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18篇“ 杀伤效应“的相关文章
- 隧道内甲烷蒸气云爆炸特性及杀伤效应研究
- 2025年
- 为探究隧道内甲烷蒸气云爆炸波的传播规律与特性,采用Ls-dyna软件中的时空守恒元和求解元(CE/SE)法建立隧道内甲烷空气预混爆炸模型,并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数值仿真展示了9.5%浓度燃爆波传播至不同位置的典型波形,分析了超压和温度的传播演化规律,探讨了不同浓度甲烷蒸气云爆炸条件下超压和热辐射对隧道内的杀伤效应。研究表明:燃爆压力波在隧道轴向可分为自由扩展、反射耗散、壁面加速和马赫传播4个阶段,压力变化呈现碰壁跃升、反射衰减和稳定传播3种特征;在隧道径向表现为沿壁面做周期性反射传播,强度随甲烷的消耗逐渐递减。温度场的演化规律在隧道轴向表现为由爆炸中心向隧道出入口对称传播,温度峰值沿程衰减迅速;径向则表现为向隧道底部辐射,随着时间推移,截面温度逐渐趋于一致并缓慢降低。综合燃爆超压和热辐射的杀伤效应,5.0%浓度的甲烷燃爆致死范围为距爆源13.51 m,严重损害范围为13.51~23.51 m,中度损害范围为23.51~160 m;6.5%浓度的甲烷燃爆致死范围为距爆源16.46 m,严重损害范围为16.46~45.36 m,中度损害为范围45.36~160 m;9.5%浓度的甲烷燃爆致死范围为距爆源20.58 m,严重损害范围为20.58~160 m。
- 顾琳琳徐永行朱黄浩王振
- 关键词:隧道热辐射杀伤效应
- 一种用于H7N9亚型禽流感血清杀伤效应测定的靶细胞及鉴定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H7N9亚型禽流感血清杀伤效应测定的靶细胞及鉴定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PCR扩增目标基因片段、目的基因包装到载体中、转染、慢病毒分离和检测、测定HA蛋白表达情况、测定血清杀伤活性。本发明有着如下有益效...
- 胡增垒刘秀梵张艳焱胡娇黄雅石磊何晓政邓婧
- 肿瘤杀伤效应B细胞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肿瘤免疫治疗与预后评估领域,具体是肿瘤杀伤效应B细胞(meta‑CBL)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meta‑CBL具有潜在的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淋巴细胞功能,可以作为B细胞肿瘤免疫治...
- 包玉洁许洁白玉盘
- 一种加载破片群的高压发射装置及其杀伤效应模拟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载破片群的高压发射装置及其杀伤效应模拟方法,解决了现有的考核装备可重复性差,难以达到精准加载的问题,具体包括一侧设有开口的高压气室、一端与高压气室开口连接的发射管、位于发射管另一端外侧的靶板;高压气室连...
- 魏欣张德志刘文祥赵奇峰张云峰董鹏举朱玉荣成思毓
- 典型7.62 mm狙击弹对有生目标的杀伤效应
- 2024年
- 为了研究典型7.62 mm狙击弹在不同距离上对有生目标造成的杀伤效应,采用自适应光滑流体动力学方法(Adaptive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ASPH)构建数值计算模型,获得不同距离上该弹丸对弹道明胶造成的瞬时空腔尺寸,并与相应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基于自主开发的人体易损性评估软件,获得该狙击弹在200 m、400 m和800 m上命中人体胸部时可能造成的损伤严重度。研究结果表明:ASPH方法兼顾了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适用于求解侵彻大变形问题;相同侵彻速度下攻角大的弹丸在明胶中翻滚更早,受到的加速度作用力更大,靶标厚度对弹丸运动过程和杀伤效果也有着重要影响;2°攻角下,射击距离为200 m时造成的瞬时空腔直径分别为400 m和800 m时的1.14倍和1.44倍;2°攻角下,7.62 mm狙击弹200 m时侵彻初始阶段加速度峰值分别为400 m和800 m时的1.63倍和3.8倍;基于人体易损性评估软件,当射击距离分别为200 m、400 m和800 m时,命中人体胸部剑突右上方情况下造成的最大简明创伤评分分别为6(死亡)、5(危重伤)和4(严重),新损伤严重度评分分别为75、57和48,随着命中距离的增加,人员死亡概率从96.8%下降到60.3%。
- 袁瑞温垚珂刘东旭贾益宁聂伟晓夏海龙
- 包载铑纳米颗粒的复合水凝胶对胰腺癌BxPC-3细胞的杀伤效应
- 2024年
- 目的探究包载铑纳米颗粒的复合水凝胶NPN+Rh-PEG NPs(NRP)对胰腺癌BxPC-3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首先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嵌段共聚物,再通过水相法合成PEG修饰的铑纳米颗粒,并通过超声混匀制备预混液后升温合成负载纳米颗粒的复合水凝胶NRP。对其进行表征和催化性能验证。利用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对铑纳米颗粒和复合水凝胶NRP进行形貌表征。用热成像仪检测复合水凝胶NRP的光热性能,然后用噻唑蓝比色法(MTT)和活-死细胞染色法观察其对BxPC-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后,使用MTT和血液相容性测试验证其生物安全性。结果成功制备出粒径约为10 nm的铑纳米(Rh-PEG)。在冷冻扫描电镜下复合水凝胶显示多孔结构,铑元素均匀分布在复合水凝胶内部。在激光功率1 W/cm^(2)的808 nm近红外光(NIR)照射下,80μg/ml的NRP生成活性氧(ROS)的能力是纯水凝胶(NPN)的19.6倍(P<0.05);光照条件下,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率高达96.8%。在激光功率1 W/cm^(2)的808 nm NIR照射下,5 min内80μg/ml的NRP能够升温至58.9℃。MTT结果显示,40μg/ml的NRP在1 W/cm^(2)的808 nm NIR照射后,BxPC-3细胞存活率最低,仅为14.8%。活-死细胞染色结果证明,与不使用808 nm NIR照射比较,光照下40μg/ml的NRP的细胞杀伤作用更强。结论均匀包载铑纳米颗粒的复合水凝胶NRP有效地增强对胰腺癌BxPC-3细胞的杀伤效应。
- 王宁薇张聪刘刚余跃
- 关键词:胰腺癌
- miR-124靶向调控CMTM6增强CIK对胶质瘤细胞杀伤效应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对胶质瘤细胞杀伤效应的影响以及微小核糖核酸(miRNA,miR)-124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9年10月鄂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通过qRT-PCR法检测脑胶质瘤及癌旁组织中miR-124,含MARVEL跨膜结构域的趋化素样因子家族基因6(chemokine-like factor-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containing family member 6,CMTM6)mRNA表达量及相关性。诱导培养CIK细胞后,分别与胶质瘤细胞C6和U87共培养,另转染miR-124 mimic,inhibitor及阴性对照序列,通过CCK-8实验检测CIK细胞及转染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124与CMTM6基因的靶向关系,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细胞中mi R-124,CMTM6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脑胶质瘤组织中miR-124表达(0.325±0.031 vs1.004±0.086)显著降低,CMTM6 mRNA表达(3.167±0.324 vs 0.981±0.089)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51,26.337,均P<0.001),二者呈负相关(r^(2)=0.262)。与转染阴性对照比较,miR-124 mimic转染及其与CIK细胞共培养对C6(72.84%±3.81%vs 99.67%±3.45%,51.46%±3.18%vs 74.59%±3.47%),U87细胞(71.93%±3.94%vs98.26%±3.59%,52.67%±3.24%vs 76.28%±3.64%)增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6.340,15.486,14.087,13.886,均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miR-124和CMTM6具有明显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转染阴性对照+CIK组比较miR-124 mimic与CIK细胞共培养的C6,U87细胞CMTM6蛋白表达(0.435±0.042vs 0.897±0.061,0.354±0.029 vs 0.725±0.068)显著降低,转染miR-124 inhibitor与CIK细胞共培养的C6,U87细胞CMTM6蛋白表达(1.142±0.121 vs 0.897±0.061,1.326±0.125 vs 0.725±0.068)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3.817,10.839,7.327,17.558,均P<0.001)。结论CIK细胞可有效杀伤胶质瘤细胞,miR-124可通过靶向抑制CMTM6
- 秦君翔黄锦峰袁学刚胡振坤肖胜
- 关键词: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 不同抗凝剂保存液对脐血培养的NK细胞增殖及杀伤效应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剂保存液对脐血培养的NK细胞增殖及杀伤效应的影响。方法无菌采集健康孕妇20 ml脐血共10例,分别放入肝素钠和血液保存液的抗凝管中。用淋巴细胞液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在体外扩增培养NK细胞,分别于培养0、3、6、9、12、15、18、21 d进行细胞计数。在第15天和第21天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56+、CD16+NK细胞比例以及细胞凋亡率。在第15天用CCK8法按照效靶比5∶1、10∶1、20∶1检测两组抗凝剂收集CBMC,在体外扩增获得的NK细胞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BEL7402、Sk-hep1、HepG2、Hep3B、Huh7)的细胞毒作用。两组细胞数目等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体外培养第9天开始NK细胞均呈对数生长,培养至第15天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细胞数量减少。细胞生长曲线显示,第9、15、21天肝素钠组NK细胞数目分为(1.8±0.8)×108、(6.2±1.9)×108、(4.9±1.3)×108个,明显高于血液保存液组的(1.0±0.5)×108、(4.3±2.0)×108、(3.4±1.9)×108个(t=2.797,2.198,2.177;P<0.05)。NK细胞对肝癌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显示,NK细胞对6株人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随着效靶比增加而增强,在效靶比20∶1时杀伤效率最高,其中对SMMC7721杀伤作用最强,而两组杀伤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素钠和血液保存液均可作为脐血NK细胞培养的抗凝剂,肝素钠可增强NK细胞增殖能力,但不增加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应。
- 李翠平陈晓燕钱师宇林惠珠曾彩辉阳莉卢建溪
- 关键词:细胞杀伤效应细胞毒作用抗凝剂血液保存液
- Vγ9Vδ2T细胞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杀伤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 余杭
- 负载双氢青蒿素的中空介孔二氧化锰纳米颗粒对胰腺癌BxPC-3细胞的杀伤效应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负载双氢青蒿素(DHA)的中空介孔二氧化锰纳米颗粒对胰腺癌BxPC-3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利用二氧化硅模板法合成了纳米中空介孔二氧化锰,通过DHA及聚乙二醇-2000(PEG-2000)共孵育后合成了PEG@MnO_(2)-DHA和未载药的PEG@MnO_(2),并对其进行表征和催化性能验证。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分别检测0、1、2和4 h内BxPC-3细胞对纳米颗粒的摄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氧浓度下经PEG@MnO_(2)-DHA处理后BxPC-3细胞内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以探究PEG@MnO_(2)-DHA改善肿瘤微环境乏氧情况。最后用噻唑蓝比色法(MTT)和活死细胞染色法观察纳米颗粒对BxPC-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本研究成功制备出粒径约为105 nm的PEG@MnO_(2)-DHA,并且其能够在RPMI-1640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中稳定保存。CLSM结果显示,PEG@MnO_(2)-DHA在1h后就能够被BxPC-3细胞有效摄取。ELISA结果显示,低氧条件下,使用20μg/mL的PEG@MnO_(2)-DHA处理后的BxPC-3细胞内HIF-1α水平与使用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处理后的BxPC-3细胞内HIF-1α水平相比明显下降(P<0.05),略低于常氧条件下PBS处理后的BxPC-3细胞中HIF-1α水平(P=0.846)。MTT结果显示,在DHA浓度为15μg/mL时,PEG@MnO_(2)-DHA处理组细胞存活率仅为21.81%,低于游离DHA处理组的46.03%(P<0.05)。结论负载DHA之后的中空介孔二氧化锰纳米颗粒可以被BxPC-3细胞有效摄取,并与释放出来的DHA反应产生活性氧,同时能改善肿瘤微环境乏氧情况,增强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
- 刘刚刘明宇李修靖余跃
- 关键词:双氢青蒿素活性氧胰腺癌
相关作者
- 顾瑛

- 作品数:490被引量:1,411H指数:19
-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光动力疗法 鲜红斑痣 光动力学疗法 激光 血卟啉单甲醚
- 罗荣城

- 作品数:745被引量:3,715H指数:25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肿瘤 乳腺癌 放射免疫治疗 树突状细胞 恶性肿瘤
- 曾晶

- 作品数:173被引量:35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血卟啉单甲醚 激光 光动力疗法 光动力学疗法 光动力治疗
- 姚陈果

- 作品数:548被引量:1,762H指数:23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
- 研究主题:脉冲电场 脉冲 电穿孔 纳秒脉冲 发生器
- 孙才新

- 作品数:726被引量:9,066H指数:53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
- 研究主题:局部放电 绝缘子 电力变压器 在线监测 覆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