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3篇“ 栽培大麦“的相关文章
野生大麦栽培大麦籽粒性状及蛋白质含量的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加强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改良大麦籽粒性状,选用来自国内外214份大麦材料,按照其地理来源、棱型、皮裸性进行分类;并对其9个籽粒表型性状和籽粒蛋白质含量(grain protein content,GPC)进行多样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按遗传进化关系划分,野生大麦的GPC(10.89%)、粒长(11.36 mm)与籽粒直径(5.57 mm)均显著高于栽培大麦的GPC(9.06%)、粒长(8.97 mm)与籽粒直径(5.10 mm);而野生大麦的粒宽(2.99 mm)和籽粒圆度(0.26)显著低于栽培大麦粒宽(3.12 mm)和籽粒圆度(0.34);栽培大麦和野生大麦之间千粒重差异不显著。按地理来源划分,中亚野生大麦和西南亚野生大麦各籽粒性状均无显著差异,所有地区中西藏野生大麦表现出最高千粒重(36.25 g)和最低GPC(6.85%)。6个地区栽培大麦的GPC由于长期的人工选育已经趋于大致相同水平。按其棱型划分,野生二棱大麦的GPC(11.26%)显著高于野生六棱大麦(7.30%),而其千粒重(30.77 g)却显著低于六棱野生大麦(34.66 g);相反,栽培二棱大麦的GPC(8.51%)显著低于栽培六棱大麦(9.64%),而其千粒重(31.81 g)显著高于栽培六棱大麦(28.34 g)。按皮裸性划分,无论是栽培种质还是野生种质,皮大麦的粒长与籽粒直径均显著大于裸大麦。同时,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分别与粒宽和籽粒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和0.681;而千粒重与GPC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籽粒的长宽比呈显著的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16和-0.121。在野生六棱大麦中,千粒重与GPC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r=0.569**)。基于10个籽粒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大麦与野生皮大麦之间、裸大麦与皮大麦之间聚为不同的类群,大部分栽培大麦聚为Ⅰ类群,大部分裸大麦聚集为Ⅱ类群,而大部分的野生皮大麦聚为Ⅳ类群。
卢广周羽沈辉任喜峰
关键词:大麦籽粒性状蛋白质含量基因挖掘
野生大麦穗部发育的转录动态及其与栽培大麦的比较分析
大麦(HordeumvulgareL.)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兼有食用、饲用和工业酿造等价值,用途广泛。高产一直是大麦遗传改良和育种的主要目标,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大麦的产量与其穗部的发育密不可分,对野生大...
霍福临
关键词:野生大麦栽培大麦穗发育转录组学RNA编辑
文献传递
西藏野生大麦栽培大麦耐低磷差异及相关QTL定位
磷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参与多个关键生理生化过程,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以及抗逆的重要元素。由于土壤中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的有效磷浓度很低,而磷矿资源储量又十分有限,磷已成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限制...
马心怡
关键词:野生大麦栽培大麦QTL定位
利用基因重测序和蛋白质含量探析栽培大麦的起源与 驯化
大麦是世界上最古老、分布种植最广、经济价值极高的谷类作物之一,其产量和面积在禾本科作物中一直居第四位。高产、优质、多抗一直是大麦遗传改良的主要目标,然长期的驯化选择,特别是经过近代育种和集约化种植,使得大麦不少有益等位基...
王永刚
关键词:大麦遗传分化蛋白质含量
青藏高原栽培大麦千粒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7
2018年
千粒重是大麦产量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青藏高原强辐射、低温、干旱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现代农业所急需的大麦种质资源,但是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关青藏高原栽培大麦WTS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系统性研究报道。为了揭示青藏高原栽培大麦千粒重的空间分布规律,探明不同环境因子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千粒重(WTS)积累的影响程度,利用83个样点的地理、气候、土壤因子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栽培大麦WTS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WTS总体呈现出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局,形成了以西藏曲水、堆龙德庆、白朗、乃东、日喀则、扎囊、贡嘎、加查、达孜、谢通门、拉孜、定日为中心的青藏高原西南部和青海海晏、门源、刚察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东北部等2个栽培大麦WTS高值区;(2)在地理垂直方向上,栽培大麦WTS的变化呈现出"N"型分布格局,即在海拔3600.0—3900.0m和4500.0m以上形成2个WTS高值区,这2个海拔区间栽培大麦WTS分别为(49.6815±10.0764)g和(47.9500±0.1732)g;(3)影响栽培大麦WTS的环境因子从大到小的顺序是抽穗-成熟期降水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分蘖-拔节期日照时数>抽穗-成熟其平均气温>抽穗-成熟期日照时数>拔节-抽穗平均气温日较差>地理经度。
王建林冯西博付刚侯维海王改花大次卓嘎钟志明
关键词:栽培大麦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栽培大麦β-葡聚糖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5
2017年
采用83个样点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栽培大麦β-葡聚糖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β-葡聚糖含量总体呈现出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局,并形成了以青海贵德、同德,甘肃夏河、合作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和以西藏江孜、白朗、谢通门、日喀则、拉孜、康马、贡嘎、曲水为中心的青藏高原西南部等两个栽培大麦β-葡聚糖含量高值区;在地理垂直方向上,栽培大麦β-葡聚糖含量呈现出双峰曲线分布格局,在海拔2700~3000 m和3600~3900 m形成2个高峰区,这2个高峰区栽培大麦β-葡聚糖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7±1.7)%和(4.6±1.1)%;对栽培大麦β-葡聚糖含量影响重要值指数在40.0%以上的因子依次是籽粒颜色>穗密度>9月平均相对湿度>土壤速效氮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6月平均气温日较差>≥10℃积温>年均气温>土壤速效磷含量>9月平均气温日较差.
王建林钟志明冯西博付刚余成群侯维海王改花大次卓嘎
关键词:青藏高原栽培大麦Β-葡聚糖
贵州栽培大麦不同种植环境籽粒多组分营养物质质量分数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发掘可改良贵州栽培大麦营养物质质量分数的基因资源,以67份贵州地方栽培大麦为研究材料,分别种植于安徽省来安县汪庄、安徽省来安县广大圩和四川省崇州市羊马镇3个环境中,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群体籽粒总类黄酮、总酚、植酸、无机磷、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6个营养性状质量分数.结果发现:不同种植环境对大麦籽粒营养成分质量分数影响程度不同.网络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麦籽粒营养性状之间均呈正相关性,安徽环境条件下总酚仅与黄酮、可溶性蛋白质有显著相关性,四川环境条件下各营养成分间相关性复杂.因此,大麦总酚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可能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可为改良贵州栽培大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张俊英严俊阮景军薛文韬赵钢程剑平
关键词:栽培大麦
农艺与气候因素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淀粉含量空间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揭示不同环境因子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籽粒淀粉含量(GSC)积累的影响程度,完善大麦GSC空间分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明确青藏高原不同地区大麦品种GSC的环境效应,利用83个样点的地理、气候、土壤、农艺因子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栽培大麦GSC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GSC的水平分布总体呈现出斑块状交错分布和南高北低的格局,并形成了以西藏拉孜、隆子、堆龙德庆、曲水、尼木、定日、萨迦、达孜、扎囊、日喀则、墨竹工卡、贡嘎、琼杰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中南部和以青海共和、贵德、海晏、同德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东北部等2个栽培大麦GSC高值区;(2)在地理垂直方向上,栽培大麦GSC的变化呈现出"S"型分布格局,即在海拔3300.0—3600.0 m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栽培大麦GSC逐渐增加,在海拔4200.0 m与4500.0 m之间达到最高值,此后随着海拔的升高略有下降;(3)影响栽培大麦GSC的因子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穗密度﹥6月平均气温日较差>芒长﹥9月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0℃积温>5月平均气温﹥8月平均气温日较差>8月平均气温>6月平均气温>≥10℃积温>6月平均月降水量>5月平均月降水量>7月平均相对湿度>8月平均相对湿度>7月平均气温。这一研究结果显示,对栽培大麦GSC影响最大的是基因型,其次是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对GSC的影响不明显。影响栽培大麦GSC的农艺因子主要是穗密度和芒长,气候因子主要是拔节抽穗期的气温日较差和籽粒灌浆成熟期的平均气温,日照和降水的影响相对较小。
钟志明王建林冯西博付刚侯维海王改花大次卓嘎
关键词:气候因素大麦淀粉含量青藏高原
野生大麦栽培大麦氮利用效率差异的生理与分子机理
氮(N)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它是DNA、RNA蛋白质以及其它大分子化合物,包括酶、叶绿素、ATP、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主要成分。大麦(Hordeum vulgare)是全球广泛种植的第四大粮食作物,用途多...
Jawad Munawar Shah
关键词:野生大麦栽培大麦氮利用率分子机理
不同来源一年生野生大麦栽培大麦的遗传多样性以及染色体组差异分析
大麦(Hordeum vulgare L.)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元”作物,即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酿造用作物,由于具有早熟、耐瘠、适应性强等特点,其种植范围非常广泛。在中国,大麦是仅次于玉米、水稻、小麦的第四大禾本科作物。...
闫松显
关键词:栽培大麦染色体组

相关作者

马得泉
作品数:34被引量:19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大麦 栽培大麦 变种 二棱大麦 野生大麦
王彩莲
作品数:72被引量:307H指数:12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诱变效应 细胞学效应 Γ射线 大麦
慎玫
作品数:55被引量:248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诱变效应 染色体畸变 离子注入 Γ射线
赵孔南
作品数:22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大麦 Γ射线 栽培大麦 诱变效应
李雁勤
作品数:10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大麦 栽培大麦 二棱大麦 多棱大麦 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