郭力维孙知明黄尧Marie-Luce Chevalier刘栋梁
- 映秀—北川断裂带岩性、结构、构造特征研究
-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是由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震局组织实施的国家科技专项,计划在发生地表破裂的地震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带和安县-灌县断裂带)上盘不同位置实施数口科学钻探群(600~3000m深)。...
- 张伟
- 关键词:龙门山
- 文献传递
- 映秀—北川断裂带岩性、结构、构造特征研究——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二号孔(WFSD-2)岩芯为例
-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是由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震局组织实施的国家科技专项,计划在发生地表破裂的地震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带和安县-灌县断裂带)上盘不同位置实施数口科学钻探群(600000m深)。WF...
- 张伟
- 关键词:龙门山
- 龙门山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的古地震及其复发间隔初步研究(英文)被引量:3
- 2010年
- 冉勇康Xiwei XuWenshan ChenLichun ChenShaopen DongHu Wang
-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
-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地表位移场的模拟——映秀-北川断裂逆冲兼右旋走滑错动形成的地表位移场被引量:8
- 2010年
- 基于Yoshimitsu Okada及Steketee的断裂位错模型,从理论上反演了汶川地震时龙门山中央主断裂中段附近区域(距离断裂30km)内由断裂逆冲兼右旋错动形成的地表位移场的空间演化,包括地表垂直和水平位移场的基本特征。模拟表明了断裂错动过程中近断裂区域地表位移场的空间演化情况,而该空间演化情况通过野外科考和有限的GPS测站数据是无法细致描述的。文中将模拟结果与野外地表破裂带的科考成果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在变化趋势上近似表现一致;且位移场在离开断裂出露处迅速衰减的特征与现有研究成果一致;同时模拟结果也表明位移场的衰减速度在下盘强于上盘。模拟结果最终表明:断裂错动形成的地表垂直位移存在较大的空间不均匀性且较大的幅值主要集中于断裂的两端,即映秀和北川附近,垂直和水平位移场在断裂端部的变化都强于断裂的中部;地表垂直位移沿走向的变化在断裂上盘强于下盘;水平位移除了在断裂两端变化比较剧烈外,在空间上分布比较均匀;总体上,除断裂端部外位移场的幅值在上盘大于下盘。
- 白玉柱徐杰徐锡伟周本刚陈国光
- 关键词:位错模型
相关作者
- 李海兵
- 作品数:305被引量:5,183H指数:49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龙门山 青藏高原 隆升 假玄武玻璃 汶川地震
- 王焕
- 作品数:62被引量:416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龙门山 假玄武玻璃 铜多金属矿床 汶川地震 映秀-北川断裂
- 司家亮
- 作品数:55被引量:697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汶川地震 隆升 龙门山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 映秀-北川断裂
- 裴军令
- 作品数:105被引量:894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古地磁 青藏高原 隆升 磁性地层 塔里木盆地
- 张伟
- 作品数:53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 WFSD 龙门山 WF 映秀-北川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