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526 篇“ 桡骨远端 “的相关文章
桡骨 远端 C1型骨折三种内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2025年 背景:桡骨 远端 C1型骨折属于关节内不稳定型骨折,治疗上存在较大的难度。目前对桡骨 远端 骨折不同内固定接骨板的临床研究较少,缺乏多种内固定接骨板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在内固定接骨板的选用上仍存在争议。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法比较不同内固定接骨板在桡骨 远端 C1型骨折治疗中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使用一名健康女性志愿者的桡骨 模型,顺序导入Mimics 21.0、Geomagic Wrap 2017、Solid Works 2021等软件进行处理,制作桡骨 远端 C1型骨折模型。根据厂家提供的接骨板数据,分别建立桡骨 远端 掌侧斜T形锁定板、桡骨 远端 掌侧蝶形锁定板、桡骨 远端 掌侧万向锁定板和螺钉的三维模型,并且和骨折模型进行装配,在ANSYS 19.0中赋予材料属性,设定各接触面相互作用关系并定义载荷及边界条件,模拟其腕关节压缩、背弯、掌屈和扭转等4种载荷工况,比较其生物力学性能。结果与结论:①3组内固定模型在4种载荷工况下,内固定模型整体位移主要集中在桡骨 远端 关节面上;模型在背弯、掌屈和扭转载荷工况下的最大位移是轴向载荷下位移的2-6倍,表明轴向载荷工况下内固定系统最稳定;②内固定上的应力远大于骨折块上的应力,内固定物应力主要集中于接骨板在骨折断端附近区域,其中万向锁定板和蝶形锁定板应力分布较为均匀,斜T形锁定板应力集中现象最为明显;③在压缩和扭转载荷下,骨折块的应力主要集中在螺钉孔周围,掌屈和背伸载荷下则是从桡骨 远端 向近端逐步扩展;在同样的载荷工况下,斜T形锁定板固定状态下骨折块应力最大,万向锁定板固定系统骨折块所受应力峰值最低,蝶形锁定板与万向锁定板固定状态下的骨折块峰值应力仅仅相差0.2-6.0 MPa;④相比于斜T形锁定板和蝶形锁定板,万向锁定板在桡骨 远端 C1型骨折内固定中应力分布更均匀,固定模型关节面位移更小 努尔比艳木·库尔班 乌日开西·艾依提 买合木提·亚库甫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支架外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 远端 粉碎性骨折的Meta分析 2025年 目的:外固定支架和钢板内固定作为桡骨 远端 粉碎性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各有利弊。系统评价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桡骨 远端 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桡骨 远端 骨折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研制提供论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纳入2013年10月至2023年10月发表的关于外固定支架和钢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桡骨 远端 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使用Review Manager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1)纳入8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4篇、总样本量648例,外固定支架组328例,钢板内固定组320例;(2)术后3个月,钢板内固定组的背伸、掌屈、旋后范围优于外固定支架组;术后12个月,钢板内固定组的握力、掌倾角、掌屈、旋前和旋后范围优于外固定支架组;钢板内固定组在术后感染方面优于外固定支架组,其余结局指标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现有8项证据表明,在粉碎性桡骨 远端 骨折的治疗方式选择上,外固定支架与切开钢板内固定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综合其他因素钢板内固定更胜一筹,但是对于一些高度严重的粉碎性桡骨 远端 骨折、骨质较差、严重污染的开放性骨折以及软组织肿胀而无法进行切开手术的特殊患者,外固定支架才是首选。此次研究结果具有局限性,未来还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另外需重视远期疗效、其他次要指标的观察,补充优化当前研究结果。 林晴 刘峘 成永忠 姜俊杰 李永耀 李光耀关键词:外固定支架 内固定 累及背侧关节面桡骨 远端 骨折的骨折线地图特征:螺钉有效固定治疗术后移位 2025年 背景: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是桡骨 远端 骨折临床上最常用的固定方式,但当骨折线累及背侧关节面时,掌侧钢板固定则存在术后背侧骨块移位风险,尤其是乙状切迹背侧骨块术后移位风险较高。目的:分析桡骨 远端 骨折累及背侧关节面的骨折线特点,进而深入研究累及乙状切迹背侧骨块发生术后移位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提高复位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桡骨 远端 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CT影像桡骨 远端 背侧骨折块数量1,2,3块及以上分别记为Ⅰ,Ⅱ,Ⅲ型骨折,分别绘制骨折线地图,分析其背侧骨折线形态特征。对存在乙状切迹背侧骨折的患者进行3个月以上随访,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乙状切迹背侧骨块移位分为移位组和无移位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和术后CT解剖参数。结果与结论:①对AO/OTA分型C型累及背侧关节面145例患者进行骨折线地图分析,其中根据背侧骨折块数量:Ⅰ型25例(17.2%)、Ⅱ型82例(56.6%)、Ⅲ型38例(26.2%);骨折线地图显示Ⅰ型骨折块骨折线主要累及乙状切迹,Ⅱ型主要累及乙状切迹和lister结节,Ⅲ型则累及乙状切迹、lister结节和桡侧柱背侧。145例患者中86.2%(125/145例)累及乙状切迹,其中Ⅲ型累及比例高达94.7%(36/38例),Ⅱ型88.0%(72/82例),Ⅰ型68%(17/25例)。②76例AO/OTA分型C型累及乙状切迹背侧患者纳入进一步研究,其中术后未移位组65例,移位组11例;在单因素分析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部位、术前CT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背侧边长(d1)、尺侧边长(d2)、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背侧高度(d4)和钢板距桡骨 尺侧边缘距离(d5)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乙状切迹背侧骨块累及下尺桡关节占比[d2/(d2+d3)]、乙状切迹背侧骨块关节面占比(s1/s2)、尺侧螺钉尾端距背侧乙状切迹边缘的距离(d6)和乙� 胡流超 罗毅文 吴志方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钢板 骨折线 一种桡骨 远端 夹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桡骨 远端 夹板,包括4个固定夹板、可调整双线嗒嗒旋扣、夹板外固定带以及压垫。固定夹板为长方体塑料板,外层由可调整双线嗒嗒旋扣配合夹板外固定带固定。固定夹板上设置有夹板卡槽,压垫一面设置有压垫滑动杆,通过... 谢添 赵敏 张磊新型桡骨 远端 钢板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新型桡骨 远端 钢板,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前端转动连接有固定翼,所述架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便于对架体与固定翼之间角度进行微调的调节机构,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架体前端的表面,所述通槽贯穿开设在固定块和架... 施佳云 施建祥桡骨 远端 骨折外固定支具 本申请提供一种桡骨 远端 骨折外固定支具,涉及固定器具领域,其包括外侧定位折弯板、内侧定位折弯板和固定单元,外侧定位折弯板用于与手臂外侧以及手背外侧贴合,内侧定位折弯板用于与手臂内侧和掌心面贴合,固定单元同时与外侧定位折弯板... 王斌 杜俊杰 李松林 黄小刚 李腾飞桡骨 远端 骨折用的夹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桡骨 远端 骨折用的夹板,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夹板主体,所述夹板主体包括主板和副板,所述主板和副板之间设置有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包括一号转动组件和二号转动组件;主板和副板的外壁皆包裹有多组加强铁皮,所述主... 孙宇桡骨 远端 骨折复位固定支具桡骨 远端 骨折复位固定支具,包括支具主体、掌倾角固定件和尺偏角固定件,支具主体为套体结构嵌套设置在手腕部,支具主体的手背部上设有掌倾角固定件,支具主体的手尺侧部设有尺偏角固定件,掌倾角固定件和尺偏角固定件结构相同,包括限位... 姚晓克 伍玲娜4D打印桡骨 远端 小夹板 本发明提供4D打印桡骨 远端 小夹板,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若干小夹板以及相同个数的张力调整部,所述张力调整部安设在对应的小夹板上外盒;所述张力调整部包含:扭动台,和外盒旋接;联动单元,安设在外盒中,所述联动单元包含牵... 王黎明 郑苏阳 刘德明桡骨 远端 掌侧锁定接骨板 本发明桡骨 远端 掌侧锁定接骨板,包括板状的接骨板本体,接骨板本体的下侧面与桡骨 掌侧表面贴合,接骨板本体包括头部和与头部一体构成的体部,头部向上弯曲,接骨板本体具有平滑边缘,头部设置有至少四个万向锁定螺钉孔,各万向锁定螺钉孔... 黄丙寅 贺军 贺坚 袁芦荻 蔡渊源 王雄飞 张明德
相关作者
姜保国 作品数:687 被引量:5,544 H指数:3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周围神经 骨折固定术 骨折 手术治疗 神经再生 王秋根 作品数:517 被引量:3,300 H指数:30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盆 内固定 骨盆骨折 高伟阳 作品数:583 被引量:1,597 H指数:22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皮瓣修复 再植 皮瓣 杨述华 作品数:1,752 被引量:5,881 H指数:3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股骨头坏死 骨肉瘤 手术治疗 关节镜 内固定 王宝军 作品数:137 被引量:921 H指数:1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疗效分析 骨折固定术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