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75篇“ 核结合因子“的相关文章
- 核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一、单中心416位核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6月期间于本血液病研究中心的收治并确诊的核结合因子...
- 王婧婧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核结合因子化学疗法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评估
- 文献传递
- 核结合因子-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现状被引量:1
- 2018年
- 核心结合因子-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BF-AML)包括伴有t(8;21)(q22;q22)AML与伴有inv(16)(p13q22)/t(16;16)(p13;q22)AML2种类型。CBF-AML患者对大剂量化疗敏感,预后良好。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CBF-AML的预后具有异质性,对其进行危险度分层治疗为目前国际趋势。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仍为CBF-AML的首选治疗方案,异基因造血于细胞移植(allo-HSCT)为治疗高危、复发患者的重要手段,靶向药物的出现亦为CBF-AML的治疗提供了新希望。为了指导临床CBF-AML的治疗,笔者拟就CBF-AML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郑凤美主鸿鹄
- 关键词:核结合因子白血病髓系急性易位染色体倒位造血干细胞移植
- 核结合因子-κB及bcl-2/bax在PQ中毒鼠肺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NF-κβ、bcl-2/bax基因在百草枯中毒鼠所致急性肺损伤中的表达.方法 80只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C组30只)、百草枯中毒组(PQ组50只).PQ组一次性灌胃PQ 25 mg/kg染毒,C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在中毒后6 h、12 h、1 d、3 d、5 d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bcl-2和bax m RNA的表达.采用ELISA方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PMN的NF-κβp65表达.结果 C组肺组织结构完整,无炎症细胞渗出.PQ组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且随时间推移肺损伤加重.PQ组bcl-2m RNA的表达于6 h后最强,至3 d仅有少量表;bax m RNA的表达于1 d达高峰,第5天仍有少量表达;bcl-2/bax比例为促凋亡的bax基因占优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优势越来越明显;与相应点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Q组染毒1d时NF-κβp65即有明显表达,3d时表达最强,5d后明显减弱,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Q组NF-κβp65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r=0.71,P<0.01);NF-κβp65与bax表达呈负相关(r=-0.77,P<0.01).结论 NF-κβ、bcl-2/bax介导的肺细胞炎症反应可能是PQ中毒所致急性肺损伤的机制之一.
- 王晔曲艳龙波
- 关键词: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促凋亡基因BAX
- 核结合因子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影响核结合因子(CBF)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影响其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对130例CBF AML[其中AML伴t(8;21)87例、AML伴inv(16)/t(16;16)43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及治疗、生存情况、影响总体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 130例CBF AML患者总完全缓解率96.1%,其中1疗程总完全缓解率77.2%。中位生存期(OS)51.64(0.26~132.5)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FS)未达1.18~96.62个月。3年OS率50%,5年OS率41%;3年RFS率59%,5年RFS率54%。年龄、染色体核型与OS有关,其中年龄≥45岁患者、染色体核型伴9q-的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在巩固治疗过程中采用≥2疗程的中剂量阿糖胞苷(Ara-C)巩固治疗方案的患者预后好,生存期长。OS、RFS对比分析显示:AML伴inv(16)/t(16;16)的OS较AML伴t(8,21)明显延长(P=0.046),但AML伴t(8,21)的RFS较AML伴inv(16)/t(16;16)明显延长(P=0.038)。结论年龄、染色体核型及巩固治疗的方案是影响CBFAML患者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在巩固治疗中采用≥2疗程的中剂量Ara-C可以延长CBF AML患者的OS、RFS。AML伴inv(16)/t(16;16)患者较AML伴t(8,21)患者总体生存期长、预后好。
- 李巍秘营昌刘兵城周春林林冬王慧君刘旭萍李庆华卞寿庚王建祥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核结合因子预后
- 小鼠核结合因子a1基因启动子报告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2011年
- 目的:构建小鼠核结合因子a1(Cbfa1)基因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载体,并检测其驱动报告基因的转录活性。方法:以小鼠基因组DNA为模板,巢式PCR扩增含有Cbfa1基因启动子(-1000~+200bp)的序列。限制性内切酶MluI和XhoI酶切这段序列后定向克隆到不含启动子的PGL3-Basic报告基因载体上,重组质粒命名为pGL3-Cbfa1。pGL3-Cbfa1瞬时转染成骨细胞系MC3T3-E1,检测其能否在Cbfa1基因启动子的调控下表达报告基因并提高萤光素酶活性。结果:pGL3-Cbfa1经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证实与设计完全一致。细胞瞬时转染结果表明Cbfa1启动子具有转录活性,pGL3-Cbfa1的萤光素酶水平约是pGL3-Basic的35倍。结论:小鼠Cbfa1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将其用于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筛选与评价奠定了实验基础。
- 郑纺崔壮王宝利王洪武
- 关键词:基因转录启动子
- 核结合因子α亚单位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实质小动脉中表达的意义
- 2011年
- 目的观察核结合因子α亚单位1(Cbfα1)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实质内小动脉上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探讨其对DN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和DN组两组,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N大鼠模型。茜素红染色观察肾实质内小动脉周围钙盐沉积,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EnRNA原位杂交法检测Cbfα1在肾实质内小动脉上的蛋白表达及基因定位。结果(1)茜素红染色DN组第4~12周时偶见肾内小动脉少许点状红色钙盐沉积,第24周时可见肾实质内小动脉及周围组织有较多红色点片状沉积;对照组茜素红染色为阴性。(2)DN组肾实质内小动脉Cbfα1蛋白及mRNA在4w时已有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各时间点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fα1是糖尿病血管钙化的重要转录因子及早期生物学标志;肾内小动脉上Cbfα1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DN进展。
- 赵安菊黄颂敏欧三桃焦桂萍王里陈超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 鹿茸再生干细胞体外培养及核结合因子a1的检测被引量:3
- 2010年
- 为了建立鹿茸再生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进一步了解鹿茸再生、骨化等生理过程,本试验采用酶消化和组织块培养相结合的手段,成功进行了鹿茸再生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传代扩增,对其生长曲线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核结合因子a1(cbfa1)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的分析,结果表明用酶消化和组织块培养法能够很好地获得鹿茸再生干细胞;鹿茸再生干细胞表达Cbfa1基因。
- 孙红梅杨福合邢秀梅刘琳玲赵海平褚文辉李春义
- 关键词:细胞体外培养核结合因子干细胞组织块培养法酶消化CBFA1体外分离
- 淫羊藿苷对大鼠成骨细胞核结合因子α1、骨形成蛋白-2、骨形成蛋白-4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1
- 2009年
-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对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骨形成蛋白-2(BMP2)、骨形成蛋白-4(BMP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酶序列消化法从新生大鼠颅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钙结节茜素红染色法鉴定细胞。取第3~5代细胞,用CCK-8法检测经0 mol/L、10-8mol/L、10-7mol/L、10-6mol/L、10-5mol/L、10-4mol/L的淫羊藿苷处理24、48、72 h后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分别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对硝基苯酚法检测上述各浓度的淫羊藿苷处理48 h后成骨细胞的增殖指数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用real-timePCR法检测10-6mol/L淫羊藿苷处理48 h后成骨细胞Cbfα1、BMP2和BMP4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10-8~10-4mol/L的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均无增殖促进作用,但可促进成骨细胞的ALP活性;10-6mol/L淫羊藿苷可以上调成骨细胞Cbfα1、BMP2和BMP4mRNA的表达。结论:淫羊藿苷可能是通过上调Cbfα1、BMP2和BMP4mRNA的表达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
- 何伟李自力崔元璐伊彪梁成王晓霞李阳王兴
- 关键词:淫羊藿苷成骨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信使
- 大鼠骨髓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核结合因子α1表达增龄性变化与增龄性骨折愈合障碍被引量:3
- 2009年
- 背景:有报道随着年龄的增加,骨折愈合的难度加大,可能是由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脂细胞、成骨细胞等时的基因调控不同,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以及核结合因子α1在增龄性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与核结合因子α1基因的增龄性表达变化与增龄性骨折愈合障碍的联系。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10/2008-02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完成。材料:随机选取雄性3月龄及23月龄SD大鼠各6只,分为高龄组(23月龄)和低龄对照组(3月龄),每组各6只。方法:所有动物左下肢胫骨处安装自制微型外固定延长支架并行中上段横行截骨。术后第2天始每日延长牵引外固定架2次,0.20mm/次,牵引期为14d。术后第15天处死大鼠,无菌条件下分离采集左胫骨标本。主要观察指标:骨折影像学、组织学检查;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与核结合因子α1mRNA的表达。结果:所有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骨折断端间影像学检查,低龄对照组骨折断端间大量骨痂产生,成骨显著强于实验组;组织学检查,低龄对照组各实验动物均有大量骨痂生长,膜内成骨显著;而老龄组骨痂生长存在明显减弱,断端间仅为纤维连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查,低龄组大鼠骨髓中核结合因子α1mRNA表达明显强于高龄组,而高龄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mRNA表达则较为显著,且两组间该两种因子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不同年龄组大鼠骨折愈合情况存在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骨折愈合能力下降;大鼠骨髓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mRNA与核结合因子α1mRNA表达水平随年龄增加发生相应变化,提示该两种基因表达水平变化与增龄性骨折愈合障碍存在联系。
- 刘振东陶建春徐诣张朝跃高敏伟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PPARΓ
- 核结合因子的表达及其对骨细胞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核结合因子α1(Cbfα1)是编码成骨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不仅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及骨形成,而且参与了软骨细胞的发育与分化过程。此外,Cbfα1还调节骨保护素的表达,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和骨吸收,由于Cbfα1既可促进骨形成,又可抑制骨吸收,因此将骨形成和骨吸收两个不同的过程联系起来。此外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可影响Cbαf1的活性和表达。研究Cbfα1基因表达的调节并发现增加其表达的因子,为治疗骨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向。
- 王立童周淳陈元川
- 关键词: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软骨细胞骨代谢
相关作者
- 欧三桃

- 作品数:80被引量:360H指数:10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血管钙化 糖尿病肾病 阿托伐他汀 肾内小动脉 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
- 刘立萍

- 作品数:109被引量:521H指数:12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左归丸 中药学 乳腺癌 丹栀逍遥散 教学改革
- 王智民

- 作品数:56被引量:212H指数:9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补中益气汤 左归丸 右归丸 活血方
- 何文智

- 作品数:19被引量:101H指数:8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左归丸 右归丸 拆方 成骨诱导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赵安菊

- 作品数:34被引量:138H指数:7
-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肾病大鼠 血管钙化 小动脉 慢性肾衰竭患者 慢性肾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