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50篇“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的相关文章
-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2024年
- 分析梅毒临床检验工作中,分别实施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两种不同检验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广西南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纳入的已确诊为梅毒的69例病例资料分析,分别安排TPPA、TRUST两种不同检验技术,对检验结果比较。结果 TPPA检测准确率高于TRUST组,漏诊和误诊率低于TRUST组;TPPA组对早期、1期梅毒检出率高于TRUST组P<0.05;两组2期、3期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PPA组检验时间短于TRUST组,检验成本高于TRUST组(P<0.05)。结论 梅毒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具体检验技术的选择,在TPPA与TRUST两种不同技术检验效果比较,结果表明了TPPA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可以提高对梅毒诊断准确率,尤其是对隐性梅毒和1期梅毒检出率较高,而且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得出检验结果。但是,此项检验技术耗费的成本较高,临床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检验技术,一般临床将TRUST作为梅毒初筛技术,可以减少成本时完成大批量的样本筛查,再对可疑样本安排TPPA检验技术进一步确定,从而使梅毒临床诊断准确率得到保证,预防发生误诊或漏诊。
- 吴丽芬
-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为梅毒检测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血清学检测的800例疑似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TPPA联合ELISA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结果和临床诊断效能。结果经临床检测结果显示,梅毒患者(梅毒组)499例,非梅毒者(非梅毒组)301例;ELISA检测梅毒患者457例,非梅毒者343例,其中真阳性439例,真阴性283例;TPPA检测梅毒患者492例,非梅毒者308例,其中真阳性452例,真阴性261例;ELISA联合TPPA检测梅毒患者482例,非梅毒者318例,其中真阳性476例,真阴性295例;ELISA联合TPPA检测梅毒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ELISA、TPPA单独检测,阳性预测值高于TPPA单独检测,(均P<0.05)。结论ELISA操作简单、快捷,适用于大量疑似梅毒筛查,联合TPPA检测方法能提高诊断效能,更好地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
- 陈洪清梁梅芳梁丽霞苏晓梅伍肇欣
- 关键词:梅毒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
- 梅毒检验中应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比较梅毒检验中应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来本院进行梅毒检验的146例患者,根据有无感染梅毒分成两组,其中将94例梅毒患者作为观察组,将52例未感染梅毒患者作为对照组。上述人员均采取TPPA、TRUST等两种诊断方法,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梅毒螺旋体(TP)的阳性检出情况及诊断效能。结果:TPPA法检测TP的阳性率96.81%明显较TRUST法的88.30%高(P<0.05),检测I期梅毒的阳性率均明显较TRUST法高(P<0.05),灵敏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亦明显较TRUST法高(P<0.05)。结论:与TRUST法相比,TPPA法对不同时期梅毒的阳性检出率更高,诊断效能更强。
- 李冬森
-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 评价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在梅毒检验中使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8年6月开始收集研究对象,至2019年6月收集结束,共收集配合本研究的梅毒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证实为梅毒,将病人进行随机编码,随机抽取号码进行分组,研究组39例,为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对照组39例,为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比较两组的检测准确率以及对不同时期梅毒的检出率,并评价两组的成本和检测时间。结果:研究组的检测准确率比对照组高(P<0.05),对于早期梅毒和一期梅毒的研究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二期和三期的检出率两组没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成本比对照组高(P<0.05),检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梅毒检验中使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的准确率较高,对早期梅毒的检出率较高,检测时间短,但是成本较高,在临床检测诊断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甲苯胺红可以作为初筛方法,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可以进行确证,以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 吴菲菲陈倩瑜刘瑶
- 关键词:梅毒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准确率
-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对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118例梅毒患者,按照检验方法不同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接受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试验组接受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统计发现,试验组梅毒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隐性梅毒、Ⅰ期、Ⅲ期检测阳性率较对照组高(P<0.05);Ⅱ期梅毒检测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梅毒检测中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各具优势,均为常用检测手段,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对疗效评估、复发观察等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 方锦文
-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及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测中的检验效能评价被引量:38
- 2015年
- 目的:研究三种常用的不同血清学诊断方法对梅毒螺旋抗体的检测效果,从而为提高梅毒螺旋抗体的检出率提供较好的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于我科门诊就诊的274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有无感染梅毒将其分为两组,其中177例感染梅毒患者为观察组,97例非梅毒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三种常用的不同血清学诊断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梅毒螺旋抗体的检测,分别比较三种检测方法检测的梅毒螺旋抗体的阳性例数、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检测梅毒患者血清标本的阳性率方面,ELISA法最高,为98.87%,TRUST法最低,为88.70%,ELISA法与TPPA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UST法分别与ELISA法、TPPA法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TRUST法、TPPA法检测梅毒患者血清的敏感性分别为98.87%、88.70%、97.18%,特异性分别为98.97%、95.88%、100.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96%、82.30%、95.1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9.43%、97.52%、100.00%;ELISA法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最高,与TRUST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PA法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最高,与TRUST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同时显示梅毒患者血清阳性者有155例,同时显示阴性者有1例,TRUST法显示阴性而TPPA法和ELISA法显示阳性者17例。结论:三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侧重点各不相同,ELISA法适用于大批量样本筛查、TPPA法适用于进行梅毒确诊、TRUST法应用于对梅毒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判断,在临床中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邵先兵张燕张娜
- 关键词:血清学方法梅毒
-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检测梅毒抗体的比较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评价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 CMIA)检测临床血清标本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Veponema Pallidum particie agglutination test,TPPA)法作为对照标准,采用CMIA法检测2012年11月到12月1200例住院患者的血清标本,并用卡方检验评价两种检测方法对同一个样本的化验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200例血清标本中用CMIA法检出阳性率为11.3%,TPPA法检出阳性率为10. 9% ,以TPPA为标准,CMIA法敏感性为96. 9%,特异性为99. 2%,其中CMIA法检测血清S/CO值〉 4. 00的110例,用TPPA确认107例阳性,阳性预测值(PPV)为97.3%;CMIA法S/C0值在1.0-9.0,TPPA可出现阴性结果。结论CMIA法可替代TPPA法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对于CMIA法检测S/C0值1. 0-4.0的需进一步复检。
- 张东梅徐韫健张婷
-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一致性
-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自动化检测方法建立
- 2013年
- 多年以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pallidumparticleagglutinaionAssay,TPPA)一直采用手工倍比稀释加样,肉眼判读结果的方式进行检测,未能实现自动化检测。笔者尝试采用全自动加样仪Xantus和340rt酶标仪,替代TPPA手工操作和肉眼判读结果的方式,建立TPPA的自动化检测方法,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 田庆华李天君李延伟赵锋徐云鹏于文静陈莉
- 关键词:TPPA自动化检测ELISA全自动加样仪
- 耳梅毒1例
- 2024年
- 患者女,56岁,右耳突发听力下降伴耳鸣6 d。患者否认上感史和外伤史。耳鼻喉科及皮肤科体检均未见异常。电测听示:右耳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左耳轻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声导抗示:双耳A型曲线。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诊断:耳梅毒。同时予正规驱梅及提高听力治疗后,双侧听力完全恢复正常。
- 刘赟周晴
- 关键词:听力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 梅毒早期诊断中两种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在梅毒早期诊断中,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该院2023年1-12月检验科接收的82例疑似梅毒患者的检测样本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其提供TPPA、TRUST检测,同时进行跟踪调查,以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为参照,了解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TRUST、TPP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83%、79.27%,与临床诊断结果79.2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PPA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46%、94.12%均高于TRUST(P<0.05)。结论在梅毒早期诊断中,TRUST、TPPA均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但TPPA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可作为首选方法。
- 周雪飞
-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