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篇“ 根本死因“的相关文章
- 2014年-2023年合肥市某三甲医院就诊患者根本死因分析
- 2024年
- 目的:通过对合肥市某三甲医院就诊患者根本死因构成及特点进行分析,了解医院死亡疾病谱及变化趋势,为构建老年人疾病防治体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制定医疗及护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回顾性分析合肥市某三甲医院2014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患者死亡病例的分布特征及根本死因构成,对患者年龄、性别、教育程度以及根本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十年间就诊患者死亡病例共4924例,中位年龄为79(67,86)岁。在各年龄段,男性死亡人数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2∶1。帕累托图的结果显示,主要根本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2044人,41.5%)、肿瘤(1138人,23.1%)和呼吸系统疾病(708人,14.4%)。男性和女性的主要根本死因一致。教育水平为初中及以下的死亡人数最多。不同年龄段首位死因不同,疾病和死亡的外因是0-39岁年龄段的首位死因,循环系统疾病则是40岁以上年龄段的首位死因。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在死亡病例中占比最高,根本死因相对集中。医院可根据年龄、性别差异合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针对性开展疾病的预防、筛查和诊治工作。
- 张露胡成洋陆隽朱晓枫
- 关键词:死因分析根本死因
- 一种根本死因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与设备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本死因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与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历史电子死亡卡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训练样本集;构建根本死因预测模型,根本死因预测模型包括并行设置的增量预测模块、循环神经网络预测模块、朴素贝叶斯...
- 刘潇俞浩周金意朱方瑜石铁军傅超蒋鹏
- 一种基于电子死亡卡信息的根本死因推断方法及设备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子死亡卡信息的根本死因推断方法与设备;该方法包括:基于待处理的电子死亡卡信息得到预设范围的死因链信息;所述死因链信息包括多个死因疾病信息和各死因疾病发生到死亡的时间间隔;对所述死因疾病信息进行值域转换...
- 俞浩周金意刘潇朱方瑜石铁军傅超蒋鹏
- 201例根本死因不规范编码的复核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了解根本死因不规范编码报告的原因,探讨降低不规范编码报告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北京市某区医疗机构2020年6月1日-2021年5月31日上报死亡个案信息中201例根本死因不规范编码进行复核,通过调阅病案及家属访谈的方式了解死亡患者生前病史、疾病诊疗情况及临终前的症状及体征,综合判断死亡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推导出死因链及根本死因,将数据导入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复核前后根本死因编码的变化情况。结果追溯出可替代不规范编码的根本死因112例,其中心脑血管疾病51例,损伤中毒13例,恶性肿瘤12例,呼吸系统疾病9例,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7例,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6例,精神和行为障碍5例,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各3例,皮肤病2例,先天疾病1例。复核后剩余不规范死因共89例,较前减少了55.72%。结论死因链追溯不完整是导致根本死因不规范编码的主要原因,加强临床医师的培训,提高死因链填写完整性是减少根本死因不规范编码的主要方法。
- 王梅白俊梅陈黎黎武宇晨
- 关键词:根本死因
- 2014年-2021年安徽省某三甲医院老年住院患者根本死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对安徽省某三甲医院老年住院死亡患者根本死因进行分析,为构建老年人疾病防治体系,提高预期寿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2021年间安徽省某三甲医院老年住院死亡患者的分布特征及根本死因构成。结果:2014-2021年≥60岁住院死亡患者共4175例,男女性别比为1.90∶1,各年龄段男性死亡人数均多于女性;中位死亡年龄为76(69~82)岁,男性与女性死亡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22,P=0.105);冬季死亡人数最多,其次为秋季、夏季、春季。帕累托图分析显示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1513人,36.24%)、肿瘤(1350人,32.34%)、伤害(337人,8.07%);不同年龄段首位死因不同,60-74岁年龄段首位死因为肿瘤,≥75岁年龄段首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随着年龄增加,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在老年人根本死因中占比逐渐升高,肿瘤、伤害占比逐渐降低。结论:安徽省某三甲医院老年住院死亡患者的根本死因相对集中,主要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伤害,不同年龄段主要根本死因不同,医院可针对性开展疾病的预防、筛查和诊治工作。
- 魏姝王春音韦开卫潘俊
-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根本死因
-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根本死因推断模型
- 2023年
- 目的利用循环神经网络探索自动推断根本死因的可行性,为死因监测工作提供自动化工具。方法利用2016—2021年福建省国家级死因监测点经专家审核的死亡报告数据,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RU)构建根本死因推断模型,通过训练、验证和测试确定最终模型;用准确率、加权查准率、加权查全率和F1分数评价模型性能。结果根本死因推断模型的验证集推断准确率达93.5%。测试集推断准确率为87.8%,加权查准率87.3%,加权查全率87.8%,加权F1分数为0.88。结论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根本死因推断模型具有较好性能,深度学习相关技术在辅助提升死因监测工作质量上能够发挥作用,降低人工审核压力。
- 方欣黄少芬钟文玲尹艳榕陈铁晖
- 关键词:根本死因循环神经网络
- 2017~2021年新疆某三甲医院5551例死亡病例根本死因分析
- 2022年
- 分析近年来新疆地区死亡病例的死因分布特征,为改善不同人群的健康行为,制定针对性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提取某三甲医院2017年-2021年全部死亡病例,对根本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结果 2017年-2021年共收集整理5551例死亡病例,通过帕累托图分析,位居前5位的根本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不同性别、民族、年龄的死因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类疾病构成中男性死亡病例数均多于女性,平均死亡年龄低于女性(P<0.05);60岁以上死亡病例占全部死亡人数的65.5%,尤其70~80岁在全年龄组中死亡病例数最多;民族分布中汉族和维吾尔族人群死亡占比较高,死因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是慢性病综合防治的重点关注人群,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尤其对于老年人群应提前干预,同时应加强此类疾病的防治措施,提高公众健康管理水平。
- 武文凤勾志红陈梅
- 关键词:死因分析根本死因
- 2742例住院死亡患者根本死因构成及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某院住院死亡患者根本死因构成及变化趋势特点,为制定针对性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信息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6年间某院全院住院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住院患者共384986例,其中死亡患者2742例,分年度对死亡患者从性别、年龄、季节、根本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42例住院死亡患者,各年度男性死亡人数均大于女性。60岁以上死亡患者占65.39%,70岁~80岁年龄组死亡构成比最高。在季节分布中死亡发生在冬季较多。前3位死因构成依次为恶性肿瘤(36.8%)、循环系统疾病(30.0%)、呼吸系统疾病(9.5%)。将前后3年前3位死因进行比较,恶性肿瘤病死率呈下降趋势,循环系统疾病呈上升趋势,呼吸系统病死率各年度变化较为平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住院死亡患者具有性别、年龄及季节特征。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从恶性肿瘤转为循环系统疾病。医院应根据患者死亡一般特征及根本死因构成、变化趋势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公众健康管理水平。
- 龚莎彭蓉张阳华康娅张文牟怡平王怀宇张欣欣
- 关键词:住院患者公众健康
- 以阻塞性肺疾病为根本死因患者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2003-2016年以阻塞性肺疾病(OLD)为根本死亡原因患者的相关因素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和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选择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原因栏填写为OL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OLD根本死因死亡患者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当OLD作为根本死因时,2003-2016年间杨浦区OLD死亡患者的直接死因依次为其他阻塞性肺疾病(32.6%)、慢性支气管炎(20.7%)和肺源性心脏病(17.2%)等;其主要相关死因为心血管疾病(50.0%)、脑血管疾病(9.8%)和糖尿病(6.2%)。OLD为根本死因,死亡发生在医疗场所(包括医院和急诊室)为最多,约占70.4%;比较在医院内外死亡的OLD根本死亡患者,性别、婚姻状况及受教育程度在两组之间均存在差异。OLD根本死因死亡数亦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性,其中冬季死亡人数最多。结论2003-2016年间上海市杨浦区以阻塞性肺疾病(OLD)为根本死亡原因患者的多因素死亡特征明显,可针对性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 高晶晶韩雪罗勇
- 关键词:阻塞性肺疾病季节性流行病学
- 某院2010—2019年院前死亡病例根本死因分析
- 2021年
- 研究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某院院前死亡病例根本死因。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某院院前死亡的500份病例进行数据分析,观察死亡情况病例数年龄特征、死亡例数、死亡原因等多项数据。结果。2010年~2019年院前死亡例数百分比分别为5.40%、5.60%、9.80%、10.00%、9.40%、9.20%、10.40%、12.20%、13.40%、14.60%,整体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60岁与≤55岁之间具有组间差异性,P<0.05;院前死亡中,呼吸系统180例(36.00%),循环系统160例(32.00%%),肿瘤120例(24.00%)。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知肿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是导致病例院前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老年群体院前死亡率高。
- 梁泽峰蒋敏
- 关键词:院前死亡数据分析
相关作者
- 姬一兵

- 作品数:20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氨基酸 稳定同位素 青年男性 参考摄入量 生理需要量
- 张晓平

- 作品数:27被引量:107H指数:7
- 供职机构: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心脑血管疾病 死因监测 病例交叉设计 死因顺位 大气污染
- 赵小兰

- 作品数:59被引量:193H指数:7
- 供职机构: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高血压 流行病学 结核病 结核 慢性病
- 白俊梅

- 作品数:32被引量:159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市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艾滋病 死亡率 行为学 相关疾病 吸毒人员
- 周脉耕

- 作品数:263被引量:5,520H指数:39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疾病负担 死亡率 疾病负担分析 慢性病 伤残调整寿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