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25篇“ 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文章
术前治疗性血浆置换预防ABO血型不合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讨术前治疗性血浆置换(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预防ABO血型不合肾移植(ABO incompatible kidney transplantation,ABOi-KT)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们搜集了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在本院肾移植科室住院的9名ABO血型不合肾移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9名患者在肾移植手术前共进行了28次TPE,总结治疗方案:根据入院时患者的ABO血型系统抗体效价水平、性别、身高、体重、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制定置换液的比例、置换次数和置换量。同时监测患者入院时及TPE后相关实验室指标,如: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凝血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肌酐、尿素氮,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在移植术后检测ABO血型系统抗体效价变化,肌酐和尿量变化等肾功能指标,观察有无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症状,如:移植肾区肿胀、疼痛、水肿等表现。结果 9名ABOi-KT患者术前平均血浆置换次数约为3次,平均每次置换液总量约为2 500~3 500 mL,大约为1.01~1.16血浆容量(plasma volume,PV),数次TPE后在移植术前抗体效价水平较前可平均下降3倍。Hb、PLT、PT、PTA、INR、TBil、ALB、Cr、BUN无统计学差异(P>0.05),WBC、APTT、Fbg、TP、GLB、A/G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名患者肌酐可降至100~140μmol/L左右,尿量正常,尿蛋白下降至弱阳性或阴性,9名患者均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TPE可有效降低ABO系统血型抗体水平,可有效预防ABO血型不合患者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刘欣然王丹苏瑞蕊马一鸣李小飞于洋
关键词:TPE肾移植ABO血型不合急性排斥反应
儿童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特点及思考被引量:1
2023年
得益于"儿童供肾优先分配给儿童受者"的现行国家器官分配政策,我国儿童肾移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儿童肾移植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系统总结。本文通过总结儿童免疫系统的特点及相关研究进展、儿童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比较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及抗CD25单抗诱导治疗对儿童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效果,并对其未来的应用提出建议。
陈刚
关键词:儿童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免疫诱导治疗
儿童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儿童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9月至2022年8月189例儿童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R,将受者分为AR组和无AR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肾移植术后AR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明确AR对移植肾功能和长期存活的影响。结果随访期间共有33例(17.5%,AR组)儿童受者发生了AR,术后1年内AR发生率为16.9%(32/189);另156例未发生AR儿童受者为无AR组。单因素分析发现AR组受者的中位透析时间为19个月,大于无AR组的11个月;AR组供者中位年龄为12月龄,小于无AR组的24月龄;AR组供者中位体重为9.5 kg,低于无AR组的12 kg;AR组中位供/受体体重比为0.36,小于无AR组的0.50;AR组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浓度未达标的比例为45.5%(15/33),高于无AR组的21.2%(33/156),上述参数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33、0.025、0.005、0.004)。多因素分析显示,TAC浓度未达标是儿童肾移植术后发生AR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77,95%CI:1.314~6.743,P=0.009)。AR组和无AR组受者末次随访血肌酐分别为(78.4±24.3)μmol/L和(74.6±24.7)μmol/L,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85.3±26.3)ml·min^(-1)·1.73 m^(-2)和(89.5±24.2)ml·min^(-1)·1.73 m^(-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R组受者术后1年和5年的存活率均为97.0%,无AR组均为99.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组术后1年和5年的移植肾存活率均为90.9%,无AR组分别为98.1%和97.4%,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肾移植术后早期AR发生率较高,虽不影响移植预后,但仍应注意其早期预防、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
赵闻雨付嘉钊李雨虹隋明星陈瑞陆瀚澜朱有华曾力张雷
关键词:儿童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预后
儿童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相关影响因素的单中心队列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总结单中心儿童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发生情况和对移植物及受者存活的影响及A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2014年5月1日至2022年5月20日行儿童肾移植155例的临床资料,排除12例术后1周内发生移植肾血栓受者后,最终纳入143例。根据是否发生AR分为AR组(29例)和无AR组(114例),比较两组供受者的基本资料和移植肾/受者存活率,采用逻辑回归分析AR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43例儿童肾移植中,130例(90.9%)来自尸体供肾,其中儿童供肾120例(83.9%)。27例(18.9%)为婴幼儿受者(年龄<3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3.0(14.0,58.6)个月,29例(20.3%)出现34次AR。AR组的再次移植、儿童供肾和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bbit anti-human thymocyte globulin,rATG)诱导比率分别为27.6%(8/29)、96.5%(28/29)和79.3%(23/29),均显著高于无AR组的7.9%(9/114)、80.7%(92/114)和36.0%(41/11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46,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巴利昔单抗诱导比rATG诱导显著降低AR风险(比值比为0.13,95%CI:0.04~0.43,P<0.001)。AR事件发生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3个月,23次(67.6%)为穿刺活检证实。抗AR治疗后52.9%(18/34)获得治愈,38.3%(13/34)移植肾功能好转,8.8%(3/34)因AR不可逆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AR组1年、3年的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75.3%和68.4%,显著低于无AR组的95.2%和90.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受者的1年、3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肾移植术后AR发生率较高且对移植肾存活有一定影响,巴利昔单抗诱导可有效降低AR风险。
郭志良萨如拉朱兰赵光远赵大强郭晖刘斌蒋继贫陈知水陈刚
关键词:儿童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免疫诱导治疗
超声造影技术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对于移植肾功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病理穿刺活组织检查是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金标准,但随之可能出现的出血、感染、肾实质损伤等并发症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灵敏度不断提升,其中靶向超声微泡技术更是进一步提升了超声造影技术诊断的特异度,使其替代病理穿刺活组织检查成为可能。此外,在急性排斥反应治疗领域,空化的超声微泡可以通过诱发声孔效应,促进免疫抑制药局部传递而发挥其抗排斥反应作用。本文对超声造影技术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为超声造影技术在肾移植中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冷强华韩飞黄正宇
关键词:急性排斥反应超声造影超声微泡炎症细胞浸润小干扰RNA
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免疫监测及生物标志物研究
第一部分:肝移植受者外周血NK细胞免疫监测与急性排斥反应生物标志物研究目的: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发挥作用。肝移植受者外周血NK细胞的特征与动态变化尚缺乏研究。分析排...
宋世飞
关键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NK细胞移植物抗宿主病T细胞受体
胰肾联合移植供者来源细胞游离DNA水平变化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应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胰肾联合移植受者血清细胞游离DNA(cf-DNA)及供者来源细胞游离DNA(ddcf-DNA)含量,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术后ddcf-DNA含量与急性排斥反应(A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器官移植科行胰肾联合移植20例受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并发AR将其分为对照组(10例)和AR组(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对照组3例受者作为观察组,检测其移植前、术中移植胰腺血流开放后2 h及术后1、3、7、14、30和60 d血清ddcf-DNA水平;对照组其余7例受者分别检测其移植前及移植后14、30 d血清ddcf-DNA水平。AR组受者分别检测其术前、AR发生时和AR逆转后血清ddcf-DNA水平。组间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ddcf-DNA片段长度为110~350 bp,受者来源cf-DNA片段长度为100~420 bp。观察组3例胰肾联合移植受者分别标记为病例1、2和3,术前ddcf-DNA含量分别为0.49%、0.55%和0.32%,移植胰腺血流开放后2 h ddcf-DNA含量急剧增至12.05%、10.64%和11.05%,并达到峰值;术后第1天开始,ddcf-DNA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术后30 d左右达到稳定状态。对照组和AR组受者术前ddcf-DNA含量分别为(0.71±0.09)%和(0.66±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6,P>0.05);AR组受者确诊排斥反应的时间为术后(17±4)d,确诊AR发生时血清ddcf-DNA含量为(5.4±2.0)%,对照组受者术后2周血清ddcf-DNA含量为(1.70±0.48)%,ddcf-D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P<0.05)。AR组受者排斥反应被逆转且稳定的时间为术后(27±4)d,此时ddcf-DNA含量为(0.93±0.32)%,对照组术后第30天血清ddcf-DNA含量稳定在(0.87±0.25)%,ddcf-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7,P>0.05)。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并发AR时受者血清ddcf-DNA含量呈明显升高趋势,当排斥反应被逆转后呈明显下降趋�
刘路浩李国君熊韫祎陈荣鑫尹威张磊李光辉方佳丽马俊杰陈正
关键词:胰肾联合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生物标志物
肝癌肝移植术前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022年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肝癌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中晚期肝癌的转化治疗中展现出极大的潜力。在肝移植领域,ICIs因同时作用于抗肿瘤及移植免疫两方面的特质而备受关注,国内外多家移植中心尝试探索ICIs应用于肝移植术前的转化治疗。ICIs应用于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治疗时,可显著增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但肝移植术前应用ICIs治疗与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并未明确。本文期待通过针对肝癌肝移植术前应用ICIs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作一综述,为肝移植前接受过ICIs治疗的受者提供安全性方面的参考。
侯昱丞汤睿赵洪强阿卜杜萨拉木·艾尼唐炳钧于里涵卢倩
关键词:肝癌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导致早期血栓性微血管病1例
2022年
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是肾移植术后少见的移植肾病理损害,其病因多样,预后恶劣。本中心一例肾移植受者在术后1周发生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并导致TMA。受者接受了积极的抗排斥治疗,并在治疗之后进行了重复移植肾病理活检。在根据病理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后,受者移植肾功能好转,随访6个月时,肾功能维持稳定。
伍列林孟朦蔺薇王维圆黄昌浩朱笔嵩杨波金鹏叶倩倩丁翔
关键词:肾移植血栓性微血管病急性排斥反应
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联合他克莫司减轻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联合他克莫司减轻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90例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他克莫司治疗,观察组采用他克莫司联合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治疗,两组疗程为7 d。使用T磁珠分离法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LA-Ⅰ)、人类白细胞抗原Ⅱ(HLA-Ⅱ)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人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表达,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LA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不良反应、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HLA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12P70、IL-4、IFN-γ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2P70、IL-4、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联合他克莫司能减轻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降低HLA-I、HLA-II、IL-12P70、IL-4、IFN-γ、免疫球蛋白水平表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郑文洪晖娟蔡娟娟陈赟黄春美
关键词:他克莫司人类白细胞抗原免疫球蛋白G

相关作者

王健
作品数:5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陈旧性舟骨骨折 臂丛根性损伤 骨不连 骨瓣移植治疗 颈髓损伤
王健
作品数:205被引量:1,187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关节镜 截骨 定位器
张怀保
作品数:67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陈旧性舟骨骨折 皮神经 营养血管蒂 骨不连 骨瓣移植治疗
滕红林
作品数:262被引量:1,077H指数:15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颈椎 脊髓损伤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 脊髓型颈椎病
朱雄白
作品数:67被引量:191H指数:8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骨关节炎 髋关节 退变 爆裂性骨折 下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