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0篇“ 末次冰盛期“的相关文章
青藏高原东北部盛期以来的干湿变化及其对环流系统的响应机制
IPCC第六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正在改变区域和全球大气环流与水文循环。水循环过程的变化会改变全球干湿格局,影响干旱区范围并导致各种极端旱涝灾害,严重制约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关于全球变暖背...
彭思敏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部干湿变化末次冰盛期末次冰消期全新世
南极罗斯海盛期以来的古生产力变迁
2024年
研究罗斯海古生产力的目的在于揭示南极地区过去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演变,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影响和提高气候模型准确性提供关键信息。通过对南极罗斯海ANT32-RB16C岩芯沉积物的有机碳、氮及同位素和主、微量元素等测试分析,重建了自24.8 cal.kaBP(盛期)以来的罗斯海研究区古生产力演变史。结果显示,ANT32-RB16C站位的沉积记录较好地反映了罗斯海在盛期消期与全新世的古生产力变化情况,该地古生产力的演变趋势与南极地区的气温变化基本一致,整体表现为在温暖时期较高、寒冷时期较低的特征:24.8~17.5 cal.kaBP,海洋生产力较低;17.5~11.7 cal.kaBP,海洋生产力由低到高转变;11.7~0 cal.kaBP,海洋生产力逐渐恢复。罗斯海古生产力的演变受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南极冷反转、新仙女木与小期等几气候变化事件对研究区古生产力的影响较大。同时,海与营养盐含量的变化等也是影响罗斯海期以来古生产力演变的重要因素:在冷期,研究区的海覆盖及表层水分层增强,导致富含营养盐的深层水的上升减缓;同时表层海水中的硝酸盐等物质相对缺乏,海洋生产力总体较低。
龙飞江向波王逸卓张泳聪胡良明孙曦陆正元武文栋葛倩边叶萍韩喜彬
关键词:海冰末次冰盛期
盛期以来东北地区古植被定量重建及其气候响应被引量:1
2024年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演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及碳循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重建过去典型增温过程中植被的变化,是评估全球变暖背景下植被响应的关键之一。盛期(LGM)是期中距今最近的气候最冷、川规模最大的时段。LGM以来,气候经历了从盛期到全新世的逐渐增温和后续降温过程。本研究综合公开发表的东北地区的69条孢粉序列,通过生物群区化方法定量重建了LGM以来其植被分布格局变化。结果表明,21~12 ka B.P.,森林仅分布在东部边缘山地,该时期森林类型点位比例最低,仅25%,研究区大面积被草原和荒漠占据;12~9 ka B.P.,森林向西、北方向扩张,草原被迫向内蒙古高原地区迁移,森林-草原分界线逐渐向西移动;9~5 ka B.P.,森林成为主要植被类型,在东北地区广泛分布,森林点位比例在6 ka B.P.达到最大值,约65%以上。温带落叶林分布范围与现代相比,最北界向北扩张大约7°~8°。草原仅分布在松嫩平原东部和内蒙古高原北部。全新世大暖期(6±0.5 ka 14C),森林-草原分界线大致分布在现代300 mm年等降水量线附近;5 ka B.P.以来,草原再扩张。森林向东部边缘山地迁移。森林-草原分界线向东迁移。此外,温带落叶林出现的海拔变化显示,LGM以来其逐渐上升至全新世早中期开始下降,与全球温度变化类似。进一步分析表明,LGM以来,降水或有效湿度可能是控制东北地区森林整体比例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此外,5 ka B.P.以来,人类活动对植被分布格局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张瑞李琴勇心意于梦晴
关键词:末次冰盛期植被重建孢粉
盛期以来全球内流区湖泊演化与碳埋藏集成研究
作为陆地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泊碳埋藏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湖泊面积的退缩使得湖泊碳埋藏的增汇潜力面临着巨大挑战,并深刻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精确估算。因此,厘清长...
张新中
关键词:末次冰盛期湖泊演化气候变化碳循环
盛期以来基于孢粉定量重建的植物多样性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植物多样性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机制是未来全球变化模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的科学基础。对过去长时间尺度植物多样性变化的研究,可为预测未来类似幅度增温场景下生态系统的变化提供依据。国内外众多学者已在基于化石孢粉记录的过去植物多样性重建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文章综述了多种孢粉多样性量化指数、盛期以来全球各地植物多样性变化趋势以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等。孢粉多样性重建指数可分为固有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和差异性指数(β指数),分别从多个侧面度量了多样性变化。盛期以来植物多样性变化可划分出5个阶段,总体呈上升趋势的背景下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影响过去植物多样性变化的因素主要来自气候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等非自然扰动,表现为长时间尺度变化受到气候变化的主控,晚全新世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已经极大地超过了气候变化驱动下的自然变率。人类世以来观测记录显示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应是人类活动,而非全球变暖。
梁琛李家胜李泉
关键词:末次冰盛期
盛期以来中国东北及邻区C4植物丰度的时空演化及其主控因素
2024年
C_(3)、C_(4)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盛期(LGM,距今约2万年)以来全球大幅度增温,同时伴随大气CO_(2)浓度的不断变化。研究LGM以来C_(3)、C_(4)植物的时空分布及其驱动机制可为理解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植物变化及应对未来陆地生态系统的挑战提供重要参考。中国东北地区位于高纬度季风边缘带,也是C_(3)、C_(4)植物混合区,其植被变化对气候响应敏感。对于东北地区C_(4)植物时空演化格局的研究还不完善。本研究基于9条湖泊、泥炭记录的长链正构烷烃单体δ13C和4条古土壤序列的土壤有机碳同位素(δ^(13)C_(SOM))记录,重建了LGM以来的东北及邻区C_(4)植物时空演化格局。结果表明,从LGM至全新世早期C_(4)植物丰度逐渐增加,在全新世早中期达到最高,平均可达约10%,之后再下降。C_(4)植物丰度演化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现今森林草原界线以东地区,其丰度在全新世早期(10~8 ka)达到峰值后下降;而以西的草原地区C_(4)丰度至LGM以来逐渐增加,全新世其丰度变化不大。在空间上,C_(4)植物丰度总体上呈现出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LGM时南北空间差异最小约为5%,而到全新世早期,其差异局部可达约20%。进一步将重建的C_(4)丰度演化与古气候记录对比,结果表明,盛期以来温度的升高可能是导致东北及邻区C_(4)植物扩张的主导因素。该项研究也进一步揭示,未来增温持续的背景下,东北地区C_(4)植物丰度可能增加,C_(4)植物分布的地理界限可能向更高纬扩张。
勇心意李琴张瑞
关键词:末次冰盛期碳同位素增温
盛期以来北部湾沉积物记录的沉积环境演化和气候响应
李钰淳
盛期雅鲁藏布江下游川物质平衡线高度变化的空间差异性
2024年
Glaciers in the Yarlung Zangbo Downstream Basin(YZDB) are sensitiv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equilibrium-line altitude(ELA) is a key indicator of glacial development.Current models for simulating the meteorological ELA underestimate the extent of glacial advance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LGM) in the YZDB and cannot explain the large-scale glacial extension compared with the Yarlung Zangbo Midstream Basin(YZMB). In this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ELA in the LGM is reconstructed using high-resolution 80-km ECHAM5 simulations and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Changes in ELA between the LGM and pre-industrial era(PI) are compared. Our simulated ELA closely fits the published field data. In the YZDB, simulated LGM ELAs range from ca.3500 m to over 4900 m, representing declines of ca. 300–950 m. The ECHAM5 simulations better reflect the complex topographic features than most coarse-resolution climate models,and the ELA distribu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of river valley systems and mountain ranges and their impact on precipitation. Compared with the PI era, most of the monsoon precipitation in the LGM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YZDB, which is the main driver of glacial extension and the differential response of the downstream and midstream basins.
李豪刘双胡凯衡张晓鹏
盛期黑潮变化的数值模拟
2023年
黑潮是北太平洋西部边界流,能够携带西太平洋暖池热量向北输送,影响中国海的水文循环及全球气候。本研究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海洋模式(ROMS),模拟了现代及盛期(LGM)黑潮流量和流轴的三维结构。气候态分析再现了现代黑潮的流量,在PCM-1阵列、PN测线和吐噶喇海峡的流量分别是23.8 Sv、28.0 Sv和28.2 Sv,与观测结果接近。LGM模拟中以上3个断面流量分别为34.5 Sv、34.4 Sv和34.9 Sv,流量明显增加。垂直结构显示盛期(LGM)时期黑潮主轴仍位于冲绳海槽内,深度范围也比现代大。LGM时期黑潮进入冲绳海槽前受到海槛阻挡,部分黑潮流向发生偏转,使得琉球海流加强。LGM时期黑潮加强主要受副热带环流圈信风加强和风应力旋度减小造成的Sverdrup输送加强控制。黑潮上游北赤道流加强,导致向北输送流量增加。研究结果可以帮助认识黑潮在全球水循环的重要作用。
赵子荟马文涛张晓
关键词:末次冰盛期黑潮表层海水温度数值模拟
盛期以来中国湖泊碳储量变化研究
理解全球升温背景下碳循环的过程和机制,需要对碳源和碳汇变化格局进行重建。湖泊是陆地的组成单元,与陆地其它生态系统联系紧密,对气候变化敏感,也是研究陆地碳循环过程的关键部分。但湖泊在地表总面积占比较小,早期研究较少将其作为...
朱安琪
关键词:中国湖泊有机碳储量生态系统末次冰盛期

相关作者

姜大膀
作品数:89被引量:1,571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全新世中期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数值模拟 末次冰盛期
田芝平
作品数:20被引量:13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全新世中期 末次冰盛期 季风 季风降水 中国气候
吴海斌
作品数:76被引量:609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碳同位素 古气候 全新世 全新世中期
陈发虎
作品数:372被引量:5,379H指数:46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全新世 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干旱区 环境变化
李琴
作品数:20被引量:15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末次冰盛期 植被 气候要素 反演方法 磁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