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25 篇“ 术后再出血 “的相关文章
血肿形态不规则对脑出血 患者术后 再 出血 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头颅CT血肿形态不规则对开颅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 患者术后 再 出血 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金阳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幕上脑出血 患者348例,根据术后 是否再 出血 分为术后 再 出血 组32例和非再 出血 组316例;根据血肿形态是否规则,分为血肿形态规则组138例和血肿形态不规则组2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搜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影像资料、术后 并发症等进行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肿形态不规则对脑出血 患者术后 再 出血 的预测价值。结果:血肿形态不规则组患者术后 再 出血 发生率(12.86%)高于血肿形态规则组(3.62%),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肿形态不规则可预测脑出血 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 再 出血 ,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44、0.421。结论:血肿形态不规则是脑出血 患者术后 再 出血 的独立危险因素。 杨金花 伍国锋 罗莉 王丽琨 梁显泉关键词:开颅手术 脑出血 术后再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 再 出血 相关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 (HICH)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 再 出血 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6—2022-12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治疗的62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 再 出血 5例(再 出血 组),术后 未出血 57例(未出血 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HICH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 再 出血 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部位、血肿量、术后 回病房的即刻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3 h、丘脑出血 、血肿量≥30 mL,以及术后 回病房即刻SBP≥140 mmHg、DBP≥90 mmHg是HICH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 再 出血 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HICH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 再 出血 与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部位、血肿量,以及术后 回病房即刻SBP、DBP有关,发病至手术时间<3 h、丘脑出血 、血肿量≥30 mL,以及术后 回病房即刻SBP≥140 mmHg、DBP≥90 mmHg是HICH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 再 出血 的高危因素。 曾红 扈俊华 王凤仙 南琼 姚玲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术 再出血 层级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 手术患者术后 再 出血 影响分析 2024年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分析层级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 术后 患者再 出血 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高血压性脑出血 手术患者,这些患者均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参与者被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人。实验组患者接受层级护理模式,而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护理。本研究对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术后 再 出血 的发生率、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结果 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血压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术后 再 出血 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另外,实验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上的得分较低,显示出较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同时,实验组患者在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上的表现也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所有这些差异均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P<0.05)。结论 可以得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 手术患者实施层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的血压,显著降低术后 再 出血 的风险,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一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有望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患者的术后 护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黄晶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 手术 再出血 ICH术前平扫CT特异征象与术后 再 出血 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自发性脑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所有卒中的10%至20%,其中有40%的ICH患者在发病后的第一个月内死亡。目前对ICH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同时缺乏有效预测ICH恶化的指标。因此,预防血肿扩大(hematoma expansion,HE)已成为最有前景的治疗策略之一。在平扫CT(non-contrast-CT,NCCT)中发现的岛征、黑洞征、卫星征、点征等特异征象对于预测HE至关重要。近年来,一些学者已开始利用平扫CT特异征象对术后 再 出血 进行预测,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探究ICH术前平扫CT特异征象与术后 再 出血 相关性的研究。 陈康 吴兴宇 罗琨祥 黄常坚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 术后再出血 头颅CT血肿密度异质性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 再 出血 的预测能力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头颅CT血肿密度异质性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MIS)治疗脑出血 术后 再 出血 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神经科收治的脑出血 患者5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IS治疗。根据头颅CT血肿密度异质性将患者分为血肿密度均匀组160例和血肿密度不均匀组355例,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情况;再 根据患者有无术后 再 出血 分为术后 再 出血 组59例和术后 未出血 组456例,进行术后 再 出血 的单因素分析,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肿密度均匀程度与术后 再 出血 的相关性。结果:血肿密度不均匀组术后 再 出血 发生率为13.80%,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与术后 未出血 组相比,术后 再 出血 组中高血压病史患者的比例较低(P<0.05)、血肿密度不均匀患者的比例较高(P<0.05)、出院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较高(P<0.01);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肿密度不均匀(OR=2.499,95%CI 1.226-5.092,P=0.012)是导致术后 再 出血 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血肿密度不均匀预测术后 再 出血 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3.1%、32.9%、55.3%、66%和0.16。结论:头颅CT血肿密度不均匀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 术后 再 出血 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潘梦鹏 莫海畲 伍国锋 王丽琨 任思颖关键词: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术后再出血 门静脉血栓与非急诊内镜下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术后 再 出血 的关联 2024年 目的探究门静脉血栓与非急诊内镜下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GV)术后 再 出血 的关联。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诊断的肝硬化伴食管GV患者,根据是否存在门静脉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内镜治疗失败率、不同时间段内的再 出血 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取影响两组随访时间内总再 出血 的GV直径的最佳截断值。分析两组患者12、36个月内再 出血 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血栓组36个月内再 出血 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06例患者,血栓组53例,男37例,女16例,年龄18~78(54±13)岁;非血栓组53例,男37例,女16例,年龄27~83(55±12)岁;两组随访时间分别为(20±15)和(25±15)个月。血栓组总再 出血 率高于非血栓组[30.2%(16/53)比13.2%(7/53),P<0.05];其中血栓组6、12、24和36个月内再 出血 率均高于非血栓组[分别为18.9%(10/53)比5.7%(3/53),18.9%(10/53)比5.7%(3/53),28.3%(15/53)比9.4%(5/53),30.2%(16/53)比11.3%(6/53),均P<0.05]。影响两组总再 出血 的GV直径的最佳截断值为10.4 mm(从实际临床应用方便考虑,选择10 mm作为最佳截断值)。血红蛋白<85 g/L(HR=0.202,95%CI:0.043~0.953,P=0.043)、10 mm再出血 的危险因素;EVL+ETAI(HR=3.811,95%CI:1.441~10.084,P=0.007)、门静脉血栓(HR=4.026,95%CI:1.483~10.932,P=0.006)是食管GV经非急诊内镜治疗后36个月内首次再 出血 的危险因素;10 mm再出血 的危险因素。结论门静脉血栓是非急诊内镜下治疗食管GV术后 再 出血 的危险因素。 李佳鑫 李贞娟 张慧敏 徐闪闪 全润钊 张昊 卢曼曼 王雪雁 马赛 米俊 丁辉 李修岭关键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门静脉血栓 再出血率 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术后 再 出血 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024年 目的构建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术后 再 出血 风险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7月在宿迁市分金亭医院治疗的162例原发性脑出血 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根据术后 是否再 出血 分为术后 再 出血 组(n=32)和术后 未再 出血 组(n=130)。结果术后 再 出血 组年龄大于术后 未再 出血 组,高血压史例数少于术后 未再 出血 组,发病至手术时间大于术后 未再 出血 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入院时血肿量、岛征阳性例数、术后 颅内压均高于术后 未再 出血 组,血肿清除率、仔细处理血肿周围的出血 血管例数低于术后 未再 出血 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发病至手术时间、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血肿量、岛征阳性、仔细处理血肿周围的出血 血管、术后 颅内压、血肿清除率是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术后 再 出血 的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每增加3 h,相应得分增加10分;入院时GCS评分每增加5分,相应得分增加10分;入院时血肿量每增加10 mL,相应得分增加5分;血肿清除率每减少10%,相应得分增加8分,术后 颅内压每增加4 mmHg,相应得分增加8分,仔细处理血肿周围的出血 血管否(0)相应得分为0,是(1)相应得分为10分;岛征阳性否(0)相应得分为0,是(1)相应得分为8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术后 再 出血 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92(95%置信区间:0.983~1.000)。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术后 再 出血 与实际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8.147,P=0.879)。结论高血压史、发病至手术时间、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血肿量、岛征阳性、仔细处理血肿周围的出血 血管、术后 颅内压是神� 刘展飞 安代富 陈冰清 裴林 陈成 刘永关键词:神经内镜 脑内血肿 围手术期 基于CT肝细胞外体积分数对门静脉高压症术后 再 出血 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CT肝细胞外体积分数(ECV)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 胃底食管静脉再 出血 (EGV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D)的患者术前CT图像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经过术后 一年的随访,将患者分为再 出血 组和非再 出血 组。选取平扫及延迟期图像,分别测量肝脏、脾脏及主动脉的增强前后CT值,计算肝脏及脾脏细胞外体积分数(ECV)。比较ECV在再 出血 与非再 出血 组之间差异。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再 出血 相关危险因素。构建ECV及联合参数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构建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LSD术后 再 出血 组肝脏ECV值显著低于非再 出血 组(32.0%±4.5%vs.39.9%±4.0%,P<0.0001)。再 出血 组脾脏ECV低于非再 出血 组(42.1%±7.5%vs.46.2%±6.8%,P=0.002)。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肝脏ECV是患者发生术后 再 出血 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再 出血 的诊断效能AUC值分别为0.711、0.724、0.923。联合模型(PT+FIB+肝脏ECV)的AUC值为0.963,与单独肝脏ECV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脏ECV能有效预测门静脉高压患者LSD术后 再 出血 的发生,优于PT和FIB的诊断效能。 杨鑫 王文剑 傅剑雄 孙骏 叶靖 蒋国庆 罗先富立体定向额叶与枕顶叶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疗效及术后 再 出血 研究 2024年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下额叶入路与枕顶叶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疗效,并分析术后 再 出血 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90例接受血肿清除术治疗的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入路分为对照组(92例)与研究组(9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立体定向辅助下枕顶叶入路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立体定向辅助下额叶入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术后 并发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分级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究HICH术后 再 出血 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 血肿排空率较高,术中出血 量较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ICU入住时间较短,术后 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 ADL分级Ⅰ级、Ⅱ级占比较高,Ⅲ级、Ⅳ级占比较低(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ICH患者术后 再 出血 与性别、年龄、并发基础病、使用镇痛镇静药物无关(P>0.05)。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0mmHg、术前血肿量≥30ml、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0分、手术方式为枕顶叶入路是HICH患者术后 再 出血 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HICH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辅助下额叶入路行血肿清除术后 ,临床相关症状改善较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收缩压、舒张压、术前血肿量、术前GCS评分、手术方式均为影响HICH患者术后 再 出血 的因素。 李想 汪兰 严欣江 毛丹丹 刘炜 徐勇明 周日成 方敏关键词:立体定位技术 基于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构建肝硬化患者PTVE术后 再 出血 无创预测模型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临床和影像学的无创指标预测PTVE术后 再 出血 风险的预测模型。依据该模型区分高出血 风险和低出血 风险患者,并指导临床做出相应治疗及二级预防决策。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22年3月诊断为EV... 张正宇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出血
相关作者
王卫广 作品数:19 被引量:74 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术后再出血 LOGISTIC回归分析 再发血肿 开颅术后 徐峰 作品数:170 被引量:853 H指数:1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创伤性脑损伤 颅脑损伤患者 预后 救治 创伤性颅脑损伤 陈都 作品数:43 被引量:265 H指数: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预后 急性胰腺炎 术后再出血 创伤性 颅脑损伤患者 陆士奇 作品数:249 被引量:1,475 H指数:20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肺挫伤 急性胰腺炎 预后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脓毒症 杨芳 作品数:82 被引量:162 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治疗 肝移植术后 并发症 门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