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03篇“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相关文章
成人机械通气治疗核心数据元及定义专家共识(2024)
2024年
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中的核心治疗方式,但目前其信息管理仍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为此,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重症医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呼吸治疗及信息中心等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成人机械通气治疗核心数据元及定义专家共识(2024)》工作组,制订了《成人机械通气治疗核心数据元及定义专家共识(2024)》。本共识通过文献回顾,建立了一套包含246项关键数据元的标准化框架,覆盖患者基本信息、就诊信息、入重症监护病房(ICU)信息、机械通气治疗参数、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旨在规范临床及科研中的数据管理。同时,共识强调了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数据元标准需持续更新,以确保其反映最新的临床实践和技术进步。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核心数据元及定义专家共识(2024)》工作组周建新张琳琳周益民刘帅苗明月徐珊珊侯梦雪
关键词:有创机械通气重症医学
探讨使用无呼吸机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
2024年
目的 探讨使用无呼吸机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执行的治疗方案为机械通气,观察组患者执行的治疗方案为无呼吸机+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应激指标、心肺功能指标、呼吸机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84.39±4.11)次/min、呼吸频率(21.14±1.96)次/min、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3.92±2.21)mm Hg(1 mm Hg=0.133 kPa)小于对照组的(113.02±5.43)次/min、(27.39±2.87)次/min、(58.29±3.98)mm Hg,动脉血氧饱和度(95.22±5.36)%、动脉血氧分压(95.82±6.43)mm Hg、pH值(7.49±0.13)大于对照组的(86.29±5.11)%、(86.99±5.43)mm Hg、(7.19±0.09),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紧张素Ⅱ(31.29±3.11)pg/ml、肾素活性(2.21±0.34)ng/(ml·h)、去甲肾上腺素(131.02±15.54)ng/ml、肾上腺素(97.22±5.73)ng/ml小于对照组的(56.56±5.44)pg/ml、(4.19±0.76)ng/(ml·h)、(199.98±19.47)ng/ml、(158.43±9.87)ng/ml,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衰竭患者执行无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疗效显著,患者的应激指标、心肺功能指标得到效改善,呼吸机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林君洪郑永宣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有创机械通气呼吸衰竭心肺功能临床疗效
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NT-proBNP水平的影响
2024年
研究ICU重症心力衰竭经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与NT-proBNP水平改善情况。方法 本次从医院2023年2月至2023年10月ICU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中选择20例,在抽签法的作用下,将其分成对照和观察两个小组,比较对照组(10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10例,机械通气治疗)的治疗效果(NT-proBNP、CK-MB、cTnl)、心功能、血气指标。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关于NT-proBNP、CK-MB、cTnl等代表治疗效果的指标,关于心功能的LVEDD、LVESD、LVEF等指标,PaCO2、PaO2、SaO等代表血气的指标,均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机械通气治疗提供给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从心肌损伤评估的指标NT-proBNP可看出,该疗法在患者心功能改善中发挥作用,具一定的治疗效果,值得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具较高的应用价值。
尹娟
关键词: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临床治疗效果NT-PROBNP
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4年
借助相关的临床医学诊断数据,评估机械通气治疗对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疾病治愈率。方法 采用对比性分析与回顾性研究相互结合的形式,主要选择了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内部所收治的相应的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共计收治了100名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均在医护工作人的指导和帮助之下,自身或由家属代为参加本次临床医学研究工作。在完成患者个人信息录入以及疾病筛查等相应出检查任务之后,由医护工作人员将全体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与观察,然后是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n=50。对照组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需要接受的是常规类型的药物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评估机械通气治疗模式,由医院专业医护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功能、肺功能、气道情况等,随后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适合机械通气治疗,适合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保障气道通畅。在实际的治疗环节之中,医护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机械通气参数,以维持合适的通气状态。在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专项临床学治疗与药物护理模式的过程中,医护工作人员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气体交换情况等指标,及时调整通气参数,并依照相关的数据,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必要的呼吸支持。结果 在接受相应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与治疗工作之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平均分为7.2,观察组患者所给出的满意度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的评分指数显示为8.7。对照组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疾病发生的发生概率大约为28%,而与之对应的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明显较低,仅为8%。结论 针对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模式,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临
耿强孔倩倩
关键词:有创机械通气临床疗效
以呼吸频率与膈肌增厚分数比值为导向的风险预测模型对AECOPD患者无-机械通气治疗切换时机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通过超声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膈肌运动指标,探讨以呼吸频率与膈肌增厚分数比值(RR/DTF)为导向的风险预测模型对AECOPD患者无-机械通气治疗切换时机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入住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无机械通气(NIV)治疗的64例AECOPD患者,根据24 h内NIV上机结局将患者分为NIV成功组和NIV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接受NIV 2 h后RR/DTF、膈肌活动度(DE)、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以及是否存在排痰障碍等临床指标。将上述影响NIV失败的因素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对AECOPD患者无-机械通气治疗切换时机的预测价值。结果64例AECOPD患者中NIV成功43例,NIV失败2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氧合指数(P/F)、吸烟史、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与NIV成功组比较,NIV失败组RR/DTF、RR、PaCO_(2)、排痰障碍比例显著升高,VT、DE显著降低〔RR/DTF(%):1.00±0.18比0.89±0.22,RR(次/min):21.64±3.13比19.62±2.98,PaCO_(2)(mmHg,1 mmHg≈0.133 kPa):70.82±8.82比65.29±9.47,排痰障碍:57.1%比30.2%,VT(mL):308.09±14.89比324.48±23.82,DE(mm):19.91±2.94比22.05±3.30,均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R/DTF〔优势比(OR)=147.989,95%可信区间(95%CI)为3.321~595.412,P=0.010〕、RR(OR=1.296,95%CI为1.006~1.670,P=0.045)、VT(OR=0.966,95%CI为0.935~0.999,P=0.044)、PaCO_(2)(OR=1.086,95%CI为1.006~1.173,P=0.035)、排痰障碍(OR=4.533,95%CI为1.025~20.049,P=0.046)为AECOPD患者NIV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以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AECOPD患者无-机械通气治疗切换时机的曲线下面积(AUC)�
李晓东李甜邸兴伟刘敬禹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4年
分析ICU重症心力衰竭治疗期间,机械通气方案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100例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选择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常规治疗)与观察组(n=50,机械通气),对比两组疗效、血气指标与心功能数值。结果 疗效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气指标数值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心功能数值对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可实现患者血气指标、心功能指标的改善,能够保障疗效,推广价值显著。
李家品
关键词:重症心力衰竭有创机械通气血气指标
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68例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高流量经鼻导管吸氧,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机械通气。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与心功能指数(CFI)]、心肌损伤标志物[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基线PaO_(2)、SpO_(2)与PaCO_(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48 h,研究组PaO_(2)、Sp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aCO_(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基线EVLWI、GEDVI与CF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48 h,两组EVLWI、GEDVI与CFI较基线差异显著,且研究组EVLWI低于对照组,GEDVI、CFI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基线血清NT-proBNP与cTn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48 h,研究组NT-proBNP(1521.6±851.4)pg/ml与cTnT(0.9±0.4)μ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1.2±912.9)pg/ml、(1.8±0.7)μg/L(P<0.05)。研究组总效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可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血气、血流动力学改善,降低心肌损伤情况。
陈丽容
关键词:心力衰竭有创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探讨
2024年
观察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50例(2023年1月至12月),随机分为机械通气治疗的观察组(25例)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5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功能改善好,临床症状评分低,血气指标改善好,心率及呼吸频率改善好,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结论 给予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粟永银
关键词:有创机械通气ICU重症心力衰竭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ICU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分析
2024年
临床在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护理时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实际应用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探讨。方法 本次研究中研究标本的筛选以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内容为主,予以76例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标本,该研究正式开始于2023年1月,该研究历时1年,于2024年1月研究终止。按照双盲法对76例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了分组处理,共划分为2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样本各取38例。将常规的护理方法应用于对照组38例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并将观察指标即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指标情况、肺功能指标及其睡眠状况做统计学分析;将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应用于研究组38例患者,同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指标情况、肺功能指标及其睡眠状况做统计学分析;随后对比两组上述指标,并作出统计学对比,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影响。结果 (1)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间的对比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2)临床指标情况:研究组的临床指标即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各项数据小于对照组所对应的各项数据,2组间的对比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3)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较,研究组所统计的肺功能指标即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吸容积(FEV1)数据处于更高趋势,2组间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4)睡眠状况:研究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低于对照组所统计的评分指数,2组间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在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中具切实的应用价值,该护理方式应用后可确保护理进程顺利推进,而且患者的疾病结局得到了效缓解,另一方面缩短了住院时间,使得睡眠质量被促进,该措施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被给予高度推广及采纳。
周凯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睡眠状况
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发生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2例的临床资料,所患者均行机械通气治疗。按治疗后撤机情况分为撤机顺利组与撤机失败组,分析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2例,其中撤机顺利95例(77.87%),撤机失败27例(22.1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插管前血红蛋白(Hb)、拔管时Hb、拔管时白细胞计数(WBC)、拔管时中性粒细胞分数(NEU%)、拔管时C反应蛋白(CRP)、拔管时白蛋白(ALB)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撤机顺利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比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撤机失败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BMI、糖尿病、插管前Hb、拔管时Hb、拔管时NEU%、拔管时ALB水平及MODS、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为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应明确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降低撤机失败发生率,改善预后。
赵青李宏庆
关键词:呼吸功能不全撤机失败有创机械通气

相关作者

刁鑫
作品数:33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肺性脑病 凋亡抑制蛋白
徐晓梅
作品数:23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
研究主题:ICU 气管插管 肠麻痹 护理 中药保留灌肠
黎英
作品数:11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
研究主题:脓毒症 机械通气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有创 预后
李卉
作品数:29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
研究主题:机械通气 咪达唑仑 ICU患者 重症医学 肠内营养
宋歌
作品数:10被引量:84H指数:4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重症肺炎 支气管肺泡灌洗 肠黏膜屏障功能 肠黏膜屏障 免疫肠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