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4篇“ 显微测温“的相关文章
Infrared microthermometry of fluid inclusion in sphalerite:A case study of the Xinqiao deposit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metallogenic belt
2024年
Infrared microthermometry allows direct measurement of fluid inclusions hosted in opaque ore minerals and can provide direct constraints on the evolution of ore-forming fluids.This study presents infrared microthermometry of spherite-hosted fluid inclusions from the Xinqiao deposit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Metallogenic Belt and sheds new light on the ore genesis of the deposit.Considering that infrared light may lead to non-negligible temperature deviations during microthermometry,some tests were first conducted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microthermometric measurements.The measuremen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sing the lowest light intensity of the microscope and inserting an optical filter were effective in minimizing the possible temperature deviations of infrared microthermometry.All sphalerite-hosted fluid inclusions from the Xinqiao deposit were aqueous.They show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200 to 350℃,but have two separate salinity groups(1.0 wt%-10 wt%and 15.1 wt%-19.2 wt%NaCl equivalent).The low-salinity group represents sedimentary exhalative(SEDEX)-associated fluids,whereas the high-salinity group results from modification by later magmatic hydrothermal fluids.Combined with published fluid inclusion data,the four-stage fluid evolution of the Xinqiao deposit was depicted.Furthermore,our data suggest that the Xinqiao deposit was formed by twostage metallogenic events including SEDEX and magmatic-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
Yangyang WangYilin Xiao
关键词:SPHALERITE
一种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矿片的制备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矿片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预先已在光学显微镜下经过详细的显微岩相学观察并圈定有待进行显微测温目标流体包裹体位置的流体包裹体薄片;将流体包裹体薄片整体置于玻璃质培养皿内,在培养皿中注...
王鑫涛田辉陈勇李东涛
黑钨矿中流体包裹体红外显微测温技术方法探讨
2021年
以黑钨矿中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对象,从红外显微测温原理、仪器的校正、样品的制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测温数据处理等方面入手,对红外显微测温技术以及该技术存在一些不足,进行了介绍和讨论。针对现阶段红外显微测温技术存在一些不足,提出了包裹体双抛光片制作过程中逐渐减薄、相变温度测定过程中采用循环法以及在保持清晰度的前提下,在最弱的红外光强下进测温以降低红外内加热影响等解决办法。
王旭东张东亮卢克豪张腾飞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不透明矿物黑钨矿
湘西花垣地区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与特征元素测定被引量:13
2018年
花垣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特点和铅锌矿物沉淀机制存有分歧,为了总结矿床成因并建立成矿模式,指导该地区铅锌矿的下一步找矿勘探工作.对闪锌矿、主成矿期方解石和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拉曼光谱分析以及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花垣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温度主要为150~220℃,总盐度一般为13%~23%NaCl_(eqv),多>15%NaCleqv,密度多>1g/cm^3,成矿流体为NaCl-CaCl_2-MgCl_2-H_2O卤水体系.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具有由北而南降低的趋势.流体液相组分中主要为Ca^(2+)、Mg^(2+)、Na^+、Cl^-,具有盆地热卤水体系特点.流体包裹体气相中发育CO_2、CH_4,方解石、萤石中流体包裹体均有成矿元素Pb、Zn的存在.花垣矿集区成矿流体属于低温度、中-高盐度、中-高密度,成分以钠和钙氯化物为主的含矿热水溶液,流体运移方向为由北向南,流体来源于封层水、大气降水和少量变质水.铅锌矿物的沉淀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有关.闪锌矿、方铅矿等矿石矿物与方解石、萤石等脉石矿物应属同一富含Pb、Zn、Mn、Fe、As、Cr等成矿元素的成矿流体在同一成矿期次相同条件下沉淀的产物.
周云段其发曹亮于玉帅彭三国甘金木李堃黄惠兰李芳
关键词:成矿流体显微测温铅锌矿床矿床学
内蒙古二道河子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红外显微测温研究被引量:12
2019年
二道河子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是得耳布干成矿带具有代表性的铅锌矿床之一。闪锌矿作为主要矿石矿物,可分为早期黑色-中期红棕色或棕色-晚期黄褐色或浅黄色三个世代。采用红外显微镜技术和激光拉曼技术对不同世代闪锌矿及共生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和成分测试,初步认为三个世代闪锌矿基本与石英内的三次流体活动相对应,推测它们形成于同一物理化学条件,捕获同一成矿流体,但闪锌矿流体包裹体能更直观而细致地勾勒出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从成矿早期至晚期,随着流体演化,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及CO2含量均明显下降,流体从中温、中低盐度、CO2-H2O-NaCl体系向低温、低盐度、H2O-NaCl体系演化。此外,在整个主成矿过程中,影响成矿物质沉淀富集的机制也随时间变化有所差异:早期流体沸腾是黑色闪锌矿等硫化物形成的重要因素;中期以流体自然冷却作用为主,形成了红棕色闪锌矿等硫化物;至晚期,随着大气水的混入,流体混合作用是形成晚期闪锌矿等硫化物的重要原因。二道河子矿床为与火山-次火山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刘艳荣刘艳荣李芳刘云华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
滇西笔架山锑矿床辉锑矿流体包裹体红外显微测温
<正>滇西巍山笔架山锑矿床位于三江复合造山带的兰坪-思茅盆地中段,是巍山-永平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架山锑矿床包括蝙蝠洞、扎花山、瓦利和杨梅岭岗四个矿段,共探明14条矿体,呈似层、薄层状产出在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灰岩...
佟子达张静李登峰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包裹体显微测温的岩石薄片快速卸片及清洗方法
本发明属于样品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包裹体显微测温的岩石薄片快速卸片及清洗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工具设备准备;步骤2、加热卸片;步骤3、超声波清洗;步骤4、晾干整理。本发明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清洗后岩石...
郭春影白芸
文献传递
不透明矿物流体包裹体红外显微测温研究:进展、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2017年
摘要流体包裹体是古地质流体的唯一直接记录,为反演地质过程涉及的物理化学条件等提供了最为重要的证据。流体包裹体是研究热液矿床成矿流体最有利手段,常规的测试对象为透明的脉石矿物,而矿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更为直接、准确地记录了成矿流体信息。大多数矿石矿物在显微镜透射光下不透明,其捕获的流体包裹体研究需要使用配备有红外成像系统的显微镜进行。近20年来,不透明矿物流体包裹体红外显微测温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其中仍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制约了该方法的应用;同时,国内该研究领域正处在起步阶段,多个实验室已安装了红外测试仪器,但尚未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因此,需要对该研究领域进行综述,探讨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该研究方法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红外显微镜仪器工作原理及样品制备注意事项,阐述了影响不透明矿物红外透明度的因素,讨论了红外显微测温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难点,并针对测温过程中相变观察困难、红外光可能影响测温结果等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论述了红外显微测温系统在矿床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彭红卫范宏瑞邱正杰刘玄
关键词:红外显微镜不透明矿物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循环法
西藏雄村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与特征元素测定被引量:5
2017年
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作为冈底斯成矿带西段一个重要的大型铜金矿床的代表,对其成矿流体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文章在野外地质观察的基础上,对岩体的石英斑晶和不同期次的石英脉体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拉曼光谱分析以及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分析。岩相学观察显示,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CO_2三相包裹体和含子晶三相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早期石英硫化物脉体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00~500℃,盐度w(Na Cleq)为0.35%~53.39%,晚期石英硫化物脉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20~440℃,盐度w(Na Cleq)为1.39%~22.67%。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矿化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发育CO_2、CH_4、N_2,有利于促进流体的相分离,不混溶气体的分离也有利于金属元素的沉淀。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闪长斑岩流体包裹体中富含成矿元素Cu和Au,在流体包裹体气相中,Mo、S、Fe、Mn、Hg、Ni、Tl、Cr、K等元素无一例外地相对富集,Zn、Pb、Rb、As、Br则优先进入液相。高温热液流体不混溶相分离过程中,成矿元素选择性迁移,在各相中进行不均匀分配。因此,雄村矿床成矿流体是直接从岩浆熔体中出溶的高温、高氧化性、高盐度的富含Cu、Au、Mo、Fe等元素的岩浆流体,成矿元素在流体出溶和分离各相中的不均匀分配是成矿元素最终富集成矿的关键因素。
周云唐菊兴黄勇郎兴海于玉帅
关键词:地球化学成矿流体显微测温
共生黑钨矿与石英等多种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红外显微测温对比研究——以江西西华山石英脉钨矿床为例被引量:19
2015年
西华山钨矿床是一个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中的大脉型钨矿床。已有百余年的开采史。但在矿床成矿条件和成矿流体性质等方面一直存在不同认识。作者利用红外显微镜及其它相关设备,对西华山矿床不同中段样品中的黑钨矿、锡石、绿柱石、黄铁矿、闪锌矿、石英和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蚀变花岗岩中造岩石英只见次生气液包裹体,晶洞水晶中只有原生包裹体,而云英岩石英中原生、次生包裹体均较发育。黑钨矿中以原生气液包裹体为主,在早期结晶的黑钨矿中还有较多的硅酸盐熔融包裹体,而晶洞中的黑钨矿和水晶一样——只有原生气液包裹体。绿柱石中除了硅酸盐包裹体外,主要是气液包裹体(多为次生)。其它锡石、黄铁矿、闪锌矿和萤石等都只有气液包裹体(原生或次生)。研究结果表明,西华山钨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是一种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尔后才演变成单一的热水溶液,在这一过程中黑钨矿、黄铁矿、闪锌矿、萤石和石英等矿物不断晶出。矿床总的成矿温度大致为700-200℃,压力约为160-200MPa。各种气液包裹体的盐度主要为5.0%-10%NaCleqv。文中还对这些数据的地质意义以及对脉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和数据解释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
黄惠兰常海亮谭靖李芳张春红周云
关键词:红外显微镜熔融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相关作者

倪培
作品数:256被引量:2,784H指数:3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流体包裹体 包裹体 成矿流体 显微测温 成矿作用
徐兆文
作品数:125被引量:1,076H指数:2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钼矿床 矿床成因 流体包裹体 岩石化学 铜矿床
谢玉玲
作品数:195被引量:1,653H指数:25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成矿流体特征 金矿床 多金属矿床
席斌斌
作品数:85被引量:518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 塔里木盆地 油气包裹体 古压力
范宏瑞
作品数:222被引量:2,616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流体包裹体 白云鄂博 金矿床 成矿流体 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