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5篇“ 树种组成“的相关文章
- 基于小班尺度的红松次生混交林类型划分及树种组成特征
- 2024年
- 以牡丹江市城区现有365块红松次生混交林小班2017年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选取小班树种种类、数量、胸高断面积等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红松次生混交林划分为四大类型,并通过计算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和重要值,分析了不同类型红松次生混交林的树种组成特征。结果表明:红松次生混交林可划分椴树红松阔叶次生混交林、云冷杉红松针阔叶次生混交林、杨桦红松阔叶次生混交林、蒙古栎红松阔叶次生混交林等四大类型。
- 刘奇鹏祝旭加杨燕超王琦王创业张良
- 关键词:次生林树种组成小班
- 三种类型次生阔叶林树种组成及槠栲类树种生长状况比较
- 2023年
- 对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长期封山育林次生林(YF类型)、人促天然更新次改林(RG类型)、人为强度干扰后短期封育林分(ZC类型)等3种类型次生林的组成及其槠栲类树种的分布和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林分物种组成、不同高度级结构和径级结构槠栲类树种数量分布、Jaccard物种相似系数及其主林层槠栲类树种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YF类型和RG类型物种较丰富,物种间相似系数较高,其中槠栲类树种数量较多,长势良好,系较典型的次生阔叶林;ZC类型物种显著减少,主林层槠栲类树种仅占12.2%,处于次生阔叶林恢复的初级阶段。RG类型与YF类型相比,主林层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分别增加26.4%、31.9%和113.7%,单位面积蓄积量超过3倍;与ZC类型比,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增加52.0%和114.1%,单株立木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则是它的6倍多和26倍多。建议培育次生阔叶林时,在经过一段时间封禁后,采用30%~40%的间伐强度,保留有培育前途的优势林木4500~6000株/hm^(2)较为合理。
- 林益心
- 关键词:次生林物种组成
- 基于树种组成的大兴安岭天然林主要树种树高⁃胸径曲线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分析混交林中不同树种组成情况对单木树高⁃胸径关系的影响,构建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和白桦的树高曲线模型,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兴安岭中部地区112块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白桦(Betula platypiylla)混交林的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建立包含单木、林分和树种组成信息的兴安落叶松和白桦树高⁃胸径预测基础模型,并采用层次分割方法量化不同变量对单木树高⁃胸径关系的影响程度。最后,采用混合模型方法解决样地调查数据中存在的嵌套效应和异方差问题。【结果】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中主要树种(兴安落叶松和白桦)单木树高⁃胸径关系除受自身胸径大小影响,还受林分特征(优势木树高、林分平均胸径和林分平均树高)和树种组成(兴安落叶松、白桦蓄积比例)信息的共同影响,其对各树种树高⁃胸径变异的解释能力依次为单木胸径(82%)>林分因子(16%)>树种组成(2%);各树种树高⁃胸径混合模型均以包含3个随机参数、方差协方差结构pdSymm和异方差校正函数varPower的组合最优,兴安落叶松和白桦单木树高⁃胸径混合模型的调整决定系数(R^(2)_(adj))分别较基础模型提升约2.50%和3.44%,达到了0.7895和0.7447。【结论】在具体的森林经营实践中,可通过采伐或补植的方式来调整林分的树种组成情况以达到促进林木树高生长的作用。
- 路文燕董灵波田园汪莎杉曲宣怡魏巍刘兆刚
- 关键词:树种组成兴安落叶松树高曲线天然林
- 闽北不同发育阶段青冈各林层树种组成与多样性
- 2023年
- 本研究采用国际林联(IUFRO)的林分垂直分层标准,对福建省延平区葫芦山村青冈次生林6个不同恢复阶段的群落,探究不同林层的树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群落林木物种丰富,共有89种,隶属于32科56属。林分上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082~1.599、0.438~0.629、0.628~1.127、0.906~0.982,在上层所有树种中,重要值排前5位的为青冈、栲树、马尾松、木荷、甜槠;中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依次为1.363~4.102、0.572~0.871、0.911~2.424、0.860~0.961,重要值排前5位的为青冈、木荷、栲树、福建青冈、石栎;下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依序为2.421~4.017、0.751~0.885、1.757~2.445、0.825~0.928,层内重要值排前5位的为木荷、山矾、柳叶连蕊茶、青冈、白花苦灯笼。研究结果说明,次生青冈林已形成多树种混交的复层异龄林结构,林木各层均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林分发育,物种数表现出“上层中间底两头高,中层逐渐减少,下层较稳定”的特征。青冈是各阶段中上层的优势种,下层林分大多为乔木树种,木荷的重要值最大。本研究揭示了天然次生青冈林不同发育时期各层的树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可为松林改造、营造乡土树种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 陈杰
- 关键词:青冈林次生林树种组成物种多样性
- 以树种组成和龄期为哑变量的油松林分水平间伐出材模型研究
- 2023年
- 以山西省段峪河林场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油松样地的立地因子、林分因子与出材量进行分析,并将树种组成和龄期2个哑变量引入油松林分水平间伐出材模型。结果表明,龄期(0.62)、胸径(0.73)、林分密度(0.63)与林分出材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树种组成(-0.48)、坡度(-0.77)与林分出材量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由此确定了3个初始油松林分水平间伐出材模型,均能在间伐强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较好地预测林分出材量。通过优化改进,最终确定了2个油松林分水平间伐出材模型,分别为VC=b×Age+c×DBH+d×SD和VC=b×Age+f×AL+g×TH。
- 段亚敏
- 关键词:油松人工林树种组成龄期出材量
- 祁门浙江楠天然林树种组成与空间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以安徽省祁门县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树种组成及空间结构特征,为该地区浙江楠的林分结构优化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设置10个20 m×25 m的调查样地,进行每木检尺调查,基于树种组成、林分直径结构及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等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楠天然林的径级(≥5 cm)分布主要表现为近似正态分布;浙江楠是优势种,苦槠、枫香、香樟为亚优势种,与其他乔木共同构成了以浙江楠为主的群落;浙江楠天然林林分以中度混交(0.45)为主,处于中庸生长状态,林分内个体大小分化严重,存在较强的种间竞争。优势种浙江楠空间隔离差,面临激烈的种内竞争;浙江楠种群中处于随机分布格局的个体数占48%;平均大小比数为0.43。祁门县浙江楠种群状态相对稳定,更新良好,实践中可依据以上结果和各树种现状,采取择伐、补植等人为干扰措施,优化其种群组成及空间结构,促使群落更新演替成顶级群落。
- 陈黎秦浩龙刘成功房震潘健尹琛琛万志兵
- 关键词:浙江楠天然林林分组成空间结构
- 珍稀濒危植物海南粗榧群落树种组成与种间联结性被引量:3
- 2023年
- 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野外分布稀少,自然更新能力弱,加之受到人类砍伐的严重威胁,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为探明海南粗榧所在群落树种组成与种间关系,分析其种群濒危机制,创造海南粗榧种群恢复的适宜生境,制定针对性保护措施,通过在野外实地调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粗榧群落样地的基础上,对群落伴生树种的物种多样性、区系组成进行分析,并采用方差比率法(Rv)、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Pearson相关系数(rp)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rs)对海南粗榧群落16种常见树种的总体关联性、种间联结显著性及关联强度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在8个20 m×20 m样地中,共发现乔木树种44科78属105种;植物区系以热带性质为主,占总科数的65.9%;16种常见树种总体关联性表现为不显著的负关联(Rv=0.534,统计量W=4.27),物种的独立性较强;χ^(2)检验结果表明负关联种对数(41对)多于正关联种对(33对),群落中无显著关联种对;AC>0.67的种对9对,PC>0.75的种对7对,大多数树种间联结性较弱,海南粗榧仅与短药蒲桃存在显著正关联(P=0.018);相关性检验rp与rs显示显著负关联种对多于显著正关联种对,海南粗榧与药用狗牙花呈显著负相关(P=0.027),绝大多数种对不显著相关。综上所述,海南粗榧群落整体结构较为松散,物种可能存在较为频繁更迭,群落尚处不稳定阶段,海南粗榧趋于独立存活。为缓解海南粗榧种群存在的衰退现象,应对其个体采取就地保护措施,适当改造群落生境,进行人工补植,扩大其种群数量。
- 王如农寿千彭文成吴彪杨佳廖立国
- 关键词:海南粗榧种间联结伴生树种
- 长春市公园树种组成与多样性分析
- 为了掌握长春市公园树种组成、配置特点、不同年代的城市公园树木群落结构和园林景观特点,了解城市园林树木群落变化规律,为长春市公园园林树木科学选择和配置提供依据。2021年3月至7月在长春19个公园内共布设924块样地进行外...
- 刘硕
- 关键词:公园树种组成树种多样性
- 林分树种组成多样性指数的构建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构建数量化指标以定量表达林分树种组成特征,是精准经营管理森林的技术基础。【方法】应用生物多样性理论,根据树种组成的特性和经营管理要求,构建了林分树种组成多样性指数(I_(SCD))。采用“十分法”,分析了不同树种数下指数的变化规律及基本特性。以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浙江省322个针阔混交林样地为应用对象,对I_(SCD)与现有的α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I_(SCD)涵盖了林分中树种数、树种相对多度和树种蓄积比例等信息,突出体现树种数的同时,充分表达了树种组成的均匀性与混交程度。I_(SCD)可完整、独立和有效地表达树种组成的变化特性。与α多样性指数相比,I_(SCD)提高了对树种数判别的分异性和灵敏性,可严密地评价树种结构的均匀度和混交度,合理有效地反映树种多样性。【结论】与α多样性指数相比,构建数量化指标能更细致、全面、有针对性地定量化表征林分树种组成多样性,解决了低丰富度高均匀度、高丰富度低均匀度等不同林分树种组成类型难于有效区分的难题。
- 朱锦迪韦新良汤孟平杨晶晶张继艳
- 关键词:林分均匀度
- 大青山三种灌木树种组成及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微生境的调控
- 内蒙古大青山是呼包二市,乃至京津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灌木铁线莲(Clematis fruticosa)、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和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是大青山的3种典型乡土...
- 刘婷岩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关作者
- 陈红跃

- 作品数:168被引量:1,602H指数:24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林分改造 土壤养分 林分 生态公益林 风水林
- 黄清麟

- 作品数:106被引量:787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 研究主题:天然阔叶林 中亚热带 林层 阔叶林 林木
- 刘兆刚

- 作品数:114被引量:949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樟子松人工林 林场 盘古 樟子松 天然次生林
- 吴泽民

- 作品数:123被引量:1,228H指数:20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
- 研究主题:黄山松 林隙 生物量 城市 甜槠林
- 董灵波

- 作品数:76被引量:484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兴安落叶松 林场 盘古 林分结构 天然次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