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61篇“ 晚古生代“的相关文章
- 新疆东准噶尔晚古生代—中生代的剥露历史:来自裂变径迹和(U-Th)/He热年代学的约束被引量:1
- 2025年
- 东准噶尔造山带(简称东准噶尔)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造山带时空演化与造山作用方式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自古生代以来,东准噶尔经历了多阶段的构造演化,前人的研究多集中于古生代大地构造格局的恢复和构造演化模型的建立,对构造-热演化历史的解剖相对薄弱,尤其缺少晚古生代剥露历史的刻画。卡拉麦里山是东准噶尔造山带的重要构造地貌单元,揭示其隆升-剥露过程对于认识东准噶尔造山带的构造-热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卡拉麦里山东段的4件沉积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Th)/He、磷灰石裂变径迹与磷灰石(U-Th-Sm)/He低温热年代学分析,获得了该区晚古生代—中生代的隆升-剥露信息。热历史反演结果表明,东准噶尔经历了晚石炭世—早二叠世(330~290 Ma)、早二叠世晚期—中二叠世(285~260 Ma)、三叠纪(250~230 Ma)、早白垩世(135~115 Ma)4期快速剥露。第1期(330~290 Ma)剥露推测与额尔齐斯-斋桑洋在晚石炭世的闭合有关;第2期(285~260 Ma)剥露推测与晚古生代卡拉麦里构造带的右行走滑变形有关;第3期(250~230 Ma)剥露推测与羌塘地块和昆仑-柴达木地块碰撞的远程效应有关;第4期(135~115 Ma)剥露推测是北侧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关闭和南侧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碰撞的联合作用的结果。
- 徐芹芹赵磊王艳楠
- 关键词:剥露晚古生代东准噶尔
- 阿拉善-华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作用:对古亚洲洋俯冲-闭合过程的制约
- 2025年
- 位于中亚造山带南部的阿拉善-华北北缘地区保存了丰富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记录,为理解古亚洲洋从俯冲至闭合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关键信息。本文对位于内蒙古西部的甘其毛都地区的4个侵入体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锆石U-Pb定年表明这些岩体分别形成于早二叠世(283±3Ma、273±5Ma、272±5Ma)和中三叠世(238±3Ma)。早二叠世岩体以石英闪长岩和闪长玢岩为主,富集轻稀土与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Hf同位素显著亏损(-4.0~+15.6)。它们可能是由俯冲板片流体交代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基性岩浆经分离结晶演化而成。中三叠世侵入体为花岗闪长岩,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锆石ε_(Hf)(t)值均为正值(+5.0~+8.5),可能代表了碰撞造山阶段新生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在此基础之上,本文系统收集并分析了阿拉善-华北北缘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规律与地球化学特征,以限定其构造背景与深部动力学过程。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石炭纪时期,古亚洲洋向南俯冲至阿拉善-华北克拉通之下并不断向北后撤;至早二叠世,俯冲板片转变为前进式俯冲,整体处于挤压环境,发育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弧背前陆盆地;早-中三叠世,古亚洲洋闭合,阿拉善-华北克拉通沿索伦缝合带与北侧的中亚弧增生体系发生碰撞-拼贴。
- 曾浩宋东方肖文交李普庆
- 关键词:华北北缘古亚洲洋
- 南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属性及亲缘性: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约束
- 2025年
- 南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与塔里木克拉通的交界处,其构造属性及亲缘性长期存在争议。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在限定地层最大沉积年龄和鉴别古块体构造亲缘性等方面行之有效。本文对南天山乌什塔拉地区两件碎屑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依据3颗最小有效年龄的加权平均值,限定研究区砂岩和片岩的最大沉积年龄分别为312±1.4 Ma和373±1.7 Ma。与柯坪塔格构造带同时代地层对比,两件样品的碎屑锆石年龄谱均以古生代年龄峰值为主,且与伊犁—中天山地块岩浆弧年龄分布规律一致,但缺乏塔里木克拉通的标志性构造—热事件年龄信息,表明塔里木并非其物源区。在物源分析基础上,结合区域岩石组合及其构造样式,认为研究区碎屑岩是南天山增生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天山古大洋岩石圈向北俯冲消减作用的物质记录。在晚古生代期间,南天山属于伊犁—中天山地块南缘汇聚板块边缘的一部分,而非塔里木克拉通北缘的被动大陆边缘。
- 尼加提·阿布都逊阿比旦·阿力木江黄鹏黄鹏
- 关键词:碎屑锆石U-PB年龄沉积物源增生杂岩南天山
- 中亚造山带东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火山-沉积岩源区的演变:“内蒙地轴”隆升时间记录
- 2025年
- 库伦地区主体位于中亚造山带东南缘白乃庙岛弧带东段,紧邻南部的华北克拉通.这一地区记录了古生代至早中生代古亚洲洋的闭合过程,同时也是研究华北克拉通北缘大地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带.本文对库伦地区的火山-沉积岩与侵入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分析.对于前人划分的所谓“早石炭世”火山-沉积地层,依据本次获得的火山岩年龄(267~266Ma)、沉积岩碎屑锆石最年轻峰值年龄(265~244Ma)以及侵入其中的花岗岩年龄(242Ma),表明这套地层时代实为267~242Ma(中二叠世-中三叠世),分别属于青凤山组与刘家沟组.其中2件火山岩锆石年龄显示出较高的εHf(t)(+1.6到+16.1)和相对年轻的两阶段Hf模式年龄(1095~327Ma),指示深部的岩浆源区属于中亚造山带.沉积岩碎屑锆石年龄谱与Hf同位素特征,指示库伦地区中二叠世-中三叠世沉积物源区主要为中亚造山带,而早侏罗世源区转变为以华北克拉通(“内蒙地轴”)为主.再结合华北克拉通北缘晚三叠世所发育的一系列砾岩(杏石口组,小营子组以及小河口组等),表明研究区在晚三叠世发生了古地理格局突变,“内蒙地轴”经历了强烈隆升,从而成为北部库伦地区沉积物的主要源区.依据“内蒙地轴”上所发育的晚三叠世碱性岩带(235~215Ma),推测其强烈隆升可能是向南俯冲的古亚洲洋板片断离所致,发生在后造山伸展背景下.此外,综合本次新识别的古元古代花岗岩(1.8Ga、1.6Ga)以及上述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数据,可以限定库伦地区华北克拉通与中亚造山带(白乃庙岛弧带)的具体界线位置.
- 郝文星杨进辉朱光
-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锆石年代学HF同位素
- 西昆仑晚古生代盆地演化与成矿作用被引量:1
- 2024年
- 在西昆仑北部地区,由于古特提斯洋汇聚作用,导致形成弧后伸展构造带以及一系列晚古生代沉积盆地。本文着重综述以下几个问题:1)位于塔里木地块南缘上的塔木-卡兰古盆地带,由于坳陷作用连续沉积了中泥盆统-上二叠统地层,其构造位置相当于远域大陆弧后环境盆地;位于西昆仑地块北缘的奥依塔格-库尔良弧后盆地带,由于裂陷作用断续地沉积了中泥盆统-上二叠统地层,其构造位置相当于弧后盆地。虽然这两个盆地带之间被铁克里克断隆带所分隔,但它们的演化过程具有同时性。2)盆地中主要有两期岩浆岩活动,一是与盆地扩张期同生的“双峰式”岩浆岩(339~291 Ma),二是与盆地闭合有关的中酸性岩浆岩(265~206 Ma);3)在盆地演化过程中,中泥盆世-早二叠世是盆地扩张期,在局部坳陷的封闭盆地和缺氧环境下形成同生沉积矿床,主要包括海相砂岩型铜矿床、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沉积锰矿床以及VMS型铜矿床;中二叠世-早三叠世是盆地闭合期,由于盆-山转换作用导致沉积基底褶皱和岩浆活动,并形成了构造-热液和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总之,晚古生代区域伸展构造环境受制于古特提斯汇聚作用,在这些盆地扩张到闭合的演化过程中,形成沉积型矿床、岩浆热液型矿床和构造-热液型矿床。
- 张羽佳李溪遥吴承泉徐进鸿张正伟
- 关键词:西昆仑
- 华南东部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及构造指示意义
- 2024年
- 【目的】经历早古生代武夷—云开造山运动后,华南东部进入晚古生代构造平静期,区域内发生大范围海侵事件并沉积了厚层的上古生界沉积序列。其中,泥盆系—下二叠统空谷阶的地层厚度展布、岩相横向变化等特征对了解华南东部在武夷—云开造山垮塌后的古地貌继承、晚古生代盆地沉降、海平面变化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方法】对区内泥盆纪—早二叠世空谷期地层进行厚度和岩性统计,分别编制了早泥盆世、中泥盆世、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早二叠世亚丁斯克期—空谷期的地层等厚图和平面岩相图,并计算各世期的盆地沉降速率。【结果】武夷—云开造山垮塌之后,华南晚古生代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泥盆纪时期,华南东部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势特征,盆地沉降速率大(约25 m/Ma)。第二阶段发生在石炭纪—早二叠世空谷期,构造活动趋于平静,盆地大范围接受海侵,盆地沉降速率小(约10 m/Ma)。【结论】晚古生代盆地发生第一阶段沉降主要受控于构造活动,其构造活动机制主要为武夷—云开造山垮塌,并且与华南板块从冈瓦纳大陆裂离所产生的拉张作用也有一定关联。盆地发生第二阶段沉降主要受控于沉积物负载和气候变化,且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气候变化对盆地沉降的影响较大。
- 朱孝钰孙大亥何文康陈一铭李兴一姚卫华
- 关键词:晚古生代岩相图盆地沉降
- 四川盆地晚古生代构造-热事件及其与油气关系
- 2024年
- 构造-热事件是地球深部强烈构造活动导致岩石圈发生构造变形和变位而引起深源流体上涌的地质现象,为探讨构造-热事件与油气的关系,以四川盆地为例,研究了构造-热事件对油气成藏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受二叠纪峨眉山地幔柱上涌和南秦岭洋区域岩石圈伸展作用的共同控制,四川盆地及邻区晚古生代经历了一次明显的构造-热事件,对油气成藏条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储层,包括与火山喷发相关的火成岩储层、与区域地壳隆升有关的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岩溶储层、以及与区域构造伸展有关的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礁滩相灰岩储层和构造-热液白云岩储层等;②快速产生了较高的古地温异常,加速了震旦系—中二叠统烃源岩的成熟演化进程;③提供了油气运移的动力和通道;④促使油气相态发生转化;⑤使油气成藏期提前,延长了古油气藏的保存时间,相应地增加了被后期构造改造或破坏的风险。因此,晚古生代构造-热事件对四川盆地震旦系—下三叠统油气成藏条件、成藏过程、油气相态转化和保存等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 孙自明孙自明
- 关键词:晚古生代构造-热事件油气成藏四川盆地
- 黔南晚古生代早期碎屑锆石记录及物源转换响应
- 2024年
- 贵州黔南独山地区处扬子陆块东南缘,出露较完整的下古生界地层,对该区开展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研究可为晚古生代之前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结合带构造属性的进一步确定和对华南大地构造演化的深入研究提供新依据。本文对该区下泥盆统丹林组5件石英砂岩分析了375颗碎屑锆石:锆石阴极发光具有典型的振荡环带、不规则分带,Th/U比值多大于0.1,强Ce正异常、弱Eu负异常特征;346组谐和年龄显示来自多个源区,5组主要年龄峰值2456 Ma、1366 Ma、970 Ma、536 Ma、402 Ma,以970 Ma为最突出峰值。研究认为古生代锆石源于桂北-湘西内陆加里东期花岗岩、新元古代锆石主要来自江南造山带内新元古代四堡群、丹州群的火成岩;中元古代-太古宙锆石可能从华夏板块内部搬运到扬子板块。进一步论证了古生代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不存在沉积阻隔区,是一个整体板块;丹林组沉积于华南地块内的一个克拉通盆地。
- 唐佐其刘凌云韩雪唐婷婷覃永军张嘉伟
- 关键词:碎屑锆石地质意义晚古生代
- 羌塘地区晚古生代 早中生代放射虫及地层
- 我国青藏高原北部羌糖地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和可可西里龙木错-玉树缝合带内保存着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含放射虫的蛇绿岩和放射虫硅质岩,是探讨特提斯演化的难得的地区。
- 王玉净
- 柴达木盆地东部晚古生代以来的热历史重建
- 重建沉积盆地的热演化历史对深入认识岩石圈地球动力学机制、预测和评价油气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晚古生代,古特提斯洋逐渐闭合,东昆仑—柴达木弧与巴彦喀尔地体发生碰撞拼合,三叠纪柴达木盆地周缘造山带内发育快速冷却剥露事件;由...
- 钟畅
- 关键词:热历史柴达木盆地东部晚古生代镜质体反射率
相关作者
- 陈宣华

- 作品数:161被引量:1,958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
- 研究主题:晚古生代 西准噶尔 巴尔喀什成矿带 新生代 裂变径迹
- 杨起

- 作品数:71被引量:1,103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 研究主题:煤 煤层气 煤田 华北晚古生代 煤矿床
- 陈洪德

- 作品数:427被引量:5,945H指数:45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层序地层 四川盆地 二叠纪 岩相古地理
- 陈世悦

- 作品数:328被引量:3,225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渤海湾盆地 凹陷 东营凹陷 孔二段 准噶尔盆地
- 杜远生

- 作品数:265被引量:3,180H指数:3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泥盆纪 铝土矿 地质意义 锰矿 物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