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702 篇“ 核磁共振技术 “的相关文章
低场与高场核磁共振 技术 在盐酸吡哆辛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建立低场与高场核磁共振 技术 测定盐酸吡哆辛的含量,比较分析方法学验证结果和样品含量测定结果的差异。方法:分别使用80 MHz低场核磁共振 仪和500 MHz高场核磁共振 仪,以氘代水为溶剂,马来酸为内标,用氢核磁共振 定量法进行分析方法学验证,并测定盐酸吡哆辛含量。结果:盐酸吡哆辛在10~30 m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场与高场核磁共振 仪测定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6;5次测定结果精密度,低场和高场核磁共振 仪的RSD分别为1.4%和0.040%;含量测定结果为100.4%和100.8%,与质量平衡法结果(100.0%)基本一致,重复性RSD均为0.20%。对相同浓度样品,高场核磁共振 信噪比(S/N)约为低场核磁共振 的100倍,半峰宽为低场核 磁 的1/15。结论:低场与高场核磁共振 仪在盐酸吡哆辛含量测定中均能得到准确的结果,但低场核磁共振 仪只适用于结构较简单的化合物。实际含量测定过程中,需要根据待测样品结构及溶解性选择适当的仪器。 濮恒婷 刘静 许卉 刘阳基于高场核磁共振 技术 量化评估蛋白质类药物结构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高场核磁共振 技术 量化评估蛋白质类药物结构的方法,涉及蛋白质类药物研发和产品质量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高场核磁共振 技术 量化评估蛋白质类药物共价结构和高级空间结构的方法。方法使用非标记的测试样品和标准样... 李红卫 夏斌基于不同维度低场核磁共振 技术 的大豆含油率检测与判别 2024年 大豆含油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榨油与育种结果。为探究大豆含油率的最佳检测方法与构建含油率高低判别模型,该研究基于不同维度低场核磁共振 (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 ,以国标法为对照,利用LF-NMR波谱和LF-NMR含油含水率软件检测大豆含油率;核磁共振 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合深度学习,建立大豆含油率高低判别模型。引入低场二维核磁共振 (low field 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2D-NMR)技术 ,定性分析一维波谱中信号重叠无法区分组分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LF-NMR含油含水率软件能快速准确检测大豆含油率,T1-T2二维核 磁 图谱成功解决了自由水和油信号重叠问题。利用U-net++深度学习模型对MRI成像的矢状面、冠状面、横截面以及三面混合数据集进行训练,其中横截面评价指标与其他数据集相比更优,语义分割部分中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约0.9058,全局准确率0.9980,训练后的模型能够将MRI图像识别并分割,快速判别大豆含油率高低。试验证明,LF-NMR及MRI能够快速无损掌握大豆含油率信息,为大豆的高油育种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 支持。 张宇 赵亚楠 赵健翔 宋平关键词:低场核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一种利用核磁共振 技术 的采动构造突水智能预警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核磁共振 技术 的采动构造突水智能预警方法,涉及矿山技术 安全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布设核磁共振 仪器向构造区域发射射频脉冲;接收构造区域氢质子返回信号;推测构造水分布;确定构造的含水率、孔隙度等参数;对参数进行... 孙文斌 张晓波 杨辉 赵金海 褚怡心 刘倩慧 李林 宁玉帅 陈其勇 任仰辉基于核磁共振 技术 的页岩孔隙结构定量表征 2024年 以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开展常规核磁共振 (NMR)及核磁共振 冻融(NMRC)实验,对页岩储层孔隙结构进行表征。研究表明:(1)页岩发育有机质孔、粒内孔、粒间孔及微裂缝等4种孔隙类型;孔隙的孔径分布范围广,主要集中在1~100 nm之间,储集空间以中孔为主,所占比例为76.2%,其次为宏孔,占比21.9%,微孔的贡献最小,仅占2.0%。(2)核磁共振 冻融法揭示的孔径分布特征更加准确,尤其对2~100 nm范围的孔隙孔径刻画更加精细,对非均质性强的页岩储层孔隙表征更有优势。(3)核磁共振 技术 表征储层孔径分布时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层理的发育程度、饱和流体的性质会对常规核磁共振 实验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孔径分布表征结果;核磁共振 冻融法孔径分布的表征受到探针液体KGT取值、实验样品制样大小的影响,需要合理标定探针液体KGT值以及选取合适的样品大小才能获得可靠的实验表征结果。 王幸蒙 熊亮 赵勇 姜振学 史洪亮 董晓霞关键词:页岩 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一种基于高场核磁共振 技术 鉴定多肽药物二硫键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高场核磁共振 技术 鉴定多肽药物二硫键的方法,涉及多肽药物及其它功能多肽二硫键鉴定领域,通过对无标记的多肽样品进行简单的二维核磁共振 检测,提取多肽半胱氨酸及其附近氨基酸残基的化学位移和它们之间的空间距离约束... 李红卫CT技术 与核磁共振 技术 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的临床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CT技术 与核磁共振 技术 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CT检查,观察组实施核磁共振 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检查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股骨头坏死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线样征、单一囊变、骨髓水肿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与CT技术 相比,核磁共振 技术 能提高诊断准确率、检出率,应用价值高。 刘文华 王志刚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CT技术 核磁共振技术 液体核磁共振 技术 用于木质素结构表征的研究进展 2024年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丰富的可再生芳香类大分子聚合物,阐明木质素的结构特征对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涵盖多种原子核 (^(1)H、^(13)C、^(31)P、^(19)F等)的液体核磁共振 (NMR)技术 是表征木质素结构特征强有力的分析手段。本文综述了液体NMR技术 (氢谱、碳谱、磷谱、氟谱和二维异核 单量子碳氢谱)用于表征木质素不同结构特征(如连接键、官能团、化学组成等)的优势,介绍了NMR测试时的制样方法和注意事项,概述了NMR技术 在木质素结构表征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NMR技术 在不同木质素结构研究中的适用性,以期为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NMR技术 对木质素结构进行准确表征和解析,进一步实现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徐荧 马成业 张琛 徐玲花 文甲龙关键词:木质素 核磁共振技术 基于核磁共振 技术 测量研究锂电池正极导电浆料的分散性 2024年 采用核磁共振 (NMR)技术 研究了不同类型导电颗粒制备的锂电池正极导电浆料。通过测量导电浆料的弛豫时间和弛豫谱,发现了在同等研磨分散条件下炭黑浆料的弛豫时间与比表面积(BET)值呈负相关性,且炭黑浆料弛豫谱为单峰结构,说明炭黑更容易得到分散;而碳纳米管(CNT)浆料的弛豫谱全部为多峰结构,说明CNT的分散性较差。研究结果表明,CNT浆料的固含量越大,颗粒的比表面积越大,那么弛豫谱主峰的弛豫时间就越大,主峰信号占比就越低,说明CNT在溶剂中就越容易发生纠缠和团聚。 周萍 栾振超关键词:电学计量 导电浆料 锂电池 分散性 核磁共振 弛豫时间 核磁共振 技术 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研究2024年 探究核磁共振 技术 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针对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核磁共振 检查和CT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或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综合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检查时间和诊断时间、诊断效能。结果 核磁共振 检查方式在检查时间和确诊时间方面均少于CT检查方式;核磁共振 扫描方式诊断准确度为89.29%,诊断灵敏度为92%,CT检查方式诊断准确度为83.93%,诊断灵敏度为86%,核磁共振 扫描方式的诊断准确度和灵敏度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诊断特异度均为66.67%,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核磁共振 技术 诊断膝关节损伤准确度高,能有效评估患者膝关节损伤类型,尤其在半月板和骨骼损伤诊断方面综合优势明显,检查时间和确诊时间更少。为保障临床诊断效能,可广泛应用核磁共振 技术 ,或将核磁共振 技术 与CT、X线诊断方式进行联合应用,以提高临床诊断的精准度。 王春颖关键词:核磁共振技术 膝关节损伤
相关作者
王琛 作品数:60 被引量:165 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 研究主题:核磁共振技术 驱油效率 孔喉 岩心 岩心样品 高辉 作品数:140 被引量:1,049 H指数:22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孔喉 核磁共振技术 成岩作用 储层 黄兴 作品数:45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 研究主题:核磁共振技术 驱油效率 孔喉 微观孔隙结构 岩心样品 刘雅琴 作品数:22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脉冲序列 核磁共振技术 仪器使用 异麦芽酮糖 长程 冯江华 作品数:39 被引量:12 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技术 代谢组学 代谢组学研究 低场核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