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61篇“ 核多角体病毒“的相关文章
-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与Bt混合试剂对葡萄花翅小卷蛾的毒力分析
- 2023年
- 为测定野生型和重组型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 MNPV)在葡萄花翅小卷蛾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本文以野生型和重组型Ac MNPV及其与苏云金杆菌(Bt)的混合试剂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病毒及其与Bt的混合试剂对葡萄花翅小卷蛾幼虫的室内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感染WT(野生型Ac MNPV)、WT-31(Ac MNPV携带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ydia pomonella granulovirus(CpGV)orf31)、WTgp64-31(Ac MNPV缺失gp64基因、携带Cp GV orf31)的幼虫逐日死亡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作用速率缓慢;WT与WT-31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0.36%、71.43%,并显著高于WTgp64-31(58.93%),但前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性。以WT和WT-31为基础,在混合有1000 IU/mL Bt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析表明,WT-31的LC50和LC90分别为1.66×10^(3)PIB/mL、3.07×10^(5)PIB/mL;浓度为104PIB/mL、105PIB/mL的WT-31的LT50分别为5.67 d、4.24 d,LT90分别为11.62 d、9.33 d;Ac MNPV能够感染葡萄花翅小卷蛾,较低浓度的Bt能够显著促进重组Ac MNPV(WT-31)的杀虫效率。研究结果将为葡萄花翅小卷蛾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王洁李玉英李子昂阿地力·沙塔尔李万倩王琼
- 关键词:苏云金杆菌
- 舞毒蛾核多角体病毒(LdMNPV)感染后宿主免疫应答相关代谢调控机理研究
- Toll、IMD(Immune deficiency)和JNK通路在昆虫的天然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Toll、IMD和JNK通路的抗杆状病毒免疫研究却相对较少。免疫和代谢密切相关,免疫反应的激活可能会导致代谢发生变化...
- 刘龙
- 关键词:舞毒蛾脂代谢
-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VP39蛋白在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中的功能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构建表达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exigu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SeMNPV)VP39蛋白的vp39假型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NPV,AcMNPV),明确SeMNPV VP39是否能取代AcMNPV VP39在AcMNPV中行使功能,为深入探究杆状病毒的核衣壳装配机理打下理论基础。【方法】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在AcMNPV vp39缺失型重组bacmid(bAcvp39KO)的基础上构建携带SeMNPV vp39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egfp)和多角体蛋白基因(Polyhedrin,polh)的重组病毒(vAcSevp39:FLAG)。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析SeMNPV vp39在vAcSevp39:FLAG转染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IPLB-Sf21-AE clonal isolate 9(Sf9)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vAcSevp39:FLAG在Sf9中的感染和扩散情况,采用病毒滴度测定并绘制病毒生长曲线检测vAcSevp39:FLAG的感染性芽生型病毒粒子产量,并以电子显微镜观察vAcSevp39:FLAG转染的Sf9细胞中的形态发生情况。【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SeMNPV VP39能在vAcSevp39:FLAG转染的Sf9细胞中获得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和病毒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在vAcSevp39:FLAG转染的Sf9细胞中无感染性的芽生型病毒粒子产生,与AcMNPV vp39缺失型重组病毒(vAcvp39KO)的现象一致;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与vAcvp39KO不同的是,在vAcSevp39:FLAG转染的细胞中虽然未产生核衣壳,但在感染细胞的核中存在大量空的透明长管状衣壳结构,表明SeMNPV VP39能挽救vAcvp39KO的衣壳结构装配,但在AcMNPV中不具备装配核衣壳的能力。【结论】SeMNPV VP39在AcMNPV中虽能形成衣壳结构,但不能有效装配核衣壳,导致无芽生型病毒粒子和包埋型病毒粒子产生。
- 李赛男吕怡娜姜焕焕黄麟淇区炳明刘文华
- 关键词: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 大田使用20亿/mL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C防治草地贪夜蛾药效试验
- 2021年
- 为明确20亿/mL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C大田防治草地贪夜蛾的药效,开展田间药效试验。在玉米种植区域,于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期,每667 m2使用20亿/mL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C 100 mL或5%甲氨基阿维菌素WG 25 g喷雾,药后7 d防效分别为88.40%和87.59%,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84.95%和75.09%。其中,20亿/mL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C持效性较长,5%甲氨基阿维菌素WG速效性较优,均可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在玉米田的发生危害。在草地贪夜蛾种群密度高的玉米地,建议速效性和持效性农药结合使用。
- 陈玉婷
- 关键词:多角体病毒药效试验
-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MNPV)orf146在病毒粒子形成中的功能研究
- 杆状病毒是一类对节肢动物具有感染性的DNA病毒,其多用于新型病毒杀虫剂、表达载体系统、疫苗制备和药物研发等方面。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multicapsidnucleopo...
- 王朝兴
- 关键词:杆状病毒保守结构域转录调控因子
-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lt75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2020年
-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ORF75(Splt75)是杆状病毒核心基因。通过PCR方法、克隆、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Splt7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Splt75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R扩增序列大小为363 bp,与Genbank登录的SpltMNPV G2株基因组全序列(AF325155)中的ORF75基因全长序列同源性100%;Splt75基因编码120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分子量为13137.16 Da,蛋白理论等电点为7.86,是稳定的疏水蛋白,存在跨膜结构区,属于ORF78(Ac78)超家族成员;Splt75蛋白中可能含有1个cAMP和cGMP依赖的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1个N-糖基化位点、1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1个N-豆蔻酰化位点、1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以及1个酰胺化位点;Splt75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要构成元件。Splt7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Splt75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赛男吕怡娜甘田刘文华
- 关键词: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质结构
- Ⅱ型核多角体病毒膜融合蛋白F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 α杆状病毒存在两种不同的膜融合蛋白,Ⅰ型核多角体病毒的GP64蛋白和Ⅱ型核多角体病毒的F蛋白。GP64属于Class Ⅲ膜融合蛋白,而F被预测和多种人的RNA病毒膜融合蛋白相似,属于Class Ⅰ膜融合蛋白。从融合前亚稳...
- 张欢欢
- 关键词:杆状病毒晶体结构环境刺激构象变化
-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防治甜菜夜蛾效果初探
- 2019年
-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属于高效广谱生物杀虫剂,害虫感染病毒后很快停止取食,行动迟缓,体质变弱,腹部发黄肿涨直至死亡,同时通过死虫体液、粪便继续将病毒传染给其它害虫和下一代害虫,造成田间害虫种群大面积流行疾病,从而达到瘟疫控虫、长期防控的目的,克服了其它病毒类产品杀虫谱单一、杀虫速度慢、田间效果不稳定等缺点,并且具有对农产品安全、对环境友好的特点,在农业生产特别是蔬菜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为了掌握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推广运用打基础,今年我们在黄瓜上做了相关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 彭明秋徐源辉
- 关键词: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病毒防治生物杀虫剂害虫种群田间效果病毒传染
-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VP39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2019年
- VP39是杆状病毒核衣壳主要结构蛋白基因,为研究VP39在杆状病毒生活周期中的可能作用,用PCR方法克隆得到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exigu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eMNPV)VP39全长基因(Sevp39),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上,获得重组质粒T-Sevp39,进行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扩增序列大小为981 bp,与GenBank登录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NC_002169)核苷酸同源性99.9%,第308位的碱基由G突变成T。序列分析表明:Sevp39编码蛋白(Sevp39)有多个可能的N-糖基化位点、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和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1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和1个N-豆蔻酰化位点。蛋白序列比对结果表明:Sevp39与绝大部分杆状病毒VP39的序列相似性均大于30%,在Sevp39同源蛋白中有6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Cys)。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Sevp39可能形成7个α螺旋和14个β折叠,高度保守的Cys^17参与了β折叠的形成。上述结果为研究Sevp39在病毒入侵和病毒复制过程中所担负的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 李赛男李萌赵海洲姜玉霞
- 关键词: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斑痣悬茧蜂发育及存活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研究了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发育及存活的影响。正在蜕皮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2龄幼虫被斑痣悬茧蜂寄生后,当其发育到3龄与4龄时分别饲以95%致死浓度(LC_(95))或10×LC_(95)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eiNPV),研究表明: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斑痣悬茧蜂发育及存活产生不利的影响,影响程度取决于寄生与饲毒的间隔期以及饲毒量。被寄生的甜菜夜蛾幼虫发育到第3龄(即被寄生后第1天,1dpp)分别饲以LC_(95)或10×LC_(95) SpeiNPV的处理,没有寄生蜂老熟幼虫从寄主体内钻出;被寄生的甜菜夜蛾幼虫发育到第4龄(4 dpp)分别饲以LC_(95)或10×LC_(95) SpeiNPV的处理,分别有25.62%与16.31%寄生蜂老熟幼虫从寄主体内钻出。甜菜夜蛾是否饲毒对寄生蜂的出蜂率、化蛹率及羽化率影响显著;饲毒浓度影响寄生蜂的出蜂率、化蛹率,但不影响羽化率。甜菜夜蛾饲毒与否对寄生蜂幼虫及蛹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但饲毒甜菜夜蛾体内寄生蜂幼虫、蛹及成蜂显著小于未饲毒的甜菜夜蛾体内寄生蜂幼虫、蛹及成蜂。
- 荆英王奎萍李丽国见裕久董文霞
- 关键词:甜菜夜蛾斑痣悬茧蜂核多角体病毒发育存活
相关作者
- 庞义

- 作品数:248被引量:980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杆状病毒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苏云金杆菌 苏云金芽孢杆菌 斜纹夜蛾
- 李广宏

- 作品数:102被引量:548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甜菜夜蛾 人工饲料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核多角体病毒 蝇蛆蛋白
- 杨凯

- 作品数:53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杆状病毒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斜纹夜蛾 原核表达
- 李朝飞

- 作品数:30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杆状病毒 原核表达 克隆 抗体制备
- 陈其津

- 作品数:60被引量:30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甜菜夜蛾 人工饲料 核多角体病毒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斜纹夜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