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9篇“ 栉江珧“的相关文章
- 栉江珧多糖纳米硒的制备、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优化栉江珧多糖纳米硒制备的最佳工艺并探究其抗氧化能力,开发栉江珧多糖纳米硒潜在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方法]以栉江珧多糖为稳定剂,采用亚硒酸钠法制备栉江珧多糖纳米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分析栉江珧多糖纳米硒结构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以栉江珧多糖纳米硒粒径为指标,选择维生素C与亚硒酸钠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多糖质量浓度4个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设计响应面试验。[结果]栉江珧多糖纳米硒多糖最优制备条件为:维生素C与亚硒酸钠摩尔比8.3∶1、反应温度44℃、反应时间2.3 h、多糖质量浓度0.4 mg/mL。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栉江珧多糖纳米硒粒径为(69.81±1.04)nm,Zeta电位为(-35.28±0.41)mV,硒含量为(195.73±0.39)μg/g。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栉江珧多糖纳米硒已成功硒化且属于无定型非晶体。栉江珧多糖纳米硒对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且均优于栉江珧多糖和纳米硒。[结论]栉江珧多糖纳米硒可以作为一种功能性食品添加剂使用。
- 张寅南志光卢从飞吴玉鑫
- 关键词:纳米硒抗氧化
- 中国近海栉江珧属分类与地理分布研究进展
- 2024年
- 本文收集了涉及中国栉江珧属(Atrina Gray,1842)分类和分布的文献,结合近年来栉江珧属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以及野外调查情况,对栉江珧属种类和地理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确定了中国共有7种栉江珧属贝类,并对其分类分歧进行了讨论;概括各栉江珧属种类的地理分布,广东是中国近海栉江珧属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其次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根据目前中国栉江属种类的资源现状,对栉江珧属种类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深入开展全国范围的栉江珧属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薛东秀王海艳马兴浩张涛
- 关键词:物种分类地理分布资源保护
- 一种栉江珧播苗装置及使用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栉江珧播苗装置及使用方法,涉及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技术领域,包括播苗平台,所述播苗平台下端面两端均安装有轮架,轮架内均安装有轮轴,轮轴的两端均安装有行走轮,所述播苗平台的一端安装有牵引环;还包括两个播苗箱,两...
- 陈伟 高雁 周晓群 魏聪 栾淼 李五
- 一种栉江珧播苗装置及使用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栉江珧播苗装置及使用方法,涉及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技术领域,包括播苗平台,所述播苗平台下端面两端均安装有轮架,轮架内均安装有轮轴,轮轴的两端均安装有行走轮,所述播苗平台的一端安装有牵引环;还包括两个播苗箱,两...
- 陈伟 高雁 周晓群 魏聪 栾淼 李五
- 一种栉江珧筏式养殖的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栉江珧筏式养殖的装置,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圆型桶体和笼型框架;所述圆型桶体除顶部外均为密封区,所述笼型框架为一圆柱体,该框架的底部、中部、顶部均设有横梁,从而将框架分隔成多层结构,所述圆型桶体...
- 于瑞海高成乾张福强
- 栉江珧闭壳肌源鲜味物的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研究了栉江珧闭壳肌源鲜味物的制备、指标及化学。结果表明,制备该鲜味物的适宜条件为料液比1∶3,pH 7.5,40℃预热15 min后121℃加热20 min。该鲜味物水分含量为96.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91%,粗蛋白含量为1.53%,含氮和不含氮成分共同赋予其鲜味。鲜味物氨基酸组成不均衡,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总量均较大,且该鲜味物含有牛磺酸。琥珀酸钠、鸟苷酸二钠、肌苷酸二钠和味精对该鲜味物均具有增效作用。基于感官品质和成本,在该鲜味物中添加0.04%~0.05%的味精最合适,其次为添加0.02%~0.03%的鸟苷酸二钠。该研究结果能够为利用栉江珧闭壳肌开发鲜味剂提供指导。
- 王灵昭潘守昊刘文慧魏家乐程远霞邱春江王淑军颜冬梅
- 关键词:栉江珧闭壳肌鲜味固形物含量氨基酸味精
- 一种藜麦蛋白-栉江珧多糖可食膜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藜麦蛋白‑栉江珧多糖可食膜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藜麦蛋白‑栉江珧多糖可食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糖可食膜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藜麦蛋白2~10、栉江珧多糖3~35和水8~40;本发明有效解决了传统蛋白质膜...
- 李松林林静
- 文献传递
- 防止栉江珧幼虫黏连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止栉江珧幼虫黏连的装置,设有养殖箱体(3),所述养殖箱体(3)内由上层筛绢网(1)和下层筛绢网(2)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层筛绢网(1)的目数大于下层筛绢网(2)的目数,所述养殖箱体(3)内上部设有...
- 霍忠明王宇航肖嘉鑫时伟智罗星红闫喜武杨凤
- 文献传递
- 基于线粒体COⅠ序列的南海北部栉江珧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为了解南海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的群体遗传变异特征,研究利用线粒体DNA COⅠ(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Ⅰ)基因部分序列对7个群体共191个栉江珧个体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在600 bp长的序列中,共检测到113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定义了73个单倍型。南海北部栉江珧总体呈现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8996)和较高的核苷酸多样性(0.0257),但L1组内6个群体(汕头、阳江、湛江、海口、琼海、北海)呈现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8133—0.9286)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0.0033—0.0045)。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和网络支系图将7个群体划分为L1和L2(防城港群体)两大类群,但L1组单倍型并未表现出与地理位置相对应的谱系结构。F_(st)分析显示, L1组内6个群体间不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F_(st)=–0.0200—–0.0055, P>0.05),但L1组与L2组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F_(st)=0.8729—0.8821, P<0.01)。L1组的Tajima’s D检验(D=–2.3190, P=0)和Fu’s F_s检验(F_s=–26.8316, P=0)均为显著负值,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呈明显的单峰分布; L2组的Tajima’s D检验(D=–1.4320, P=0.0565)为不显著负值, Fu’s F_s检验(F_s=4.9540, P=0.9620)为不显著正值。以上数据说明, L1组和L2组栉江珧可能已经分化为两个群体, L1组内6个群体具有频繁的基因交流,导致了较高的遗传同质性。
- 于非非钟智明牛素芳杜晓东许开航林子腾张颖懿王家晋刘漫玲
- 关键词:栉江珧南海北部
- 一种栉江珧种贝快速产卵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栉江珧种贝快速产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挑选栉江珧种贝,进行室内人工投饵,并通过逐步升温促熟培育,使得栉江珧种贝性腺成熟,待产;将上述性腺成熟的栉江珧种贝进行低温干露;再向放入栉江珧种贝的容器内加入过...
- 于瑞海李琪张哲李玲蔚马培振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于瑞海

- 作品数:416被引量:1,036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太平洋牡蛎 牡蛎 三倍体 长牡蛎 贝类
- 李琪

- 作品数:496被引量:1,294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长牡蛎 牡蛎 微卫星 贝类 壳色
- 余祥勇

- 作品数:117被引量:413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企鹅珍珠贝 马氏珠母贝 同工酶 栉江珧 精子
- 王梅芳

- 作品数:92被引量:27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企鹅珍珠贝 马氏珠母贝 同工酶 栉江珧 精子
- 张涛

- 作品数:257被引量:814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研究主题:双壳贝类 硬壳蛤 贝类 脉红螺 稚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