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2篇“ 梅雨期暴雨“的相关文章
2024年富水流域梅雨期暴雨洪水特征及调度初探
2025年
富水水库是一座以防洪、发电为主,结合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大(1)型水利枢纽工程。2024年梅雨期,富水流域遭受了3轮强降雨过程,干流洪水涨势快、量级大、历时长,水库一度开启7孔闸门泄洪,为建库60多年来第二次。水库最大7 d入库洪量超过20 a一遇,科学调度后明显降低流域防洪压力;经还原分析,水库拦洪削峰率约62.7%,明显推迟了下游干流堤防超保证水位时间。本文选用2024年梅雨期暴雨进行了洪水特征分析,为今后出现类似事件提供水库调度运行管理等借鉴参考。Fushui Reservoir is a large (1) type water conservancy hub project that focuses on flood control and power generation,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such as irrigation and navigation. In 2024 Meiyu period, the Fushui River Basin experienced three rounds of heavy rainfall. The floods in the Fushui main stream rose rapidly, with large magnitudes and long durations. Once the Fushui Reservoir opened seven gates for flood discharge, marking the second time in over 60 years since its construction. The maximum 7-day inflow of Fushui Reservoir exceeds once every 20 years. Through scientific scheduling, the flood control pressure in the basin has been significantly reduce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restoration, the flood control and peak shaving rate of the reservoir is about 62.7%, which significantly delays the duration of downstream embankment exceeding the guaranteed water level. In this paper, the rainstorm in 2024 Meiyu period is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flood characteristic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similar events and reservoir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周昊璇李凯易海
关键词:梅雨期暴雨洪水科学调度
湖州“2022-06-24”梅雨期暴雨过程分析
2024年
文章采用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双偏振雷达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及数值预报资料,对2022非典型梅雨年湖州一次较典型的梅雨期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对流性雷雨大风阶段雷达表现为飑线和大雨滴、高浓度特征,稳定性降水阶段雷达表现为小雨滴和低浓度特征;副高的强度减弱缓慢,切变线和700 hPa急流长时间在区域内维持是导致强降水的主要原因;强降水数值模式预报强降水落区向南偏移。需要关注最新预报调整及物理量的变化并合理订正,加强多种数值预报产品的对比分析,有助于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性。
向华吴彬奚雷周雪婧陶威
关键词:暴雨梅雨双偏振
GNSS/PWV在一次梅雨期暴雨中的模式预报应用
2024年
地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监测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是一种连续获取大气水汽信息的有效手段,对于区域天气尤其是灾害性天气观测与预报有重要作用。基于长三角GNSS应用示范网,开展GNSS/PWV资料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的三维变分同化应用试验,通过设计5个试验方案对2010年7月的一次梅雨期暴雨进行中尺度分析,考查区域地基GNSS/PWV资料在梅雨期降水过程中对初始场和预报结果的改进能力。通过预报分析表明:本次梅雨期暴雨数值模式预报加入GNSS/PWV的同化方案相比于常规资料同化方案24小时降水预报效果改善超过20%,48小时后也可提高约12%。可见GNSS/PWV资料可以很好改进观测区域内的水汽分布,提供与暴雨天气紧密联系的水汽信息,有效改善了数值天气模式中的中尺度系统移动速度的48小时预报结果,进而提高降水落区预报。
杜明斌曹云昌朱佳蓉王晓峰戴建华梁宏储海史军
关键词:数据同化梅雨TS评分
2020年我国梅雨期暴雨特征及ECMWF暴雨落区订正分析
2024年
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资料对2020年我国梅雨期暴雨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按照925hPa锋区性质对暴雨过程进行分型,最后通过两个典型暴雨个例讨论ECMWF数值预报的订正思路.结果表明:①在27次梅雨期区域性暴雨中,有26次暴雨与925hPa切变线位置吻合,只有18次与850hPa切变线位置吻合.②按照925hPa锋区位置和强弱,可将梅雨期暴雨分为无锋区暴雨、强锋区暴雨、弱锋区暴雨和混合型暴雨;按照锋区移动方向可将强锋区暴雨分为南压型、静止型和北抬型暴雨;按照暴雨落区与锋区位置关系可将弱锋区暴雨分为弱强迫暴雨和冷区暴雨.③EC对无锋区型暴雨预报较差,对强锋区暴雨预报有偏北趋势(20次中有14次偏北,2次正确,4次偏南),对弱锋区暴雨预报有偏南趋势(11次中有8次偏南,1次正确,2次偏北).④从典型暴雨个例上也能看到,925hPa切变线和温度锋区位置与暴雨落区相吻合;中尺度数值模式有时候能较好地弥补EC全球数值模式对锋区降水的不足.
郑丽君肖安李浙华洪俊
关键词:梅雨暴雨订正方法暖区暴雨
基于随机森林和逻辑回归的舟山梅雨期暴雨关键指标研究
2024年
本文分析了2010—2020年舟山梅雨期(6—7月)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天气形势特征。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和随机森林算法分析了700 hPa风速和风向、850 hPa风速和风向、850 hPa的温度和露点温度、500 hPa温度以及强天气威胁指数等共8个物理量与舟山梅雨期暴雨序列的相关性,计算得到各物理量相关性,筛选出前6个物理量建立预报方程,通过逻辑回归方法可得舟山梅雨期暴雨预报模型,用来判断暴雨是否发生,对舟山梅雨期发生暴雨的概率可提供参考依据。
王琼马恩点胡潇杰张鑫孙轶卢琪傅娜
关键词:逻辑回归
基于多模式的2020年黄山地区超长梅雨期暴雨检验
2024年
为了做好黄山地区梅雨期暴雨的气象服务工作,文章利用本地预报业务常用的两个全球模式EC-thin、CMA-GFS,以及一个区域模式CMA-SH9,对2020年黄山地区超长梅雨期暴雨预报总体性能进行检验,结果表明:EC-thin对天气系统的预报能力明显强于CMA-GFS,但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预报误差会增大;CMA-SH9对降水强度的预报效果最佳,EC-thin次之,CMA-GFS最差,三种模式的24 h时效预报能力接近,可同时参考;随时效延长,CMA-SH9的参考性增强;三种模式对降水落区的预报均偏小,24 h时效可同时参考EC-thin和CMA-SH9,两者随时效延长以经向调整为主,多数偏南或偏北,三种模式对临近时效的落区偏离预报都有一定的订正能力。
黄骏凯王婧吕涛沈绪杨
关键词:梅雨期暴雨
湖北一次梅雨期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云微物理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受低涡和切变线的影响,2020年6月27—28日湖北地区发生一次梅雨期暴雨过程,造成严重灾害和重大经济损失。为了深入研究云微物理过程对梅雨期暴雨的影响,提高梅雨期暴雨的预报预警能力,针对本次暴雨过程,利用WRF模式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该系统的云微物理特征,探讨了云微物理过程对本次暴雨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数值试验较准确地模拟出暴雨的落区及中尺度对流系统演变过程,且区域平均降水随时间的演变与实况较为一致,但总体偏强。(2)降水强度急速上升阶段,冰相粒子融化量大于雨滴搜集云滴,雷达回波迅速增强。降水强度变化相对平缓阶段,雨滴搜集云滴量逐步增多,超过冰相粒子融化。各类水成物均快速发展,回波不断增强,冰晶增长速度超过雪和霰。在区域平均降水到达峰值前,水成物(除了雪粒子外)含量、上升气流及雷达回波均已达极值。上升气流中心与冰相粒子、云滴含量大值区分布较为一致,有利于淞附过程。(3)冰相粒子搜集云滴总量一直小于雨滴对云滴的搜集,云雨自动转化量在降水强度减弱时增长更明显。冰相粒子在降水发展初主要通过贝吉龙过程产生,随着冰相粒子的发展,淞附过程占优,直到系统衰亡。
周志敏王斌郭英莲杜牧云康兆萍孙玉婷
关键词:梅雨锋暴雨数值模拟云微物理
基于风廓线雷达的湖北梅雨期暴雨中小尺度特征被引量:12
2022年
针对2016年湖北梅雨期3次(“6·19”、“7·5”和“7·19”)暴雨过程,首先对比了汉口站探空数据与汉口、咸宁两个风廓线雷达站水平风速、风向,发现“6·19”和“7·5”过程汉口风廓线雷达站3 km以下水平风速和探空数据较为接近,而3次过程中咸宁风廓线雷达站8 km以下水平风向、风速和汉口站探空数据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并结合常规、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对3次过程中水平风场、平均垂直速度及其变率、水平风速垂直切变、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_(n)^(2))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降水开始前西南风速明显增大,中层干冷空气入侵和地面冷池形成的中尺度偏东气流是“6·19”过程50站出现大于等于17.2 m·s^(-1)大风的主要原因,“7·5”和“7·19”过程西南急流长时间维持及1 km以下的偏东气流则是短时强降水持续时间较长的诱因;(2)梅雨期暴雨间风廓线雷达观测的水平风速垂直切变、平均垂直速度及其变率随高度变化较小,较强上升运动区域主要集中在4 km高度以下;(3)C_(n)^(2)显示强降水发生前大气水汽含量有一增加过程,且整层水汽含量深厚,C_(n)^(2)大值区的消失对应降水结束。
苟阿宁苟阿宁吴翠红杜牧云杜牧云冷亮冷亮
关键词:梅雨期暴雨风廓线雷达中小尺度系统
台风远距离影响下江苏两次梅雨期暴雨过程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台风远距离影响下江苏两次梅雨期暴雨过程(2001年6月和1986年7月,以下简称“01·6”降水过程和“86·7”降水过程)的对比分析表明:“01·6”降水过程暴雨持续时段集中、落区稳定、降水强度大;“86·7”降水过程暴雨持续时间长、落区自北向南移动、降水强度稍弱。环流形势方面,“01·6”过程副热带高压北抬明显,台风倒槽北伸与低空急流共同构成低层风场辐合、输送暖湿气流,中高层低压槽稳定少动,高层冷空气影响较弱;“86·7”过程台风倒槽北伸和影响程度均不及“01·6”过程,低空急流对低层风场辐合及暖湿气流输送贡献更大,中高层低压槽东移较快且均明显南压,高层冷空气影响较强。动力条件方面,“01·6”过程高层辐散、低层辐合更剧烈,上负下正的涡度配置更加稳定深厚,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更强,且动力配置均稳定于江苏东南部;“86·7”过程动力条件稍弱,且高低空散度耦合、垂直涡度配置由江苏中北部向东南部移动,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区覆盖江苏东部。水汽条件方面,“01·6”过程较“86·7”过程低层水汽通量辐合更强,暴雨区上空饱和程度更高、深厚饱和层形成更早、维持时间更长。热力条件方面,“86·7”过程中低层大气对流不稳定性更强,但“01·6”过程E指数及其增幅更大,即中低层大气能量更高、水汽含量更丰富。
张雪蓉王丽芳王博妮田心如吴海英濮梅娟
关键词:远距离台风暴雨急流动量下传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暴雨过程的客观识别及其成因分析
利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方法(OITREE)和长江中下游地区2374站逐日降水资料对1961-202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期暴雨过程进行了客观识别。利用OITREE方法一共识别挑选出257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梅雨期的暴...
高筱懿
关键词:暴雨过程梅雨期气候特征环流特征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徐双柱
作品数:69被引量:522H指数:14
供职机构:湖北省气象局
研究主题:暴雨 中尺度分析 中尺度系统 梅雨期暴雨 降水预报
邹立维
作品数:9被引量:6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梅雨期暴雨 中尺度系统 AREM模式 暴雨 数值模拟分析
翟国庆
作品数:305被引量:1,198H指数:2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噪声 声学 暴雨 数值模拟 噪声预测
王谦谦
作品数:136被引量:1,564H指数:26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降水异常 数值模拟 大气环流 海温异常 江淮梅雨期
吴琼
作品数:12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梅雨期暴雨 浅薄 淮河流域 低涡 波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