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2篇“ 根茬还田“的相关文章
水稻在土壤及稻米中镉影响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镉污染土壤安全利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水稻在土壤及稻米中镉影响方面的应用。在中轻度Cd污染的土壤中,当量低于0.48wt%时,可减少土壤及稻米的Cd含量;当量为0.48wt%时,土壤及稻...
杜瑞英石含之江棋文典黄永东王富华陈楚国
文献传递
水稻对土壤及稻米中镉累积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当前中国红壤地区镉污染严重。水稻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会对土壤及作物中Cd产生影响。然而不同剂量对土壤镉有效性及水稻镉吸收的影响尚不清楚。选取中国南方地区典型地带性土壤(红壤),通过水稻盆栽试验,对比了CaCl_(2)提取法和薄膜梯度扩散技术(DGT法)两种土壤有效态Cd的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水稻(质量分数分别为0.24%、0.48%、0.72%)下土壤及水稻中镉质量分数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水稻后,0.48%、0.72%处理中土壤有效态Cd质量分数较对照显著增加,增幅为8.2%—88.2%;3种剂量,稻Cd含量显著增加2.0—4.0倍;稻米中Cd含量随着量的增加而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量为0.24%时,稻米Cd含量较对照降低30.6%,量为0.72%时,稻米含量Cd显著增加54.2%(P<0.05)。量高于0.48%会加剧稻米Cd污染风险。相关性分析显示,DGT和CaCl_(2)提取法测定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4,P<0.01),且两种方法测定的土壤有效态Cd与稻米Cd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DGT法能较好地预测Cd的生物有效性。土壤有机碳与稻米Cd呈显著负相关,稻米Cd均与土壤有效态Fe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有机碳对Cd的吸附作用大于其原溶解作用。该研究揭示了水稻对土壤及稻米中Cd的影响因素,确定了量的临界值,对实际生产中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石含之江棋刘帆文典黄永东邓腾灏博王旭徐爱平李富荣吴志超李梅霞彭锦芬杜瑞英
关键词:水稻根茬还田
河西绿洲灌区玉米间作绿肥的氮肥减施效应
玉米间作豆科绿肥是我国河西绿洲灌区常见的种植模式,绿肥盛花期收割地上部用作饲草,残留可用于培肥土壤。为明确玉米间作豆科绿肥(针叶豌豆和毛叶苕子)以及绿肥生产方式下的氮肥减施效应,本研究依托11年(2011~2...
罗跃
关键词:玉米间作土壤肥力
水稻对镉污染土壤质量及水稻、小白菜吸收镉的影响
土壤镉(Cadmium,Cd)污染已成为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农中的Cd可随着水稻系吸收富集在中,在水稻收获时水稻往往会留在土壤里,并在微生物作用下腐烂分解,Cd又被释放到土壤中,为下作物提供Cd源。然...
缪文静
关键词:CD污染土壤水稻小白菜根茬还田DGT
氮肥减量下长期间作毛叶苕子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通过探讨氮肥减量条件下长期间作毛叶苕子利用其对玉米产量及氮肥贡献率的影响,旨为玉米毛叶苕子间作体系的氮肥替代及其氮素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4—2019年在农业农村部甘肃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进行。采用间试验方法,在不施肥(CK)和习惯施氮(N100)水平下设置单作玉米处理,在90%(N90V)、80%(N80V)、70%(N70V)、60%(N60V)和0%(N0V)的习惯施氮水平下设置玉米毛叶苕子间作处理,共7个处理,3次重复,间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不同氮肥减施条件下,玉米长期间作毛叶苕子后,作物产量、经济效益、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贡献率的变化规律。【结果】玉米长期间作毛叶苕子利用对玉米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而且这种增产优势随间作年限的延长呈增加趋势。相比习惯施氮处理(N100),在化学氮肥减施20%条件下玉米长期间作毛叶苕子,可以在保证玉米稳产的情况下增收2273.2 kg·hm^(-2)毛叶苕子干草,合计收益增加0.9%,达29686元/hm^(2),同时,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显著提高20.7%和14.7%;在化学氮肥减施30%的条件下玉米长期间作毛叶苕子,虽然玉米籽粒产量降幅明显,达7.7%,但是因为可以增收2319.34 kg·hm^(-2)毛叶苕子干草,合计收益与习惯施氮处理持平,达28652元/hm^(2),同时,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显著提高31.8%和16.3%;在化学氮肥减施40%的条件下玉米长期间作毛叶苕子,虽然可以增收2303.09 kg·hm^(-2)毛叶苕子干草,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也显著提高48.8%和23.8%,但是因为玉米籽粒产量显著降低10.7%,合计收益只有27929元/hm^(2),显著低于习惯施氮处理。【结论】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生产过程中,氮肥减量条件下长期(9年)间作毛叶苕子利用其,若只考虑玉米籽粒产量,则可以替代
卢秉林车宗贤张久东包兴国吴科生杨蕊菊
关键词:玉米毛叶苕子间作根茬还田氮肥利用率
河西绿洲灌区玉米间作绿肥的氮肥减施效应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明确玉米与间作豆科绿肥生产方式在河西绿洲灌区的氮肥减施效应。【方法】玉米间作豆科绿肥,绿肥(针叶豌豆和毛叶苕子)地上部乂割做饲草,定位试验位于甘肃河西绿洲,始于2011年,至本试验取样时已进行了10年。试验共设8个处理,包括无绿肥条件下后玉米不施肥对照,施常规量氮肥(N 375 kg/hm^(2)),只有针叶豌豆、毛叶苕子,以及配合常规氮肥量的80%、90%。于2020年玉米收获后测产,并测定了玉米秸秆和籽粒氮、磷、钾养分含量,同时分析了0—20 cm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含量及土壤氮库(全氮、有机氮、无机氮、颗粒态有机氮、可溶性有机氮、土壤微生物量氮)。【结果】与常规施氮肥相比,单独降低了玉米产量;绿肥配施80%、90%常规量氮肥处理之间的玉米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变化,其中针叶豌豆配合80%常规量氮肥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7.6%;玉米地上部氮磷钾累积量略有增加,而籽粒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分别增加了31.7%~56.4%、37.8%~60.0%、61.7%~96.8%;玉米氮肥农学效率、偏生产力、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均显著增加,以针叶豌豆配施80%常规量氮肥处理的增加幅度最高,增加值分别为43.6%、34.5%、107.9%、35.8个百分点(P<0.05)。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综合肥力进行评价,以针叶豌豆配施80%常规量氮肥处理提升土壤肥力的效果最为显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较常规施氮肥处理提升23.0%。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和聚合增强树分析表明,施肥处理主要通过调节土壤氮贮量影响玉米产量,土壤全氮、无机氮对产量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36.5%、26.8%。【结论】绿肥连续条件下,减少后玉米氮肥常规用量的20%可维持甚至提高玉米产量,大幅提升玉米的氮磷钾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
罗跃卢秉林周国朋常单娜高嵩涓张久东车宗贤朱青曹卫东
关键词:根茬还田玉米产量
绿肥和化肥用量对土壤团聚性及碳氮分布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通过3年定位试验探讨绿肥和化肥用量对土壤团聚性及碳氮分布特征的影响。试验依据绿肥和化肥用量共设置5个处理:100%化肥即常规施肥(100%CF);绿肥(GM);100%化肥+绿肥(100%CF+GM);90%化肥+绿肥(90%CF+GM);80%化肥+绿肥(80%CF+GM)。土壤团聚体采用湿筛法分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用碳氮仪测定。结果表明:(1)0.25~2 mm团聚体在土壤中占绝对优势,但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100%CF相比,绿肥4个处理GM、100%CF+GM、90%CF+GM和80%CF+GM使0.05~0.25和<0.05 mm团聚体向>2 mm大团聚体转变,并显著提高团聚体稳定性,但4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团聚体粒径增大而提高。>0.25 mm大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最高(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分别为60.1%~82.9%和66.6%~83.0%),绿肥使这一趋势增强,即随着微团聚体向大团聚体转变,有机碳和全氮也被大团聚体固持;(3)相关分析表明,团聚体稳定性与>2 mm大团聚体质量百分比及其有机碳贡献率均极显著相关,团聚体质量百分比与该粒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极显著正相关。综上,绿肥有利于土壤结构稳定和碳氮积累,短期内能减施化肥,是豫南地区冬闲综合利用和发展畜牧业的推荐途径。
刘小粉王清涛白双宇卢彦琦刘春增曹卫东
关键词:团聚体有机碳全氮
秸秆深松耙压联合耕地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秸秆深松耙压联合耕地机,其包括机架;在机架的底面沿宽度方向水平设有转动设置的灭刀滚,在每两个浅耕铲之间的机架底面均通过深松卡块焊合件固定有一个深松铲。优点:通过灭刀滚对秸秆进行破碎,浅...
吕晓青李绍华赵越贾玉斌蒋新辉郑伟兵李亚茹吕宝田
秸秆粉碎混埋联合整地机
秸秆粉碎混埋联合整地机。目前物料与秸秆粉碎机,把地上农作物的秸秆粉碎,混埋与粉碎功能弱,秸秆碎混深松机,两侧的箱体和刀轴侧板前未被粉碎的秸秆刮集成堆,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组成包括:机...
韩奎福吕明杰杨彪李玉柱周长江马洪友李玉萃郭德荣王继明
文献传递
毛叶苕子繁种供氮能力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为明确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繁种提供土壤氮的能力,以无为对照,以坝莜1号燕麦为供试作物,比较了毛叶苕子繁种前后0~20 cm土壤养分状况,在山西省右玉县开展了毛叶苕子口不同施氮量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毛叶苕子繁种后,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分别比繁种前提高了0.09,0.002 g/kg和3.6 mg/kg;无施用100%N与毛叶苕子口施用90%N的燕麦产量无差异,毛叶苕子繁种的供氮能力相当于6.90 kg/hm^2的化肥氮;毛叶苕子口不同施氮量比无施用100%N的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95~6.67 kg/kg。研究结果可为开展晋西北丘陵区毛叶苕子繁种、提高后作杂粮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薛志强郝保平曹建琴张延芳张海峰张鑫曹卫东郑普山
关键词:毛叶苕子绿肥根茬还田

相关作者

牟金明
作品数:61被引量:718H指数:13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根系 玉米根系 根茬还田 大豆
曹卫东
作品数:422被引量:2,979H指数:39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研究主题:紫云英 绿肥 翻压 土壤肥力 绿肥作物
宋日
作品数:40被引量:747H指数:17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根系 玉米根系 大豆 土壤
姜岩
作品数:78被引量:829H指数:16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有机肥料 玉米 土壤 腐殖质 土壤肥力
栾玉振
作品数:21被引量:106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深松 根茬还田 镇压 松籽 玉米籽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