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7篇“ 机会性筛查“的相关文章
- 粪便钙卫蛋白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机会性筛查中的价值
- 2025年
-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逐渐改变,特别是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分别已经跃居第二位和第五位[1]。据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患者超过90%的病例是由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发展演变而来[1],结直肠腺瘤是由结直肠黏膜腺上皮细胞分化而来的一种良性疾病,由于与直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被视为癌前病变。
- 刘妃艳牛慧丽刘冬梅张云桐
- 关键词:粪便钙卫蛋白腺瘤性息肉肠道炎症炎症指标
- PSA联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泌尿外科门诊前列腺癌机会性筛查中的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对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前列腺癌高危人群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价值,明确PSA检测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门诊接受PSA检测的924例前列腺癌高危人群的临床资料,对于PSA检测结果≥4 ng/mL的患者,建议1个月后进行PSA复查;复查时PSA≥4 ng/mL的患者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对于超过1个月未就诊的PSA≥4 ng/mL患者,通过电话提醒其进行PSA复查并登记是否复查。分析比较前列腺癌高危人群的肿瘤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PSA值异常者252例,PSA复查68例,复查率为26.98%;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24例,占检测总人数的2.60%。前列腺癌高危人群的年龄为45~92岁,中位年龄63岁。年龄越大,PSA值越高,二者呈正相关(r=0.40,P<0.001)。随着年龄增加,PSA复查率和肿瘤发生率均升高(均P<0.01)。随着PSA值增加,PSA复查率和肿瘤发生率均升高(均P<0.01)。结论泌尿外科门诊患者行PSA联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前列腺癌机会性筛查,年龄越大,而PSA越高,PSA复查率均随年龄和PSA增加而升高,但整体PSA的复查率仍较低,前列腺癌检出率较高,前列腺癌发生率随年龄和PSA增加而升高,>80岁患者的前列腺癌发病率最高。
- 何艳何艳陈晓峰邓旺龙
- 关键词: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特异抗原
- 30岁以下机会性筛查宫颈高级别病变风险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筛选组织病理证实为宫颈高级别病变(CIN2+包括CIN2、CIN3、鳞癌)、≤30岁妇女的筛查资料,分析其筛查效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年龄≤30岁妇女的宫颈癌机会性筛查资料,以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其临床症状、液基细胞学(LCT)、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及组织活检结果的特点。结果273例高级别病变患者中,25~30岁占81.3%(222/273),18~24岁占18.7%(5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因主诉不适者占72.2%(197/273),无不适者占27.8%(76/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基细胞阳性率84.6%(231/273),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率98.2%(268/273);液基细胞学判读构成比最高为Ascus,占31.1%(85/273),HPV感染中单一型别占49.8%(136/273),混合型别占48.4%(132/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分型最高的6个亚型依次为HPV 16、52、58、18、33、51;组织活检CIN2占70.7%(193/273),CIN3占27.8%(76/273),宫颈鳞状细胞癌4例,其中18~24岁CIN2占78.4%,CIN3占21.6%;25~30岁CIN2占68.9%,CIN3占29.3%,鳞状细胞癌4例。结论30岁以下妇女CIN2+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HPV16、52、58、18、33、51是主要感染型别,重视液基细胞判读为Ascus的分流,HPV分型检测能提高CIN2+的识别力,液基细胞联合HPV分型检测为高质量的筛查方案。
- 赖院清郑良楷王莉萍孔令员
- 关键词:宫颈癌筛查液基细胞学人乳头瘤病毒机会性筛查
- 乳腺癌机会性筛查规范路径专家共识被引量:2
- 2024年
- 乳腺癌是中国城市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研究证实通过群体筛查能够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从而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机会性筛查与群体性筛查有一定的区别。乳腺癌机会性筛查是医生推荐给主动进行筛查的非肿瘤就诊患者或体检人员进行的乳腺癌相关筛查。为了推进乳腺癌机会筛查的路径规范化,根据受检人员乳腺癌高危因素的不同,组织多学科专家针对筛查方案、筛查设备、人员要求、筛查流程、异常结果处理流程,以及后续的预警提醒流程等关键环节进行归纳与整理,以期达到规范乳腺癌机会性筛查的方法和流程,提高乳腺癌早诊率的目的。
-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健康体检与管理》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防控专业委员会国家健康体检与管理专业医疗质控中心北京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徐志坚刘炬
- 关键词:乳腺癌机会性筛查
- 乳腺癌机会性筛查规范路径专家共识被引量:2
- 2024年
- 乳腺癌是中国城市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研究证实通过群体性筛查能够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从而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机会性筛查与群体性筛查有一定的区别。乳腺癌机会性筛查是医生推荐给主动进行筛查的非肿瘤就诊患者或体检人员进行的乳腺癌相关筛查。为了推进乳腺癌机会性筛查的路径规范化,根据受检人员乳腺癌高危因素的不同,组织多学科专家针对筛查方案、筛查设备、人员要求、筛查流程、异常结果处理流程以及后续的预警提醒流程等关键环节进行归纳与整理,以期达到规范乳腺癌机会性筛查的方法和流程,提高乳腺癌早诊率的目的。
- 徐志坚刘炬陈万青赵方辉王靖李静黄佳琴赵晓嵬毕晓峰孙萍赵玉达张凯王年昌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健康体检与管理》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防控专业委员会国家健康体检与管理专业医疗质控中心北京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
- 关键词:乳腺癌机会性筛查
- 盆底数字化诊疗平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机会性筛查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盆底数字化诊疗平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机会性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3年2月在本院随机选取1000例疑似PFD症状患者,期间脱落4例,余996例纳入研究.采用盆底数字化诊疗平台进行病情筛查及诊断.结果:996例进行PFD筛查,确诊643例(64.6%).643例PFD中,已婚妇女227例、产后6个月产妇120例、门诊PFD患者296例.PFD治疗总有效率已婚妇女95.6%、产后6个月90.8%、门诊就诊PFD患者94.6%.结论:盆底数字化诊疗平台在女性PFD的机会性筛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和可操作性,可促进患者的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 徐童司蒙蒙班琴
-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机会性筛查
- 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胃镜与病理复盘
- 2024年
- 目的:对上消化癌机会性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期指导内镜筛查及随访。方法:分析2011年12月至2021年12月某区域机会性筛查胃镜及病理资料,根据行胃镜次数分为首次胃镜筛查组和胃镜复查组,比较2组上消化道癌检出率及早诊率,并对胃镜复查组中确诊上消化道癌者既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筛查141 688例,其中首次胃镜筛查组115 482例,发现上消化道癌3 129例,上消化道癌检出率2.71%,早诊率10.5%;胃镜复查组26 206例,筛查出上消化道癌152例,上消化道癌检出率0.58%,早诊率为30.9%。首次胃镜筛查组上消化道癌检出率高于胃镜复查组,早诊率低于胃镜复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镜复查组152例上消化道癌中男119例,女33例,年龄40~69岁占比77.6%,首次胃镜后2~4年内发现上消化道癌73例,占48.02%。结论:胃镜筛查及复查在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中均有重要意义。
- 储美清宋汉明
- 关键词:上消化道肿瘤机会性筛查胃镜
- 高危乳腺癌机会性筛查门诊服务方案构建与实践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高危风险人群门诊机会性筛查服务方案的构建和应用效果。方法检索乳腺癌筛查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构建高危乳腺癌门诊机会性筛查服务流程。选取2023年5月至7月某三级甲等医院乳腺门诊主动就医患者共386例,北院区乳腺癌门诊患者184例为试验组,实施高危乳腺癌机会性筛查门诊服务,南院区门诊患者202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乳腺门诊服务。比较两组1周内筛查执行率、3个月内筛查执行率、乳腺癌检出率、筛查与首次治疗间隔时间以及就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1周内筛查执行率65.22%,3个月内筛查执行率79.34%,对照组1周内筛查执行率61.39%,3个月内筛查执行率41.58%;试验组筛查与首次治疗间隔时间(4.75±0.85)d,对照组间隔(11.22±2.11)d;试验组就诊流程满意度78.80%,医护服务满意度85.33%,筛查预约满意度79.89%,随访服务满意度86.9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乳腺癌机会性筛查门诊服务临床应用效果好,筛查人群接受度高,可提升就诊满意度,具有一定可行性。
- 王丽许丹丹袁玲严婷婷陈秋菊刘莉
- 关键词:乳腺癌机会性筛查门诊服务
- 机会性筛查宫颈人乳头瘤病毒高危感染状况及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机会性筛查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研究不同年龄组差异、基因分型特点、不同感染类型及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2月汕头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机会性筛查宫颈HPV女性7552例,其中1092例HPV阳性,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多组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机会性筛查受检女性HPV感染率为14.5%。感染率最高为≥60岁年龄组(17.4%),其次为<30岁年龄组(17.1%),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感染者中,单一型感染913例(83.6%),双重感染148例(13.6%),多重感染31例(2.8%),不同年龄组感染类型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感染前3位为HPV52(19.9%)、HPV16(14.2%)和HPV58(9.4%),HPV52、16、58合并其他分型感染分别占双重感染65.5%、多重感染87.1%。阴道镜检查病例中,病理组织学诊断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及以上患者,HPV16是主要感染类型,占43.6%,其次为HPV52、18、58,分别占17.1%、11.5%、7.7%。其余10种高危HPV分型感染进展为HSIL以上的病例占20.1%。结论宫颈HPV感染对早期诊断癌前病变具有重要作用,汕头地区女性宫颈癌机会性筛查应注重于49岁以下女性,如筛查出HPV16、18和52分型患者,需加强随访,积极干预治疗,防控宫颈癌的发生。
- 林丽琼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机会性筛查基因分型宫颈病变
- 血清AFP、CEA、CA19-9检测在中国人群肝癌机会性筛查中应用的荟萃分析
- 2024年
-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价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在中国人群肝癌机会性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重庆维普数据库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至2023年6月收录的AFP、CEA、CA19-9联合筛查肝癌的文献。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7.0统计软件进行荟萃分析,通过Deeks漏斗图分析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共24篇文献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其中肝癌患者组1471例,对照组2150例。AFP在肝癌诊断(筛查)中总灵敏度为0.71(95%CI:0.66~0.75),总特异度为0.86(95%CI:0.80~0.90),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5%CI:0.78~0.85);CEA总灵敏度为0.48(95%CI:0.40~0.56),总特异度为0.85(95%CI:0.79~0.89),AUC为0.74(95%CI:0.70~0.77);CA19-9总灵敏度为0.56(95%CI:0.50~0.61),总特异度为0.80(95%CI:0.73~0.85),AUC为0.69(95%CI:0.65~0.73)。三者中AFP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最高。AFP、CEA、CA19-9联合检测总灵敏度提高至为0.89(95%CI:0.85~0.92),总特异度下降到0.77(95%CI:0.70~0.82),AUC为0.91(95%CI:0.88~0.93)。无论单独检测还是联合检测均未发现发表偏倚。结论AFP单独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是可用于肝癌机会性筛查的肿瘤标志物。在应用AFP、CEA、CA19-9联合检测筛查肝癌时,应对结果更加谨慎地判读。
- 佟赫阴建安耀玉张凯
- 关键词: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肝癌机会性筛查
相关作者
- 许岸高

- 作品数:264被引量:1,824H指数:19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大肠癌 大肠肿瘤 细胞凋亡 结直肠肿瘤 胃癌
- 高琨

- 作品数:125被引量:40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宫颈癌 宫颈肿瘤 宫颈 C-MYC基因 卵巢上皮癌
- 翟爱军

- 作品数:23被引量:10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
- 研究主题:结直肠癌 结直肠肿瘤 机会性筛查 体检人群 评分系统
- 隋霜

- 作品数:48被引量:251H指数:8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宫颈癌 维吾尔族 机会性筛查 子痫前期 人乳头瘤病毒
- 陈洪

- 作品数:34被引量:13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
- 研究主题:结直肠癌 结直肠肿瘤 机会性筛查 体检人群 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