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07篇“ 梗阻性脑积水“的相关文章
- 小脑轴内肿瘤切除术后并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目的: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是小脑轴内肿瘤切除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患者病情在短期内急剧恶化,引发脑疝,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危及生命。本文分析经枕下后正中入路切除小脑轴内肿瘤术后并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术前风...
- 杨柳
- 关键词: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小脑肿瘤
- 小脑梗死合并梗阻性脑积水开颅术后后颅窝与侧脑室内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合并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开颅术后后颅窝与侧脑室内压力的相关性,对比分析单纯监测侧脑室内压力与同时监测侧脑室和后颅窝内压力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3年3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神经外科行后颅窝开颅去骨瓣减压及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50例小脑梗死合并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28例患者同时进行侧脑室和后颅窝内压力监测(简称联合监测组),22例患者仅行侧脑室内压力监测(简称侧脑室监测组)。采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联合监测组侧脑室内压力与同一时刻后颅窝内压力的相关性。出院后6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分为预后不良(Ⅰ~Ⅲ级)和预后良好(Ⅳ~Ⅴ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及出院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室外引流管留置时长、住院时长及预后。结果联合监测组28例患者共采集颅内压数据3370次;术后侧脑室内压力[(8.53±4.48)mm Hg(1 mm Hg=0.133 kPa)]较后颅窝内压力[(13.47±4.12)mm Hg]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值=104.41,P<0.001);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侧脑室与后颅窝内压力呈正相关(R 2=0.64),线性回归公式拟合为Y=0.87 X-3.19(Y为侧脑室内压力,X为后颅窝内压力;P<0.001)。联合监测组与侧脑室监测组比较,脑室外引流管留置时长、住院时长、术后7 d及出院时GC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联合监测组预后良好19例(67.9%),预后不良9例(32.1%);侧脑室监测组预后良好14例(63.6%),预后不良8例(3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977)。结论小脑梗死合并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的后颅窝与侧脑室内压力存在差异,两者呈正相关;单纯基于侧脑室内压力监测与同时监测侧脑室和后颅窝压力指导术后治疗可获得相似的临床预后。
- 时传君郭钦栋孙守家张源黄齐兵晏骖
- 关键词:脑梗死
- IGCTs所致梗阻性脑积水远期分流装置移除的可行性探讨
- 2023年
- 目的探讨可调压抗虹吸分流装置在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GCTs)所致脑积水治疗中的意义及远期移除分流装置的可行性。方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7年12月间42例拟诊为IGCTs伴梗阻性脑积水患儿,均采用可调压抗虹吸分流装置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术后予以行诊断性化疗;回顾性分析其中20例在肿瘤达到完全缓解后行分流装置移除术的诊疗过程。结果行VPS术后,20例患儿的高颅压症状均获得显著缓解,无症状加重者。术后复查CT或MRI显示脑室系统正常;眼底检查未见明显损害情况,术前视力模糊者术后视力逐渐恢复正常,现视力与同龄人相仿。治疗过程中未见分流装置堵塞、感染病例,予以诊断性化疗,肿瘤获得完全缓解,6~12个月后行分流装置夹闭或移除术,随访36~92个月,20例患者均未出现颅内高压症状。至随访结束时均已入学,生活质量未见明显影响。结论IGCTs所致梗阻性脑积水行VPS早期可以快速降低颅压,缓解颅内高压症状,降低颅内压持续升高而发生脑疝的风险。术后经诊断性化疗,在肿瘤获得完全缓解后,可行分流装置移除术,降低分流装置堵塞、感染、断裂等风险,避免患儿终生留置体内分流装置,可有效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王立李禄生梁平翟瑄周渝冬纪文元周建军朱涛
- 关键词:颅内生殖细胞瘤梗阻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儿童
-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致梗阻性脑积水1例
- 2023年
-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是一种由TSC1基因和TSC2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皮肤综合征[1],发病率1/6 000~1/10 000,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还可累及眼睛、心脏、肾脏、骨骼和肺部[2]。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SEGA)是结节性硬化症的一种神经病理学特征。SEGA主要在Monro孔附近,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但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包括梗阻性脑积水[3]。
- 赵建杰李朝阳
-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梗阻性脑积水病理学化脓性脑膜炎
- 以情绪低落症状起病的松果体肿瘤术后梗阻性脑积水1例
- 2023年
- 松果体肿瘤(pinealoma)因其特殊的位置类型,常伴有梗阻性脑积水,在手术切除的同时需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进行治疗。而分流管堵塞导致分流失败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本文通过报道1例联合行松果体肿瘤切除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因分流管堵塞导致梗阻性脑积水(obstructive hydrocephalus),以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精力减退为起始症状,逐渐出现少吃、少语、少动亚木僵表现而反复就诊精神科且经多种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患者,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类症状复杂多变、容易误诊误用精神科药物的疾病的认识。
- 王媺媞汪崇泽周霓陈宇鹏陶英华王芳吕钦谕洪武
- 关键词:松果体瘤梗阻性脑积水
- 丘脑出血后迟发梗阻性脑积水并发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1例
- 2023年
- 梗阻性脑积水是丘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20年7月行侧脑室穿刺手术治疗1例丘脑出血患者,术后患者病情好转;术后3周出现迟发梗阻性脑积水并发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经第三脑室底造瘘手术治疗,患者脑积水和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改善,预后较好.
- 李茂雷刘阳隋航曹志刚李兴泽杨凤玉初君盛
- 关键词:梗阻性脑积水丘脑出血侧脑室穿刺症状改善迟发
- 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长期疗效分析(附142例报道)
- 2023年
-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长期随访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8月EVT治疗的142例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1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造瘘口大小2~10 mm,平均5 mm。术后CT显示脑积水均缓解,其中119例(83.8%)症状逐步改善,23例无明显改善。术后发生颅内出血26例(18.3%),保守治疗后恢复;发生颅内感染6例(4.2%),药物治疗后恢复;未见明显偏瘫、意识障碍、尿崩、明显记忆力障碍、基底动脉损伤、动眼神经损伤情况。失访10例,其余132例随访1~147个月,平均89.7个月,其中118例(89.4%)随访超过36个月。首次ETV失败10例(7.6%),发生时间在术后1~37个月,其中8例行CT检查后改行VPS,1例再次行ETV,1例术后5个月因急性脑积水行脑室外引流术后出现硬膜下血肿而死亡。结论ETV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方式,长期有效率高,失败多发生于术后3年内,注意随访,根据病情可再次ETV或VPS解决脑积水。
- 甘武周东詹升全林晓风郭文龙
- 关键词:梗阻性脑积水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长期疗效
- LP与VP治疗非梗阻性脑积水围术期指标对比及其对患者近远期预后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脑积水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与脑室-腹腔分流术(VP)治疗围术期指标、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差异。方法:根据术式不同将102例非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分为LP组(n=47)和VP组(n=55),LP组采用LP治疗,VP组采用VP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近期预后指标:术后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功能恢复情况[加拿大神经病学量表(CN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远期预后指标: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随访期间两组预后良好率。结果:L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VP组缩短(P<0.05);术后6个月,LP组治疗总有效率、CNS评分、mRS评分均与VP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LP组GQOLI-74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VP组(P<0.05);LP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VP组(6.38%vs.23.64%,P<0.05);随访24个月,LP组预后良好率高于VP组(85.11%vs.67.27%,P<0.05)。结论:LP与VP治疗非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疗效相当,但LP在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改善生活质量、远期预后方面更优。
- 周霞李雨倩杨前美
- 关键词:腰大池-腹腔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
- 儿童视路胶质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的诊疗策略
- 目的:视路胶质瘤(OPG)是起源于视觉通路或下丘脑的低级别胶质瘤。多位于中线部位,易阻塞脑脊液循环而导致梗阻性脑积水,且术后脑积水复发率高。因此,在切除肿瘤前,通过脑室-腹腔分流术缓解脑积水、解除高颅压,可能是一种安全可...
- 宫剑
- 关键词:梗阻性脑积水小儿神经外科
- 梗阻性脑积水ETV后继发硬膜下积液的原因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梗阻性脑积水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后硬膜下积液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例梗阻性脑积水ETV后继发硬膜下积液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硬膜下积液为手术侧,1例为手术对侧,1例为双侧。4例梗阻性脑积水症状均好转,未因硬膜下积液出现新的症状,硬膜下积液均逐渐吸收直至消失。结论硬膜下积液是ETV较少见并发症,了解形成机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此并发症。
- 孙刚锋王亚飞张硕韩福新李泽刘卫平
- 关键词:梗阻性脑积水硬膜下积液
相关作者
- 陈国强

- 作品数:537被引量:1,165H指数:17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聚羟基脂肪酸酯 PHA 羟基丁酸 微生物 重组菌
- 胡志强

- 作品数:175被引量:39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
- 研究主题:神经内镜 脑积水 神经内镜治疗 垂体腺瘤 脑室内肿瘤
- 肖庆

- 作品数:63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神经内镜 内镜 脑积水 梗阻性脑积水 内镜治疗
- 左焕琮

- 作品数:271被引量:1,089H指数:18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 研究主题:癫痫 内镜 手术治疗 面肌痉挛 神经内镜
- 郑佳平

- 作品数:81被引量:13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
- 研究主题:内镜 神经内镜 脑积水 内镜治疗 梗阻性脑积水