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97篇“ 最大熵模型“的相关文章
-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我国石香薷潜在适生区预测研究
- 2025年
- 目的预测药用植物石香薷潜在适生区及变化趋势,分析影响石香薷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石香薷推广栽培提供科学策略。方法基于石香薷现实地理分布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使用最大熵模型模拟石香薷当前与未来3个时期4种气候情境下的潜在适生区分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检验模型预测精度,判断影响石香薷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分析其潜在适生区的分布、变化及迁移趋势。结果模型精度检验提示结果可信度高;影响石香薷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冷月份最低温度、年降水量及温度季节性;当前气候情景下石香薷潜在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湖北、重庆、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及台湾地区等地,其中高适生区主要在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台湾地区等地;未来气候情景下,石香薷潜在适生区地理分布格局较为稳定,适生区沿高纬度变化但总面积减少;当前与未来气候情景下,石香薷潜在适生区的质心与质心迁移轨迹均在湖南。结论本研究预测了石香薷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变化,可为石香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推广栽培提供参考。
- 高歌温秀萍杨成梓
- 关键词:最大熵模型气候变化环境因子适生区预测
- 应用优化最大熵模型的珍稀濒危玉兰属物种适生区预测
- 2025年
- 依据中国9种珍稀濒危玉兰属(Yulania spach)物种的地理分布数据及37个环境因子数据,利用R语言ENMeval包优化最大熵模型(MaxEnt)的正则化乘数(RM)和要素组合(FC)参数,提高模型模拟精度,以便更好的预测出各物种在基准期和未来3种气候情景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趋势,并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最大熵模型优化后,各珍稀濒危玉兰属物种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值均在0.95以上,表明模型模拟效果极好,可用于中国珍稀濒危玉兰属物种地理分布模拟;(2)影响珍稀濒危玉兰属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最冷月最低温(BIO6,46.38%)、等温性(BIO3,13.83%)、坡度(SLO,8.03%)、最暖季降水量(BIO18,7.57%)、最干月降水量(BIO14,6.78%),其中,对各物种潜在适生区分布影响最大的影响因子为最冷月最低温,在存在概率最高时,各物种的最冷月最低温均在0℃左右;(3)在未来2061—2080年3种不同的气候情景时,光叶玉兰、青皮玉兰、凹叶玉兰及紫玉兰总适生区面积呈扩大趋势,增加面积在7 398~879 439 km^(2);景宁玉兰、罗田玉兰、天目玉兰、宝华玉兰、滇藏玉兰总适生区面积呈缩减趋势,减小面积在1 605~669 830 km^(2)。
- 李秀玉唐继敏殷晓洁刘一飞李子康
- 关键词:珍稀濒危树种玉兰属适生区预测
- 基于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白头翁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影响白头翁分布的生态环境因子并预测其在中国境内的潜在适生区,为白头翁野生资源评估及引种栽培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30条白头翁样点分布信息,结合48个环境因子数据,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10.8,筛选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进行潜在适生区的可视化分析。结果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符合要求(AUC>0.9),筛选出影响白头翁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湿季度降水量、11月份平均气温、海拔、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5月份降水量、8月份平均气温,累计贡献率为84.3%。预测结果显示,白头翁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总适生区面积约2382461.60 km^(2),其中低适生区面积约1263497.00 km^(2),中适生区面积约582879.20 km^(2),高适生区面积约536085.40 km^(2),分别占总适生区面积的53.03%、24.47%、22.50%。结论本研究模型分析结果与文献记载相符,可为白头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 吴莹莹汪英俊廖延武刘顺
- 关键词:白头翁地理信息系统最大熵模型
- 基于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金银花适生区及生态特征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究影响金银花生长的环境因子,预测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金银花在我国的生态适宜性分布。方法收集2553条金银花样点分布信息和19个环境因子数据,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筛选影响金银花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10.8模拟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金银花在我国的适生区。结果影响金银花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最冷月份最低温度、平均气温日较差、最湿季度降水量和气温年较差。当前气候条件下金银花在我国适生面积约为318.29×10^(4)km^(2),主要分布在华中和华南地区。在未来气候情景下,金银花总适生区面积将有所下降。结论本研究预测的金银花资源分布和生态适宜区可为其野生抚育、合理栽培及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 张亚萍张素珍万广珍张梅李江龙陈娟晋玲杨志刚
- 关键词:金银花环境因子最大熵模型地理信息系统
-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不同气候条件下我国椭圆叶花锚适生区预测研究
- 2025年
- 目的预测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椭圆叶花锚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为椭圆叶花锚资源可持续利用及栽培种植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116个样点和36个环境因子数据,使用相关性分析结合贡献度,筛选出影响椭圆叶花锚分布的10个主要环境因子,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预测当前及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椭圆叶花锚潜在适生区,并使用SDM_toolbox进行质心迁移分析。结果MaxEnt模型预测准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0.968。海拔、年降水量和最冷季节平均温度是主要影响因子。当前椭圆叶花锚适生区面积约为176.04×10^(4)km^(2),在未来气候条件下,椭圆叶花锚的适宜生境将出现适度调整,尤其在四川和西藏地区。结论未来我国椭圆叶花锚适生区面积将增加,不同适生区增量存在小幅差异。本研究可为椭圆叶花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并提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进行动态生态监测的重要性。
- 袁伟博刘力宽左文明汪明金李锦萍
- 关键词:椭圆叶花锚最大熵模型潜在分布区气候变化
- 基于最大熵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的山慈菇基原植物潜在适生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析当前气候条件下中药山慈菇基原植物杜鹃兰、独蒜兰、云南独蒜兰潜在适生区空间分布格局及生境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采用筛选后的物种分布数据与环境因子数据建立物种分布模型,应用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与交互作用探测对适生区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通过将适生区与地表覆盖类型进行叠加分析量化潜在适生区中的林地与耕地分布特征。结果当前气候条件下,太阳辐射强度、降水量、温度等环境因子与山慈菇基原植物空间分布密切相关。杜鹃兰、独蒜兰、云南独蒜兰潜在适生区面积分别为2.20×10^(6)km^(2)、2.75×10^(6)km^(2)、7.22×10^(5)km^(2)。考虑到地表覆盖类型,杜鹃兰、独蒜兰、云南独蒜兰可能的适宜区面积分别为1.86×10^(6)km^(2)、2.20×10^(6)km^(2)、5.77×10^(5)km^(2),其中林地面积分别为1.17×10^(6)km^(2)、1.34×10^(6)km^(2)、3.67×10^(5)km^(2),耕地面积分别为6.95×10^(5)km^(2)、8.64×10^(5)km^(5)、2.10×10^(5)km^(2)。结论本研究可为山慈菇药材基原植物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 席少阳涂工涵龚华乾陈飞郭旭东晋玲
- 关键词:山慈菇独蒜兰最大熵模型
- 基于最大熵模型(Max 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晚熟柑橘适宜性评价
- 2025年
- 【目的】开展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晚熟柑橘适宜性评价,可为当地晚熟柑橘合理种植、优化生产空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14个气候指标、3个地形指标和22个土壤理化性状指标,以及372个晚熟柑橘种植区采样点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相关性分析筛选影响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晚熟柑橘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构建评价晚熟柑橘种植适宜性模型。【结果】MaxEnt模型计算效果非常好,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曲线)中的下面积值(AUC)达0.843,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MaxEnt分析表明,年平均气温、海拔、全磷、pH、年平均相对湿度、粉粒量、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秋季降水量、土壤交换性钙、全钾和有机质是影响晚熟柑橘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影响柑橘分布的气候变量累计贡献率为43.0%,其中,年平均气温(22.9%)、年平均相对湿度(7.0%)和年降水量(4.6%)是影响晚熟柑橘分布的3个最主要的气候因子;影响晚熟柑橘分布的土壤变量累计贡献率为41.3%,其中,全磷(13.8%)、pH(10.4%)和粉粒量(5.7%)是影响晚熟柑橘分布的3个最主要的土壤因子;海拔是影响柑橘分布的地形因子,贡献率为15.7%。通过统计分析各主导环境因子在不同等级分布区的参数值,结合各生态因子响应曲线、实地调查情况以及查阅文献,综合分析得出晚熟柑橘适宜分布的基本气候和地形环境要求为: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降雨量1300 mm左右,年日照时数1350 h,秋季降雨量390 mm,海拔400—700 m;土壤pH为4.5—7.5,土壤养分状况受立地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的综合影响。全区34673.29 hm~2的宜园土地中,优势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分别占23.51%、61.37%和15.12%。【结论】客观地反映了在气候、地形和土壤因素影响下,东坡区晚熟柑橘种植适宜性变化特征、适宜性面积及分布。
- 姚莉邓春秀唐彪王宏吴月颖张奇李源洪刘忠友卢昌艾林超文
- 关键词:最大熵模型地理信息系统
- 最大熵模型在物种生境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2025年
-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严重影响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生境适宜性。近年来,利用模型进行物种潜在适宜性生境预测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最大熵模型(MaxEnt)是一种基于物种分布数据和环境变量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在物种生境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MaxEnt模型的机理、建立过程、优化方法以及评估体系,然后综述了该模型在濒危物种和外来入侵物种潜在生境预测以及未来气候变化下物种的潜在分布模拟领域的应用,最后对MaxEnt模型目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以期MaxEnt模型在预测物种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和变化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 杨佳悦丁国玉田秀君
- 关键词:物种生境适宜性生物多样性
- 基于优化最大熵模型的黄土滑坡易发性评价: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
- 2025年
- 黄土高原地区滑坡灾害频发,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重大工程建设,进行精准的滑坡易发性评价,识别“什么地方易发生”,有助于高效预测滑坡灾害风险,为防灾减灾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笔者以黄土高原腹地吴起县为例,采用优化最大熵模型(MaxEnt),利用505个滑坡点,选取高程、坡向、坡度、地形粗糙度、岩性、河流缓冲区、降雨、NDWI(地表湿度)及道路缓冲区作为评价因子,并引入InSAR地表形变数据作为动态评价因子,开展了滑坡易发性评价。基于Enmeval数据包调整优化的MaxEnt模型,分别随机选取90%和10%的滑坡点进行模型训练及验证,模型精度高(AUC值为0.855),模拟效果准确可信。引入InSAR地表形变速率作为动态评价因子,模型精度、评价结果均有所提升。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较高易发区面积和高易发区面积分别占吴起县总面积10.27%和6.33%,高、较高易发区内的滑坡点占全部滑坡点的73.27%,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与滑坡点分布现状吻合,评价效果好。高程、坡度和地表粗糙度对模型模拟结果贡献较高,是研究区滑坡易发性重要评价因子。
- 张天宇李林翠刘凡洪增林钱法桥胡斌张淼
- 关键词:黄土滑坡
- 基于最大熵模型预测食蚊鱼在江苏的潜在地理分布
- 2025年
- 基于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预测食蚊鱼在江苏的适宜分布区及主导环境因子。结果显示,MaxEnt模型准确度较高(AUC=0.887),影响食蚊鱼分布的主要因子有年均温(Bio1)、最干季节平均温度(Bio9)、等温性(Bio3)和最湿季节平均温度(Bio8)。食蚊鱼在江苏潜在分布面积为5.20×10^(4) km^(2),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淮河流域南部区域,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面积分别为1.59×10^(4)、1.72×10^(4)和1.88×10^(4) km^(2)。指出,未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食蚊鱼的扩散风险加剧,必须加强对食蚊鱼的管控。
- 李大命代培俞雅文刘燕山钟立强王超群
- 关键词:食蚊鱼生物入侵
相关作者
- 周广胜

- 作品数:497被引量:12,124H指数:64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玉米 全球变化 植被 夏玉米
- 朱巧明

- 作品数:487被引量:1,576H指数:19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中文 抽取 篇章 中文信息处理 识别方法
- 于江德

- 作品数:58被引量:184H指数:9
- 供职机构:安阳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条件随机场 最大熵模型 信息抽取 汉语分词 词位标注
- 余正涛

- 作品数:871被引量:1,246H指数:15
-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越南语 机器翻译 跨语言 语料
- 李军辉

- 作品数:59被引量:172H指数:9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机器翻译 AMR 语义角色标注 最大熵模型 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