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04篇“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相关文章
- 不同固定条件对乳腺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定量分析的影响
- 2016年
- 自1987年crocker等把银染技术应用于组织切片中,证明核仁组成区对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有诊断价值。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广泛研究,发现可以根据这项技术对AgNOR颗粒计数和分布来区分良恶性肿瘤细胞、增生性或正常细胞,并对某些特殊疾病进行辅助诊断。AgNOR染色技术曾作为肿瘤病理学一种新的辅助诊断手段,随着当今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定量检测等的开展和普及,运用AgNOR染色技术辅助肿瘤的良恶性诊断相对较少。
- 丁桂龄龚志锦郑唯强
- 关键词: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 对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外周血染色的探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实用的能直接应用于外周血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方法。方法取25mm×55mm的双层滤纸贴盖于经固定的血片上,自然光条件下滴加按1:2现配的银胶溶液,放暗盒内30℃水浴染50min,水洗晾干,先低倍找到最佳部位后换油镜观察血膜染色后视野内背景清洁度、细胞结构和银染颗粒着色情况,并另作30 min和40 min同等条件对照。结果本法采用滤纸贴盖血膜面后,染液完全扩散于滤纸的时间较未用滤纸时以手工完全铺展液面的时间(即染色前试剂曝光时间)明显缩短,且利用了滤纸的过滤功能,使视野中杂质沉淀大为减少;适当延长染色时间能使细胞和银染颗粒着色程度加深,更易于检测识别。结论经此改进后的银染法可用于自然光条件下血片嗜银蛋白直接染色,适于各级医疗机构应用。
- 钟礼瀑万祥辉
- 关键词:外周血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法
- 多西环素对体外培养的牛角膜肌成纤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及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对角膜肌成纤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研究。分别用基础培养液配制的1.0及2.0g/LⅠ型胶原酶对牛角膜基质层进行二步消化分离,制成细胞悬液后转入培养瓶中用RPMI-1640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培养。取生长良好的细胞进行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选用生长良好的牛角膜肌成纤维细胞分成3个组:阴性对照组(无药物干预),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120mg/L)及各浓度梯度(10、20、40、60及80mg/L)多西环素组,每组30例。指标测定:采用AgNOR及α-SMA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等技术测定各实验组在对角膜肌成纤维细胞干预24和48h后,对细胞DNA复制及α-SMA合成的影响。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一药物浓度下两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结果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牛角膜肌成纤维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及α-SMA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后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角膜肌成纤维细胞。细胞被干预24h后,阴性对照组AgNOR颗粒数为(6.40±0.62)个,AgNOR颗粒面积为(34.80±2.36)μm。;60mg/L多西环素组AgNOR颗粒数(2.23±0.43)个,AgNOR颗粒面积为(19.91±2.15)μm2。细胞被干预48h后,阴性对照组AgNOR颗粒数为(7.27±0.64)个,AgNOR颗粒面积为(36.27±1.99)Ixm。;60mg/L多西环素组AgNOR颗粒数为(2.80±0.76)个,AgNOR颗粒面积为(13.75±2.09)μ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24h:F=252.55,202.16;P〈0.05;干预48h:F:169.38,853.23;P〈0.05;在同一浓度干预下:江6.98,11.62;P〈0.05)。当多西环素浓度达60mg/L时作用效果与120mg/L地塞米松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2,0.213;P〉0.05)。α-SMA免疫荧光细胞化�
- 刘曼丽邹文进黄明汉赵静博付馨余王松
- 关键词:角膜肌纤维母细胞多西环素核仁组成区肌动蛋白类细胞
-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涂片中的价值探讨
- 2013年
-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涂片中的价值。方法用经钟氏等报道[1]的双层滤纸垫染法对117例NHL骨髓涂片进行染色后检测,并另做17例大致正常骨髓片做对照。结果NHL组、NHL晚期组二者的银染颗粒含量和银染颗粒阳性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两组P<0.05);NHL晚期组的银染颗粒含量和银染颗粒阳性率均较NHL早期组有显著性差异(两者P<0.05);而NHL早期组的银染颗粒含量和银染颗粒阳性率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AgNOR染色在NHL骨髓涂片的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钟礼瀑吴青青吕赛平邹学森徐光明陈岳青刘琴
-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骨髓核仁组成区硝酸银染色法
- 90例苯暴露者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检测
- 2011年
- 目的检测苯暴露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评价其作为苯暴露者早期的效应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分析接触苯的高暴露者、低暴露者和对照者Ag-NORs区面积与细胞核仁区的百分比(I.S%)。结果 I.S%在高暴露者组为(6.2±0.7),低暴露组为(7.5±0.8),正常对照组为(7.6±0.7),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P=0.013),其中高暴露组低于低暴露组和对照组,低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g-NORs检测能反映个体的苯接触水平,对职业健康检查早期筛查易感人群有一定的意义。
- 刘志清
- 关键词:苯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T淋巴细胞
-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及Ki-67在乳腺癌前驱病变中的意义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及细胞增殖指数(PIki-67)在乳腺癌前驱病变中的意义。方法将76例乳腺癌前驱病变,包括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25例、低度导管原位癌(DCIS)17例、中度导管原位癌14例及高度导管原位癌20例,制成组织芯片,进行AgNOR嗜银染色及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定量分析AgNOR染色结果并计算PI Ki-67结果AgNOR颗粒形态、大小在各病变中存在差异;每个细胞AgNOR颗粒平均个数、AsNOn颗粒总面积、单个Ag—NOR颗粒面积、PIKi埘从ADH到高度DCIS逐渐增高,ADH、低度DCIS与高度DCI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DH与低度DCIS在每个细胞AgNOR颗粒平均个数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NOR与Ki-67是乳腺癌前驱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指标之一。
- 刘晖孔昭燕张长淮周小鸽刘金香
- 关键词:乳腺肿瘤不典型增生导管原位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KI-67
- 结直肠癌PCNA表达及其与DNA含量测定、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计数水平关系的研究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肿瘤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DNA含量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计数水平三者相关性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关系。 材料方法:采用2007-2008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经证实的结直肠癌标本...
- 何春
- 关键词:结直肠癌PCNAAGNOR
- 文献传递
-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李冰徐丽萍
- 关键词: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
- 温度和时间对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结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温度和时间对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胃癌标本12例做连续切片并分组,设定染色的温度和时间,观察染色结果并做统计学处理,行组间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确定两组之间是否不同。结果温度37℃时间12分钟组,室温(16℃)时间12分钟组,温度37℃时间16分钟组,室温(16℃)时间50分钟组均与温度60℃时间12分钟组不同,P<0.01或P<0.05。结论较低温度下延长时间的染色未必能取得较高温度下的染色效果。
- 李冰
- 关键词:温度
- 体外循环对小儿房间隔缺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例变化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系统探讨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修补术患儿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前后单个核细胞的各免疫表型的比例和核仁组成区(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NORs)嗜银蛋白(AgNORs)变化规律,为临床防治ECC后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提供检验依据。方法采用静脉注射与吸入复合麻醉,体外循环应用膜式氧合器,于ECC下行ASD的患儿36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停ECC即刻(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及术后第7天(T4)共5个时间点采取静脉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CD14+、CD19+、CD16+CD56+细胞百分率;采用组织化学方法进行AgNORs染色并在全自动数码显微镜下测定其直径,计算出每个细胞核中AgNORs的个数。结果 CD3+细胞T0时(58.13±4.36)%与T1及T2、T3时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T2降到最低值(44.56±4.85)%,T3时回升,T4时恢复至T0水平(P>0.05);与T0(34.65±2.23)%比较,CD3+CD4+在T1时降低(P<0.05),T2、T3均显著降低(P<0.01),T2降到最低值(25.45±3.66)%,T3时回升,T4时恢复至T0水平(P>0.05);与T0(20.53±1.32)%比较,CD4+CD8+在T1及T2、T3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1.69±0.04)比较,CD4+/CD8+在T2时显著降低至1.41±0.35(P<0.01),T3到T4时恢复到T0水平(P>0.05);与T0(16.29±1.25)%比较,CD19+在T1时下降至(13.92±1.96)%(P<0.05),T2到T3时恢复到T0水平(P>0.05);与T0(9.59±0.68)%比较,CD14+在T1时显著下降至(8.57±1.33)%(P<0.01),T2到T3时恢复到T0水平,T4时增高至(10.65±1.12)%(P<0.05);与T0(11.51±0.82)%比较,CD16+CD56+在T1、T2时均显著升高(P<0.01),T2时升到(12.86±2.64)%,T3到T4时恢复到T0水平(P>0.05);AgNORs形态类型为单一型,大都呈规则的圆形,ECC前后形态和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ASD患儿ECC后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及调节功能失调,增加了术后患儿的易感性,应积极采取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方法并结合临床规范化治疗减少ASD患儿围ECC期并发症的发生。
- 刘延芹杨永辉张隆郑爱莉吕娜纪惠娟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体外循环单个核细胞核仁组成区
相关作者
- 龚志锦

- 作品数:107被引量:336H指数:10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组合染色法 乳腺癌 染色法 胶原纤维 自体移植皮片
- 钱松溪

- 作品数:151被引量:1,812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华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前列腺癌 肾肿瘤 前列腺增生 病例报告 前列腺肿瘤
- 李慎勤

- 作品数:154被引量:381H指数:11
- 供职机构: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 研究主题:肾移植 肾移植术后 膀胱肿瘤 中医药疗法 肾移植术
- 郑家富

- 作品数:102被引量:621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勒部
- 研究主题:肾肿瘤 前列腺癌 尿动力学 前列腺肿瘤 膀胱肿瘤
- 权启镇

- 作品数:227被引量:1,380H指数:19
-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肝纤维化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溃疡性结肠炎 肝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