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2篇“ 枕骨大孔“的相关文章
- 儿童枕骨髁及枕骨大孔数字化测量的临床意义
- 2024年
- 背景:由于儿童年龄较小,枕骨髁和枕骨大孔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发生枕颈交界区的各种疾病与创伤,严重时需手术治疗。但目前缺乏对儿童枕骨髁和枕骨大孔发育的解剖学参数。目的: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枕骨髁和枕骨大孔形态学结构进行相关测量,为枕颈交界区病变以及相关外科手术和法医鉴定提供重要的解剖学参数。方法:收集行螺旋CT扫描涉及颅底的原始儿童及青少年影像资料389例,其中男247例,女142例,年龄1-18岁。按照年龄分为1-3岁组、4-6岁组、7-9岁组、10-12岁组、13-15岁组和16-18岁组。利用Mimics 16.0软件三维重建颅底,测量枕骨大孔长度和宽度,并且利用公式计算出枕骨大孔面积和指数,测量枕骨髁长度、宽度、高度,枕骨髁长轴与矢状轴的夹角(O-S角),枕骨大孔前、后缘中点连线与枕骨髁后缘和枕骨大孔交点连线的夹角(F-O角),枕骨大孔前、后缘连线中点与舌下神经管后壁中点连线的夹角(F-H角)。对各指标间进行性别、侧别和年龄差异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枕骨大孔测量除枕骨大孔指数不存在性别间的显著性差异(P>0.05)外,枕骨大孔最大长度和最大宽度、枕骨大孔面积均存在性别间差异(P<0.05);②枕骨髁的O-S角、F-O角和F-H角在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枕骨髁长、枕骨髁高、枕骨髁宽在性别间差异(P<0.05);③枕骨髁长在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枕骨髁高、枕骨髁宽、O-S角、F-O角和F-H角在侧别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枕骨大孔最大长度和最大宽度、枕骨大孔面积、枕骨髁长、枕骨髁高和枕骨髁宽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波浪状递增的趋势;而O-S角、F-O角和F-H角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波浪状递减趋势;枕骨大孔指数则无明显变化;⑤提示儿童枕骨大孔和枕骨髁的形态学指标在性别和侧别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为临床外科手术入路选择及法医检测提供重要的
- 李琨李琨王建张燕赵岩何学桐李轲陈思敏吴星雨王星张少杰
- 关键词:枕骨大孔枕骨髁CT三维重建
- 枕骨大孔腹侧脑膜瘤手术入路:枕下中线or远外侧?
- 2024年
- 脑膜瘤是枕骨大孔区的常见疾病,由于生长缓慢,患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症状,所以就诊时肿瘤往往已经生长得很大,由于该处空间狭小,周围有许多重要结构,例如脑干、后组颅神经、椎动脉,所以手术非常困难,尤其是枕骨大孔腹侧脑膜瘤。由于延颈髓、椎动脉、后组颅神经的阻挡,肿瘤显露困难。充分地显露是枕骨大孔腹侧脑膜瘤手术成功的关键,因此远外侧入路理所当然成为首选入路。然而,远外侧入路也存在着开颅复杂、花费时间多、肌肉损伤严重、椎动脉损伤风险高等缺点。临床实践中,绝大多数的枕骨大孔腹侧脑膜瘤将延颈髓推向一侧,形成了自然的肿瘤通道;利用此通道,采用枕下中线入路,笔者成功切除了19例枕骨大孔区腹侧脑膜瘤。枕下中线入路是切除枕骨大孔腹侧脑膜瘤的理想入路,能简单、快捷、低风险地切除几乎所有的枕骨大孔腹侧脑膜瘤。
- 王汉东
- 关键词:枕骨大孔脑膜瘤手术入路
- 经髁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骨大孔腹侧或腹外侧脑膜瘤
- 2024年
- 目的评价枕大孔(FM)腹侧或腹外侧脑膜瘤手术入路及治疗策略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1月—2022年1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的72例枕大孔腹侧或腹外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所有患者均经一侧远外侧髁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全切除65例(90%),次全切除7例(10%)。次全切除的患者行赛博刀放射外科治疗。12例(17%)发生舌下神经功能障碍,8例术后3个月内好转。18例(25%)出现声音嘶哑和(或)吞咽困难,15例在术后3个月内好转,1例患者因后组颅神经麻痹而行气管切开。1例因脊髓前动脉损伤偏瘫。无手术死亡。随访12~60个月,无患者出现肿瘤复发。结论经髁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骨大孔腹侧或腹外脑膜瘤既能满足手术显露需要,又避免了磨除过多的骨质,可取得很好的全切率、较低的并发症和长期满意疗效。术后偏瘫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术中血管损伤。
- 陈利锋赵博李翀张军卜博
- 关键词:枕骨大孔脑膜瘤显微手术
- 枕骨大孔和枕髁数字化形态的三维重建
- 2023年
- 背景:脑干腹侧面周围结构的病变位于颅颈交界处深面,周围毗邻重要结构,远外侧入路是基本术式,但入路时要考虑性别、侧别间的差异。目的:通过三维重建测量手段对枕骨大孔和枕髁进行形态特征分析,为临床颅底远外侧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选择拍摄头颈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的成年人共673例,男448例,女225例,年龄20-87岁。经软件三维重建颅底,测量枕骨大孔长度和宽度,利用公式计算枕骨大孔面积和指数,测量枕髁长度、宽度,枕髁长轴与矢状轴的夹角,枕骨大孔前、后缘中点连线与枕髁后缘和枕骨大孔交点连线的夹角,枕骨大孔前、后缘连线中点与舌下神经管后壁中点连线的夹角。对各指标进行性别和侧别差异分析。结果与结论:(1)枕骨大孔指标中除枕骨大孔指数不存在性别间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指标均存在性别间的差异(P<0.05);枕髁指标中,除男性左枕髁宽小于女性外(P>0.05),左枕髁长、右枕髁长、右枕髁宽男性均大于女性(P<0.05);(2)男性枕髁长轴与矢状轴的夹角小于女性,且左枕髁长轴与矢状轴的夹角在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枕骨大孔前、后缘连线中点与枕骨大孔前缘中点和舌下神经管内口后壁中点连线的夹角在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枕髁长、枕髁宽、枕髁长轴与矢状轴的夹角、枕骨大孔前、后缘中点连线与枕髁和枕骨大孔交点连线的夹角在侧别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4)提示枕骨大孔和枕髁的相关参数在性别和侧别间存有差异,临床远外侧髁后及经髁入路中,右侧入路暴露范围较大;男性枕骨大孔长、宽、面积均大于女性,男性枕髁长、枕骨大孔前缘中点和枕髁后缘连线与矢状面夹角大于女性,远外侧入路时应考虑性别间差异。
- 王建王星李琨高尚王超群张少杰李志军
- 关键词:枕骨大孔枕髁三维重建远外侧入路
- 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枕骨大孔腹侧及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切除枕骨大孔腹侧及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20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枕骨大孔腹侧及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枕骨大孔腹侧肿瘤14例,颈静脉孔区肿瘤21例。所有患者均应用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肿瘤。术后72 h内行MRI检查明确肿瘤的切除程度。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患者术后和随访期的神经功能状况。结果35例患者中,全切除32例(91.4%)、次全切除3例(8.6%)。无手术后死亡患者,无一例复发。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9例,脑脊液漏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术后KPS为80~100分31例,<80分4例。31例获得随访,4例失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1~110个月)。随访终点时,KPS为80~100分30例(96.8%),<80分1例(3.2%)。与术前KPS(80~100分23例,<80分12例)相比,术后KPS(P=0.008)和随访期KPS(P=0.002)均有改善。结论采用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切除枕骨大孔腹侧及颈静脉孔区肿瘤具有可行性,不良反应可控,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
- 钱升张楠李冬雪夏成雨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枕骨大孔颈静脉孔
- 枕骨大孔和枕髁增龄发育特征影像解剖学应用研究
- 目的通过三维重建观测枕骨大孔(FM)和枕髁(OC)形态发育增龄特征,为确定未知骨骼的性别提供依据并为临床颅底远外侧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中心拍摄的正常头颈部CT图像共1074例,...
- 王建
- 关键词:枕骨大孔枕髁性别判别增龄变化
- 远外侧入路显露枕骨大孔前缘的虚拟现实微创化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在虚拟现实三维解剖模型中探讨远外侧入路微创显露枕骨大孔前缘的可能性。方法选取15例(30侧)成人尸体头颅的CT和MRI扫描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构建三维解剖模型,选择颅盖和颅底骨性标志点勾勒圆柱形模拟远外侧入路显露枕骨大孔前缘的手术路径。通过缩小圆柱范围进行微创设计,观察和比较微创化前后手术路径中的解剖显露情况。结果微创化前后术后路径不包含乙状窦和颈静脉球,避开小脑半球。微创化前手术路径中包含延髓体积为(143.25±10.15)mm^(3),微创化后手术路径避开延髓。微创化后手术路径以及路径中所包含骨性结构、颅神经和动脉结构的体积小于微创化前手术路径[(2052.70±115.84)mm^(3)比(8346.80±122.98)mm^(3),(1345.40±92.82)mm^(3)比(4291.00±111.81)mm^(3),(1.78±0.10)mm^(3)比(52.23±0.82)mm^(3),(4.12±0.11)mm^(3)比(163.95±9.92)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明确操作方向的前提下,缩小手术路径范围可以在保证远外侧入路显露枕骨大孔前缘的同时减少手术创伤。
- 钱增辉陈心玥苏萍周小敏冯旭汤可
- 关键词:远外侧入路枕骨大孔颅底外科虚拟现实
- 虚拟现实技术在远外侧入路探查枕骨大孔前部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三维解剖模型中分析远外侧入路不同操作轨迹与枕骨大孔前部的解剖显露之间的数据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和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9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多模态影像资料并输入虚拟现实系统构建后颅窝三维解剖模型。选取枕髁关节面后缘作为远外侧入路开颅起始点,在颅底骨性结构中分别选择同侧舌下神经管开口、颈静脉结节前缘和枕骨大孔前缘作为暴露目标,以开颅起始点与3个暴露目标之间连线为轴线做出一个半径为5 mm的圆柱模拟远外侧入路显露枕骨大孔前部的手术路径,路径按1、2、3依次命名。观察不同路径操作空间大小,记录每种路径经过某种解剖组织的频数并测量解剖结构的体积。结果3种路径操作空间体积、经过的骨性结构和后组颅神经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路径3操作空间体积较路径1、2明显增大,路径2经过的骨性结构和后组颅神经体积较路径1、3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的远外侧入路中采集数据有助于揭示路径操作空间中解剖关系,为选择最佳手术路径提供依据。
- 钱增辉胡杰辛宇汤可
- 关键词:远外侧入路枕骨大孔
- 内蒙古地区枕骨髁及枕骨大孔应用解剖三维数字化测量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利用三维重建测量枕骨髁(OC)及枕骨大孔(FM)解剖学结构,分析OC、FM形态学特征及相对位置关系,为颅颈交界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选取60例正常者的头颅和上颈椎螺旋CT扫描图像,男、女各30例,年龄20~65(48.18±16.17)岁,将数据导入Syno.Via VB10B软件,头颅三维重建,观察OC及FM形态,测量枕骨髁长、宽、高、内倾角(CIA),枕骨大孔纵径、横径、面积,头颅眉间点到颅后点的最大距离(SML),在SML直线上头颅眉间点到枕骨髁后缘连线的距离(GOCP),枕骨大孔前缘到枕骨髁后缘连线的垂直距离(AOCP),左、右侧枕骨髁内侧缘到Y轴距离(OC-M),左、右侧枕骨髁后缘到X轴距离(OC-P),枕骨髁分类指数(OCI),枕骨髁相对于头颅的分类指数(SOCI),在SML直线上中点到枕骨髁后缘连线距离(COCP,COCP=GOCP-SML/2),并确定左、右枕骨髁相对位置关系的类型。结果枕骨髁解剖学长、宽、高男性大于女性,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枕骨大孔面积、枕骨大孔纵径、SML、GOCP、AOCP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A左侧大于右侧,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M、OC-P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右侧大于左侧;后者左侧大于右侧。枕骨大孔纵径与枕骨大孔面积、AOCP成正相关。OCI分类结果:Ⅰ型(OCI<0.45)8例(13.33%),Ⅱ型(0.45≤OCI<0.50)47例(78.33%),Ⅲ型(OCI≥0.50)5例(8.33%)。SOCI分类结果:Ⅰ型(SOCI<0.60)2例(3.33%),Ⅱ型(0.60≤SOCI<0.75)54例(90.00%),Ⅲ型(SOCI≥0.75)4例(6.67%)。结论内蒙古地区人群枕骨髁解剖学参数提示,该部位可以进行枕骨髁螺钉置入,枕骨髁相对于枕骨大孔、头颅的位置变异性大。
- 邬超王一丹关欢欢高明杰张云凤王海燕和雨洁高尚李志军李筱贺
- 关键词:枕骨髁枕骨大孔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术三维重建形态学测量
- 枕骨大孔减压术与减压联合脊髓空洞分流术治疗Arnold-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Meta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应用系统评价方法,分析枕骨大孔减压(FMD)与枕骨大孔减压联合脊髓空洞分流术(FMD+SSS)治疗Arnold-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关于FMD术与FMD+SSS术治疗Arnold-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的随机、非随机对照试验,同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EndNoteX5、RevMan5.1、SPSS 16.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符合标准(英文6篇、中文2篇),共计441例被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FMD与FMD+SSS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成功率、术后复发率、术后疼痛症状改善情况、术后运动、神经营养障碍改善情况以及术后MRI观察空洞减小程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感觉障碍的改善情况单纯FMD组优于FMD+SSS组[OR合并=8.24,95%CI为1.88~36.06,Z=2.80(P=0.005)],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假设检验校正结果α’=0.017、二者之间比较0.01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MD与FMD+SSS治疗Arnold-Chiari畸形Ⅰ型均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但相比较而言单纯FMD术后感觉障碍的改善方面更具优势。
- 马军孙崇毅张建楠
- 关键词:CHIARI畸形META分析非随机对照试验
相关作者
- 吴鹏飞

- 作品数:79被引量:11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 手术治疗策略 显微神经外科
- 王汉东

- 作品数:491被引量:1,697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NRF2 显微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
- 樊友武

- 作品数:169被引量:39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研究主题:显微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显微外科治疗 手术入路 外科治疗
- 诸葛启钏

- 作品数:295被引量:1,084H指数:16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 CT 脑肿瘤 显微外科
- 倪红斌

- 作品数:191被引量:584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微血管减压 三叉神经痛 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