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50篇“ 校园传承“的相关文章
- 做好传统文化校园传承
- 2024年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高瞻远瞩作出擘画:“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赓续中华文脉的使命意识与责任意识。文化是文明的核心与精髓,建设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离不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 姜海军
- 关键词:文化使命现代文明校园传承繁荣昌盛
- 非遗视域下霸王鞭舞的校园传承与实践研究
- 2024年
- 非遗文化在校园环境中具有广阔的传承发展空间,可以形成系统性传承发展体系,提高新生代群体对非遗文化的了解与认知水平。霸王鞭舞作为一种非遗文化,如果能够打通校园传承发展模式,就可以促使霸王鞭舞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文章阐述了非遗视域下霸王鞭舞的发展现状,探索了霸王鞭舞的具体情况以及当前面临的实际困境,最后结合霸王鞭舞的艺术特点以及校园传承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改善对策,旨在助力霸王鞭舞在校园环境中实现广泛传播,在新生代群体中实现传承发展。
- 薛春丽
- 关键词:校园传承传承发展
- 地方戏曲校园传承的实践策略——以睦剧进校园为例
- 2024年
-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8-9年级戏剧(含戏曲)的学段目标:“能对戏剧(含戏曲)艺术作品进行初步欣赏和分析,具有初步表达观剧感受和见解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向善、向美的价值观;掌握中外戏剧艺术史的基本常识。
- 方红霞
- 关键词:学段目标艺术课程标准校园传承睦剧
- 民族地区中职学校非遗文化校园传承策略探究——以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 2024年
- 我国非遗文化丰富多样、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髓和智慧,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感到自豪,同时传承非遗文化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冲击,使各民族非遗文化在传承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各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如何在深入开展职业教育的同时,结合当地非遗文化的传承,寻求职业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最佳的结合点。该文在中职音乐课堂上将本乡本土非遗文化进行系统学习和艺术实践,让学生熟悉并热爱民族非遗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育中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最后该文结合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非遗文化传承中存在的几点突出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 兰洁
- 关键词:中职校园传承教育校企联合
- 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钢火烧龙校园传承研究
- 2024年
-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钢火烧龙的校园传承为研究对象,研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的价值和当前困境,并提出相应策略,为推进优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校园提供参考依据,对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为传统体育项目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 彭进银董俊伟陈子逸
- 关键词:校园传承
- 非遗进校园背景下蟳埔女服饰“校园传承人”培养实践研究
- 2024年
- 非遗进校园是我国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通过培养非遗文化的校园传承人,将非遗文化与教育相融合,既丰富了校园教学的资源,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培养源源不断的新人才,还能够对非遗传承加以创新,产生新的效果。在非遗进校园的背景下,福建泉州丰泽蟳埔女服饰传承也可以采取新的方式,培养蟳埔女服饰的校园传承人。从蟳埔女服饰的历史底蕴和特点出发,分析培养蟳埔女服饰校园传承人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分析培养蟳埔女服饰校园传承人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校园传承人培养策略,目的在于深入推进蟳埔女服饰这一非遗文化在校园的传承发展,同时提高蟳埔女服饰的传承保护效果,让其在新时代再度焕发出新的光芒。
- 郑晓敏
- 地方曲艺校园传承基地建设探索——以莆仙“梆鼓咚”的传承为例
- 2024年
- 莆仙“梆鼓咚”又称“俚歌””“咚鼓当”“乞食歌”,是流行于福建莆田、仙游地区的以竹筒鼓配以竹板伴奏的莆仙方言叙事体说唱艺术。“鼓咚”最早是乞丐在乞讨时所唱之歌,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深受当地人的喜欢。
- 雷彬彬
- 关键词:地方曲艺说唱艺术叙事体莆仙方言校园传承
- 指向文化传承的小学美术大单元设计研究——以张伯英书法艺术的校园传承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承可以依托大单元教学,深挖文化育人的价值,提炼单元大概念,立足学生视角,整体构建单元目标、内容、任务及评价体系。
- 苗雨魏会
- 关键词:文化传承
- 身体实践:武术类非遗校园传承的路径研究
- 2024年
- 传统武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含着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武术类非遗的保护传承实践,对于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文化自信根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具有重要意义。齐鲁师范学院以少林武术的技术体系、文化意蕴和德性价值为契入点,以校园传承为纽带搭建起“文武之道”与中华文明的内在联系,突出身体实践,对武术类非遗的校园传承路径进行了系统性、体系化的探索。透过当前传统武术扎根校园的创建历程及当下实践,反思身体实践与武术类非遗保护传承的复杂关联,对于探究当代非遗保护传承的校园实践以及非遗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林松柏
- 关键词:传统武术校园传承
- 新时代体育非遗校园传承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既是中华文化的实践体现,也是文化自信的旺盛源泉。学校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场域,特别是在全面建设体育强国、文化强国,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等国家战略,努力提升青少年...
- 张志刚
- 关键词:校园传承文化自信数字化教学
相关作者
- 王占峰

- 作品数:19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 研究主题:校园传承 少数民族传统 体育文化遗产 贵州高校 文化价值研究
- 曹廷礼

- 作品数:17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校园传承 高职院校 高职护生 护生 苏州经济
- 刘娜

- 作品数:36被引量:85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图书馆 医学院校 阅读疗法 高校 采编业务外包
- 公惠玲

- 作品数:39被引量:424H指数:1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黄芪总苷 黄精多糖 四氧嘧啶 一氧化氮合酶 胞浆钙
- 黄明波

- 作品数:22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黎明职业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方言电视 新媒体 地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两岸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