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98篇“ 术后缺损“的相关文章
- 游离前臂皮瓣修复额部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1例
- 2025年
- 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传统修复方式主要采用额瓣、鼻唇沟瓣及颏下瓣[1]等,随着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的发展及成熟,游离皮瓣在修复面部大面积缺损中逐步取代传统皮瓣,其中游离前臂皮瓣具有皮瓣厚度适中、易折叠及皮瓣颜色与面部相似等特点,在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越来越广,本文报道1例游离前臂皮瓣修复额部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病例,为临床提供参考。
- 孙晓强孙黎波王昌密
- 关键词:游离前臂皮瓣术后缺损鳞状细胞癌额瓣鼻唇沟瓣
- 去皮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头颈恶性肿瘤术后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观察去皮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应用于头颈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应用去皮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颈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皮瓣存活情况、皮瓣黏膜化时间和并发症情况,并采用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评估患者吞咽方面的生活质量。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8~57个月,无1例患者发生复发及转移。仅1例因皮瓣远端静脉回流障碍发生坏死,其余皮瓣均成活。皮瓣完全黏膜化时间为33~58 d,平均完全黏膜化时间为38 d。安德森吞咽量表总分均值为(85.36±4.29)分,表示患者对自身术后吞咽方面的生活质量比较满意。结论去皮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用于头颈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具有黏膜化时间短、患者对自身术后吞咽方面生活质量满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建洪胡珍朱远志龙盈罗小邹李军罗剑李雪梅杨红梅
- 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头颈肿瘤组织缺损
- 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0年9月-2022年9月采用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口腔癌扩大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16例,根据原发灶切除后组织缺损的大小并结合皮瓣收缩率设计皮瓣,长5~10 cm,宽4~8 cm。皮瓣制备的同时携带股外侧皮神经,待供、受区动静脉吻合完成后再行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感觉神经端端吻合,供瓣区创面减张后直接拉拢缝合。术后随访12~24个月,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6例口腔癌缺损采用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均成活,皮瓣色泽、形态、质地优良,咀嚼、吞咽、言语功能良好,感觉功能恢复S0级2例,S1级4例,S2级6例,S3级2例,S3+级2例,游离皮瓣无1例发生溃疡。其中1例右舌中-高分化鳞癌(T3N1M0),术后13个月发生全身远处转移后死亡。结论: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口腔癌术后缺损,其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皮瓣感觉功能。
- 明华伟袁宗毅张兴安贾佳欣王华东陈方园谭小尧何芸
- 关键词:感觉神经股前外侧皮瓣口腔癌
- 保留头静脉的折叠前臂皮瓣在颊癌术后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折叠游离前臂皮瓣在颊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应用以桡动静脉为血管蒂的折叠游离前臂皮瓣修复6例颊癌患者切除后的颊部及翼下颌韧带区缺损。以桡动静脉为中心,将皮瓣设计为长条状,游离保留头静脉,并列折叠后增加皮瓣宽度修复颊部缺损,前臂供瓣区直接缝合。术后评价供瓣区恢复情况及手术效果。结果6例患者前臂供瓣区均一期对位缝合,伤口愈合良好,其中2例因局部张力较大表现为切口瘢痕明显,无创口裂开情况发生。所有患者前臂供瓣区术后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运动感觉功能正常。皮瓣全部存活,组织厚薄适中,颊部软组织外形恢复良好,张口度正常,无明显进食咬颊症状。结论保留头静脉折叠前臂皮瓣可以提供传统前臂皮瓣的长宽大小,供瓣术区一期对位缝合,避免供区植皮开辟第二术区,供区外形及功能良好,是修复颊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选择。
- 张磊陈南羽马征夏德林
- 关键词:颊癌缺损
- 游离前臂皮瓣在外鼻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游离前臂皮瓣在外鼻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例鼻部恶性肿瘤患者行外鼻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并同期行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外鼻缺损,术前Allen实验及超声多普勒血流测量仪或CT血管造影确定前臂血管状态良好。结果6例患者游离前臂皮瓣制备及修复外鼻部缺损均成功,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外鼻形态恢复良好,鼻腔功能良好,无鼻塞及前鼻孔狭窄出现,供区手部无明显并发症,局部无癌症复发。结论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外鼻恶性肿瘤术后缺损成功率高,形态和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修复外鼻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可靠方法。
- 孙晓强孙黎波王昌密张春锋梁云红
- 关键词:前臂皮瓣
-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成功率及对舌形态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舌癌患者,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ALTF),评析效果。方法60例患者,1:1交替分组法,分A、B组。比对效果。结果手术相关指标:B组A组(P<0.05);皮瓣修复成功率、并发症(P>0.05)。结论ALTF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成功率高,在舌形态功能恢复优势明确。
- 农训
- 关键词:舌癌术后缺损
- 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术前无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老年口腔癌患者29例,术中使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收集并分析患者基本资料、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皮瓣大小、皮瓣制备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皮瓣成活情况、肿瘤复发及相关并发症情况。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颈部Ⅰ区淋巴结未转移组(16例)和颈部Ⅰ区淋巴结转移组(13例),统计并对比分析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颈部Ⅰ区淋巴结未转移组和颈部Ⅰ区淋巴结转移组术后均随访2~7年。2组平均年龄、肿瘤大小、皮瓣面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9例皮瓣一期愈合。颈部Ⅰ区淋巴结未转移组和颈部Ⅰ区淋巴结转移组肿瘤复发情况(18.8%vs 23.1%,P=0.630)、术后并发症情况(0.0%vs 23.1%,P=0.7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术前无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口腔癌患者,采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术后缺损,该皮瓣的应用不会增加短期肿瘤的复发风险,特别是对于老年口腔癌患者是一种可行的修复方式。
- 孙清妍王鑫源母晓丹刘天驰燕梦棋胡敏刘华蔚
- 关键词:颏下岛状瓣口腔癌
- 微血管吻合器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通过对比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中血管吻合方法的差异,分析使用微血管吻合器与手工吻合方法对肺部感染的影响,并评估肺部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接受股前外侧皮瓣行下颌骨缺损修复的92例患者,其中吻合器组42例,手工吻合组50例。术后随访12个月,评估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吻合器组行单静脉吻合术28例,双静脉吻合术11例,动脉和静脉均吻合3例。54(54/56,96.43%)个吻合器被成功使用进行吻合,2例分别因术中动脉吻合口痉挛、静脉吻合后内径明显缩小而放弃。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皮瓣失败,皮瓣总成活率为100%。吻合器组与手工吻合组相比,术后肺部感染率虽无统计学差异,但有明显降低趋势。另外在吻合器组,糖尿病与术后白蛋白<30 g/L并非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而与吸烟、年龄、ACE-27评分显著相关。吻合器的使用有助于降低平均住院日,由平均11.1天降至8.9天。结论:合理的血管吻合器使用具有高的皮瓣成活率且对降低术后肺部感染以及平均住院日有积极作用,但仍需更多的大型随机临床试验进行研究。
- 孟宇翔宋凯何宗轩王琳葛胜优魏晨珂尚伟
- 关键词:下颌骨缺损修复
- 带蒂锁骨上动脉皮瓣与胸大肌肌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中的效果比较研究
- 2024年
- 研究带蒂锁骨上动脉皮瓣与胸大肌肌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2022年1月至12月之间接收的口腔癌术后缺损患者中选出70例接受带蒂皮瓣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修复类型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19例患者进行带蒂锁骨上动脉皮瓣修复,记作A组;另外51例患者进行胸大肌肌皮瓣修复,记作B组。统计各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皮瓣面积、制取时间、随访情况,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进行组间对比,分析两种皮瓣修复的作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皮瓣成活率、皮瓣面积及制取时间方面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随访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发现,A组发生瘢痕增生、色素沉着、功能障碍概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的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语言和吞咽功能评分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 针对口腔癌术后缺损患者进行治疗时,虽然带蒂锁骨上动脉皮瓣和胸大肌肌皮瓣修复都可以获得较高的皮瓣成活率,并且两种方式的皮瓣面积以及制取时间也都比较接近,但是相比于后者,前者发生瘢痕增生等的风险极低,作用效果更显著。
- 朱生龙
- 关键词:胸大肌肌皮瓣口腔癌术后缺损
- 探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
- 2024年
- 探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接收的口腔癌手术者66例纳入研究,根据不同皮瓣修复方式分组(各33例),对照组前臂皮瓣修复,观察组上臂外侧皮瓣修复,对比效果。结果 两组皮瓣制备用时无差异(P>0.05);观察组6、12个月后热、冷、触及痛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后正常张口度占比比对照组高,而轻、中、重度障碍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社会/家庭、情感、生理及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腔癌术后缺损,行上臂外侧皮瓣修复,可改善感觉功能、张口度,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 赵宛君
- 关键词:口腔癌缺损
相关作者
- 李赞

- 作品数:270被引量:1,138H指数:18
- 供职机构:湖南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乳房再造 乳房重建 外科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 周晓

- 作品数:253被引量:995H指数:18
- 供职机构:湖南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外科皮瓣 术后缺损 乳房重建 皮瓣修复
- 喻建军

- 作品数:106被引量:364H指数:12
- 供职机构:湖南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术后缺损 头颈肿瘤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股前外侧 外科皮瓣
- 吕晓智

- 作品数:88被引量:153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研究主题:口腔鳞癌 鳞状细胞癌 缺损 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腔
- 孙坚

- 作品数:402被引量:1,210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下颌骨 上颌骨 下颌骨重建 上颌骨缺损 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