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3篇“ 栖霞组“的相关文章
- 四川盆地栖霞组——茅口组沉积储层特征及勘探领域
- 2024年
- 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为了寻找栖霞组—茅口组未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方向,在大量钻井、野外露头、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数据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四川盆地栖霞组—茅口组的沉积储层关键地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勘探领域进行了梳理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栖霞—茅口期主要为台地沉积体系,可以划分为3个层序。除川西台缘带之外,盆内川中—川东地区栖霞组—茅口组在三级层序高位域发育多期高能浅滩,总面积超过4×10~4km~2。(2)栖霞组—茅口组主要储层为孔隙-孔洞型白云岩、岩溶缝洞型灰岩以及微孔-微缝型泥灰岩。其中,孔隙-孔洞型白云岩是近期勘探的主要储集岩类型,栖霞组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川西广元—北川—雅安—峨眉一带,茅口组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宣汉—万州、广元—剑阁地区以及剑阁—广安—丰都一带。(3)四川盆地栖霞组—茅口组天然气勘探可划分为4个现实领域及2个潜在领域。其中,川北—川中—川东茅二段白云石化滩带是目前中二叠统天然气增储上产最重要的现实勘探领域,而川东茅二下亚段孤立白云石化浅滩有望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
- 倪超张本健褚春波郝毅谷明峰潘立银李梦莹姚倩颖朱可丹
- 关键词:岩相古地理储层类型勘探领域栖霞组茅口组四川盆地
- 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地层学意义被引量:1
- 2024年
- 四川盆地二叠系在整个华南地区发育最为完整,是研究二叠系地质事件的良好素材。为厘清栖霞组地层划分以及海平面变化复杂多样的问题,本次研究基于四川盆地2口井的岩屑资料开展了岩性及碳同位素地层对比工作,揭示栖霞组主要以泥晶灰岩、含生屑泥晶灰岩、含云质灰岩与白云岩为主,在MX150井与LT1井中,碳同位素分别介于-1.72‰~4.75‰与2.75‰~4.91‰之间,碳同位素整体呈升高趋势,下部较为离散,上部的升高段具体表现出两段正偏-负偏-正偏-负偏的变化趋势。这些证据表明栖霞组可对应于空谷阶至罗德阶下部,时限约为283~270 Ma。栖霞组的碳同位素正偏-负偏旋回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和岩性旋回呈明显相关性。空谷阶下段普遍发育的碳同位素负异常可能与火山及其伴生的野火及甲烷泄露事件有关。大量CO_(2)输入背景下气候变暖,冰川大量融化,海平面升高,因此栖霞组下部以泥质灰岩沉积为主。其上碳同位素整体的升高趋势反映了初级生产力升高和有机碳大量埋藏,最终降低了大气CO_(2)浓度,全球海平面下降,同时栖霞组中下部生屑颗粒灰岩出现标志着沉积水深变浅。中上部的两个碳同位素正偏-负偏次级旋回中,正偏大致对应低海平面时期,碳同位素负偏大致对应高海平面时期,反映了冰川型海平面变化与碳循环波动的相关性。最大正偏点附近总体上白云岩更为发育,可能反映了海平面低位时期,有利于同生-准同生期白云石化发生。
- 张高源汪华丁一陈骁叶玥豪彭思桥陈延贵金鑫宋金民李智武
- 关键词: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海平面变化
- 安徽巢湖凤凰山栖霞组臭灰岩段黄铁矿结核的地球化学
- 2024年
- 沉积黄铁矿的地球化学是认识重金属汇、矿床金属来源、古海洋化学及环境条件的重要途径。巢湖北郊凤凰山上石炭统黄龙组至下二叠统栖霞组臭灰岩段揭露良好,臭灰岩中黄铁矿结核普遍,集中产出于碳质页岩上2~3 m的沥青质灰岩中,其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不清。为查明黄铁矿结核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臭灰岩段的沉积环境,推断早二叠世早期古环境演化,厘清碎屑岩段与臭灰岩的关系,从该剖面采集10个黄铁矿结核和灰岩样品,采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测试其矿物成分和主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凤凰山下二叠统栖霞组臭灰岩段下部普遍发育的黄铁矿结核呈块状和微晶粒状,与灰岩界线清晰,并未切割或破坏有机质纹层,为成岩孔隙水交代生物而成。臭灰岩中SO_(3)和Fe_(2)O_(3)显著富集,分别与高含量有机质和与下伏碎屑岩段一致的陆源供应有关。与上陆壳相比,臭灰岩中Se、Mo和Cd富集,黄铁矿结核中Cr、Ni、As、Se、Mo、Cd、Sb和Hg富集。碎屑岩-臭灰岩的岩性组合、黄铁矿结核的分布范围及其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臭灰岩和黄铁矿结核沉积于受部分陆源物质影响的稳定大陆边缘缺氧强还原海相环境。
- 陈健李洋李洋李秀丽王嘉怡张鑫迪冯敏谢婉秋
- 关键词: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栖霞组巢湖
- 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优质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被引量:1
- 2024年
-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简称“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薄、非均质性强,白云岩储层发育模式尚不完全明确,亟须准确掌握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以期实现川中地区栖霞组强非均质性薄储层效益开发。基于川中地区栖霞组实钻井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地区霞组为滩相白云岩储层,储层岩性以细—中晶残余砂屑云岩为主;②白云岩储层单层厚度薄,平均单井厚度仅5.8 m,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可划分为裂缝-孔洞型、孔洞型和孔隙型3种类型,其中裂缝-孔洞型、孔洞型为优质白云岩储层;③颗粒滩是白云岩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滩体受到准同生期岩溶作用和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白云岩储层,在埋藏期断裂系统进一步叠加改造白云岩储层从而形成更加优质的缝洞发育的白云岩储层,即“滩体控有无、白云石化控规模、断裂控品质”的“三控”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机理。结论认为:川中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存在“高能滩相+准同生期岩溶作用和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高能滩相+准同生期岩溶作用和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断裂叠加改造作用”两种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模式。
- 徐会林罗文军杨东凡兰雪梅杨亚男闫梦楠付蕾唐思哲
- 关键词:发育模式栖霞组
- 龙门山中段北川通口剖面中二叠统栖霞组地层沉积特征
- 2024年
- 川西龙门山前带栖霞组是近期油气勘探的热点,龙门山中段栖霞组勘探程度低,明确其地层沉积特征,对于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对龙门山中段北川通口剖面实测,结合薄片鉴定和主量、微量元素分析,对栖霞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沉积环境。北川通口剖面梁山组—栖霞组识别出2个三级和1个四级层序界面,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和2个四级层序。梁山组—栖霞组发育滨岸—沼泽、开阔台地及台地边缘3种沉积相,开阔海、滩间海、台内滩和台缘滩4种亚相,台内生屑滩、台缘生屑滩和台缘砂屑、生屑滩3种微相。栖一段至栖二段下部整体处于开阔台地,栖二段中上部则处于台地边缘,建立了龙门山中段栖霞组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栖霞组沉积期整体处于温暖、湿润、富氧、古生物大量繁殖的海水—陆表海沉积环境,栖二段中上部高位体系域Sr/Ba比值整体最低,MgO/CaO比值最高,平均古水温高,V/(V+Ni)、V/Cr低值,古盐度m值明显较高,代表远离陆地的浅水、高能台地边缘沉积环境,厚大高能台缘砂屑、生屑滩发育,是规模优质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发育有利部位。龙门山中段栖二段与北段、南段具有相似的沉积相带和储集条件,是栖霞组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有望成为实现规模增储的重要战略接替阵地。
- 王东王海军杨成张俊辉赵姗姗胡永亮
- 关键词:层序地层沉积相栖霞组中二叠统龙门山
- 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形成机理——以车家坝剖面为例
- 2024年
- 以岩石学观察为基础,结合稳定同位素与团簇同位素分析,探讨了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形成机理。川西北车家坝剖面白云岩集中发育于栖霞组上段,可识别出基质白云石与白云石胶结物2种不同类型的白云石。基质白云岩呈灰白色,与灰岩接触界线截然,呈指状交错接触;白云石胶结物呈乳白色,局限分布于溶蚀孔洞的边缘。镜下可进一步划分为3种类型基质白云石,即漂浮状细晶直面自形—半自形基质白云石(Md1)、细—中晶直面自形—半自形基质白云石(Md2)、中—粗晶它形曲面基质白云石(Md3),以及一种鞍形白云石胶结物(Sd)。Md1沿缝合线呈漂浮状分布于灰泥基质中,可能为浅埋藏环境下压溶作用的产物。Md2与Md3具有与宿主灰岩相似的δ^(13)C、δ^(18)O和^(87)Sr/^(86)Sr同位素特征,指示白云石化流体主要来源于二叠纪同期海水,而相对较高的成岩温度说明受二叠纪末大规模火山活动的影响显著。鞍形白云石及其后的方解石胶结物具有明显偏负的δ^(18)O值和放射性^(87)Sr/^(86)Sr值,说明它们形成于高温外源富放射性锶的白云石化流体中,可能为来自或穿过碎屑岩地层的深部热流体。川西北地区栖霞组白云岩的形成受原始沉积相与断裂活动的双重控制,热流体的注入使原始滩相地层发生白云石化作用,形成大量溶洞与晶间溶孔,对储层的改造起到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 曾杰董少峰
- 关键词:热流体稳定同位素白云岩栖霞组中二叠统
- 台内滩型薄层状白云岩储集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为例
- 2024年
- 通过对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台内滩分布及白云岩储集层特征的研究,分析储集层发育控制因素,建立“台内滩型薄层状白云岩储集层”成储模式。研究表明:栖霞组自下而上为海退旋回,栖一段发育低能开阔海亚相,栖二段海平面下降演化为台内滩及滩间海,台内滩主要分布于栖二段两个次级变浅旋回近顶部。栖霞组主要的储集层岩性为薄层状裂缝-孔洞型白云岩,其次为孔洞型白云岩,缝洞中常见鞍状白云石半充填,晶间孔、残余溶蚀孔洞叠加裂缝形成了有效的孔渗网络。基于沉积及成岩特征耦合分析,系统建立了“沉积前微古地貌控滩、沉积期滩体控制白云岩展布、准同生白云石化有利于孔渗网格保存,晚期热液作用有效改善储集物性”的成储模式。栖霞组沉积前的“一级高带”微古地貌控制栖二段沉积期高石梯地区台内滩的大面积发育;滩相是早期云化的基础条件,台内滩与白云岩储集层分布范围的吻合程度较高;滩相颗粒灰岩受两期白云石化叠加改造,准同生期白云石化有助于原生孔隙和次生溶孔保存,埋藏期热液沿峨眉山玄武岩事件伴生的裂缝进入早期白云岩体,使其重结晶为中—粗晶白云岩,晶间孔叠加顺缝热液溶蚀的残余孔洞,形成了台内滩型薄层状优质白云岩储集层。该成储模式的建立可为四川盆地二叠系气藏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地质理论支撑。
- 何江连志华罗文军周慧徐会林何溥为杨羿兰雪梅
- 关键词:古地貌成岩作用四川盆地
- 巢湖凤凰山下二叠统栖霞组臭灰岩段黄铁矿结核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齐啸威
- 双鱼石区块栖霞组储层构造裂缝预测研究
- 2023年
- 双鱼石区块栖霞组储层是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主力层位之一。由于储层构造裂缝发育,井漏等井下复杂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该层位的高效开发。文章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和储层裂缝判断准则,开展了栖霞组储层构造裂缝预测研究,并通过蚂蚁体追踪结果和现场施工信息对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双鱼石区块栖霞组最大主应力分布在170~230 MPa范围内,最小主应力分布在70~150 MPa范围内,断层对应力分布影响较为明显;断裂带位置处的裂缝发育程度最高,此外ST3、ST10、ST101、SY001-H2井位置区域的裂缝发育程度明显高于区域其他位置;构造裂缝预测结果与蚂蚁体追踪结果吻合较好,并与现场施工信息契合度高,表明了栖霞组构造裂缝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研究能为双鱼石区块接下来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 李诚杜强王强尹瀚翔欧阳伟李先锋
- 关键词:栖霞组数值模拟
- 川西南部PLB气田栖霞组气藏开发潜力被引量:1
- 2023年
- 为了进一步落实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区PLB构造下二叠统栖霞组气藏开发潜力,以PT1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气藏的地质特征、试采动态特征及稳产能力等。研究结果表明:(1)川西南部地区PLB构造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发育,孔隙度、渗透率关系显示具有双重渗流的特征,测井解释无水层,产出液分析结果认为PT1井产凝析水;(2)容积法计算结果显示,PLB构造栖霞组气藏天然气地质储量为81.13×10^(8)m^(3),地质储量丰度为3.08×10^(8)m^(3)/km^(2);(3)PT1井试采期间生产稳定,产能缓慢下降,试井结果显示远井储层物性较好,渗透率介于1.69~7.46 mD,近井区域渗流条件未发生明显变化;(4)采用3种方法计算PT1井栖霞组气藏动态储量介于(44.39~59.69)×10^(8)m^(3),预测PT1井在25×10^(4)m^(3)/d、34×10^(4)m^(3)/d、45×10^(4)m^(3)/d不同生产制度下的稳产时间分别为23年、15年、11年,在当前配产条件下,PT1井可以保持较长的稳产时间。结论认为:(1)PLB构造栖霞组气藏地质储量大,渗流条件好,具有较好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2)PT1井试采期产量稳定,产少量凝析水,试井解释储层物性较好,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3)根据不同方法计算得到的PT1井栖霞组气藏动态储量大,预测气藏稳产能力较强,展示了该区PLB构造栖霞组气藏良好的天然气开发潜力。
- 罗静冉丽君袁港朱天印朱遂珲朱亮李开发周盈
- 关键词:栖霞组
相关作者
- 颜佳新
- 作品数:119被引量:1,029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栖霞组 沉积环境 二叠纪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 谭秀成
- 作品数:283被引量:2,080H指数:29
-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碳酸盐岩 储层 岩溶 白云岩
- 李双应
- 作品数:170被引量:1,085H指数:22
-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二叠系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特征 大别造山带 碳酸盐岩
- 罗静
- 作品数:21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栖霞组 双鱼 气藏 区块 开发技术对策
- 王兴志
- 作品数:240被引量:1,905H指数:25
-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储层 储层特征 白云岩 成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