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2篇“ 本草文献“的相关文章
- 《鸡肋编》本草文献研究
- 2024年
- 宋代庄绰是儒而知医的典型代表之一,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成年后为身体健康而涉猎医学,并取得一定成就,其所著《鸡肋编》收录了大量本草学知识。庄绰将儒者重考据的治学特点融入到本草学研究中,同时凭借儒者的自身优势,通过训诂方法以及自身游历所见补充、纠正了医者所作本草书籍的不足之处,使《鸡肋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儒研究本草的特点,也提供了研究宋代本草学的新视角。
- 吕佳蔚王振国
- 关键词:本草文献
- 奇珍异宝药物的文献研究 ——以本草文献中的七种药物为研究对象
- 相较于传统且常见的动植物药和矿物药,在传世的众多医药典籍中还记载有数量众多的奇珍异宝药物。它们中的犀角、珍珠、琥珀、玳瑁、珊瑚、象牙、玛瑙七种奇珍异宝药物在古今使用范围广,不仅是治疗疾病的药物,还是装饰品、医药器皿等器物...
- 鄢梁裕
- 关键词:文化中医药
- 新中国成立以来本草文献语言研究述评
- 2024年
- 本草文献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历史上本草文献的语言研究成果丰富。新中国成立以来,本草文献语言研究的材料日益丰富,研究基本理论与方法得以确立,并开展了本草文献今注今译、本草文献数据库建设、本草词汇名实关系考辨、本草别名工具书编撰、本草药名规范整理、本草名物训诂等工作。未来本草文献语言研究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推进本草文献注译工作,深入开展本草文献疑难字考释、用字研究、词汇学等语言学专题研究,关注海外本草文献等。
- 马乾岳朗周艳红杨芳艳刘若水周雅青杜凤娟
- 关键词:语言学文字学本草文献
- 5种“桂十味”药材历代本草文献整理与用药规律研究
- 目的:对广西道地药材“桂十味”中广泛应用于广西传统医学与民族医学中的5种药材(龙眼肉、广地龙、广西莪术、山豆根和八角茴香,文中简称“桂五味”)历代本草文献及用药规律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梳理考证其文献源流与内容,探讨其临...
- 李琳
- 关键词:龙眼肉广地龙广西莪术山豆根用药规律
- 基于历代本草文献探讨头痛辨治思路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基于历代本草文献,探讨头痛的辨治思路,以指导临床辨治用药。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中本草类的全部文献数据,涉及历代本草著作76部,涵盖汉至明清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收集整理其中治疗头痛的相关本草信息,依照《中药学》(第十一版)及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筛选纳入的本草进行性味归经统计分析,以头痛辨治病机要素进行分类统计,提取各类本草的辨治论述内容。结果:在76部历代本草专著中,筛选出114味治疗头痛的本草。在治疗头痛本草性味归经上,药性以寒性、温性为主,药味以辛味、苦味为主,归经以肺经、肝经为主。在辨治头痛病机要素本草分类中,可划分为风袭、火扰、浊阻、郁滞、寒凝、正虚六类病机要素。结论:头痛辨治用药以祛风散邪药、清热泻火药、祛痰化湿药、理气活血药、温阳散寒药、补虚扶正药为主,且相互联合运用;祛风散邪,调理气血,补虚泻实为头痛辨治主要特点,符合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生理功能紊乱状态。
- 刘红喜路梦颖梁晓迟显苏魏竞竞刘悦王柳丁张允岭
- 关键词:头痛本草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 胡芦巴的本草文献研究
- 2023年
- 胡芦巴是一味极具开发前景的中药。目前关于其成分提取、质量标准、炮制工艺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报道较多,而针对相关古籍记载进行梳理分析的研究尚欠缺。人们对胡芦巴的本草学认识尚存在争议及不全面之处。本研究通过系统查阅古代典籍,首次对胡芦巴的名称、基原、炮制及性能(包括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毒性和禁忌)进行了全面考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和深入研究中药胡芦巴提供本草学参考。研究发现胡芦巴有苦豆、芦巴、胡巴、季豆等多个别名。基于分析历代典籍对胡芦巴植物原形的描述及附图,认为古今药用胡芦巴为同一植物品种的可能性较大。除了目前通用的盐炙法,古籍还记载了炒法、蒸法、焙法、煅法等8种胡芦巴的炮制手段。性能考证得出其性味温热,味苦甘辛,归肾、胃、肝、膀胱经。除了药典记载的效用外,本研究还补充了胡芦巴的“聪耳明目、引火归元”功效和“腹胁胀满”主治。毒性及禁忌考证发现历代本草均记载胡芦巴无毒,但是实热证、阴虚证、孕妇应当谨慎使用。
- 吴挺超何茗苠岳仁宋罗权冯皓月吴绍祺温川飙
- 关键词:胡芦巴本草考证基原
- 升麻升降浮沉药性本草文献考证
- 2023年
- 本研究通过梳理先秦至清代本草文献中所记载的升麻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药物性能及功能主治的相关描述记载,系统厘清升麻升降浮沉药性产生的历史沿革及演变历程,确认不同时期不同医家对升麻升降浮沉药性的认识,比较分析其认识差异的内涵和形成根源,为深化升麻升降浮沉药性的理解,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奠定文献基础。
- 张美晴李佳欣马丽萍丁丽琴邱峰张德芹
- 关键词:升麻升降浮沉药性理论本草考证
- 基于历代本草文献探讨眩晕辨治思路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历代本草文献中关于眩晕辨治的思路,以指导临床辨治用药。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中本草类的全部文献数据,收集整理眩晕辨治的本草信息。对筛选纳入的本草进行著作收录频次统计。以眩晕辨治病机要素进行分类统计,提取各类本草的辨治论述内容。结果:在76部历代本草专著中,筛选出95味本草。在筛选本草被收录频次中,居前8位者,依次为菊花、防风、天麻、半夏、独活、钩藤、白术、贝母。在以眩晕辨治病机要素本草分类中,可划分为风、痰、湿、郁、虚五类病机要素。结论:眩晕辨治用药以祛风药、祛痰药、化湿药、解郁药、补虚药为主,且互相联合运用;邪扰、郁滞、正虚为眩晕辨治三大特点,符合眩晕邪气作祟、气机郁滞、正虚不足的生理功能紊乱状态。
- 刘红喜梁晓魏竞竞申伟付国静刘悦迟显苏张允岭
- 关键词:本草眩晕辨治思路
- 基于《中华医典》历代本草文献探讨三焦辨治思路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历代本草文献中关于三焦辨治的用药思路,以指导临床辨治用药。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中本草类的全部文献数据,收集整理三焦辨治的本草信息,对纳入本草按中药学药物分类,进行频次统计;以三焦辨治病机要素进行分类统计,列出各类本草的辨治论述。辨析本草辨治相应的病机要素,进行归类分析,从而阐明三焦辨治的本草思路。结果在76部历代本草专著中,共统计出135味本草中药,按中药学药物分类,居前10位的本草分类为清热药、化痰药、补阳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温里药、解表药、活血药、补气药、泻下药。在以三焦辨治病机要素本草分类中,可划分为火热、痰湿、郁滞、正虚四类病机要素。结论三焦辨治用药以清热药、化痰祛湿药、理气药、补虚药为主,火热、痰湿、郁滞、正虚为三焦辨治用药四大病机要素,符合三焦水道出焉,相火游行,气机转枢,正邪交争的生理功能失调状态。
- 刘红喜梁晓魏竞竞石静资申伟付国静刘悦张允岭
- 关键词:本草三焦辨治思路
- 黄芩防治疫病本草文献、药理学及临床研究概况被引量:12
- 2023年
- 目的对历代本草类文献关于黄芩防治疫病的情况以及现代相关药理作用、预防诊治疫病的临床研究进行探讨,丰富临床应用中医药防治疫病思路。方法查阅历代及近代黄芩干预疫病的相关文献、药理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于黄芩的论述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许多古代的文献记载了黄芩干预疫病。黄芩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抗菌、抗病毒、保护肝脏及生殖系统等药理作用,临床疗效较好。结论黄芩本草文献学、药理学、临床研究以及近几年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实践,都表明了黄芩在防治新冠病毒感染方面具有突出贡献。
- 陈晶晶张文风魏岩
- 关键词:黄芩清热疫病药理作用
相关作者
- 张瑞贤

- 作品数:176被引量:737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
- 研究主题:中药 宋代 本草考证 药物 《本草纲目》
- 谢海洲

- 作品数:110被引量:11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 研究主题:书评 中医药疗法 中医 中药 有感
- 谢明

- 作品数:176被引量:630H指数:12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研究主题:本草考证 中药饮片 中药 动物药 本草
- 黄璐琦

- 作品数:1,662被引量:14,044H指数:53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
- 研究主题:中药 中药材 丹参 药用植物 道地药材
- 刘艳骄

- 作品数:285被引量:1,114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 研究主题:睡眠 睡眠障碍 睡眠医学 失眠 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