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5篇“ 栗疫病“的相关文章
- 锥栗半同胞家系栗疫病抗性与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为筛选出生长良好且栗疫病抗性强的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对12个锥栗半同胞家系的栗疫病抗性相关性状及生长性状进行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12个锥栗半同胞家系各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0.19%,病斑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9.76%,叶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1.14%。病斑宽、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叶脉数在家系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感病率、感病指数、叶宽在家系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苗高与感病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感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叶长与感病率、感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筛选出JO14('白露仔’)、JO8('油桐仔’)、JO_(2)('大苞榛’)3个优良家系;筛选出9株(JO_(2)-25、JO13-29、JO14-32、JO_(2)-12、JO8-17、JO_(3)-4、JO5-26、JO_(2)-19、JO12-20)栗疫病抗性强的优良单株,4株(JO_(2)-5、JO7-16、JO8-17、JO14-3)生长良好的优良单株,其中JO8-17抗性强且生长良好。
- 吴美珍李佳妮李煜吴钧剑杨金辉陈辉
- 关键词:锥栗半同胞家系优良家系优良单株
- 栗疫病菌侵染板栗枝条的显微观察被引量:3
- 2022年
- 栗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栗属植物的病害。为了明确栗疫病菌侵染板栗枝条的过程及侵染的关键时间点,本研究利用病理组织切片技术、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栗疫病菌侵染板栗枝条的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接种栗疫病菌后0~5 h,菌丝先降解枝条表皮,进行横向营养生长的同时沿着伤口纵向侵染,为进入皮层做准备;接种后6 h病菌开始在表皮定殖,并侵入皮层;接种后9 h在皮层可观察到侵染性菌丝沿着细胞间隙向相邻细胞延伸;接种后12 h栗疫病菌侵入韧皮部,在皮层的侵染面积扩大。随着侵染程度加深,皮层、韧皮部等处细胞被菌丝降解,最终在形成层附近聚集。接菌后9 h为栗疫病菌侵染板栗枝条的关键时间点。
- 郝雅琼刘红星王泽华聂兴华李伊然陈旭王维香秦岭邢宇
- 关键词:栗疫病菌侵染过程显微观察
- 锥栗农家品种栗疫病抗性及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分析与联合选择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比较分析锥栗不同农家品种在栗疫病抗性、果实主要表型性状及营养成分等方面的差异情况,筛选出对栗疫病有较强抗性且果实品质表现优良的农家品种,从而为锥栗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锥栗疫病的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核糖体DNA-ITS序列鉴定,在此基础上,对17个锥栗农家品种栗疫病抗性和果实表型性状指标(包括栗疫病染病率、果质量、淀粉含量等15个指标)进行测定,并对锥栗疫病抗性和果实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分析,通过标准化分析选择优良品种。【结果】栗疫病抗性最强的农家品种为‘小尖嘴’,其染病指数为23.55;栗疫病抗性最弱的农家品种为‘处暑红’,其染病指数为59。17个农家品种在15个表型性状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果实营养成分的平均变异系数为5.56%,其染病率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8.29%,果实表型性状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3.33%。17个农家品种的栗疫病抗性和果实表型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淀粉含量(P=0.275)外的15个表型性状指标在17个农家品种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栗疫病染病率和果实中蔗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之间均呈现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92(P≤0.05)和-0.415(P≤0.01)。通过对所测数据进行标准化分析,从17个农家品种中筛选出了‘大包榛’‘白露仔’‘黄榛’这3个优良农家品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农家品种可分为3大类:‘牛角仔’(中熟)单独分为第1类;‘牛角仔’(晚熟)‘油桐仔’‘处暑红’‘红仔榛’‘乌榛’聚为第2类;其余11个农家品种聚为第3类。【结论】不同农家品种的果实品质不同,对于栗疫菌侵染所表现出的抗性也存在显著差异。以栗疫病抗性和重要经济性状为选择目标,筛选出了3个栗疫病抗性较强且果实品质优良的农家品种。
- 叶树涛顾光仕李煜李煜张晶杨金辉郑国华陈辉
- 关键词:锥栗果实品质良种选择
- 锥栗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栗疫病抗性的QTL定位
- 锥栗(Castanea henryi(Skan)Rehd.et Wils.)为我国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也是我国特有的3种栗属植物之一。果实为世界四大坚果之一,富含淀粉、蔗糖、可溶性蛋白及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栗疫病的发生严...
- 叶树涛
- 关键词:锥栗遗传连锁图谱QTL
- 锥栗半同胞子代群体遗传结构及栗疫病抗性变异分析
- 锥栗(Castanea henryi)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随着锥栗产业及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选育锥栗优良品种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对锥栗疫病抗性的遗传基础研究比较薄弱,目前仍未选育出用于推广的高抗优良品种。本研究利...
- 吴钧剑
- 关键词:锥栗良种选育半同胞子代抗性变异
- 文献传递
- 锥栗农家品种栗疫病抗性的变异分析及遗传作图群体的建立
- 锥栗(Castanea henryi)是我国特有的木本粮食树种。福建省建瓯市锥栗栽培历史悠久,通过不断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已形成了一批表型优良的农家品种。栗疫病的发生严重影响锥栗农家品种的产量和品质,选育高抗新品种是防治...
- 顾光仕
- 关键词:锥栗品种选育抗病性
- 文献传递
- 类病毒在栗疫病菌中的侵染、复制和传播
- 类病毒是一类共价闭合的环状单链RNA,不编码任何蛋白质,其基因组大小在246-434nt范围内。类病毒自身的稳定性强,不容易被脱氧核糖核酸酶降解。它是迄今发现最小的能进行自我复制的遗传因子。在自然界中,可引起十分严重的植...
- 刘茜
- 关键词:栗疫病菌生物防治类病毒
- 栗疫病菌致病毒素提取及其活性测定
- 近些年来,板栗疫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板栗树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使板栗的产量大幅度减少,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更好的对板栗疫病进行防治,板栗疫病病菌病毒素的研究就越来越重要。本研究以栗疫菌(Endothia para...
- 汤兴宇
- 关键词:栗疫菌生物测定气质联用
- 文献传递
- 栗疫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的敏感性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来自湖北罗田板栗产区14株栗疫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14株栗疫病菌株的EC_(50)范围为0.027 9~0.124 0μg/m L,平均为0.064 5μg/m L;氟硅唑对上述菌株的EC_(50)为0.024 6~0.218 6μg/m L,平均为0.072 5μg/m L。对不同敏感性菌株的适生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抗药性较强的菌株菌丝生长速率和致病力显著高于敏感菌株;抗性菌株传代培养10代后的EC_(50)没有显著性变化,其抗药性状可以稳定遗传。
- 何秀娟徐育海邱文明
- 关键词:栗疫病抗药性苯醚甲环唑氟硅唑
- BCL-2基因对栗疫病菌毒力菌株致病力和病毒传播以及抗凋亡的影响研究
- 在医学研究中已证实抑制凋亡蛋白Bcl-2可以抑制细胞的凋亡,但有关该蛋白在丝状真菌中的作用研究还鲜有报道。前人研究发现,过表达Bcl-2的栗疫病毒力菌株在与第一个vic基因位点上存在差异的弱毒力菌株进行病毒传播时,可以抑...
- 王奎杰
- 关键词:栗疫病菌BCL-2基因DSRNA病毒传播抗凋亡
相关作者
- 陈保善

- 作品数:210被引量:580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
- 研究主题:板栗疫病菌 甘蔗 基因 板栗疫病 外壳蛋白
- 王克荣

- 作品数:74被引量:28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研究主题:栗疫病菌 大丽轮枝菌 营养体亲和性 栗疫病 栗疫菌
- 秦岭

- 作品数:294被引量:1,316H指数:19
- 供职机构: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板栗 短雄花序 疫病菌 雄花序 芽变
- 罗正均

- 作品数:31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 研究主题:马尾松腮扁叶蜂 板栗 板栗疫病 菌株 板栗疫病菌
- 任本权

- 作品数:24被引量:52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 研究主题:板栗 板栗疫病 菌株 板栗疫病菌 DS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