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5篇“ 桑椹菌核病“的相关文章
- 桑椹菌核病的绿色防控研究进展
- 2025年
- 桑椹因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易感染桑椹菌核病成为限制其产出的关键性因素。绿色防控在农业病虫害等防治中具有防治效果佳、健康安全、环境兼容性好等优势,可以避免或解决农艺措施和化学防治中存在的果桑自身抗病水平不高且病原菌抗性逐年增加、化学农药防效渐微及农药残留等问题。文章综述了桑椹菌核病病原、侵染规律、绿色防控的研究进展,发现有关桑椹菌核病的生防研究较少。具体体现在:(1)国内外应用微生物资源对桑椹菌核病进行生物防治的研究总体较少,尤其是具有重要生防应用价值的放线菌资源的研究更是鲜有报道,这是后续需重视的方向。(2)当前对于桑椹菌核病的生防研究主要停留在活性测试方面,其防治机理等方面研究很少,有碍桑椹菌核病生防药物的开发与应用。
- 马朝旭蒋晓李林辉陈平刘丝丝岳晓宇张钰婷张涵
- 关键词:桑椹桑椹菌核病生物防治招募生防菌
- 一种基于孢子捕捉的桑椹菌核病菌流行规律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孢子捕捉的桑椹菌核病菌流行规律分析方法,本发明除了动态检测芽(果实)、土壤桑椹菌核病菌的动态变化,还利用定容式孢子捕捉仪捕捉空气中样品,利用一次性拭子棉签采集空气中孢子样品,将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病菌检...
- 朱志贤于翠张成董朝霞张凤刘欣欣
- 桑椹菌核病研究进展
- 2024年
- 桑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果实,富含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质,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用于制作果酱、酿造果酒和饮料,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然而,近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抗性品种,我国果桑种植地区的桑椹菌核病发生日益严重,已严重影响到了桑椹的产量和品质。已确认桑椹菌核病的病原真菌有4种,不同地区的优势菌株不尽相同,可能由单一种类组成,也可能是由2种及以上的菌株复合侵染。由于桑椹菌核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防治难度大,因此,本文主要从桑椹菌核病的类型、特征和侵染循环过程,桑树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以及防治措施3个方面对该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桑椹菌核病的研究重点以及科学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 何子文彭术芳尹清清黄媛媛何宁佳
- 关键词:桑椹菌核病病原菌抗病基因
- 果桑园桑椹菌核病防控实践与发展建议
- 2024年
- 桑椹菌核病是影响果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深入实践,总结了应用农业、物理、化学及生物等综合防控桑椹菌核病的有效措施。并分析归纳了果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果用桑品种选育更新推广滞后、果桑园选址建园和种植密度及日常管理不科学、果桑园行间及周边农田栽培作物不当、传统露天栽培模式风险大效益不稳定、适宜防治桑树病虫害的药剂单一且防效差、不能科学及时有效地防控草害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果桑新品种的研发引进及示范推广、科学规划合理定植及精细化管理、果桑园行间合理间套作农作物、周边不种植菌核病易感植物、加强果桑设施栽培研究、规模化推广避雨栽培技术、加快病虫害防控化学药剂的研制及更新进度、科学除草及使用除草剂杀灭桑椹菌核病病原菌等果桑产业高效发展的对策建议。
- 杨建设陈怀林刘建波朱绍明
- 关键词:桑椹菌核病
-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2024年
- 文章介绍了桑椹菌核病的病原菌和发病症状,从发生条件、侵染过程及流行规律等方面阐述了桑椹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从品种抗病性、菌源积累、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桑椹菌核病的发生原因,从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清除菌源等方面介绍了桑椹菌核病的农业防治措施,从生防菌筛选和绿色防控药剂的筛选等方面介绍了主要生物防治技术,介绍了不同化学农药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农药残留情况。笔者认为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应在选用抗病品种、科学栽培、及时清除菌源等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采取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模式,既能较好地控制病害的发展,又能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 兰波肖苏军胡铭况虹敏张露肖鸿勇陈洪凡杨迎青阴长发
- 关键词:桑椹菌核病发病症状
- 平舆县桑椹菌核病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应用效果
- 2024年
- 桑椹菌核病偶发性强、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给广大种植户带来极大的困扰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以当地桑椹种植大户为依托,筛选集成绿色防控技术,2023年在桑椹园区开展示范应用,桑椹菌核病防控效果在85%以上,病果率5%以下,增产29.84%,增收纯效益5891.34元/667m 2,防控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促进北方旱区桑椹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张化春冯贺奎王宁
- 关键词:桑椹菌核病绿色防控
- 一种桑椹菌核病防治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椹菌核病防治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对丝绵生产过程中含有丝胶废水的利用,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分散剂,制备成桑椹菌核病防治助剂,使用时混匀加入甲基托布津稀释成800~1000倍的桑椹菌核病防治药物,...
- 刘伟胡毓芳李兵
- 不同药剂与组合防治桑椹菌核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 2024年
- 桑椹菌核病是目前影响桑椹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桑椹菌核病对果桑的危害,本文使用浓度45%唑醚戊唑醇、中量元素水溶肥料(植力源)单独喷施和45%唑醚戊唑醇与中量元素水溶肥料(植力源)交替混合施用、比例混合,使用浓度均为1 000倍液、500倍液清水作为对照展开果桑桑椹菌核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5%唑醚戊唑醇与中量元素水溶肥料(植力源)交替和混合使用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97.80%。近年来,桑树多元化利用受到人们的关注,果桑栽培与开发也日趋兴盛,不仅给广大居民和游客带来新的采摘乐趣,同时也给种植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1]。
- 刘晓帆张力马盼盼牛娜周娟丽阎淑滑
- 关键词:桑椹菌核病混合施用果桑戊唑醇田间药效试验不同药剂
- 基于YOLOv3深度学习算法的桑椹菌核病严重度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 2024年
- 通过对5种不同发病级别的1万张桑椹果实图像进行训练,基于YOLOv3深度学习算法并结合迁移学习法,获得桑椹菌核病严重度目标检测模型。为了验证该模型的鲁棒性,与同样采用迁移学习的EfficientDet、Faster R-CNN和YOLOv4原始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YOLOv3模型对健康果实和菌核病果实检测的平均精确率均值为0.79,比其他模型提高6.76%~54.90%,其对不同发病级别菌核病果实检测的平均精确率比其他模型提高7.04%~80.95%,查准率和查全率为最优或者次优。采用Flask+Vue技术构建的检测识别系统可在1 s内获取病害严重度、果实大小、置信度信息,也能实现对视频的动态识别,为桑椹种植中自动化病害监测和快速高效精准施药提供了可靠的软件处理平台。
- 朱志贤邱盼张成董朝霞张凤胡兴明于翠
- 关键词:桑椹菌核病
- 桑树内生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桑椹菌核病的生防机理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从菌核病抗性桑树品种中筛选具有生防潜力的内生拮抗菌,为绿色防控桑椹菌核病提供优质菌种及有效策略。【方法】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法及平板对峙培养法分离、筛选桑椹菌核病拮抗菌,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分析拮抗菌抑菌谱及离体防效,评估其应用潜力;通过观察拮抗菌发酵上清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检测拮抗菌作用后病原菌糖原和活性氧积累量变化,并测定病原菌基因表达变化,初步探究拮抗菌的抑菌机理。【结果】从健康桑枝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对桑椹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PZ-2抑制作用强且稳定的内生细菌C1R32,其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与芽孢杆菌一致,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聚在同一最小分支,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ubtilis C1R32对核盘菌在内的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桑椹菌核病离体防效实验结果表明,B.subtilis C1R32菌悬液和发酵上清液处理组的防效分别为52.94%和46.43%;抑菌机理初探结果显示,B.subtilis C1R32发酵上清液能使S.sclerotiorum PZ-2菌丝膨大畸变,细胞壁破裂,胞质流出;该菌可通过减少S.sclerotiorum PZ-2糖原积累、促进活性氧迸发,影响其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病原菌。【结论】本研究从桑椹菌核病抗性品种中分离获得一株内生枯草芽孢杆菌,并初步探究其拮抗机理,为桑椹菌核病生物防治提供了潜在菌种资源。
- 李燕欧婷焦文莲张克瑶刘晓姣谢洁
- 关键词:桑树内生枯草芽孢杆菌桑椹菌核病
相关作者
- 余茂德

- 作品数:226被引量:1,053H指数:20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桑树 桑椹 人工三倍体 克隆 新桑品种
- 赵爱春

- 作品数:227被引量:636H指数:16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 研究主题:桑树 家蚕 转基因家蚕 果桑 桑椹
- 危玲

- 作品数:128被引量:36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桑树 果桑 桑椹 桑椹菌核病 MULBERRY
- 黄盖群

- 作品数:181被引量:432H指数:13
-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桑树 果桑 桑椹 桑树品种 蚕桑产业
- 于翠

- 作品数:159被引量:396H指数:11
- 供职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桑树 桑椹 桑园 果桑 光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