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09篇“ 显微外科治疗“的相关文章
- 铡草机绞轧致手部毁损伤显微外科治疗60例
- 2024年
- 目的探讨铡草机绞轧致手部毁损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收治的60例(193指)铡草机绞轧致手部毁损伤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10~72岁,平均42.6岁。右手41例,左手19例。毁损部位均为手部从指尖到腕关节间不同程度软组织、骨骼毁损。其中,5指全部毁损8例,包含拇指在内的3个手指毁损12例,包含拇指在内的4个手指毁损10例,不包含拇指的3个及以上手指毁损8例,单纯手掌毁损8例,手指、手掌联合毁损8例,全手毁损6例。创面面积:1.8 cm×2.0 cm~6.8 cm×15.6 cm。入院后根据患者创面污染、组织毁损程度,采用清创、残端修整、原位再植、移位再植、静脉皮瓣桥接移植以及急诊或二期行游离第2足趾、游离皮瓣移植等方法修复。皮瓣切取面积:3.0 cm×5.0 cm~7.0 cm×16.0 cm。再造及皮瓣供区均一期直接闭合。出院后定期门诊或微信随访,观察皮瓣、手指的成活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60例,急诊行原位再植112指,成活96指;移位再植16指,成活12指;静脉皮瓣桥接移植5指,成活4指;Flow-through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5例,成活5例;急诊及二期行游离第2足趾移植再造12指,均成活;二期行游离皮瓣移植18例[其中ALTPF 10例,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APF)8例]均成活。术后出现伤口渗出、发热等感染征象者8例,予清创、抗感染对症处理后均控制。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截止时间:2024年1月。手功能按密歇根大学手概况问卷调查表(MHQ)得分20.3~72.8分,平均(42.6±16.6)分。结论铡草机绞轧所致手部毁损伤伤情复杂,需充分评估创面污染程度、残余手指及组织,经急诊和择期采用多种显微外科技术、多次手术修复重建,可取得相对满意的疗效,但此类损伤最终手部整体功能恢复不理想。
- 陈禺董书男江吉勇刘承伟彭龙关翰辉
- 关键词:毁损伤铡草机显微外科技术
- 颅颈交界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治疗VS显微外科治疗:单中心17年经验
- 目的颅颈交界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CJ-DAVF)由于瘘口所在部位及供血动脉的特殊性,具有较高出血风险和较差的自然病史,显微外科治疗为目前主要治疗方式,但是随着新型液体栓塞材料的问世,血管内治疗逐渐成为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
- 丁鑫李强
- 关键词:显微外科治疗血管内治疗术后并发症
- 原发性淋巴水肿伴肺间质病变显微外科治疗13例
- 2024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淋巴水肿伴肺间质病变患者的病例特点、诊断方法及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因原发性淋巴水肿于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就诊且胸部高分辨CT(HRCT)检查发现肺间质改变并行胸导管成形术或右淋巴导管成形术治疗的患者共13例,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7.3(0.7~30.0)岁。患者均以单纯淋巴水肿为首发表现,平均发病年龄1.0(0~11.0)岁;从患者出现淋巴水肿症状到检查发现肺间质病变,平均时长6.3(0.3~19.0)年。所有患者均行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成形术以改善淋巴回流。9例(69.2%)术前行直接淋巴管造影(DLG),4例(44.4%)根据DLG的发现指导术中结扎异常返流支,1例(11.1%)发现乳糜经支气管纵隔干返流入肺内,除术中结扎返流支外,要求终生严格低脂饮食。术后通过门诊、电话等方式随访,评估淋巴水肿及肺淋巴回流改善程度。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平均随访47.5(19.0~68.0)个月,2例(15.4%)水肿情况稳定,11例(84.6%)水肿较前缓解。10例(76.9%)完成术后HRCT复查,其中9例(90.0%)肺间质病变程度可见改善。结论胸导管出口梗阻导致淋巴回流障碍是原发性淋巴水肿患者肺间质病变的病因,DLG可明确病因和诊断,同时指导治疗,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成形术可改善患者淋巴水肿及肺间质病变程度。
- 梁晨夏松常鲲刘中刘昕安然信建峰孙宇光沈文彬
- 关键词:肺间质病变
- 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PA)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策略,并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37例CPA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impson分级评估肿瘤切除程度,以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预后,应用单因素分析探讨影响肿瘤切除程度的因素。结果137例患者中,132例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5例行颞下+乙状窦后入路。SimpsonⅠ~Ⅱ级切除122例(89.1%),Ⅲ级切除11例(8.0%),Ⅳ级切除4例(2.9%)。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2.4±20.8)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复发2例(1.7%),进展1例(6.7%)。末次随访时KPS评分(92.3±13.1)分,高于出院时的(86.9±9.4)分和术前的(75.8±10.3)分(均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的分型(P=0.013)、大小(P=0.023)、瘤周水肿(P=0.005)、瘤周蛛网膜不完整(P=0.030)为影响肿瘤全切的因素。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可以切除大多数CPA区脑膜瘤。肿瘤体积较小、瘤周蛛网膜界面清晰、无瘤周水肿、非联合型脑膜瘤术中易获得全切。
- 徐修鹏刘宁
- 关键词:桥小脑角脑膜瘤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 胼胝体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及预后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胼胝体胶质瘤显微外科手术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胼胝体胶质瘤病例资料,肿瘤位于胼胝体前部42例,体部1例,压部7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其中6例采用术前导航联合术中MRI辅助肿瘤切除术。胶质母细胞瘤42例,少突胶质细胞瘤4例,弥漫星形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1例。结果根据术后1个月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arnofsky,KPS评分)将病人分为预后较好组(KPS评分≥70分)26例,预后较差组(KPS评分<70分)24例。在单因素分析中,病人生存期、病变有无累及内囊、术中有无左侧皮质破坏及肿瘤是否全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病人术后KPS评分与损伤累及内囊、术中破坏左侧皮质有关(均P<0.05)。结论对于部分胼胝体胶质瘤病人显微手术切除肿瘤能够提高病人术后KPS评分,使病人受益。术前应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避免左侧皮质损伤,术中保护内囊回流静脉及大脑前动脉,避免脑室过多开放。对于肿瘤累及下视丘及第三脑室病人,可考虑仅行部分肿瘤切除以降低颅内压。
- 程传东彭楠计颖程伟夏养华钱中润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胼胝体KPS评分预后
- 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技巧及疗效分析
- 阎朝辉
- 甲根部血管球瘤的MRI影像学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在手术显微镜视下治疗甲根部血管球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12月至2021年11月,我科共收治甲根部血管球瘤患者14例,在手术显微镜视下于生发基质部行纵行切口,必要时辅以远端横行切口,清晰显露瘤体并切除,修整甲板和远端甲床后将甲板原位回纳,保护甲床.术后随访观察患指疼痛及新生甲板的外观等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4~48个月,平均14.3个月.患指疼痛症状均消失,新生指甲平整光滑,外观满意,无明显纵嵴形成,甲板甲床贴合紧密.参考吕桂欣等制定的标准评价新生指甲:优9例,良5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在生发基质上采用纵行切口,必要时辅以远端横行切口,彻底显露并切除血管球瘤,结合修整甲板塑性,术后复发率低,新生指甲外观优良,是治疗甲根部血管球瘤的有效方法.
- 丁兴洋郭广惠赵永刚牛军魏国兴
- 关键词:血管球瘤显微外科手术甲根部
- 正中神经返支的应用解剖及其卡压征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通过对正中神经返支解剖学观察,总结正中神经返支卡压的损伤机制,探讨其卡压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用12只新鲜手标本,男性标本6只,左侧、右侧各3只,女性标本6只,左侧、右侧各3只,解剖正中神经返支并观察其发出的位置,测量支配大鱼际肌各肌支的长度及正中神经返支走行过程中的易卡部位,测量结果按性别的侧别分别进行非参数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21例腕部正中神经返支卡压患者。男14例,女7例;年龄31~65岁,平均46.2岁。全部患者均有大鱼际肌萎缩;术前标记正中神经返支入肌点,并且按压手掌体表投影处大鱼际均有乏力、酸胀不适感;肌电图检查:正中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期大于4.5 ms,均出现纤颤电位和正相电位,所有患者运动传导速度均小于30 m/s,运动神经波幅均小于10 mV。正中神经返支手术探查所见,其主干在拇短屈肌浅头起点处增厚,腱弓、掌腱膜深层与大鱼际肌肌膜间存在卡压,术中给予彻底松解,解除卡压因素。21例患者均门诊随访。结果男性左、右侧组正中神经返支发出点距腕横韧带远侧缘距离分别为(0.30、0.31、0.32)cm和(0.31、0.32、0.32)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43、P=0.346);女性左、右侧组分别为(0.28、0.28、0.28)cm和(0.29,0.30、0.3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1、P=0.034)。正中神经返支主干长度、横径,拇短屈肌浅头支长度和拇对掌肌支长度在男性、女性的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左、右侧组拇短展肌支长度分别为(1.45、1.27、1.31)cm和(1.54、1.38、1.47)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28、P=0.127);女性左、右侧组分别为(1.21、1.18、1.15)cm和(1.25、1.24、1.2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3、P=0.046)。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4(平均15)个月,术后患者伤口均I期
- 杨焕友王斌李瑞国王伟张荐李群
- 关键词:正中神经返支神经卡压神经松解术显微外科手术
- 神经电生理技术在偏头痛显微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 2023年
- 本文就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显微血管减压术对顽固性偏头痛的治疗效果, 以及电生理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在显微血管减压术全程发挥的作用作如下综述, 为其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指导与借鉴。
- 于菲陈学善王春梅韩杰
- 关键词:偏头痛显微外科手术电生理学
- 钙化型脊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显微外科治疗
- 2023年
- 目的:探讨钙化型脊膜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显微手术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9例钙化型脊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欧洲脊髓病评分(EMS)及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对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评估。结果:本组49例患者,病变累及颈椎段7例,胸椎段39例,腰椎段3例;平均累及(1.6±0.7)个椎体。首发症状多为相应节段疼痛、麻木等不适感,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术前VAS评分为2(1,3)分,EMS评分为(12.5±2.6)分,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Ⅰ级6例、Ⅱ级17例、Ⅲ级15例、Ⅳ级11例;所有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中SimpsonⅠ级切除29例、Ⅱ级17例、Ⅲ级3例。所有患者随访6~147个月,平均随访(42.2±34.9)个月。术后6个月VAS评分为0(0,0)分,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P<0.01);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Ⅰ级38例,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1例;EMS评分为(14.5±2.5),神经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钙化型脊膜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显著,早期诊治至关重要。显微手术治疗可明显缓解疼痛并改善神经功能,但应注意评估手术风险,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并合理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
- 史良王汉斌阎涛王科大刘龙奇乔京元苏亦兵
- 关键词:脊膜瘤钙化显微手术
相关作者
- 诸葛启钏

- 作品数:295被引量:1,084H指数:16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 CT 脑肿瘤 显微外科
- 游潮

- 作品数:732被引量:3,951H指数:2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颅咽管瘤 颅内动脉瘤 预后 脑出血 胶质瘤
- 吴近森

- 作品数:161被引量:535H指数:13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 显微手术 脑肿瘤
- 刘窗溪

- 作品数:454被引量:1,050H指数:15
-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显微外科治疗 神经内镜 颅脑损伤 神经外科
- 韩国强

- 作品数:264被引量:643H指数:13
-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内镜 皮层脑电图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